驚喜的課文
1、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課文你喜歡哪篇課文為什麼
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課文你喜歡《富饒的西沙群島》課文
《富饒的西沙群島》表達了作者對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的贊美與喜愛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於西沙群老瞎島的美麗未來的期望
我喜歡這篇課文是因為我很嚮往這個美麗富饒的地方,我只去過南沙群島,卻不知道西沙群島,也不知道那是我國海防前哨,而且那兒的風景非常優美,物產豐富。所以,我非常嚮往那裡,更喜歡這篇課文。讀到第二自然段,看了第一句話,我提出了一個問題:「海水真的有那麼多的顏色嗎?」於是,我繼續讀了下敗含或去,啊!原來海底還有山崖、峽谷,深深淺淺,怪不得顏色會有那麼多不同了。看來,西沙群島真是個有趣的地方。海底生機勃勃,有珊瑚、海參、龍蝦和魚,它們用各自獨特的方式在水下嬉戲。海灘也很美,海水沖上來各種各樣的貝殼,小朋友的腳常常會被貝殼硌一下,那真是意外的驚喜,發現一隻美麗的貝殼。海龜這個壽星也會爬到海灘上產卵。看了海水,又該看樹林了吧,樹林中的鳥非常多,這兒就像是小鳥的王國。
讀了這篇課文,讓我感受到了祖國美麗的河山,我們更要愛護她。西沙群島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有很多很多香蕉、那裡的蘋果很大,吃起來很甜……西沙群島里的珊瑚、貝殼顏色不一,形狀各異,使群島具有獨特的色彩!那裡的魚兒成群結隊在珊瑚叢中游來游去,像調皮的小孩一察伍樣,有的魚身上有綠色的花紋,和水草混在一起,都分不清哪些是水草,哪些是魚兒!有時,海里的小魚會跳到水面上呼吸呢!每年,誠願
海龜會爬上沙灘產卵,很多漁業工人去把海龜翻一個身,它就不能逃了……
西沙群島太美了,我以後一定要去那裡!
2、部編版九年級上冊語文第12課《湖心亭看雪》課文原文及教案
【 #教案# 導語】《湖心亭看雪》雖只有一百五十餘字,作者卻以清閑淡雅的筆墨,把湖心亭的夜間雪景寫得氣象雄渾、恍惚迷離,深切地抒發了自己冰雪獨抱的操守和孤高自賞的情懷。 無 准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課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教案
教學目標:1. 熟讀課文,積累文言字詞,疏通文意。
2. 初步了解白描的寫作手法。
3. 品味雪後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1.品味雪後西湖的奇景。
2.初步了解白描的寫作手法。
難點: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法與學法:
教法:1.情景教學法: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學生更准確地理解課文。
2.討論法與點撥法:本文文字較淺顯,注釋較詳細,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意不成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風格。
學法:1.誦讀法:通過反復誦讀,感悟文章寫景時使用白描手法的特點和表現出來的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以及淡淡的哀愁。
2. 資料助讀法:查找資料,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及明朝滅亡、清朝建立的那段歷史,以更好地把握主題。
3. 討論、品讀法:通過課堂討論,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感受文章的美點。
教學准備:
教師:查閱網路資源,並將其整合在本節課的展示課件之中。
學生:1.搜集學過的或自己知道的關於描寫雪景的詩文句子。
2.對照注釋並查閱工具書,朗讀課文,讀准字音。
課時安排:
1課時
探究新課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策略 設計意圖 教師隨筆
一、導入課文,激慧搏趣引思。(約3分鍾) 導入:杭州西湖自古以來以美景名揚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來並紛紛留下頌揚的詩文。同學們能不能找出幾句描寫西湖的詩句呢?(如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中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的「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明人汪珂玉曾說:「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同學們平日所見多為「晴湖」「雨湖」,今天,讓我們跟隨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張岱一起去湖心亭看一看雪後的西湖。 學生已經學過、讀過不少與西湖有關的詩文作品,通過回顧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課文的棗塌學習,同時引起學生對「雪湖」的興趣。
二、自主探究。(約10分鍾)
(一)字詞障礙一掃清(課件展示)
1. 生字注音
更(gēng)定擁毳(cuì)衣崇禎(zhēn)
沆碭(hàngdàng)余舟一芥(jiè)
鋪氈(zhān)對坐余拏(ná)一小舟
喃(nán)喃霧凇(sōng)
2.生詞註解
(1)一詞多義
①是
是日更定(代詞,這)
是金陵人(表判斷)
②一
上下一白(副詞,全)
長堤一痕(表數量)凳碧圓
③更
更有痴似相公者(副詞,還)
是日更定(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
④白
強飲三大白而別(文中代指酒)
上下一白(白色)
(2)古今異義
是日更定(古義:完了,結束;今義:確定,決定。)
(3)詞類活用
① 大雪三日(名詞活用作動詞,下雪。)
② 客此(名詞活用為動詞,客居。)
(二)齊心協力疏文意(課件展示)
全班齊讀課文,疏通理解文意。
1.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參考譯文: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邊。
2.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參考譯文:下了三天大雪,湖中遊人全無,連鳥聲也都聽不見了。
3.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參考譯文:這一天晚上八時左右,我劃著一隻小船,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一個人去湖心亭欣賞雪景。
4. 霧淞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參考譯文:冰花周圍彌漫著白汽,天、雲、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
5. 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參考譯文:湖上能見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長堤的一道淡淡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船上的人像兩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6.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參考譯文:到了湖心亭上,已經有兩個人鋪著氈席,相對而坐,一個小書童燒著酒爐,爐上的酒正在沸騰。
7. 見余大驚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
參考譯文:那兩個人看見我,十分驚喜地說:「湖中哪能還有這樣賞雪的痴情人!」便拉著我一同喝酒。
8.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參考譯文:我勉強喝了三大杯就告別。問他們的姓氏,原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9.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參考譯文:等到下船的時候,(替我駕船的)船夫喃喃自語地說:「不要說先生您痴,還有像你一樣痴的人啊!」
(三)知人論世悟痴情(課件展示)
1. 作者名片
張岱(1597—1689),字宗子,號陶庵,別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著作頗豐,今存有《琅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石匱書》等。
2. 背景追溯
張岱出身於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悠遊的生活。明亡以後,他曾參加過抗清斗爭,後來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於他明亡入山以後。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往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本文選自《陶庵夢憶》。 本文字詞難度不大,且注釋較為詳細,讓學生結合書*釋,運用所學方法疏通文意,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掃清字詞障礙,疏通文意是文言文教學中「言」的教學部分,做好這一步的目的是為下一步的深層探究(也就是「文」)做鋪墊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對張岱的經歷和寫作背景作簡要介紹是很有必要的,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地理解文中蘊含的淡淡的哀愁。
三、合作探究。(約30分鍾)
(一) 西湖雪景共賞析
1. 作者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怎樣的雪景?找出來一起讀一下。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2. 討論:這段景物描寫雖只有兩句話,卻寫得很美,意蘊也很深遠。細細品味它的美,分別說說它們美在哪兒。提示:從寫作角度、數量詞、意蘊、寫作手法幾方面分析(小組合作解決學習重點)。
(1)前一句作者連用三個「與」,生動地寫出了天空、雲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寫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著眼於「大」字,寫出了天地蒼茫的浩大氣象,突出闊大遼遠之勢。
(2)後一句作者變換角度,連用「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由大到小,突出「小」字,給人一種似有若無、依稀恍惚之感。人不過是這滄海一粟罷了,在蒼茫天地中,他們都似有似無,「天地的空曠」與「人的渺小」形成對比,表達了在山水之中感受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國畫中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就包含了諸多變化。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人與自然共同構成富有意境的藝術畫面。悠遠脫俗是這幅畫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質,這就是人與自然在精神上的統一與和諧。
(3)補充白描概念——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徵,以質朴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誦讀「白描」的解釋,幫助學生理解。)
(4)如何理解「白描」這一寫作手法?
白描用於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使讀者如見其人。如:「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朱自清《背影》)僅用「攀」「縮」「微傾」這三個極凝練的動詞,逼真形象地寫出父親攀爬月台時的努力,真實地再現父親的背影,我們的眼前似乎就出現了那令人終生難忘的感人背影。沒有一處過多的形容、修飾、陪襯之類的語言。
白描用於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作者運用白描手法對九個景物進行了排列,勾勒了一幅「天涯遊子圖」。在這幅圖中,藤是枯的,樹是老的,鴉是黃昏中的,它們給人的情緒是蕭索暗淡的。此時再看到小橋流水人家,那種思鄉思家的情緒就很自然地從心底彌漫開來。僅28字,就達到了一種千古絕唱的效果。這就是白描。
教師小結:透過這個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我們不難感受到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如「滄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有孤獨、落寞之感慨,又有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
(二)湖心亭里說痴情
1.哪些地方讓你看出「相公痴」?
(1)有一個詞語可以形象地概括出作者的形象,請你找出來。
「痴」
(2)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作者的「痴」呢?
(看雪的時間:是日更定矣)結合課*釋,看看這是什麼時候。(晚上八時左右)
(3)作者為什麼選擇這個時間去?
是為了不見著人,也不被人見,當然,這里的「人」是指世俗之人。這表達了他清高脫俗、與眾不同的情趣。
(4)作者是在什麼情況下去的呢?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倶絕。
(5)作者是從哪種感覺來寫的?
聽覺。
(6)「俱絕」寫出了怎樣的景象?
寫出了大雪後西湖空曠、肅殺、冷寂的景象,湖山封凍,人鳥瑟縮不敢外出,不敢出聲,連空氣彷彿也凍結了。一個「絕」字,傳出冰天雪地、萬籟無聲的森然寒意。它使我們聯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所不同的是柳宗元這幅江天大雪圖是從視覺著眼的,而本文寫的是冬季最冷的時候,大雪連下了三日,西湖上什麼聲音都消失了,一片寂靜。按理說,這么冷的天氣,應是躲在家裡,圍著火爐取暖,可作者偏偏此時去賞雪,而且還是「獨往湖心亭看雪」,一個「獨」字表現出他不畏嚴寒的雅興和超凡脫俗、與眾不同的情趣。
2.尋找有關「痴似相公者」的語句。
(1)那天,作者僅僅只是看到了雪嗎?——遇人(湖心亭上比他早來的有兩個金陵人。)
(2)作者是怎麼介紹這兩個人的?一起找出來,讀一讀。
(3)兩位金陵人有沒有想到會在此時的湖心亭遇到作者?哪句話能體現出來?(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這一驚嘆發之於兩客,其實也是作者的心聲。
追問:當時雙方的心情如何?雙方各有什麼樣的舉動?
(驚喜、愉悅。「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一個「強」字,傳達出作者的興致之高。本來不會喝酒,但因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連飲三大杯,雙方真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
作者在這里沒有寫雙方的交談,此時無聲勝有聲,喝酒就是的心靈默契的寫照。作者寫「兩人」「大驚喜」即寫自己大喜,寫「余強飲三大白」即寫兩人暢飲。
(4)老師發現一處很奇怪的地方,作者寫「問其姓氏」,可後面卻是「是金陵人,客此」,這答非所問呀,你怎麼理解這個句子?
「客此」,說明這兩人也不是杭州人,跟作者一樣是客居他鄉的遊子。有同樣的情趣,有同樣的遭遇,「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不必記名字。而突出「金陵」這個籍貫,因為我們知道「金陵」就是現在的南京,曾是明朝的京都。作者強調「金陵人」「客」,他鄉遇知音,暗示這引起了他對故國的思念。
(5)「余強飲三大白而別」,作者沒有說過多的話,只是喝了三大杯酒就走了,明明是看雪,怎麼就走了呢?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傷感,惆悵。知己難覓,知音難求。為此古人曾發「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而作者不經意之間,卻遇到了,遇到的人卻引起了他的故國之思。此等心情怎麼還能繼續賞景?只能無語而別了。 通過朗讀,有助於學生融入文中營造的雪後西湖的意境氛圍之中。
抓住重點詞語,有助於學生加深體驗,獲得美感。
以讀促解,以解助讀,有助於學生加深思考感悟,收到真實的情感熏陶。
體會白描手法。本文寫景的特點是使用白描手法,這是一種基本的寫作方法,可以寫景,也可以寫人,結合課文中的具體內容把這種手法的特徵講清楚。
解讀作者的「痴」,把握作者的情感。通過本環節,培養學生古詩文的閱讀能力和初步鑒賞能力。在受到情感陶冶的同時,學習重點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體現。
通過討論,可以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有助於學生各抒己見。
四、歸納總結。(約2分鍾) 假如作者心中充滿喜悅,那他筆下一定會春意盎然。張岱心中全是孤傲和憤恨,所以他筆下呈現的多是江雪寒冰。走近張岱,發現他並不神秘。你也許有過這樣的體驗:雨中憂郁的漫步,夜裡獨坐聽風,在黑暗中聽發自心底的音樂……世人皆醉我獨醒,世人皆濁我獨清。其實,感受張岱,認識的也是我們自己。 由分析張岱的意趣到聯系學生自身,實現了對課文主題的升華。
賞析
晚明小品在中國散文雖然不如先秦諸子或唐宋八大家那樣引人注目,卻也佔有一席之地。它如開放在深山石隙間的一叢幽蘭,疏花續蕊,迎風吐馨,雖無灼灼之艷,卻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風韻。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開頭兩句點明時間、地點。集子中凡紀昔游之作,大多標明朝紀年,以示不忘故國。這里標「崇禎五年」,也是如此。「十二月」,正當隆冬多雪之時,「余住西湖」,則點明所居鄰西湖。這開頭的閑閑兩句,卻從時、地兩個方面不著痕跡地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緊承開頭,只此兩句,大雪封湖之狀就令人可想,讀來如覺寒氣逼人。作者妙在不從視覺寫大雪,而通過聽覺來寫,「湖中人鳥聲俱絕」,寫出大雪後一片靜寂,湖山封凍,人、鳥都瑟縮著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聲,連空氣也彷彿凍結了。一個「絕」字,傳出冰天雪地、萬籟無聲的森然寒意。這是高度的寫意手法,巧妙地從人的聽覺和心理感受上畫出了大雪的威嚴。它使我們聯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這幅江天大雪圖是從視覺著眼的,江天茫茫,「人鳥無蹤」,獨有一個「釣雪」的漁翁。張岱筆下則是「人鳥無聲」,但這無聲卻正是人的聽覺感受,因而無聲中仍有人在。柳詩僅二十字,最後才點出一個「雪」字,可謂即果溯因。張岱則寫「大雪三日」而致「湖中人鳥聲俱絕」,可謂由因見果。兩者機杼不同,而同樣達到寫景傳神的藝術效果。如果說,《江雪》中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為了渲染和襯托寒江獨釣的漁翁;那麼張岱則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是日」者,「大雪三日」後,祁寒之日也;「更定」者,初更時分,晚上八點左右,寒氣倍增之時也。「擁毳衣爐火」一句,則以禦寒之物反襯寒氣砭骨。試想,在「人鳥聲俱絕」的冰天雪地里,竟有人夜深出門,「獨往湖心亭看雪」,這是一種何等迥絕流俗的孤懷雅興啊!「獨往湖心亭看雪」的「獨」字,正不妨與「獨釣寒江雪」的「獨」字互參。在這里,作者那種獨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賞的情調,不是溢於言外了嗎?其所以要夜深獨往,大約是既不欲人見,也不欲見人;那麼,這種孤寂的情懷中,不也蘊含著避世的幽憤嗎?
請看作者以何等空靈之筆來寫湖中雪景: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這真是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圖!「霧凇沆碭」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氣,一片彌漫。「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迭用三個「與」字,生動地寫出天空、雲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作者先總寫一句,猶如攝取了一個「上下皆白」的全景,從看雪來說,很符合第一眼的總感覺、總印象。接著變換視角,化為一個個詩意盎然的特寫鏡頭:「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等等。這是簡約的畫,夢幻般的詩,給人一種似有若無、依稀恍惚之感。作者對數量詞的錘*夫,不得不使我們驚嘆。你看,「上下一白」之「一」字,是狀其混茫難辨,使人惟覺其大;而「一痕」「一點」「一芥」之「一」字,則是狀其依稀可辨,使人惟覺其小。此真可謂著「一」字而境界出矣。同時由「長堤一痕」到「湖心亭一點」,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兩三粒」,其鏡頭則是從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這「痕」「點」「芥」「粒」等量詞,一個小似一個,寫出視線的移動,景物的變化,使人覺得天造地設,生定在那兒,絲毫也撼動它不得。這一段是寫景,卻又不止於寫景;我們從這個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不難感受到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茫茫如「太倉米」的深沉感慨。
下面移步換形,又開出一個境界: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獨往湖心亭看雪」,卻不意亭上已有人先我而至;這意外之筆,寫出了作者意外的驚喜,也引起讀者意外的驚異。但作者並不說自己驚喜,反寫二客「見余大喜」;背面敷粉,反客為主,足見其用筆之夭矯善變。「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這一驚嘆雖發之於二客,實為作者的心聲。作者妙在不發一語,而「盡得風流」。二客「拉余同飲」,鼎足而三,頗有幸逢知己之樂,似乎給冷寂的湖山增添了一分暖色,然而骨子裡依然不改其凄清的基調。這有如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不過是一種虛幻的慰藉罷了。「焉得更有」者,正言其人之不可多得。「強飲三大白」,是為了酬謝知己。「強飲」者,本不能飲,但對此景,當此時,逢此人,卻不可不飲。飲罷相別,始「問其姓氏」,卻又妙在語焉不詳,只說:「是金陵人,客此。」可見這二位湖上知己,原是他鄉遊子,言外有後約難期之慨。這一補敘之筆,透露出作者的無限悵惘:茫茫六合,知己難逢,人生如雪泥鴻爪,轉眼各復西東。言念及此,豈不愴神!文章做到這里,在我們看來,也算得神完意足、毫發無憾了。但作者意猶未盡,復筆寫了這樣幾句: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讀至此,真使人拍案叫絕!前人論詞,有點、染之說,這個尾聲,可謂融點、染於一體。借舟子之口,點出一個「痴」字;又以相公之「痴」與「痴似相公者」相比較、相浸染,把一個「痴」字寫透。所謂「痴似相公」,並非減損相公之「痴」,而是以同調來映襯相公之「痴」。「喃喃」二字,形容舟子自言自語、大惑不解之狀,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這種地方,也正是作者的得意處和感慨處。文情盪漾,餘味無窮。痴字表明特有的感受,來展示他鍾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獨特個性。
這一篇小品,融敘事、寫景、抒情於一爐,偶寫人物,亦口吻如生。淡淡寫來,情致深長,而全文連標點在內還不到二百字。光是這一點,就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當然,它所流露的孤高自賞和消極避世的情調,我們不應盲目欣賞,而必須批判地對待和歷史地分析。
3、冀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7課《最美好的禮物》課文
這一年的聖誕節,保羅的哥哥送給他一輛新車作為聖誕節禮物。聖誕節的前一天,保羅從他的辦公室出來時,看到街上一名男孩在他閃亮的新車旁走來走去,觸摸它,滿臉羨慕的神情。
保羅饒有興趣的看著這個小男孩,從他的衣著來看,他的家庭顯然不屬於自己這個階層,就在這時,小男孩抬起頭,問道:「先生,這是你的車嗎?」
「是啊,」保羅說,「我哥哥給我的聖誕節禮物。」
小男孩睜大了眼睛:「你是說,這是你哥哥給你的,而你不用花一角錢?」保羅點點頭。小男孩說:「哇!我希望......」
保羅認為他知道小男孩希望的是什麼,有一個這樣的哥哥。但小男孩說出的卻是:「我希望自己也能當這樣的哥哥。」
保羅深受感動的看著這個男橘啟孩,然後他問:「要不要做我的新車去兜風?」小男孩驚喜萬分的答應了。
逛了一會兒之後,小男孩轉身向保羅說:「先生,能不能麻煩你把車開到我家前面?」 保羅微微一笑,圓散如他理解小男孩的想法,坐一輛大而漂亮的車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氣的事。但他又想錯了。
「麻煩你停在兩個台階那裡,等我一下好嗎?」小男孩跳下車,三步兩步跑上台階,進入屋內,不一會兒他出來了,並帶著一個顯然是他弟弟的小男孩,因患小兒麻痹症而跛著一隻腳。他把弟弟安置在下邊的台階上,緊靠著坐下,然後指著保羅的車子說:
「看見了嗎,就像我在樓上跟你說的一樣,很漂亮對不對?這是他哥哥送給他的聖誕禮物,他不用花一角錢!將來有一天我也要送給你一部和這一樣的車子,這樣你就可以看到我一直跟你講的櫥窗里那些好看的聖誕禮物了。」
保羅的眼睛濕潤了,他走下車子,將小弟弟抱到車子前排的座位上,他的哥哥眼睛裡閃著喜悅的光芒,也爬了上來。於是三人開始掘衡了一次令人難忘的假日之旅。
4、觀潮人的驚喜之情是用那三個詞語描述的?
《觀潮》的驚喜之情是用人山人海、昂首東差弊望、人聲鼎沸三個詞語描述的。
1、人山人海[ rén shān rén hǎi ]
基本釋義:形容聚集的人極多:體育場上,觀眾人山人海。
2、昂首東望[ áng shǒu dōng wàng ]
基本釋義:抬頭仰望東方的意思。表達觀潮人堆潮水的期待之情。
3、人聲鼎沸[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基本釋義:人群發出的聲音像水在鍋里沸騰一虛枝族樣,形容人聲嘈雜喧鬧。
4、《觀潮》原文節選: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寬闊的錢塘江橫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後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
鎮海古塔、中山亭和觀潮台屹立在江邊。遠處,幾座小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江潮還沒有來,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潮來了!我們踮著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4)驚喜的課文擴展資料:
《觀潮》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作者是趙宗成、朱明元。搭州寫的是八月十八錢塘江觀潮的事。
《觀潮》在文中,作者不但運用比喻、形容、襯托等方法直接描繪了潮水洶涌澎湃、雷霆萬鈞的情狀和聲威,還從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間接地表現了大潮的奇特。這樣直接描寫和間接烘托將錢塘秋潮這一天下奇觀,生動形象的展現在讀者面前。
5、課文中是說現代科技成就的變化什麼什麼給人類帶來了什麼?
之行好大、之快、意想不到的驚喜。
課文中是說現代科技成就的變化之大之快給人類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
20世紀,人類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百億光年外盯帶世的天體,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奧秘;20世紀,電視、程式控制電話、網際網路以及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等,日益把人類居住的星球變成聯系緊密的「地球村」。
人類生活的舒適、方便,是過去王公貴族想也不敢想的。科學在改變著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變著人類的物質生活。
(5)驚喜的課文擴展資料
在20世紀一百年的時間里,人類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獲得那麼多奇跡凱肢般的、出乎意料的發現和發明。正是這些發現和發明,使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
人類在上百萬年的歷史中,一直生活在一個依賴自然的農耕社會。那時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汽車。
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雲駕霧的神仙,來寄託自己的美好願望。我們的祖先大概誰也沒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們的那麼多幻想紛紛變成了現實。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6、鼴鼠先生收到了長頸鹿大叔的禮物他又會給長頸鹿大叔怎樣的驚喜呢
送去昌首了花籽。二頃行年級語文下冊課文《開滿鮮花耐乎數的小路》,鼴鼠先生收到了長頸鹿大叔的禮物他又給長頸鹿大叔送去了花籽的驚喜,撒在了小路上,第二年春天都開花了。
7、部編版一年級上冊語文《雪地里的小畫家》課文原文及教案
【 #教案# 導語】《雪地里的小畫家》是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通過講小雞、小狗、小鴨和小馬在雪地里「畫畫」的故事,告訴我們它們的腳印形狀不同,還通過寫青蛙沒有參加「畫畫」,告訴我們青蛙有冬眠的特點。 准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篇一】部編版一年級上冊語文《雪地里的小畫家》課文原文
xià xuě la xià xuě la
下雪啦,下雪啦!
xuě dì lǐ lái le yì qún xiǎo huà jiā
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
xiǎo jī huà zhú yè xiǎo gǒu huà méi huā
小雞畫竹葉,正纖小狗畫梅花,
xiǎo yā huà fēng yè xiǎo mǎ huà yuè yá
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
bú yòng yán liào bú yòng bǐ
不用顏料不用筆,
jǐ bù jiù chéng yì fú huà
幾步就成一幅畫。
qīng wā wèi shén me méi cān jiā
青蛙為什麼沒參加?
tā zài dòng lǐ shuì zháo la
他在洞里睡著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程宏明,選作課文時有改動。
【篇二】部編版一年級上冊語文《雪地里的小畫家》教案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准》對於閱讀提出的要求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誦讀兒歌、童謠和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因此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教師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帶著童趣讀出趣味,運用誦讀、領讀、輪讀、邊讀邊欣賞等多種方式進行朗讀練習,最終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同時提升了學生對冬天及小動物的情感體驗,使熱愛大自然的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課前蠢喚准備
1.生詞卡片、課文歌曲、與課文內容一致的雪景動畫、課文圖畫(「小畫家」的「圖案」空出,以便同學粘貼小動物的腳印圖、多媒體課件)。(教師)
2.預習課文;了解哪些動物也來雪地「畫畫」,哪些動物也冬眠。(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趣入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下雪嗎?下雪的時候,你們喜歡玩什麼?(堆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雪地里的腳印。)那你們有什麼樣的心情?(非常快樂、開心、高興等。)有四個調皮的小傢伙,一看見下雪了,也跑出來玩了,你們看看,認識他們嗎?(貼圖:小雞,小鴨,小狗,小馬。)
師:小鴨還悄悄地告訴我,它們可不是普通的小動物,它們是雪地里的小畫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12課。(板書課文題目。)
設計意圖:運用談話的方式,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帶清凱,關注兒童的經驗世界,尊重學生主體,使學生在課堂開始就有濃厚的興趣,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慾。
二、初讀課文,初識字詞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讀。
2.學生自由讀文,邊讀邊圈出生字,多讀幾遍。
3.學生分組讀文,互相幫助,讀准字音。
設計意圖:在讀文中識字。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讀,掌握字音,把課文讀通順、流利,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為識字和理解課文內容做准備。
三、合作交流,趣味識字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1)學生自由讀生字。
(2)教師指名讀生字。
(3)教師指導學生認識筆畫「橫折彎鉤」。
(4)學生齊讀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師:同學們,這些生字寶寶摘掉拼音帽子,你們還能認識它們嗎?我相信,大家肯定有很多記住這些生字的好辦法。那麼,就請你把自己的好辦法說給你的小組同學聽吧!看誰記的字最多!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識字、記字,再互相考一考。)
3.教師檢查學生的識字情況。
(1)誰願意把你記字的辦法說給大家聽?(應注重培養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2)教師指名讀字卡。
(3)開火車讀字卡。
(4)男女生賽讀字卡。
(5)「猜字」游戲。(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動作,一人猜字。)
(6)「找字」游戲。(一人讀字,大家舉起相應的字卡。)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識字,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使學生掌握字音,記住字形。教學過程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生的創造力,體現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相互啟發、相互促進。注意識字與生活的聯系。這樣不僅使學生記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義,增長了知識。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大家評價。
2.同桌互聽互讀。
3.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使學生流利地朗讀課文,為理解課文內容做准備。
五、指導寫字,養成習慣
出示要寫的字「竹」「牙」「馬」「用」「幾」。
1.教師指導筆順,學生書空。
2.學生觀察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師范寫「竹」「馬」「幾」,指導筆順「橫折彎鉤」。
4.學生描紅,練寫生字。
設計意圖:使學生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注意間架結構。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要規范、端正、整潔。
第二課時
一、聽歌導入,復習檢查
1.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畫家》。
大家一定會覺得很奇怪,《雪地里的小畫家》原來還被編成了好聽的歌曲。想不想學唱這首歌?大家今天一定要認真聽課,積極發言,我們完成任務後就用剩下的時間學唱這首歌,好嗎?
2.出示課件、依次檢查生字,認讀詞語。
3.指名朗讀課文,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通過聽課文歌曲再次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同時用學唱歌曲激勵學生認真聽講、積極發言,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一個教學策略。
二、逐句學習,理解課文
齊讀課文,找找這篇課文共幾句話。
(一)學習第1、2句。
1.出示多媒體課件。學生自己讀第1句,體會感嘆號的讀法。引導學生讀出喜悅、驚喜的心情。指名讀。
2.第2句聯系課文和實際情況重點理解「一群」。(小雞來了是不是「一群」?小狗來了是不是「一群」?小雞、小狗、小鴨、小馬都來了是不是「一群」?)
(二)學習第3句。
1.播放課件:白雪紛紛揚揚落下,伴隨著美妙的輕音樂,小雞、小狗、小鴨和小馬分別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腳印」,學生看後再讀文。
2.啟發學生:你們讀懂了什麼?(學生暢所欲言)
3.教師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動物踩出的腳印形狀,指四名同學在准備好的課文圖畫貼上合適的腳印圖案。
4.指導學生讀課文第3句。
5.為什麼他們畫出的腳印不一樣呢?
學生分組討論,匯報結果,教師適時點撥。(他們腳的形狀不同所以踩出的腳印也不同,小雞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腳印像竹葉;小狗的爪有厚厚的肉墊,所以踩出的腳印像梅花;小鴨的腳中間有腳蹼,所以踩出的腳印像楓葉;小馬的蹄子踩出的腳印像月牙。)
6.拓展教學:你知道還有哪些小動物還能畫竹葉、楓葉、梅花和月牙?請你當小詩人來編一編、寫一寫。
(三)學習第4句。
1.孩子們,如果我們想畫畫要用筆和顏料畫很長時間對不對?小動物們卻不用,現在讓我們齊讀第4句,看看他們是怎樣畫得又快又好的。
2.你們從哪些地方讀出小動物們畫畫非常簡單,而且畫得又快又好。(學生自由回答: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等。)
3.朗讀這句話,你彷彿看見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
4.指導讀法:在輕快活潑的語調中,讀出「小畫家」們興奮的心情及幾步就能畫成一幅畫的自豪感。
(指名讀、齊讀、比讀、表演讀)
(四)學習第5句。
1.這些小動物們的畫畫得這么好,讓人看著真喜歡。可是有一隻小動物卻沒有來參加,你們知道是誰嗎?(青蛙)
2.出示多媒體課件,學習齊讀第5句。
3.教師指導學生讀出疑問的語氣。
(五)學習第6句。
1.青蛙為什麼沒來參加呢?他去串門了?還是在吃飯?(他在洞里睡著啦。)
2.青蛙真懶,大家都在畫畫兒,他居然睡覺,我們快去叫醒他,好嗎?(不行,他正在冬眠。)
3.教師指名回答,適時點撥:什麼是冬眠?還有哪些動物需要冬眠?(蛇、刺蝟等動物也冬眠,藉此檢查學生課前預習情況。)
設計意圖: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言基本訓練。一年級學生處在閱讀的起始階段,所以藉助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好奇心、求知慾,在躍躍欲試的狀態下進行逐句閱讀。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學生始終保持童真童趣,從而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讀好課文並理解課文。
三、回顧全文,熟讀成誦
1.齊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播放課件,學生根據情境背誦課文。
3.學生自編動作背誦課文。
設計意圖:在活動中學習、在表演中學習,學生用動作呈現課文,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課文,使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既能鞏固知識,又能發展語言。
四、總結全文,學唱歌曲
1.說一說:學生談談通過今天的學習有哪些收獲。
2.畫一畫:動手畫,感知本課或學生知道的其他「小畫家」的作品。
3.寫一寫:找到其他冬眠的小動物,按課文最後兩句仿寫詩句。
4.想一想:(1)雪地里還會來哪些新的「小畫家」,他們會畫出怎樣的作品?
(2)還有哪些小動物沒參加?為什麼?
5.唱一唱:學唱《雪地里的小畫家》。
設計意圖:兒童好奇、好勝、好動,動手操作是兒童歡迎的教學形式,為此,在學生領悟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畫「小畫家」們的作品,重溫課文內容;通過拓展仿寫兒歌,培養說話寫話能力;啟發思考,突破課文難點;學唱歌曲,兌現課前諾言,養成良好的習慣。
【篇三】部編版一年級上冊語文《雪地里的小畫家》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11個生字和1個偏旁,學習一個多音字,會寫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知道四種小動物的爪子像什麼,了解青蛙冬眠的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並結合生活經驗體會和圖片了解小動物的爪(蹄)特徵和生活習性。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產生對大自然的喜愛和贊美。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教學難點】
體會小動物們的快樂,了解它們各自的特點。
【教學方法】
交流法、閱讀法。
【課前准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趣味導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下雪嗎?下雪天都有哪些好玩的事情呢?(出示相關圖片)
2.那麼,下雪天,你的心情如何呢?
(高興、興奮……)
3.下雪了,大地一片雪白!不僅小朋友們高興,小動物們也很興奮,都從家裡跑出來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一起去了解小動物們都畫了哪些可愛的畫。
(板書課題)12.雪地里的小畫家(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認真傾聽,注意不認識的生字。
2.學生藉助拼音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動筆圈畫出本課的生字。
3.學習生字詞。
出示帶音生字:群 竹 牙 用 幾 步 為 參 加 洞 著
(1)學生自由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集體糾正。
(3)同桌相互檢查讀生字。
(4)去音讀生字。
(注意指導:「竹、著」是翹舌音。)
過渡:下面,咱們給生字找個朋友,課文中帶生字的詞語你認識嗎?
一群、竹葉、月牙、用處、幾個、跑步、因為、參加、加法、山洞、著急
4.學習多音字。著(zhe)看著;著(zháo)著急
過渡: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課文進行細細的品讀,一起走進課文,了解小畫家們的畫作。
三、精讀領悟
1.課文朗讀,初讀感知。
(1)課件出示相關圖片和課文,生邊觀察邊傾聽課文朗讀。
(2)學生自己朗讀,再次整體感知課文。
(3)指名朗讀,師生評價正音。
(4)詩歌一共有幾句話呢?
(共六句話。)
2.學習第一、二句。
(1)課件出示相關圖片,指名朗讀這兩句,師生評價。
(2)思考:兩個「啦」字表達了小動物們怎樣的心情?
(「啦」字是感嘆的語氣,表達了小動物們對雪的期盼和下雪時高興的心情。)
(3)從「一群」這個詞語能看出什麼呢?
(「一群」指到雪地里來的小畫家多,也可以看出大家對雪的喜愛。)
(4)你也來體驗一下小動物們的心情,帶著對雪的喜愛和高興的語氣讀一讀這兩句。
3.學習第三、四句。
(1)課件出示相關圖片,指名朗讀這一句,師生評價。
(2)思考:這句話中把小動物們當做什麼來寫?
(把這些小動物們當做人來寫。)
(3)「竹葉、梅花、楓葉、月牙」分別指什麼?為什麼這樣寫?
(分別指小雞、小狗、小鴨、小馬的腳印。因為它們的樣子很像,這是比喻的寫法。)
(4)連一連。
(課件出示動物圖片和腳印圖片,生連一連。)
(5)師小結,指導朗讀。
4.學習第五、六句。
(1)課件出示相關圖片,指名朗讀這一句,師生評價。
(2)思考:這是真正的「一幅畫」嗎?小動物們用什麼畫的畫?
(不是。這是小動物們在雪地上玩耍時留下的腳印,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
(3)你覺得還有哪些小動物能在雪地上畫畫?畫的又是什麼呢?(鼓勵學生大膽回答。)
(4)青蛙為什麼睡覺了?哪位小朋友知道呢?
(因為青蛙有冬眠的生活習性。)
補充資料:冬眠也叫「冬蟄」。某些動物在冬季時生命活動處於極度降低的狀態,是這些動物對冬季外界不良環境條件的一種適應。熊、蝙蝠、刺蝟、極地松鼠、青蛙、蛇等都有冬眠習慣。
(5)再次有感情地朗讀。
5.教師小結:最後,讓我們一起欣賞歌曲《雪地里的小畫家》。
(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畫家》)
6.指導書寫「竹、牙、馬、用、幾」
(1)生觀察田字格里的字,一起說說筆畫位置。
(2)師范寫生字。
(3)生描紅,書寫,師巡視指導。
7.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這篇課文通過講小雞、小狗、小鴨和小馬在雪地里「畫畫」的故事,告訴我們它們的腳印形狀不同,還通過寫青蛙沒有參加「畫畫」,告訴我們青蛙有冬眠的特點。
四、總結拓展
1.課堂總結:同學們,學完了本課,你都有哪些收獲呢?
(1)學會了本課的生字詞,感受到了小動物們對下雪的喜愛之情。
(2)感受到了大自然帶給我們很多的快樂。
2.課堂練習
我會組詞。
竹(竹葉)(竹子)
筆(毛筆)(畫筆)
馬(小馬)(馬車)
我會填。
雪地里的畫家有(小雞)、(小狗)、(小鴨)和(小馬)。
小雞會畫(竹葉)。
小鴨會畫(楓葉)。
小狗會畫(梅花)。
小馬會畫(月牙)。
五、作業布置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觀察一種事物,弄清它們與別的事物不一樣的地方。
【板書設計】
12.雪地里的小畫家
小雞 小狗 小鴨 小馬 腳印(畫)
青蛙 冬眠
8、火燒雲課文中還有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表達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火燒雲》首洞枝課文中,
還有顫棗說也說不出者敏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
表達了作者:驚喜的心情。
9、求一篇小時候看的語文課文
求一篇小時候看的語文課文 《第六顆鑽石純喊》出自於《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 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上練習冊》。《第六顆鑽石》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練習冊中的一篇文章。
第六顆鑽石
經過嚴格的考試,我在一家出售珠寶的商店當上了臨時售貨員。這是我找到的第一份工作。
兩星期下來,我聽到部門經理對老闆說:「她是個好孩子,我建議留用她……」
然而,就在第15天,出事了。那天下午,有個衣衫不整、又高又瘦的人老是在櫃台邊溜達。從他蒼白憂郁的臉龐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失業者。
這時,部門經理吩咐我取個珠寶盒。盒子放在高處,要爬上一架小小的扶梯才夠得著。我在下來時,一不小心,衣袖帶翻了一個盛著鑽石的托盤,我趕緊伸手抓住盤子,但還是有六顆鑽石滾落在地。
部門經理走了過來。「趕快撿起來,」他說,「放回去。」
我迅速從地上拾起五顆鑽石,卻怎麼也找不到第六顆了。我找遍了牆角和櫃底,就是找不到!「怎麼辦?」我焦躁不安,像瘋了一般到處亂翻。驀地,我想起了那個人:「準是他拿了鑽石。」因為鑽石最有可能滾到他剛才站著的地方。這時,他正向外走。
當他就要推門出去時,我喊道:「對不起,先生!請等一下!」
他轉過身來,「你有事嗎?」他臉上肌肉直抽動,表情很不自然。我想起母親常對我說,大人都是心地善良的。於是,我看著他的眼睛說:「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您知道,現在工作很難找,請多多關照。」
他也看了看我,臉上浮現出友善的微笑。「是的,工作的確是很難找。」他回答,「我能肯定,你在這里幹得不錯,祝你好運!」他伸出手握住了我的手。略一停頓,他松開了手,推門離開了珠寶店。
我伸開手,第六顆鑽石正躺在手心。
應該是《信箱》
課文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爸爸把鑰匙交給哥哥哥什提亞,由他負責管信箱。對一封投錯的信,哥什提亞扔在台階上,不管不顧,妹妹娃麗卻不顧風雪和黑暗將信送到了主人的家裡。事後,信的主人來信,對娃麗表示了深深的感謝。於是,爸爸也給了娃麗一把鑰匙。通過鮮明的對比,贊揚了娃麗急人所急、熱心助人、做事認真負責的優秀品質。
希望幫到你。
是新課標的嗎?
求找一篇關於穀子的散文,小時候的語文課文。頌秋
秋的腳步和春一樣,也是無聲無息的,她悄然來到我們身邊,沒有給你任何的暗示。
一個人漫步在校園的過道上,一陣涼風拂過,夾雜著花草的味道,是甜的,哦,不,是香的。偶然抬起頭,發現樹上的葉子黃了,水杉隨著風兒在舞蹈。
半空中的飛葉很美,讓人有無限的遐想。詩人為它陶醉,我亦為它所傾倒。我不是詩人,沒有詩人的詞賦。我也不是作家,沒有作家的言語。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人。當風兒把樹葉卷落地上時,不免產生一種悲哀感。漫天飛舞的樹葉總有落地的一刻,那一刻,便是它們生命的盡頭,再也無人問津。也許,只有環衛工人,把它們掃成一團,帶它們去向另一個世界。也許,它們將永遠深埋在土裡,化為灰燼。
我就和這落了地的樹葉一樣平凡,毫不起眼。
夜晚,一個人躺在樓頂上,看滿天的星星。它們,也是那麼平凡。一閃一閃的,雖平凡,但它們總有自己的光芒。雖微小,但總有屬於自己的財富吧。我愛這星空,那麼干凈,那麼純潔,就和我們的心靈一樣。
時間一分一秒地飛奔,秋的氣息濃了。
雨,噼哩啪啦地下著,早晨躲在被窩里,溫暖,舒適,柔軟的大床給了我心靈上的安慰。因為睡覺是人生一大樂事。無奈,在鬧鍾響過三下之後,我習慣性地把它關了,再起床,去上課。
打著傘,在雨中匆匆而過。微微細雨的時候,我沒有打傘的習慣。雨中漫步很浪漫,也是一種享受。
天放晴了,再上樓頂看星空,卻發現那夜空沒有以前明亮了,帶著一絲傷感。
秋,也許「霜葉紅於二月花」是對她最美的贊頌。
秋風·秋雨·秋葉
童年時的我,對做纖野四季的概念比較模糊。只知道春天是暖和的,夏天是炎熱的,秋天是涼爽的,冬天是寒冷的。隨著歲月的流淌,人漸漸地長大,慢慢地我愛上了春天的鳥語花香;愛上了夏天在水池裡的嬉歡,冰淇淋的 *** ;愛上了冬天堆雪人、打雪仗、看雪景……唯獨秋天,讓我覺得枯燥無味。尤其是家鄉的秋天,整天只看到葉子發枯發黃並一片片地凋落。無聊之餘,最多也不過是幾絲憂愁。
自從學習了英語,我便給一年中的四豎並季起了名。春天叫「warm」,夏天叫「hot」,秋天叫「cool」,冬天叫「cold」。也許是秋天的名比較酷吧,我對它有了少許好感。
上了高中,語文老師說,家鄉的秋天是一年中最美麗的季節。當時我並不完全相信,總有些懷疑。但從那時起,我便開始觀察秋天,感受秋天。
秋雨往往是飄落著的,細細的,密密的。風夾雜著雨,雨跟隨著風,飄零著。雨輕輕地洗刷著大地上的一切,地面被洗得油亮,樹葉上不斷地滲出顆粒飽滿的雨滴。到了黃昏時,風和雨都放慢了節奏。太陽又從雲層里爬出來,將她的余輝送給大地。黃葉在柔和的陽光的對映下,透露出淡淡的微紅,就像害羞的少女那美麗的臉頰。
秋風飄過的地方,樹葉會發出「沙沙"的響聲,很好聽,風大時,黃葉就會掙脫樹的束縛,隨著風一起翩翩起舞,好像一隻只美麗的黃蝴蝶,在風的伴奏下,載歌載舞。此時,恰好有三兩個人從飄落著的黃葉中走過,這不是絕美的畫面嗎?可又是那樣的轉瞬即逝,尤如曇花一現。讓我還沒來得及仔細欣賞,便消失了。
我惋惜這短暫的美,更惋惜秋葉的剛烈。它如此奮力地掙扎,是為了擺脫大樹的約束,但是,難道它不知道葉落終要歸根嗎?為了如此短暫的自由卻將自己永遠地埋在深深的樹根下,值得嗎?可我又想,這也許正是秋葉的精神吧。它們掙脫大樹束縛的真正目的,也許並不在那剎那間的自由,它們是為了將自己最後的注入樹根,好讓大樹在寒冷的冬天能有充足的養分。在來年的春天,樹枝上又會長出新的、更茁壯的新葉,那些新葉子不正是它們當年的身影嗎?想到這里,我又為秋葉感到驕傲,沒想到它們竟會有"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太不可思議了。或許是神秘的大自然賜予的吧。
春天的風讓人昏昏欲睡;夏天的風讓人感到悶熱難受;冬天的風讓人感到寒冷刺骨。唯有秋天的風讓人感到神清氣爽,既不悶熱,又不寒冷,還能讓人清醒不少。我簡直懷疑秋風具有提神醒腦的功效,再加上涼絲絲的秋雨,這再好不過的葯引子,一副名貴"天然葯草"恐怕就形成了吧。
秋風與秋雨可能是這世上最完美的一對搭檔。秋風吹著秋雨,秋雨伴著秋風。它們能讓世上的一切反射出晶瑩的光澤,反射出秋的高雅。也許它們能修剪出一幅美麗的秋的圖畫,看著它們的身影,我忍不住感慨到:秋風吹吹,秋雨飛飛;秋風爽爽,秋雨涼涼。
秋天的風,秋天的雨,秋天的葉。它們任何一著都不能獨自顯示出美麗。它們表達出的,是一種整體的美,一種和諧的美。沒有風,雨不會飛,葉不會舞;沒有雨,風不會溼潤,葉不會害羞;沒有葉,風顯得單調,雨顯得乏味。只有它們巧妙地結合起來,才會構成一幅美麗的畫,一首精美的詩--秋。
大自然賜予了春天鳥語花香,賜予了夏天欣欣向榮,賜予了冬天美麗雪景,當然不會忘記賜予秋天。於是,她賜予了秋天神秘和美麗。看來,大自然是不會偏愛誰的。
我也從中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的天分是差不多的,要想超越別人,取得非凡的成就,恐怕非得吃得非凡的苦不可。
秋,讓我領略到了它的美麗,又讓我領悟了一些道理。
秋,果真是碩果累累
田曉菲《十三歲的際遇》,原文如下:
第一次知道這世界上存在著一個「北大」,是在我七歲的時候。那天,偶爾從抽屜里翻出一張泛黃的照片,上面是一片沉靜而美麗的湖光塔影。我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這似曾相識的風景,一些莫名的驚奇、喜悅與感動,從自己那充滿渴望的內心悄悄升起。母親告訴我:這,就是北大。 十歲,乘汽車從北大校門口經過。身邊的阿姨喚我快看快看,我卻扭過頭去,口裡嘟囔著:現在看了,以後再來上學不就「不新鮮」了嗎?
我從未懷疑過我要成為北大的學生。那份稚氣十足的自信,似乎預示了一段奇妙的塵緣。只是我沒有想到,我會這么快就實現了童年的夢想;而且,在白駒過隙的彈指一瞬,這已是我來到北大的第三個秋天。
驀然回首,我彷彿認出了兩年前的自己:短短的頭發,天真的目光,還不滿十四歲,完全是個一腦子浪漫念頭的小女孩,對什麼都充滿了興趣與好奇。紛揚的白雪裡,依稀看到她穿著藍色羽絨衣,在結冰的湖面擲下一串雪團般四處迸濺的清脆笑聲。如今,秋風又起,樹枝樹葉交織出金色的穹隆。落葉遍地,踩上去很柔軟,好像此時此刻不勝涼意的心情。眼看八七級新生穿著軍訓時領來的綠軍衣滿校走,我才恍悟到自己已是三年級的「老生」了。悄立在朋友般親切的三十五樓下,不由地感到有些茫然若失……
秋天,是成熟的季節了。我似乎應該對你說點兒什麼,北大。不是已經和你朝夕相處整整兩年了嗎?不是已經長成亭亭少女、就要度過自己的十六歲生日了嗎?但平時常在嘴邊的歌這會兒全都沉默了。我望著陌生而又熟悉的你,北大,兩年裡積攢下來的那麼多話,竟全部悄悄沉澱了下來。
才進校門,高年級同學就帶著我們參觀北大圖書館。當時,好像還看了一個介紹圖書館的紀錄片。入學之初那句頗為雄壯的誓言——「我不僅為北大感到驕傲,也要讓北大為我感到自豪」——在圖書館大樓的映襯下驟然顯得蒼白無力。我緊閉著嘴,心頭湧起一種近乎絕望的感覺:四百萬冊圖書!實在難以想像。而其中我所讀過的,大概連這個數目字的最小的零頭都不到吧!不知怎麼,我回憶起了1983年在青島過夏令營時發生的一件事情:記得那時燈已熄了,我們在黑暗裡躺在床上,隨意聊著天兒。我和領隊的那個小小的女老師正說得津津有味,我上鋪的女孩卻忽然哭了起來。我們驚訝地問她怎麼了,她嗚咽著答道:「你們知道得那麼多,可我什麼也不懂……」如今,我和女老師的談話早忘得一干二凈了,可那女孩子的嗚咽反倒長久而清晰地留存在心中。當我隨著面孔尚未記熟的新同學一起走出圖書館的時候,我似乎剛剛理解了那因為自己的無知而抽泣的女孩……
自從小心翼翼地佩帶上那枚白色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車窗外一掠而過的建築,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夢想,而成了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識來對付的、不折不扣的現實。假如一生可以被分成許多階段,那麼與北大的際遇,便是又一個新的開始。
可不,是開始——開始做美得有點迷離的夢,開始對從未涉足過的世界進行探尋。當我在圖書館里一排一排落上了些許灰塵的書架間徜徉,我覺得自己就像是童話里的女孩,懷著激動不安的心情啟開了閃閃發光的仙宮大門,有時,並不急著翻檢借閱,只在書垛給我留出的窄窄小徑上慢慢地走來走去,以目光撫愛每冊圖書。中文的、英語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沉默的聲音,向我發出低低的絮語和呼喚。漸漸地,我的心情也變得和它們一樣:沉靜,愉悅,安詳。
就這樣,簡單而又美好地,北大為一個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擁抱永恆的小女孩打開了一扇神奇的窗子,從這微風吹拂的視窗,透進一片純潔的真理之光。宇宙與人開始以全新面目向我揭示和呈現,我開始思索,開始疑問,開始摒棄,開始相信。北大為我展示了一個動人的新世界,在這令我驚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創造,渴望有一副輕靈的翅膀,擺脫這沉重的肉體的束縛,在無際的天空自由地飛翔!
喜歡讀北大的書,更喜歡讀北大的人。有時,我特別願意靜靜地站在圖書館閱覽室的門口,看那些伏案讀書者專注而入迷的神情;也願意一邊走向第三教學樓,一邊聽身旁經過的人高聲爭論著什麼問題,——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們爭辯的題目,而是北大人特有的敏感,學生特有的純潔,言談的犀利與機智,精神狀態的生機勃勃;更願意站在廣告欄前,一張一張細細地讀那些五顏六色的海報,為的是永不厭倦地重溫北大清新自由的氣氛。
寫到這里,不由吐了吐舌頭,因為北大老師們的肖像,也一視同仁地留在了我的寫生畫冊上:有的紳士風度,有的和藹可親,這個怪癖,那個瀟灑,或於談笑風生間「檣櫓灰飛煙滅」,或於古樸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風格……我喜歡由這些親切的手牽引著走上令人耳目一新的通幽曲徑,我喜歡師生之間那種平易而自然的關系。嚴謹治學,誠懇做人,我第一次體會到了「老師」二字的真正含義。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條生命飽滿的河流,它從九十年前的源頭出發,向那充滿希望的未來流淌。盡管兩岸風景變換,河上卻始終有著渴望渡向美麗彼岸的船客,也有著代代相傳的辛勤的舵手與船工。
哦,北大,北大,你委於我心的實在是太多,太多。因此,當有人問我大學兩年收獲了什麼又失落了什麼的時候,你叫我怎能以輕巧的「得失」二字,來衡量這因浸透了汗水、淚水與歡笑而格外充實的時光?
「 沒有什麼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縱然岸旁有玫瑰、有綠陰、有寧靜的港灣/我是不系之舟。」
不止一次把這些詩句悄悄念給你,北大。千言萬語,有時只能凝聚為這最濃最濃的幾行。是的,我是一隻不系之舟,曾經那樣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無時無刻不在嚮往大海的波濤。我沒有忘記我的誓言,我渴望發現新的大陸,渴望從海洋深處為你、北大,擷取最燦爛的珍珠。
不過,自七歲起便結識便熱愛的地方是永遠無法忘記的。「讓我俯首感謝所有星球的相助」,為了我能在北大校園里度過一生中最美好的時期。正是在北大,我從那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艱難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僅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師長,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它珍藏在內心最柔軟的角落裡,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愚蠢又美好的少年的回憶一起,永遠無法分割開來。
「啊,也許有一天/意志是我,不系之舟是我/縱然沒有智慧,沒有繩索和帆桅。」
是的,總有一天,北大,我也會離你而去。你卻永遠年輕著,微笑著,擁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夢想,激勵一屆又一屆學子的抱負,也撫慰一年又一年桃李開落的惆悵。那麼,我還會回到你的身邊來,是夢是真,又有什麼相干!我只要像當初一樣,在老朋友般的三十五樓下小立片刻,那麼我相信,所有逝去的歲月都會重新開花結果,所有往昔的夢幻都會再現,我將不顧頭上蒼蒼的白發,再次像個十六歲的女孩那樣,輕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
1987年10月於燕園
我和威老
求一篇小學老教材的語文課文好想是《朋友和熊》
尋求小學時候一篇語文課文。不記得有這樣的一篇課文,
找一篇小學時的語文課文 小學語文第10冊,第26課 利物浦對陣阿森納
全文如下:
各種體育和賽事中,足球比賽無疑是最精彩、激烈的。而 *** 又在射門的那一瞬間。每一位足球隊員,都會竭盡全力去沖擊對方球門,捕捉機會,創造精妙絕倫(lún)的體育經典(diǎn)。射門進球對球員來說是一種激昂雄渾的體驗,對球迷來說也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
我不是狂熱的球迷,但那一次看球,卻被一種人性美深深地震撼了。那是1997年3月24日一場英國足球聯賽,由利物浦(pǔ)隊對阿森納(nà)隊,此場的勝者將暫居聯賽積分的第二名,有望在後面幾輪比賽中爭奪冠軍,敗者將與冠軍無緣。這場比賽的重要性將不言而喻(yù)了。
當比賽進行到63分鍾時,利物浦隊前鋒、22歲的世界級球星福勒帶球突破,行雲流水般晃動幾名後衛,直插對方禁區。這時禁區里只有守門員西曼一個人。即使是技術平庸的前鋒,也能將這個球捅入網底。福勒將球向又前方輕輕一撥,想讓射門的角度刁一些,離對方球門更近一些,命中的把握更大些,同時也為了避免射門時與西曼沖撞。說時遲,那時快,守門員西曼簡直瘋了一般,在福勒出腳的瞬間,不顧一切撲出球門,他要用身體堵住勢在必進的足球。西曼十分清楚,這一撲有極大的危險。只撲住足球而不接觸福勒身體的可能微乎其微,一旦撲到對方身上,自己必然受傷,還可能被罰(fá)點球。西曼明知後果,卻還是奮不顧身地撲了上去。就在福勒已經完成百分之九十的破門動作,只差最後一擊時,西曼已經閃電般撲到他的腳前。如果此時福勒出腳踢中了西曼,責任都在西曼,他沒有犯規。就在這一剎那間,福勒猛地把腳收了回來。由於出腳太猛,又收得太疾,身體失去平衡摔倒在地。為了避免對手受傷,他放棄了一次成功的輝煌。
主裁判分明看見,福勒是被西曼撲倒的,出示紅牌將西曼罰出場外,並罰點球。面隊這種判罰,進攻球員都會感到慶幸。可福勒卻向裁判再三解釋(shì),西曼並沒有碰到他,他是自己倒下的,請求裁判收回處罰。裁判被福勒感動了,修改了成命,沒將西曼罰出場外,但是要罰點球。
點球由福勒主罰,福勒卻認為不應該得到這個點球,主罰時顯得漫不經心,故意將球正正地踢向西曼胸前,任何一個守門員都能毫不費勁地撲住這個「溫柔」的點球。
西曼經歷了剛才的戲劇性場面,情緒(xù)尚未平靜下來,技術發揮失常。他撲住了福勒送給他的這個點球,球卻脫手彈到了福勒隊友腳下。隊友撿了個漏(lòu),輕輕一腳,將球送進了網底。
全場觀眾對福勒高尚的體育風范報以熱烈的掌聲和歡呼,其中包括支援福勒對手的觀眾。國際足聯秘書長看完這場球賽,也抑(yì)制不住敬佩之情,寫信給福勒:「……這是一種保持足球運動團結的舉動。在這場如此重要的比賽中,你表現出來的風范,將成為所以運動員學習的榜(bǎng)樣。
是《趕花》!趕花
初夏,陝北高原上的洋槐花開了。延安城充滿馥郁的花香。
一天,我信步來到嘉陵山下的樹林里。這里長滿了高大粗壯的洋槐花,遠遠看去,整個林子的樹冠上彷彿堆了 一層厚厚的白雪。
這是一個幽靜的去處。當我走進林子的時候,發現這里原來是個異常繁忙的世界。林中的空地被一個個養蜂箱 占著,被蜜蜂團團圍住。蜂兒就在眼前、耳邊縈繞,讓人不敢向前跨步。
「不要怕,它們正忙著呢,顧不得蜇你。」
說話的是一個養蜂工,中年漢子,眉宇開朗。他蹲在地上整理蜂箱,把一面一面的蜂篦拿出來,仔細地看過,
又一面一面地裝進去。那些竹篦上密密麻麻地爬滿了蜂,有些還不斷在他的手臉周圍飛上飛下,果真不見蜇人 。
養蜂工干著手裡的活,低聲慢語地對我說:「這生靈和人一樣,最有覺悟。一趕上花時,就沒命地幹活。花開
不斷,蜜也就采個不停,直到累死。最繁忙的採花季節,一隻工蜂頂多隻能活五十來天。它那短短的一生,喘 口氣都捨不得,哪有功夫蜇人啊!」
林子深處,在靠近河岸的地方,還有另外好些個養蜂隊。我以為它們都是延安近郊的,一打聽,才知道都是從 很遠很遠的地方來到延安河邊的。
養蜂工指著林子的盡頭說:「那邊是寧夏的,青海的,還有內蒙古的,我們是從黃河對岸呂梁山區來的。」
我驚訝了:「養蜂為什麼要千里迢迢跑這么多的路?」
他微笑著回答:「為了趕花呀,有花才有密。我們到延安來,專門趕采槐花蜜。」
聽了養蜂人的這番話,我不由得關切地問道:「等到槐花謝了,你們該回家好好休息了吧?」
「不,」養蜂工回答說,「我們也和蜂兒一樣,一年四季極少在窩里停,天南海北,哪裡花開就往哪裡趕。再 過些日子,這里的-花落了,我們朝北邊走,走榆林地區綏米一帶,趕上那裡的紫苜蓿花開。然後,轉回我們 的家鄉,那裡的荊條花開得金光燦燦,采來的蜜也和金子一般。到七八月,又跑到三邊一帶,那邊粉紅的蕎麥
花開得很盛,蜂兒痛痛快快地采啊,直到涼秋——」
「那時該回家歇息了吧?」趁著他停頓的空兒,我插嘴問道。
「不,回到家鄉,讓辛苦一年的蜜蜂養息養息。可蜂歇下,人不能做,人要做好出遠門的准備。到了臘月,我 們又該起程,趕到大西南的巴山蜀水,已是春節的時候。陝北的麥苗還壓在冰雪底下,四川盆地的油菜花已經 開了。等那裡的油菜花開過,八百里秦川的油菜花又黃了。關中平原的油菜花一落,我們就折回延安,不遲不 早,正好趕上采槐花蜜。」
我入神地聽著養蜂人的話,暗暗地震驚:原來養蜂人的生活竟是這樣的艱辛,而又這樣的充滿詩情畫意!
養蜂人好像要結束談話似的說:「我們養蜂人,逢年過節也難得家人團聚。為啥來著?咱得馬不停蹄地往花開 的地方趕,惟恐誤了花時。幹上這路活,只能人趕花,不能讓花等人!」
說完,他彎腰走進帳篷,扛起一卷油布朝林子深處走去。
10、處處是驚喜前一句
石頭啊。根據課猜桐文官網的顯示,處處是驚喜前一句是石頭啊,原文:山重水穗舉坦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石頭啊,處處是驚答檔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