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臘八後還有什麼節日
1、臘八 臘月初九至臘月二十二 臘月二十三 過了二十二 除夕 正月初一 初六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這些時間的風俗
1、臘八:吃「臘八粥」,泡臘八蒜(有的地方是「臘八飯」)的風俗。
2、臘月初九至臘月二十二:過了初十,開始賣衛畫門神、掛千、金銀箔、燒紙、窗戶眼、天地百分等等。二十日以後,以賣糖瓜、糖餅、江米竹節糕、關東糖、草炒豆等物,是為「祭灶」准備的。
3、臘月二十二以後:
(1)臘月二十三,小年夜,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灶等。
(2)掃塵日,即臘月二十四,所謂「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清掃蛛網、揚塵、清洗。
(3)臘月二十五,有接玉皇、照田蠶、千燈節、趕亂歲等。
(4)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開始置辦年貨。
(5)臘月二十七,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采購。
(6)臘月二十八,開始准備主食過年。
(7)臘月二十九,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
4、除夕,貼春聯、守歲、放爆竹等。
5、初一,拜年,放鞭炮,貼春聯,給壓歲錢。
6、初六,送窮,啟市。
7、正月十五,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
8、正月十九,燕九節。
擴展資料:
把農歷十二月稱為「臘月」的原因
「臘」與「蠟」相似,祭祀祖先稱為「臘」,祭祀百神稱為「蠟」。「臘」與「蠟」都是一種祭祀活動,而多在農歷十二月進行,人們便把十二月稱為臘月了。
臘月是年歲之終,古代農閑的人們無事可干,便出去打獵。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彌補糧食的不足,二是用打來的野獸祭祖敬神,祈福求壽,避災迎祥。
臘月里的傳統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雜糧做成「臘八粥」。有的農民還要將「臘八粥」甩灑在門、籬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穀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稱「小年」,有的地區人們陳設香臘刀頭和糖點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實,現在的人們大都不信奉「神靈」之類,這樣做只是沿襲古代的某些習俗,或者只是趣味罷了。
2、臘八是什麼節日
臘八節,中國傳統節日,俗稱「臘八」,節期在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於我國北方,這節日的習俗是「喝臘八粥」。臘八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稱為「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臘八」一詞源於南北朝時期,當時又稱「臘日」,本為佛教節日,後經歷代演變,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節日。
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大家飯」等,是一種由多樣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臘八粥的最早文字記載在宋代。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載:「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臘八這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在我國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之說,過臘八意味著拉開了過年的序幕。每到臘八節,北方地區忙著剝蒜制醋,泡臘八蒜,吃臘八面臘八粥。在南方臘八很少提,臘八節是典型的北方節日。
3、臘月的節日時間、風俗是什麼?
1、臘八,喝臘八粥
臘八節,顧名思義,是在每年臘月初八舉行的節日。
傳說這一天源於佛教,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
傳入中國之後,成為中國人祭祀祖先、祭祀五穀之神的節日。
臘月初八,喝一碗臘八粥,祝願自己一年好運豐收。
2、臘月二十三,糖瓜粘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傳說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告一家人的善惡。
為了讓灶王爺說好話,於是會拿糖粘住灶王爺的嘴。
除夕夜灶王爺會回來,賞善罰惡,賜福降災。
3、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過去每年的臘月二四日,都會「掃年」。
意思是祛除疾病和災禍。
家家戶戶這天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器具,拆洗被褥,灑掃庭院。
把家裡不好的運氣都打掃出去,這樣明年才能有更多的福氣。
4、臘月二十五,接玉皇
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之後,玉皇大帝還會親自來人間視察,善善罰惡。
所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慎重祭祀,以博取玉帝歡心,得到玉帝賜福。
5、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
過去人們物質生活並不富足,每月只有兩次「打牙祭」的機會。
臘月二十六是一年中最後一次打牙祭,所以又稱之為「尾牙節」。
人們在這一天,開始殺自己養的豬,籌備過年的肉食。
因為這是一年中最後一次,所以也往往是最隆重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