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兒童節怎麼去
1、阿根廷的節日習俗
藝術
「探戈」舞源於阿根廷,被阿根廷人視為國粹。阿根廷探戈發源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港口地區。
節日
飲食
阿根廷是一個移民國家,85%以上的居民來自於義大利和西班牙的後裔,所以它的飲食文化也攙雜了歐陸西餐的成分,肉食方面主要以牛、雞、驢為主,甚少吃豬,而炭燒烤肉是當地的特色。
馬黛茶也是阿根廷的特色,據說這種茶是被阿根廷譽為「國寶」、「國茶」,在當地語言中「馬黛茶」就是「仙草」、「天賜神茶」。
習俗
由於阿根廷人多為西班牙和義大利人的後裔,在一定程度上受歐洲文 化影響。在社交場合,當地男士之間要一一握手,而與女士見面則施貼面 禮。阿根廷人見面的稱謂與問候較講究,通常需在姓氏前冠以先生、小姐、 夫人和頭銜等尊稱,而在親密的朋友之間則用名字相稱或昵稱。阿根廷人 守時觀念不強。在阿根廷,人們交談忌諱打探個人收入、年齡、宗教信仰、 情感等隱私。阿根廷人飲食習慣以西餐為主,尤其喜歡各式各樣的烤肉, 也喜歡吃中餐(不喜歡吃辣)。
禁忌
適於談論的話題:足球及其他體育項目、烹飪技巧、家庭陳設等等。拜訪阿根廷人時,可贈送一些小禮品。但是送菊花、手帕、領帶、襯衫等是不適當的。
2、各國六一兒童節的日期
童節分國際兒童節和本國兒童節,
國際性的兒童節有兩個,一個叫「6.1國際兒童節」,1949年由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制定。另一個「11.20世界兒童節」,1954年由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制定。
有的國家過6.1,有的國家過11.20,有的國家自己本身有兒童節,有以下:
阿根廷兒童節是8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澳大利亞兒童節是7月的第一個星期日;
巴西兒童節是10月12日;
加拿大兒童節是7月27日;
中部非洲的剛果(金)、剛果(布)、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查德、中非、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等國兒童節為12月25日;
智利兒童節是8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哥倫比亞兒童節是7月4日;
哥斯大黎加兒童節是9月9日;
古巴兒童節是7月第三個星期天;
薩爾瓦多兒童節是10月1日;
德國兒童節是9月20日,是以前西德的兒童節,統一後成為全德國的節日,但由於以前民主德國是過6.1,所以現在東部的德國人還是過6.1。
瓜地馬拉兒童節是10月1日;
匈牙利兒童節是10月第一個星期一;
印度兒童節是11月14日;
以色列兒童節是10月19日;
日本兒童節是5月5日,另外還有3月3日女兒節;
朝鮮兒童節是6月2日;
韓國兒童節是5月5日;
馬來西亞的兒童節是10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
墨西哥兒童節是4月30日;
奈及利亞兒童節是5月27日;
巴基斯坦兒童節是11月20日;
秘魯兒童節是8月17日;
巴拉圭兒童節是8月16日;
新加坡兒童節是10月1日;
泰國兒童節在1月的第二個星期六;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兒童節是10月1日;
土耳其兒童節是4月23日;
美國兒童節有點那個,很多州、城市都有自己的兒童節,柯林頓2000年宣布10月8日為「全國兒童日」,布希2001年宣布是6月第一個星期日…烏拉圭兒童節是8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委內瑞拉兒童節是7月的第三個星期日。
民國時期中國曾定4月4日為兒童節,新中國成立後改過6.1,台灣、香港等地過4.4。
3、六一兒童節的由來是什麼?
六一兒童節的由來是為紀念1942年捷克利迪策村對兒童的屠殺及傷害,而設立的兒童節日。
1954年,決議以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波羅佐指出,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訂立了國際兒童節是為了保障各地兒童的生活、衛生和教育權利。
我國兒童節的情況:
我國於1949年12月23日通過了《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其中規定6月1日為兒童節,並將其列為「屬於部分人民之節日,為了便於部分人民的群眾活動,得放假半天,或只其中一部分人放假,其他一部分人得推代表參加慶祝」。1950年3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發出通告,准備慶祝第一個六一兒童節。
4、各國小朋友都有哪些習俗
阿根廷兒童節是8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澳大利亞兒童節是7月的第一個星期日;
巴西兒童節是10月12日;
加拿大兒童節是7月27日;
瓜地馬拉兒童節是10月1日;
匈牙利兒童節是10月第一個星期一;
印度兒童節是11月14日;
以色列兒童節是10月19日;
日本兒童節是5月5日,另外還有3月3日女兒節;
朝鮮兒童節是6月2日;
韓國兒童節是5月5日;
馬來西亞的兒童節是10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
墨西哥兒童節是4月30日;
奈及利亞兒童節是5月27日;
巴基斯坦兒童節是11月20日;
秘魯兒童節是8月17日;
巴拉圭兒童節是8月16日;
新加坡兒童節是10月1日;
泰國兒童節在1月的第二個星期六;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兒童節是10月1日;
5、各國的六一兒童節(每個國家都有)
1、中國
從1949年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定每年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學校一般會為此組織相關的集體活動,並要求學生正式著裝(普及校服前為白襯衣藍線褲)。香港現時雖屬共和國一部份,但民間在約定俗成下,香港兒童節的日期仍保留與中華民國一致的4月4日。民間慶祝的方式多以送玩具禮物給小朋友,或陪小孩出外吃大餐或遊玩。
2、日本:一年三次兒童節
日本是世界上慶祝兒童節次數最多的國家,他們一年要慶祝三次兒童節,而且慶祝方式十分有意思,充滿了濃濃的日本風情。
3、哥倫比亞:兒童節戴面具、扮小丑
中美洲國家哥倫比亞將每年的7月4日定為兒童節。在這個節日里,全國的學校都要舉行各種生動活潑的慶祝活動,兒童們還常常戴上各式各樣的假面具,扮成小丑的樣子在街頭玩耍,十分開心。
4、巴西:看病打針,健康第一
巴西的兒童節在8月15日,這一天正好也是巴西的「全國防疫日」。所以,每到這個日子,各地的醫生們都要為孩子們看病,還要給5歲以下的兒童注射預防小兒麻痹症的疫苗,表明政府十分關心兒童的健康。另外,巴西的「聖母顯靈日」10月12日也往往作兒童節,全國會有一些慶祝活動。
5、韓國:繽紛禮物手機受寵
韓國的兒童節是5月5日,每年節日來臨之前,韓國的父母們都要給自己的孩子准備他們最希望擁有的禮物,各大百貨商場也紛紛進行各種促銷活動。
盡管父母心目中的最佳禮物一般都是比較實用的東西,如書籍、服裝、玩具等,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一些相關調查發現,越來越多的韓國兒童最渴望的兒童節禮物是手機,其次才是游戲機、玩具、寵物、電腦和書籍等。
6、俄羅斯:國際兒童節在這里誕生
俄羅斯的兒童節和國際完全「合拍」,就在6月1日。每當兒童節來臨的時候,俄羅斯各地的孩子們都會興高采烈地歡度自己的節日,還會表演一些民族歌舞,學校里則舉行慶祝活動。
7、印度:特別紀念日作兒童節
印度將獨立後的第一任政府總理庄亞魯的誕辰紀念日11月14日作為兒童節,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印度的兒童會有各種民族氣息濃郁的舞蹈、音樂表演,政府也會出面組織一些慶祝活動。
6、6月1日哪些國家過兒童節
「以下國家(地區)的兒童節是在6月1日阿爾巴尼亞、安哥拉、阿根廷、亞美尼亞、保加利亞、中國(台灣地區為4月4日)、捷克、俄羅斯、亞塞拜然、愛沙尼亞、白俄羅斯、喬治亞、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
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中國和其他國家的代表憤怒地揭露了帝國主義分子和各國反動派殘殺、毒害兒童的罪行。會議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
7、阿根廷的傳統節日
阿根廷法定節日有十多個,還有一些宗教節日,除了5·25國慶、7·9獨立日等政治性節日外,最重要的節日是聖誕節和復活節。聖誕節在人們心目中分量最重,這是全家團聚的日子,平安夜(聖誕前夜)家人要盡可能集中,有的人家還要烤乳豬。由於地處南半球,12月是盛夏,但聖誕老人還是穿著傳統裝束。全年只有兩天不出報紙,聖誕節就是其一,另一天是兒童節,報販休息,無人送報。每年除夕日下午,工作人員都把上一年的廢舊公文和帳單剪碎,從窗口拋出。為了配合人民愛玩的特性,阿根廷政府1988年通過法律規定將全國性假日,國慶節、五一節、聖誕節除外,一律移到周一,這樣雙體日加上節假日就形成三天長周末,正中喜愛旅遊、玩耍的阿根廷人下懷。法定公休節日:新年,復活節,五一勞動節,國慶日(5月25),哥倫布日(又名種族日DLA DE RAZA 10月12日),聖誕節(12月25日)。傳統節日: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傳統的節日,而作為移民國家的阿根廷由於獨特的歷史文化際遇,節日更加名目繁多,除了歐洲移民帶來的節日,如聖誕節、復活節、聖母受胎日等等,以及一些具有政治內容的節日,如五月革命節、獨立節、國旗日、馬爾維納斯日等等以外,還有許多與當地社會經濟生活密切相關的節日,這些阿根廷人在數百年的曲折發展中形成的具有自己民族特性的節日才是這個國家最有特色的,最具魅力的精華所在。每年的2月22日到3月9日為阿根廷的傳統節日——葡萄節。每當節日來臨之際,人們都身著節日服裝、載歌載舞,隨著彩車遊行。葡萄節的最高潮是全國選美比賽,每年都有6萬名漂亮姑娘參加選美。經過多次預選,最後選出葡萄女王皇冠的獲得者。選美結束後還要舉行西班牙繪畫、雕塑等藝術展覽及盛大的探戈舞表演。此外,阿根廷人對牛、羊等牲畜有著特殊的感情,特別在一些牧區,如阿亞庫喬區, 1970年首創牧犢節後到現在,一直為全國牧犢節的中心。節日期間,要舉行傳統的賽馬和騎術表演。晚上還要由全國最優秀的藝術團體表演傳統戲劇和歌舞,節日期間還要召開全國農業發展形勢圓桌會議。
8、阿根廷小孩過不過六一兒童節?
首先,第一個問題我認為你唱首歌曲就行 《我的未來不是夢》把這首歌曲唱好就是最好的畢業節目,一方面顯示了自己的志向、一方面也顯示了自己能力; 第二個問題呢?板報就先畫一些花花草草 樹木什麼的;畫的鮮活、茂盛一些,象徵班級同學的茁壯成。
9、北美洲、南美洲兒童節的習俗是什麼,急!
美洲各國沒有統一的兒童節。。
墨西哥兒童節是4月20日,孩子們會收到許多玩具;
哥倫比亞7月死日兒童節,孩子們戴假面具扮小丑;
巴西的兒童節是8月15日,與全國保健日重合,給小孩子看病打針成了活動的主要內容;
阿根廷當地時間8月8日迎來一年一度的兒童節,全國各地舉行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阿根廷總統府玫瑰宮當天也敞開大門,歡迎家長帶著孩子前往參觀;
美國,個別州或者一些教會機構都設有自己的「兒童節」,但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全國統一的兒童節。2000年,一名只有4歲的小女孩致信時任總統比爾·柯林頓,詢問總統自己可不可以擁有一個兒童的節日,為此,柯林頓宣布將10月8日定為兒童節。到了2001年,時任總統喬治·W·布希才將6月3日定為「全國兒童節」,並宣布此後每年6月的第一個星期日都是「全國兒童節」;
加拿大也沒有這個節日的,說生活在這個國家裡是:兒童的樂園,老人的天堂,中年人的戰場。個別歐美國家也六一國際兒童節,但原社會主義國家更重視這個日子。。
10、世界各國兒童節的日期及習俗
兒童是世界未來的主人翁,因此,如何提供兒童一個良好的家庭、社會、學習環境,乃是世界各國致力的目標。
1925年8月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關於兒童福利的國際會議上,首次提出了「國際兒童節」的概念。這次大會有54個國家的愛護兒童代表,聚集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兒童幸福國際大會」,通過了《日內瓦保障兒童宣言》。宣言中,對於兒童精神上應有的享受、貧苦兒童的救濟、兒童危險工作的避免、兒童謀生機會的獲得,以及怎樣救養兒童等問題,均有熱烈討論。
自此次大會後,一方面藉以鼓舞兒童,讓兒童感到幸福、快樂,另一方面也為引起社會重視與愛護,各國政府都先後訂定「兒童節」。
中國第一個兒童節是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的4月4日。民國二十年(1931年),「上海中華慈幼協會」發起建議,希望政府規定每年4月4日為兒童節。隨後,教育部制定了兒童節紀念辦法,並於隔年的4月4日實施。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2年6月,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餘人和全部嬰兒,並把婦女和90名兒童押往集中營。
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戰爭中死難的兒童,反對帝國主義戰爭販子虐殺和毒害兒童,保障兒童權利,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召開執委會,正式決定每年6月1日為全世界少年兒童的節日,即國際兒童節。
在1949年12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會議,通過了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
1949年12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布通令,廢除舊的「4·4」兒童節,將6月1日作為我國的兒童節。
從此,每年的這一天,全國少年兒童都要舉行各種活動,歡慶自己的節日。許多公共娛樂場所特地為孩子們免費開放,各機關、團體、企業在這天還向本單位職工的子女和幼兒園的小朋友饋贈禮物,這是孩子們最愉快的一天。
不過,香港特別行政區民間在約定俗成下,兒童節的日期保留為4月4日。民間慶祝的方式多以送玩具禮物給小朋友,或陪小孩出外吃大餐或遊玩。台灣地區也仍以4月4日為每年的兒童節。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將6月1日定為兒童的節日,尤其是在社會主義國家。在歐美國家,兒童節的日期各不相同,而且往往很少舉行社會公眾性的慶祝活動。
在日本,有男孩節、女孩節和「七五三」節。「男孩節」在每年的5月5日,這是一個傳統節日,二戰前被稱為「端午節」,並且只是男孩的節日,自1948年始成為慶祝所有兒童幸福和福利的節日。在這一天,日本的家庭都會在屋頂上懸掛魚狀的標志,用來象徵兒童消除厄運,克服困難,順利成長。女孩節在每年的3月3日,因為過去女孩節是在舊歷三月三日,正值桃花盛開之時,所以又稱「桃花節」。這天,凡是有女孩子的家庭都會在客廳里設置一個階梯狀的偶人架,在上面擺放各種穿著日本和服的小偶人(玩具娃娃),以慶祝女孩健康成長。這些小偶人,有自己製作的,也有買的。日本人家只要有女孩降生,父母、祖父母或者親戚朋友就都會送她一套精緻漂亮的小偶人。一套偶人,一般為15個,有皇帝和皇後,3位宮廷貴婦人,5名樂師,2位大臣和3個衛兵。這些小偶人姿態各異,栩栩如生。今天的日本女孩,平時是不穿和服的,但在女孩節這天,她們卻都會穿起漂亮的和服,並且邀來自己最親密的夥伴,大家圍坐在偶人架前,盡情地說笑、玩耍,愉快地歡度節日。11月15日是日本的「七五三」兒童節。在日本習俗里,三歲、五歲和七歲是特別幸運的三個年紀,所以每年的這一天,會專門為這三個年紀的孩子熱鬧地慶祝一番:穿上最好的傳統和服,背上一個畫了松樹、烏龜、鶴等圖案的小紙袋,紙袋裡裝滿了父母買的糖果和玩具。穿戴整齊後,父母會帶小朋友上日本神社,祈求並感謝神明給小朋友帶來健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