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什麼節日吃爆米花和糖葫蘆

什麼節日吃爆米花和糖葫蘆

發布時間: 2022-12-31 03:18:36

1、臘月初一是什麼節日

臘月初一不是什麼具體的節日,和平時的日子一樣;

中國有春節中秋節、清明節、重陽節等。有的節日源於宗教,比如基督教國家的聖誕節。有的節日源於對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紀念,比如中國的端午節、國慶節、青年節等等。另有國際組織提倡的運動指定的日子,如勞動節、婦女節母親節

(1)什麼節日吃爆米花和糖葫蘆擴展資料:

就節日風俗而言,許多節日元素早在遠古時代已經出現了萌芽。流傳至今的春節、上巳、端午、中秋、冬至等節日元素,先秦時代大部分已經形成,但當時的節日比較少,內容不夠豐富,時間也不那麼固定。節日習俗大都建立在原始崇拜基礎上,信仰色彩濃厚。同時一些需要防範、禁忌的日子,如春節避山魈惡鬼,上巳禊祓,端午劃龍舟等。

漢代,中國主要節日如除夕、元旦、元宵、上巳、寒食、端午、七夕、重陽等都已基本定型。一方面,一些歷史人物如屈原、介子推等成為某些節日的紀念人物,取代了原始崇拜和信仰,增強了節俗的人情味和真實感;另一方面,在節俗自身的發展中,一些風俗上升為禮俗,一些禮俗變為風俗,風俗和禮俗融為一體,被人們約定俗成地接受並沿襲下來。

2、為什麼看電影要吃爆米花

為什麼看電影要吃爆米花

為什麼看電影要吃爆米花,相信很多人在看電影的時候都會買爆米花,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而且電影院的爆米花是很貴的,所以有些人就想要知道看電影的時候吃爆米花的原因,下面我分享為什麼看電影要吃爆米花,一起來看下吧。

為什麼看電影要吃爆米花1

爆米花是怎樣來的?

如今爆米花隨處可見,很多人好奇,爆米花是怎樣來的呢?是誰發明的呢?9世紀上半葉,北美捕鯨人去智利時,發現了當地流行一種有趣的吃法:將玉米置於高溫下,讓穀物受到內部強壓,澱粉原料的核心向外碰到堅硬谷殼爆炸。這就是爆米花。他們覺得這種小東西很可愛,就帶回了新英格蘭。不久,爆米花在北美流行起來,1848年,爆米花幾乎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小零食,還被美國字典給收錄起來。

為什麼看電影要吃爆米花?

最早的電影是無聲電影,而且看電影是上流社會的人才能享有的,由於電影沒有聲音,所以要求觀眾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同時,擔心爆米花會弄臟地毯,也不希望那些修養好的顧客受到吃爆米花時發出的聲音干擾。因此,早期,看電影是沒有人吃爆米花的。

1927年,電影進入有聲時代,那些文化並不高的人也能來觀看了。尤其是上世紀30年代美國大蕭條給電影業和爆米花帶來了一次很好的合作機會。為了找到一個便宜的地方消遣,人們都擁向電影院。只要包里有5美分到10美分,就能享受到爆米花這一「奢侈品」,這在絕大多數人的接受范圍之內。更重要的是,玉米的成本很低,10美分一大包的爆米花玉米粒能用很久。

隨著越來越多的觀眾看電影吃爆米花,影院老闆發現了商機,開始直接出售爆米花,隨著電影院文化逐漸傳入其他國家,「看電影吃爆米花」的習慣也一起打包出口。發展到後來,人們想到電影院已經能很自然地就想到爆米花,看電影吃爆米花也已經成為一件約定俗成的儀式性事件:人類有著這樣的'習慣,一旦適應了將某種特定食品與某類環境聯系起來後,就會一直不停地吃著它。於是,看電影時,人們就會不假思地去買爆米花。

電影院的爆米花為什麼賣得那麼貴?

這是電影院採取的副產品定價法,即降低「主產品」電影票的價格佔領更多市場份額,然後,提高「看電影不買總感覺少了點什麼」的「副產品」爆米花的價格,來賺取利潤。

看電影時吃什麼零食比較好?

除了爆米花外,很多人希望在看電影時吃一些零食,但是又不知道選什麼好,下面就來說說看電影時吃什麼零食比較好?其實,如今電影院並不排斥觀眾自帶零食,但是如果是味道過大或者聲音超大的零食就會影響到其他觀眾,所以,看電影是別吃味道重和會發出超大聲音的零食,比如榴槤味到的零食。

要帶零食,可以帶一些膨化食品,如:薯片、薯條、爆米花、鍋巴等膨化食品,這里的鍋巴不宜過硬,否則會發出很大的聲音。其次,堅果蜜餞類的零食也是不錯的選擇。冰淇淋、甜點也是看電影時可以選擇的零食,這里建議大家少喝飲料,這會增加你上洗手間的次數,不僅影響其他觀眾也影響自己觀看影片的完整度。

為什麼看電影要吃爆米花2

爆米花的歷史

爆米花(Popcorn),一種膨化食品,很受年輕人歡迎,可作為日常零食。爆米花有許多意想不到的變化,傳統的只加鹽和少許融化的奶油,或是裹上甜甜的焦糖,還有與戈爾根朱勒乾酪混和的完美組合。爆米花是令人驚喜的下酒零食,可在孩子的生日宴會,利用棒透了的食譜來做逗趣的點心。

爆米花(Popcorn) 爆米花(又叫做「爆谷」「肥仔米」)是一種膨體食品,很受年輕人歡迎,可作為日常零食。

食品來歷

爆米花是一種古已有之的膨化食品,起源可上溯到宋朝。當時的詩人范成大在他的《石湖集》中曾提到上元節吳中各地爆谷的風俗,並解釋說:「炒糯谷以卜,谷名勃婁,北人號糯米花。」為什麼把爆米花叫做「孛婁」呢?爆米花想是摹擬爆谷時的響聲,因為當地的方言把打雷的聲音叫做「孛轆」。清代學者趙翼在他著的《檐曝雜記》記收有一首《爆孛婁詩》 :「東入吳門十萬家,家家爆谷卜年華。就鍋排下黃金粟,轉手翻成白玉花。紅粉美人占喜事,白頭老叟問生涯。曉來妝飾諸兒子,數片梅花插鬢斜。」詩人筆下的爆米花不僅寫得很美,而且洋溢著生活的情趣。 爆米花也是發明於宋代,范成大在《吳郡志·風俗》中記載:「上元,……爆糯谷於釜中,名孛婁,亦曰米花。每人自爆,以卜一年之休咎。」在新春來臨之際宋人用爆米花來卜知一年的吉凶,姑娘們則以此卜問自己的終身大事。宋人把加入文化使之有了更豐富的內涵。爆米花鬆脆易消化,可作為日常的可口零食。

爆米花的發明更折射出中國飲食的豐富多彩,它有更深的含義,就是開創了一種食物的加工方式澎化食品。說明中國古代的食品加工不止僅僅是食品簡單的加熱作熟,而是通過的物理的高溫高壓作用原理來改變食物的狀態口感,這種加工方式就是現代新興的澎化食品。這種加工方式使普通不和口的食品變為可口有特色的食品小吃,可以說千百年前的爆米花是近現代各種五花八門澎化食品零食小吃的祖先。數百年前「項鏈」饞人早在歐洲移民遷入這塊「新大陸」之前,居住在這塊大陸上的印第安人便盛行吃爆玉米花了。哥倫布在返回歐洲後,曾向人們描繪了「新大陸」上的印第安兒童用爆玉米花串成項鏈在街上兜售的生動情景。也是印第安人教會了歐洲新移民如何栽種、如何烘烤玉米的技術。

一名歷史學家還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洞穴里發現了5000年前古代印第安人食用的爆玉米花,只是由於當時的「工藝」所限,在口感上遠遠不如當代爆玉米花鬆脆而已。發明家為喜食爆玉米花的家庭設計了一種電鍋,據說僅花費10分鍾就能爆制好一大盆玉米花。目前,美國的許多地方電視台還常常播出如何爆制玉米花的,還介紹各種新風味爆玉米花的。一名頻頻在電視屏幕上亮相、自稱為「爆玉米花大王」的專家瑞頓·巴哈爾已成為全美家喻戶曉的人物——此君一上台,講的都是「玉米經」。 爆米花七月初七炒糖豆、爆米花,其意是「吃炒豆、活老老」。當天晚上,人們都湧上埕頭,觀看天上牛郎織女相會。這天人們很少見到喜鵲,說是上天搭鵲橋去了。有時夜裡還會落幾點雨,人們說這是牛郎織女相會時落下的淚水。中元節七月十五,俗稱「七月半」,也叫中元節,是舊時民間祭祀祖先的節日。民間炊「薄荷糕」、「金米果」、燒銀冥紙衣,祭祀祖宗。出嫁女子,倘遇父母新亡,則於十三日備辦祭品、銀紙,回娘家祭祀,俗稱送「頭年紙」,其後每年是於十四日「送紙」。建國後,此俗漸廢。

3、臘月初一吃爆米花有什麼來歷?

臘月初一日,祁縣等晉中各地有食爆玉米花習俗,取意祛百病。俗語有:「臘月初一不吃炒,一個起來一個倒;臘月初一蹦一蹦,又免災來又去病」。這是進入臘月里的第一句有關臘月的民謠。這里的蹦也就是崩的意思。爆米花在祁縣也叫「炒花兒」。因為已經快要是臘月初一了,而臘月初一又是「咬災」的日子,每於臘月夜深,祁縣人食以「爆玉米花」,謂之「咬災」。以期來年平安吉祥。一是為了給孩子們打打牙祭,二是借著棒子花在鍋里爆出「噼噼啪啪」的熱鬧聲,預示著年終歲末的來臨,辭舊迎新又開始了。小時總時圍在爆米花的跟前,看著師父邊搖那黑黑的大蠶繭似的筒邊拉風扇吹火,等待他把那筒取下對住口袋,用腳使勁一踩,夥伴就去搶濺到周圍的地上的玉米花。有時家裡用大鍋自己炒,圍在火爐邊幫著炒也趁機偷偷撈幾個燙得手紅紅的。不過自己炒並爆不出花開,最多隻裂幾縫,象含苞怒放的花骨朵。相信年紀大些的朋友都與我有相同的經歷和感受。如果米花已不是稀憾物,每天的集市都有輕便的玉米加工器,加著奶油和糖精,還專門的甜玉米。吃起來肯定好吃卻少了愉悅和期待。
爆米花是將玉米粒放入一個密閉的容器里(爆米機)加熱加壓,到一定的壓力後讓其瞬間釋放出來,臘月初一的爆米花——祁縣民俗文化筆記靠著壓力的變化,米變成了爆米花。其加工過程不放化學原料,是一種很環保的物理加工。爆米機象一個葫蘆,一頭連著壓力表和轉動架,另一頭開口,封蓋打開時用螺栓栓在爆米機口一側,封上時與另一側有一點咬合,並有機關鎖緊。爆米機橫放在一個鐵架上,下面由爐子對其加熱。容器預熱後,就可將米放入其中,蓋上封蓋,由風箱對爐子加風,進而加熱,不斷左右旋轉爆米機使米不致燒焦,壓力一定時,將爆米機移離火源,封口對准盛爆米花的麻袋啟封,一聲鈍響,玉米沖出來,成了爆米花。爆米機加工的不僅僅是玉米,還可是高梁、黃豆、麥仁等。
近年看見過人加工玉米成爆米花,將玉米加點蓬鬆劑,放入高壓鍋中,對高壓鍋加熱,加普通鍋蓋,鍋蓋上安有攪拌裝置,可對鍋里的玉米不停地攪拌,幾分鍾後爆米花就成了。對照傳統爆米花的加工過程,程序是簡便多了,但有蓬鬆劑,還能多吃嗎?與機器加工的性質一樣的一種食品---炒米,是全過程用手工加工而成的環保食品,人們將稻穀放在鹽水中浸泡數天,濾起翻曬,用砂加熱炒制,再用炒米篩裝起濾去砂子即可得到炒米。與爆米機爆出的爆米花(也叫炒米)相比,手工加工的炒米香酥可口,不會受潮疲軟,但產量低。以爆米花(炒米)為原料的產品,當以炒米糖為最好吃,尤其是手工加工的炒米本身鹹的,香酥可口,加入糖後,風味就更獨特了。在街上,加工炒米糖的攤點往往與爆米機連在一起,剛爆出來的爆米花此時酥脆,加工後馬上封起,保留很久不受潮疲軟。加工炒米糖時,先在大鐵鍋里放上一碗水、一些白砂糖、檸檬酸,加熱將糖水熬成有粘性的糖稀時,放入炒米、炒花生米、炒芝麻,攪拌均勻後起鍋,倒在事先放好模架的門板上,用滾筒壓實,切成小塊,撤去模架,將切好的炒米糖整齊碼好,放入膠袋或果盒保存。
鄉下也有人家自己炒玉米花。村外土坑的陰面撮一簸箕細沙子,回家用篩子把沙子篩干凈,然後從麻袋裡取出玉米或從現房前院里玉米架(許多人家把玉米放在當院木架上,風干後,等吃了再搓成粒去磨面)拿幾個籽粒飽滿玉米棒子,搓下玉米粒,准備炒玉米花。其實用大鐵鍋炒玉米花也是個技術活,不很好炒,把握不好火候,玉米粒就炸開的不多,或糊了或「死粒」多。炒玉米花一般是媽媽或爸爸的活,先把大鐵鍋燒干,然後倒入一簸箕細沙子,把沙子炒熱了,攤開沙子,把玉米粒放在沙子中間,再用鐵鏟子把四周沙子埋在玉米粒上面,然後用小火慢燒,過一會兒,聽到沙子里「噗噗」響聲,一聲兩聲三聲,等到這聲音越來越多越來越密時,就用最快的速度用鏟子翻來覆去的攪動,沙子帶著玉米粒上下翻滾,只聽到「噼哩啪啦、噼哩啪啦」集中爆響聲,跟放鞭炮差不多。
臘月初一的爆米花——祁縣民俗文化筆記 快臘月的日子了,縣城的大街小巷皆可聽見「嘭嘭」的響聲,這是在爆米花。孩子們也快樂的跟著蹦,那個剛進入臘月准備迎接過年的喜慶味道也一起在玉米花的爆炸聲隨著寒風冷雪中一起彌漫了開來。臘月初一前兩三天,縣城鄉村肯定要來一個帶著爆米花機的中年漢子,根本不用吆喝,在村子的中央路口處,支起小火爐,安裝好吹風機和爆米花機,通過預先看到的孩子們一陣陣驚喜的喊聲,就迅速傳遍了整個村子。這時主要是家家戶戶的孩子或少數的大人都用大碗、搪瓷缸或盤子端著玉米粒來爆玉米花了。家家戶戶都希望借著玉米花爆炸聲,給即將到來的新年討個吉利,過一個紅紅火火的年。從下午爆到天黑了,有時天還飄起了雪花或颳起了寒風,爆米花的漢子還是一手不緊不慢的拉著吹風機,有時也有熱情好動的大點的孩子幫助拉吹風機的,另一隻手一圈一圈轉動著爆米花機,不時的看一眼壓力表,等壓力表指針到指定位置,便抬起爆米花機,把爆米花機出口處對准一個前邊是黑膠皮口後面是一個長長的布袋子,用腳踹住爆米花機的底座,然後喊一句:爆了呀,膽小的捂耳朵呀。接著用扳手搬開爆米花機的蓋子,有的孩子也許還沒有捂住耳朵,就聽到砰的一聲炸響,炸開的爆米花就飛進了長長的布口袋。然後就不用管了,主家的孩子自己會去把布口袋裡的爆米花倒進柳條籃子里。這時漢子用嘴吹吹爆米花機的前口沿子,或用抹布擦拭一下,然後接過下一戶孩子遞過來的玉米,用自己帶的搪瓷缸子量好放入的玉米數量,倒進爆米花機的鐵肚子里,隨後放進一點點糖精,擰好蓋子,把爆米花機放在爐火上邊的鐵架子上,拉起吹風機,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工作。那時候,農村的孩子要多淘氣有多淘氣,大冬天爬樹捅喜鵲窩,溜冰打尜,麥田裡騎驢,打架罵街,真是「三天不挨打,上房就揭瓦」。這么淘氣的孩子,在等待爆米花時,只要把一個籃子挨著一個籃子放好,孩子們隊伍排的歪歪扭扭也沒有關系,肯定是知道誰先誰後,沒有一個加塞的,而且都耐心的等待,頂多也就是忍不住要一把先爆好人家的玉米花預先解解饞。而爆米花的漢子也不管孩子們有多急,仍舊不緊不慢的轉著爆米花機,只看到紅紅的火光映照孩子們焦急的深情,被冷風冷雪凍的紅紅的臉盤,在等待中一鍋鍋玉米花在爆炸聲飛出,隨之是孩子們一陣又一陣雀躍的歡呼聲。

4、元旦聯歡晚會買什麼食物,零食尼???

瓜子、花生、糖果、蛋糕和餅乾等。

1、瓜子

瓜的種子,特指炒熟了的做食品的倭瓜子、西瓜子等。又叫瓜子兒,俗名叫邊果。它的種類較多,有葵花子、海瓜子、吊瓜子、西瓜子、南瓜子、黃瓜子、絲瓜子等。

葵花子是向日葵的果實,不但可以作為零食,而且還可以作為製作糕點的原料,同時也是重要的榨油原料,是高檔健康的油脂來源。

2、花生

花生(peanut),原名落花生(學名:ArachishypogaeaLinn.),是我國產量豐富、食用廣泛的一種堅果,又名「長生果」、「泥豆」、「番豆」等。

屬薔薇目,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或匍匐,長30~80厘米,翼瓣與龍骨瓣分離,莢果長2~5厘米,寬1~1.3厘米,膨脹,莢厚,花果期6~8月。主要分布於巴西、中國、埃及等地。可用於制皂和生發油等化妝品的原料。

3、糖果

糖果,是糖果糕點的一種,指以糖類為主要成份的一種小吃。若水果或堅果類食物裹上糖衣,則稱為甜食(如糖葫蘆)。

在亞洲文化廣義上,巧克力及口香糖很多時亦會視為糖果的一種。在歐美國家,糖果是僅指指使用白砂糖或麥芽糖下去製作的產品。而古時歐美甚至使用蜂蜜為原料製作糖果,但因為蜂蜜成分過多不容易控制而不適用工業化生產。

4、蛋糕

蛋糕是一種古老的西點,一般是由烤箱製作的,蛋糕是用雞蛋、白糖、小麥粉為主要原料。以牛奶、果汁、奶粉、香粉、色拉油、水,起酥油、泡打粉為輔料。經過攪拌、調制、烘烤後製成一種像海綿的點心。

5、餅干

餅干是以谷類粉(和/或豆類、薯類粉)等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糖、油脂及其他原料,經調粉(或調漿)、成型、烘烤(或煎烤)等工藝製成的食品,以及熟制前或熟制後在產品之間(或表面、或內部)添加奶油、蛋白、可可、巧克力等的食品。

5、什麼時候的糖葫蘆最好吃?

夏天的!!!冰糖葫蘆,酸甜可口,不僅好吃,而且十分好看,紅紅的山楂按個頭排列在竹簽子上,外面還裹著晶瑩剔透的糖稀,真是惹人喜愛。早些年在春節的廟會上,還時常看見串得長長的糖葫蘆,最頂上還貼著一面小彩旗,一串足有幾十個山楂果。被紅紅的果實壓彎了的竹簽子拿在手中一顫一顫的,更增添了一種節日的喜慶氣氛。那麼,你知道冰糖葫蘆起源於何時嗎?據說它的起源與南宋的宋光宗有關。 宋光宗,名趙停(公元1147-1200年),是宋孝宗趙慎的第三個兒子。有一次,趙停最寵愛的黃貴妃生病了,她面黃肌瘦,茶飯不思。御醫用了許多貴重的葯品,都沒起到什麼效果。趙停見愛妃日益憔悴,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後只好張榜求醫。一位江湖郎中揭榜進宮,為黃貴妃診脈後說:「只要用冰糖與紅果(即山楂)煎熬,每頓飯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會見好。」開始大家還將信將疑,好在這種吃法還合貴妃的口味。黃貴妃按此辦法服後,果然如期病癒了。皇帝自然大喜,展開了愁眉。後來這種做法傳到民間,老百姓又把它串起來賣,就成了今天的冰糖葫蘆。 原來,山楂的葯用功效有很多,它能夠消食積,散淤血,驅絛蟲,止痢疾,特別是能幫助消化。也許是黃貴妃所食的山珍海味積住了食,做下了病,小小山楂解除了她的病痛。我國明代傑出的醫葯學家李時珍也曾經說過:「煮老雞肉硬,入山楂數顆即易爛,則其消向積之功,蓋可推矣。」 據有關研究證明,山楂還具有降血脂,降低血清膽固醇等作用,因此也更受人們的青睞。現在,雖然山楂食品花樣翻新、品種繁多,但人們對酸甜香脆的冰糖葫蘆仍十分鍾愛,成為街頭常見的一種休閑食品。 現在北京滿街都有賣。

6、臘月初一吃爆米花有什麼來歷?

「臘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小不得病。」這是進入臘月里的第一句有關臘月的民謠。這里的蹦也就是崩的意思。在農村老家,每年的臘月初一,家家戶戶都要「炒棒花兒」。(我們老家那邊把玉米都叫做棒子,棒子花就是玉米花)一是為了給孩子們打打牙祭,二是借著棒子花在鍋里爆出「噼噼啪啪」的熱鬧聲,預示著年終歲末的來臨,辭舊迎新又開始了。
到了臘月初一這一天,孩子們一大早就從村東頭的河邊撮來干凈的細沙子,又從屋檐下摘幾個籽粒飽滿的棒子穗,搓下來棒子粒,巴望著天快點黑下來,吃過晚飯就可以炒棒子花了。
您可別小看這炒棒花的過程,弄不好不是夾生就是糊巴,還有可能爆花的少,「死豆」多,那可不好吃了。應該先把柴鍋燒干,在鍋底鋪上一層均勻的細沙,溫熱後再把棒子粒撒到中央,也不要堆得太厚,然後用把小鏟子再從四周用沙子把它們埋上,這時火候要掌握好,一定要小火慢燒,千萬別心急。
過一會兒,就可以聽到有「噗、噗」的聲音,開始是一、兩聲,沉住氣,等這聲音越來越多的時候,你再用事先已准備好的棒子骨,一下子插進埋好的沙堆中,用最快的速度攪動起來,這時你就聽吧:「噼哩啪啦、噼哩啪啦……」嗬!簡直跟放鞭炮一樣,花開滿鍋,鬧得全家人的心都跟著一起跳,老老少少個個笑逐顏開,孩子們更是樂得手舞足蹈,您有什麼煩心的事,這時候也都崩到九霄雲外去了,可不是「全家老小不得病」了嗎?
每年的這個時候,母親總會先揀出二、三十個又大又白的棒子花放在一個小盒子里,讓我們到院子里剪幾枝棗樹的小樹杈來,然後又十分小心地把那些棒花兒扎在那些小棗刺上,再用我們的紅水彩點上幾點,一枝梅花在母親手中栩栩如生。每當鄰居的小姐妹來我家串門兒,問起這是什麼花的時候,母親總是微笑著告訴她們叫「干枝梅」!在寒冷的冬天裡,它給我們帶來了春的氣息。
屋內的一隅春意,卻擋不住外邊的冰天雪地。「臘七臘八,凍死寒鴨」這句民謠十分貼切地形容了當時天氣的寒冷,這是一年當中氣溫最低的時節,就連最耐寒的「寒鴨」都抗不住了,人們外出更加需要防風禦寒了。
最富有象徵意義的「臘月謠」集中在臘月二十三以後,因各地的風俗不同,民謠的歌詞也不盡相同,但卻大同小異,我還記得小時候在老家那邊是這樣念的: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黑夜坐一宿;
初一初二扭一扭。(指正月初一開始拜年)
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句歌謠,卻把各家各戶在春節前需要做什麼事情安排得井然有序,每天的活動內容都非常具體和真實,這些事情既凝結著人們辛勤的勞作,也充滿著人們對生活幸福的嚮往。而且大多人家也正是按照這日程緊張地進行著過年的准備。所以,在我的記憶里,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句一句的歌謠了,而是化為一個一個生動有趣的生活場景,在腦海里一幕幕的展現。
今天,我們再也用不著數著日子盼過年了。但是,每逢到了雪花紛飛、寒風刺骨的季節,尤其是時至寒冬臘月,那些兒時的「臘月謠」,便會悄然入夢,它們並沒有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模糊,反而日漸清晰起來。

7、2.2是什麼節日?

龍抬頭 農歷二月初二稱:龍抬頭。名人劉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抬頭、煎元旦祭余餅,熏床炕,曰,熏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春雨貴如油",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同時,二月二正是驚蟄前後,百蟲蠢動,疫病易生,人們祈望龍抬頭出來鎮住毒蟲。 正月,春節,元宵節過後,農歷的二月二日又是一個民間傳統的節日,稱做「龍抬頭」日。這天,習慣上要吃炒豆豆,爆米花和「棋子豆」。小時候,孩子們只為這讒人的豆豆雀躍,絕不顧什麼「龍抬頭」之類,以至於吃了幾十年的豆豆,也沒明白過來,為何要吃這個? 其實,正月一過,春氣萌發,百物新生,此時的農人們都要准備一年的春耕生產了。而此時,節氣以近驚蟄,經過一個冬天的蟄伏,各種蟲類也開始蘇醒了,最典型的當屬驚蟄這天,螞蟻就開始出洞了,小時候,無數次看螞蟻打架,忘記了吃飯,而在驚蟄之前,你是絕不會看到螞蟻的。 古時候,人們對自然界的病蟲害無法防治,只能企求至高無上的吉祥物,來降伏百蟲,使上天風調雨順,而「龍」恰恰是中國百姓心中最高的吉祥物,是天地主宰的化身,因此,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以各種祭祀,敬拜的方式,來希望龍出現,給百姓帶來好運。 因此,二月初二這一天,全國好多地方都有「引龍回」的風俗。明人沈榜《宛署雜記》中說:「都人呼二月二日為龍抬頭,,鄉民們用灰自門外蜿蜒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就是說,用草木灰灑成彎彎曲曲如龍的形狀,並從屋後開始,一直灑到屋內,認為這樣可引出真龍,降伏百蟲,並帶來春雨。所以這一日的風俗是不能掃地,以免弄臟了龍眼睛。北方婦女這一日的一大早,就要用棍子敲打鍋沿,意為「震蟲」,並用彩紙穿成串,懸在房樑上,稱作「穿龍尾」。 而陝西一帶,用面做的「棋子豆」,炒好後給孩子吃,謂之「咬蟲」,用意是殺死腸道中的寄生蟲,吃炒豆子,意謂咬掉蠍子的尾巴,因為蠍子是五毒之首,意在辟邪,驅蟲。江蘇的一些地方,百姓這一天要炸玉米花,認為此舉可炸瞎害蟲的眼睛,使它們不在傷害人和農作物。 當年老北京人有"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沒處藏"的說法。人們出於對龍抬頭出來興雲化雨並威鎮百蟲的祈望,二月二這天就盡量用龍來稱呼食物和各種活動。如吃餅叫吃"龍皮",吃小餃叫吃"龍耳",吃面條叫吃"龍須",吃米飯叫吃"龍子"。兒童這天剃頭叫"剃龍頭",婦女這天不做針線活計,說為避免傷了"龍眼"。 此外,還有家家吃涼粉,並用青灰圍撒糧囤的做法。部分村莊還有撤青灰防五毒之說。 農歷二月二吃炒豆吃涼粉風俗的形成,據說和一則民間傳說有關。相傳武則天奪唐室江山以後, 改國號為周,自稱周武皇帝。天上玉帝知道後大發雷霆,命太白金星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這一下可苦了天下百姓,人們怨聲載道,不禁失聲痛哭。司管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遭難,喝足天河水,噴灑人間,拯救萬民。玉帝得知此事,將玉龍打下了凡界,壓在山下,並立石碑一通,上寫:"玉龍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百姓為救玉龍,想盡了辦法。這年的農歷二月二,人們發現玉米和黃豆都是金黃閃亮,很像金豆。如將豆一炒,不就是金豆開花了嗎?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各家各戶都炒了許多玉米和黃豆,有的供到院里,有的端到玉龍身邊。鎮壓玉龍的大山是太白金星的拂塵,這天,太白金星發現天下金黃一片,以為金豆開花了,便收了拂塵。玉龍這才騰空而起,回到了天上。此時,正是春雨貴似油的季節,玉龍不顧玉帝禁令,又"嘩嘩"下起雨來。 此後,民間便形成了習慣,每到農歷二月初二,人們都有要炒玉米和吃涼粉. 公歷2.2 1996年10月,國際濕地公約常委會決定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世界濕地日。利用這一天,政府機構、組織和公民可以採取大大小小的行動來提高公眾對濕地價值和效益的認識,特別是對濕地公約的認識。
希望採納

8、冬天適合學校美食節的食物

第一道:糖炒粟子
冷冷的天兒,抱上一袋子熱乎乎的糖炒栗子,趁晚飯前墊上幾口,香甜軟糯,溫暖又解餓。

第二道:爆米花
在家做爆米花,步驟非常簡單,一隻常用的炒鍋就可以搞定,極其方便。再細算下成本,在家做一鍋,也就是幾塊錢。

第三道:雞蛋灌餅
這樣做好的雞蛋灌餅,餅皮酥脆香濃,雞蛋嫩滑,再搭配上生菜、榨菜末,口感豐富,營養全面,做早餐非常合適。
第四道:糖葫蘆
糖葫蘆,不用多說,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喜歡吃。以下,就給大家介紹一種適合家裡做的方法,親們若是喜歡,可以買上幾塊錢的山楂果試試看哦~
第五道:烤番薯
在我看來,烤番薯做為冬天最好賣的小吃是無可爭議的,寒冷的冬天,手裡能捧著一個熱乎乎的烤番薯人就感覺特別的溫暖,而且烤番薯吃一起也特別的香,有種童年的味道。
第六道:烤玉米
街邊的烤玉米總是香氣四溢,讓人忍不住停留下腳步,買個烤玉米既可以暖水,吃起來也有嚼頭,香噴噴的。
第七道:麻辣燙
寒冷的天氣總是讓人想去吃些熱乎乎、辣辣的小吃,麻辣燙就完全能滿足這兩項要求,麻辣燙還能驅寒、深受人們的喜愛。
第八道:糖雪球
這個裹滿糖的山楂果子,雪白晶瑩、入口即化、酸酸甜甜,每一口都超誘人。糖雪球,又名「糖炒山楂」、「糖球果」。

9、二月二龍抬頭吃爆米花由來

龍抬頭是在中國民間的一個非常傳統的習俗日, 傳說 在龍抬頭的時候人們都會向天祈求,祈求在新的一年中能夠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所以人們會在龍抬頭的時候為神靈准備祭品。下面是我精心推薦的二月二龍抬頭吃爆米花由來,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二月二龍抬頭吃爆米花由來

相傳,在我國的民間,有一年天下大旱,土地因為缺乏水分都已經乾裂開了。老百姓苦於沒有播種之法,只能祈求上天下些 雨水 ,雨水多少的不是問題,但是好歹下點雨吧。有祈求玉皇大帝,求些雨水。但是玉皇大帝就是不給地上的老百姓下雨,老百姓沒有糧食可以吃,生活特別痛苦,不停地祈求上天,希望下些雨水。

地上老百姓的祈禱,終於感動了天上的一條龍,也就是青龍,天河也就是銀河。青龍感受到地上百姓的疾苦,於是,青龍私自把天河水潑到了地上,一潑就是半個天河的水。

地上的老百姓得到了久違的雨水,甚是開心,可算是得了救,於是,每日虔誠供奉青龍。燒香上供,來供之人絡繹不絕。

這件事又被玉帝知道了,玉帝勃然大怒,於是命令太白金星拜這條違反天條的青龍壓在五行山之下。青龍抬頭便問太上老君:「我什麼時候才能出來?」太白金星道:「玉帝有旨,除非金豆開花,否則永世不得翻身。」

剛好這天是二月二,地上的百姓全部出來了,在柴火過上翻炒著金黃的玉米粒,伴隨著噼噼啪啪的聲音,玉米粒變成了爆米花,這不正是「金豆開花」嗎?

地上的人們沖著天上大喊:「快來看看,金豆開花了」,玉帝出了天門向地上望一望,果真是「金豆開了花」,於是便說了一句:「君王一言九鼎,放了他。」

之後呢,就是個大歡喜的結局,人們為了紀念這天,把這天命名為:「龍抬頭」,有把爆米花作為了這天必不可少的一種美食。

二月二龍抬頭有什麼忌諱

1、不動針線,不用剪刀

穿到龍頭。婦女們在二月初二這天不能做針線活,傳說這一天龍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婦女起床前,一定要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娛松無處藏」。

2、忌說「吃醋」,改叫「用忌諱」

在我國中原諸省的方言中,因為「吃醋」都被看作是「妒忌」層面的含義,到了二月二因為本身這個節日就是喜慶的,所以當時人怕小心眼兒影響吉利,於是就把「忌諱」叫做「醋」,而用忌諱就是吃醋的意思。

3、二月二這天不吃面條

北京、河南等地在二月二忌諱吃面條,說是吃面條就是吃龍須,惹了龍王,當年會鬧澇災。不能喝粥、吃米飯,人們認為粥是龍血,米飯是龍子。不能紡花,因為「二月二紡花,胭了龍毛龍抓」。龍抓就是雷電擊人的意思。有些地方忌洗衣,怕傷了龍皮。武城一帶忌太陽沒升起前出屋門,否則會「踢囤尖」,砸了一年豐收的希望。

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是什麼

1、剃龍頭

二月二龍抬頭最重要的風俗就是剃龍頭,所謂剃龍頭其實就是剪頭發。在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民間一直有「理發去舊」的說法,如果是給孩子剃頭叫做「剃喜頭」,以此保佑孩子健康;大人剃頭叫做「剃龍頭」,以此帶來好運。

2、取寓意

在二月二龍抬頭的這一天,吃的東西都要和「龍」有關,一定要取與龍有關的象徵或者是寓意。一般在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人們喜歡吃豬頭肉,又被稱為「挑龍頭」;吃面條則被稱為「扶龍須」;水餃可以叫做「龍耳」。

3、引錢龍

在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還有一些地區會有引錢龍的習俗。所謂龍司水,水潤而生財,龍抬頭這一天可以在水壺里放置幾枚硬幣,拿著水壺到附近的水井、湖泊打水,這樣一路撒回家,就代表龍循著水跡一路跟著回家。

4、打囤

撒灰圍囤是我國民間二月二的一個傳統習俗。早起,家裡主事的人帶著家人在院里撒灰圍囤,囤的中心埋上五穀雜糧,預示來年五穀豐登,是農家對新的一年能有個五穀豐登的企盼與祈禱。

5、驅蟲

春天來了,蟄伏一冬的害蟲開始活動,老百姓要在這天驅除害蟲。點著蠟燭照著房梁和牆壁,口中念念有詞「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用棍棒、掃帚或者鞋子敲打梁頭、牆壁、門戶、床炕等象徵手段,驅除蛇蠍、蚰蜒、老鼠等害蟲。

6、回娘家

正月新娘不回門,媳婦不走娘家,所以到了二月二,各家都接女兒回娘家。我國民間有「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的民謠,表現出父母盼女歸的心態。


二月二龍抬頭吃爆米花由來相關 文章 :

★ 二月二龍抬頭的傳統食物有那些

★ 英語故事: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傳說

★ 2022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簡介

★ 關於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

★ 二月二龍抬頭各地習俗大全

★ 二月二龍抬頭有哪些習俗

★ 龍抬頭各地習俗文化

★ 二月二民俗傳說手抄報內容有哪些

★ 二月二龍抬頭作文10篇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