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的代表節日是什麼
1、滿族什麼節日
滿族的傳統節日:
滿族春節擷趣 、滿族的添倉節 、 滿族的二月二 、蟲王節與頒金節、滿族中元節
滿族節日風俗習慣
滿族許多節日受到漢族人影響,在今天也過一些漢文化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和中秋節。節日期間一般都要舉行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等傳統體育活動。
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
1635年農歷10月13日,皇太極發布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志著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形成。1989年10月,在丹東「首屆滿族文化學術研討會」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各地滿族同胞在農歷十月十三日滿族命名日自發地舉行紀念活動,以示紀念滿族的誕生。但活動時使用的名稱不盡相同,或稱「命名日」, 或稱「誕生日」,或稱「紀念日」等。
上元節
即正月十五日,,滿族也有元宵掛彩燈和吃元宵的習俗,並影響漢族,今天漢族也將正月十五叫做元宵節。
走百病
滿族婦女的節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當晚,婦女們三五成群,結伴遠洲,或走沙滾冰,或嬉戲歡鬧,叫做「走百病」。
添倉節
每年正月二十五,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棍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
2、滿族節日
滿族節日有頒金節,上元節,走百病,添倉節,二月二,蟲王節,鬼節,中元節,開山節,臘八節,小年,春節等滿族傳統節日。滿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他們的風俗習慣與漢族相近,但又保持著不少滿族特色。
滿族節日
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635年農歷10月13日,皇太極發布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各地滿族同胞一般會在農歷十月十三日滿族命名日自發地舉行紀念活動,以示紀念滿族的誕生。
春節是滿族人民重要的傳統節日,他們一般會做滿族傳統糕點薩其瑪,他們還會張貼對聯,窗花,掛箋等。
滿族的歲時文化與漢族文化結合,互相吸收,其間仍然顯示出滿族歲時文化的某些特色,如滿族春節吃餃子,吃薩其瑪,滿族的端午節不是祭祀屈原,而是為了健身祛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