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些年多了很多節日
1、中國人為什麼有那麼多節日
中國人的節日不算多啊,真正實惠的節日也只有每年固定的國定假日,11個,太少了,我覺得不夠我休息的。
西方的休假制度比較完善。夏季假期大約從7月開始到9月左右,冬季假期從11月開始到來年。西方國家的帶薪休假時間各不相同。美國是3至5周;法國是4周;荷蘭人每年有25天的帶薪休假期,隨時可以休;英國人至少有3周的休假時間;德國是2.5至3周;加拿大是2至3周;最長的是丹麥,每年有5周帶薪休假時間。在這些國家,帶薪休假制度一般是強制性的。僱主如果不執行,政府一般都會給予懲罰。
其他國家至少也有2周以上的,我也不求多過其他國家,至少也不要少於其他國家吧。
2、為什麼現在一年到頭有這么多的情人節?
西方的情人節每個月的14日都有一個,一年就是12個。中國的情人節是農歷七月初七,也叫七夕。加起來就是13個了。我個人認為:只要有錢有時間天天都是情人節,哪怕只有你一個人。
不知是由於人們對愛情忠誠的信仰,還是商業上的炒作,如今在一年裡,每個月的14號,加上傳統的聖瓦倫丁日,已經有了12個不同的情人節。
1月14日。在這一天,情侶們會互贈足夠紀錄一整年戀愛情事的日記本,以此象徵兩人將攜手走過未來一年,並留下更多美好回憶。 而單身的女孩子們,在這新的一年的開始,對自己喜歡的人要有表白和計劃,寫在自己的日記本里,在心中撒下愛的種子。
2月14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之一。男女在這一天互送巧克力、賀卡和花,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大概這世上有多少情人就有多少關於情人節來歷的詮釋吧。和中國人現在用近乎狂熱的熱情過起了聖誕節一樣,情人節也已經悄悄滲透到了無數年輕人的心目當中,成為中國傳統節日之外的又一個重要節日。
3月14日是白色情人節。大家也應該很熟悉了,流行的解釋是說,2.14男生要是收到女生的禮物,那就應該在一個月之後的白色情人節有個答復。白色情人節流行於日本、韓國、台灣等地區,是我們所知道的西方情人節的延續,也是最早的非主流情人節,也是其他非主流情人節的先導。其實,白色情人節的誕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商業陰謀。
3、上廁所還有節日,為什麼現在奇怪的節日越來越多了?
因為社會發展與進步。不是奇怪的節日越來越多了,而是社會快速的發展與進步讓人類有了更大的追求。
世界廁所日在第67屆聯合國大會2013年7月24日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1月19日設立位“世界廁所日”。該節日的確立是為了推動安全飲用水和基本衛生設施的建設,減少霍亂、腸道寄生蟲、肺炎、腹瀉等惡疾。
據統計人一生中有3年的時間在廁所中度過,廁所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它關系這我們每一個人的健康衛生,它是人類文明的標尺。
廁所日其實早在2013年就有了,只不過很多人不知道而已,它的出現是代表了人類發展與進步。如果人類不去注重廁所文化,那麼就不會有“廁所日”。
還有像剛剛過去的“光棍節”,本來就是年輕人調侃的一種節日,現在讓馬雲大哥推動成了“購物街”,每年雙十一不是想著和單身的哥們出去狂歡,而是想著熬夜購物搶優惠卷,這就是商業的發展帶動起來的結果。這個節日已經不是我們國人的節日了,而是全世界的“購物狂歡節”。
日本的皮卡丘節、西班牙番茄大戰節、美國華盛頓州鬱金香節、印度彩繪大象節等奇怪的節日都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體現。
之前的人們吃不飽穿不暖,只有大年三十、中秋節兩個大的節日隆重過,其餘的傳統節日都是低調過,而現在呢?什麼2.14情人節、3.21睡眠日、七月初七情人節、5.20表白日、3.8婦女節、10.10閨蜜節、5.31戒煙日等高調慶祝,甚至到了秋天還出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這個梗,讓那麼多人都爭先恐後的去買一杯奶茶慶祝“秋天”來了,證明自己被人關心被人愛著。
這些節日都是人類快速發展與進步的結果,只有有了條件,人們才能過得上這么多奇怪節日,如果每個人每個家庭溫飽都是問題,那麼根本沒有閑情逸致去追求那麼多奇怪的節日了。
4、突然冒出一個國際大學生節!為何現在奇怪的節日越來越多?
如果說大家平時比較關注一些時事熱點類的消息的話,那麼一定知道最近有一個很突然的節日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那就是國際大學生節這一個節日,也是有許多高校的學生在一起慶祝,那我們也會有許多的網友覺得特別的疑惑,那就是為什麼現在奇怪的節日越來越多,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其實並不是奇怪的節日越來越多,這些節日本來就是存在的。大家都覺得這些節日彷彿是剛出現的,並且很奇怪,但是並不是這樣,國際大學生節在很早之前就已經誕生了,只不過是最近才在我們國內開始慶祝了起來而已。
現在全球互相交流互通的速度越來越快,有什麼消息在大洋彼端發生的,我們這里也立馬都可以知道,所以說也會有越來越多的消息,或者是其他的國家節日被傳到我們國內,被我們許多人接受。
並且現在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人對於新生事物也是包容和開放的一個態度,所以說有越來越多的節日被我們大家熟識和接納。那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也希望大家不要再去慌張,不要說這都是什麼奇奇怪怪的東西,你只是需要給他一定的時間,他自然就會被我們大家所接受和允許。
也希望大家對於這種新興的節日保持著一個開朗包容的態度,畢竟多了一個節日,就多了一個千鶴的理由,也是給大家一個熱鬧聚在一起的理由和機會。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全部看法,非常感謝你能夠讀到這里,如果說你有其他的意見和建議,也歡迎在評論區和我留言交流。
5、到底為什麼要過那麼多節日?
許多節日都是以紀念歷史上某些事情的,或是因為宗教信仰而設立的。可是很多很多年後的人們由於並未經歷過節日產生的那個年代,體會不到那種感受,唯一感受的就是放假。
比如國慶節,10月1日這個日子給當時的中國人是解放,當家做主的喜悅,而對於現在的人們是放7天。
節日只是人們對某件事情的慶祝,對於後來人,享受前人帶來的節日,不是很好嗎?
6、為什麼中國人節日那麼多??
歲時節日是中國人民為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是中國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體說來,節日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1.歷法節氣。中國自古以農為本,以農立國。早在7000多年以前,原始農業已經出現了南北分野,北方以粟作為主,南方以稻作為主。農業生產有很強的季節性特點:春播、夏耘、秋收、冬藏,周而復始,年復一年。從遠古時代起,中國先民就已掌握了反映農業生產特點的歷法知識。相傳,古代有黃帝、顓頊、夏、商、周、魯六家歷法,殷墟甲骨文中已經有了歷法紀年,《尚書·堯典》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節氣的劃分,戰國時代發展為24節氣。中國古代先後推行過100多種歷法,其中(漢)太初歷、(唐)宣明歷、(元)授時歷、(明)大統歷、(清)時憲歷,都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這些歷法根據氣候變化的特點,把一年劃分為12個月,24節氣,72候,約365天,從而構成了歲時節日的計算基礎。歷法反映了農業生產規律,對指導農業生產起了積極作用,同時也為歲時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有些節日如立春、夏至、立秋、冬至等,則是由節氣直接發展而來的。歲時節日與歷日節氣關系十分密切,但歷日節氣本身並非節日,除上述少數者外,只是為節日產生提供了前提,節日的形成還必須有一定的風俗為其內容。2.原始崇拜。中國原始先民常常把某些動物奉為神明加以崇拜,最典型的要算龍圖騰崇拜。龍圖騰崇拜對中華民族的影響極為深遠,古代吳越人每年在端午節這天都要舉行祭祀龍圖騰的「龍舟競渡」活動,這種龍圖騰崇拜是端午節風俗形成的淵源之一。「農者,天下之大本」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農作物根植於土壤之中,因此,土地神崇拜在原始崇拜中佔有重要地位。古代稱祭祀土地神為「社祀」,殷墟甲骨文中有許多祭祀「毫土」的卜辭。二月二日土地神生日,又稱社日或社王節,主要民俗活動是祭祀土地神,祈求農業豐收。3.禁忌與迷信。在生產不發達的上古時代,當人們無法解釋大自然的奧秘,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時候,便產生了許多禁忌和迷信觀念。春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放爆竹習俗原意是避山魈惡鬼,後來增加了祭祖、供神、團圓、娛樂等內容。據說桃木能避邪驅鬼,所以,舊時除夕這天,家家戶戶削桃木,製成神荼、郁壘二神畫像置於大門之上,以防鬼進門。春節還有許多禁忌,如禁水土出門,不能掃地潑水,以免財氣出門。忌說「死」,稱這類話語為「烏鴉嘴」。這類禁忌迷信是一種消極防範手段,反映了人們趨吉避禍的願望。4.祭祀。最明顯的例子是清明節、中元節和寒衣節。這三個節日原是以祭祖為源,以祭祖事鬼為主要節俗活動,所以又叫三「鬼節」。清明掃墓包含有懷念祖先,勉勵後人之意。中元節又稱盂蘭盆節,有放河燈拯孤照冥的習俗。寒衣節時人們在祖先墓前焚化紙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