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登高眺遠什麼節日

登高眺遠什麼節日

發布時間: 2023-01-17 10:09:00

1、重陽節登高是什麼意思

「重陽節登高」就是要登高望遠,在古代,每逢九月初九,都要舉家登高望遠。登高傳說是為了避災,因為有民間故事講到,古時曾有一家人在九月九佩戴茱萸登山,回來後發現家中牲畜皆亡,唯有登高遠走的家人無恙,—— 雖然這是個遙遠的故事,但是流傳到風俗習慣里,上至帝後、下至民間,都會在重陽節這一天登高望遠。

(1)登高眺遠什麼節日擴展資料:

重陽節在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廣東,重陽節又稱「重陽登高」、「重九」、「登高節」、「女兒節」、「茱萸節」、「菊花節」等。從前,民間有登高野遊、把酒賞菊、放風箏、蒸花糕、吟詩懷念遠游之人及迎接嫁女歸家等活動。這一天,人們上墳拜祭先人,表示追思。

《燕京歲時記》敘述清代北京在重陽節立「九花山子」。九花即菊花,至今重陽節的某些習俗仍在流行。近年,又將重陽節確立為老年節。是日,舉行各類活動,以表示對老人的尊敬。

2、重陽節的典故和傳統

重陽節的典故和傳統

重陽節的典故和傳統,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寄託很多人對古人的深切的眷念,但很多人都不了解其典故傳統。以下的文章詳細講述重陽節的典故和傳統,希望對想要了解相關知識的人們有幫助。

重陽節的典故和傳統1

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歷的九月九日。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古老的傳說。

相傳東漢汝南縣境內有個瘟魔,每逢九月初九都會出來作惡。瘟魔奪去了恆景的父母,於是他決心防仙學藝,為民除害。恆景歷經艱險,找到了一位法力高強的仙長。他拜師練功,終於學成降妖劍術。

恆景回到家鄉,按照仙長的囑咐,在九月初九這天,發給每位鄉親一片茱萸和一盅菊花酒,並帶著鄉親到山上避險。當瘟魔出現時,突然聞到茱萸和菊花酒的.味道,便不敢前進。恆景此時手持寶劍,斬殺了瘟魔自此,每逢重陽,插茱萸、飲菊花酒成為重陽節的風俗。

而在民俗觀念中,九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所以農歷九月九日又被定為敬老節。2006年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重陽節的典故和傳統2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是一個紀念先人及掃墓的節日。重陽節,亦稱登高節、重九節、九月九、茱萸節、菊花節等。是農歷九月九日。習俗有登高、賞菊、飲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陽糕等。現在我國將九月初九日定為敬老節。重陽由來已久,《易經》載以陽爻為九。」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出現。據文獻記載,當時民間就有登高、飲菊花酒的風俗。我國人民對重陽佳節歷來有著特殊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佳作。如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重陽節主要節俗活動是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每到重陽節正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好時光。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不僅如此,在我眼中的重陽節還代表著人們各種各樣的豐富情感。

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後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魏晉時期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

唐朝時,重陽節才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

傳說重陽節吃重陽糕可消災除病,佩茱萸登高,可避邪惡。《齊人月令》重陽之是日,以糕酒登高眺遠,為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遠。」唐代王維《九月九憶山東兄弟》獨為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晉代陶淵明詩菊花如我心,九月九開,客人知我意,重陽一同來。」

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京師謂重陽九月九日。每屆九月九日,則都人士提壺攜磕,出郭登高……賦詩飲酒,烤肉分糕,淘一時之快事也。」

3、元九登高節的來歷是什麼?

有關達州人「元九」登高習俗的由來一直存在著兩種說法:

一種是最早可追溯到巴人活動和巴人戰爭。巴人最早居於山地,後移至平地,為紀念玉皇大帝。古時達城翠屏山上有玉皇大帝廟,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生日,每逢該日,最早的本土人「巴人」在這天登高拜祭天公,為玉皇大帝祝壽。後逐步演繹成登高祭祖,或登高祈福,登高習俗便世代相繼,延續至今3000餘年。

一種是為紀念元稹。相傳公元815年,元稹(唐代詩人,世稱元九)貶謫通州(今達州)任司馬,初到任時,「人稀地僻、蛇蟲當道」,元稹勵精圖治,清正廉潔,政績斐然,為當地百姓幹了不少好事。

公元818年正月初九,元稹離別達州。相傳,當天全城父老傾城出送,元稹沿州河漸行漸遠,百姓登臨翠屏山向元稹揮淚告別,依依難舍。從此以後,每年正月初九,達城民眾便群登翠屏山,以示懷念。因元稹排行第九,稱元九,正月又古稱元月,初九乃元稹離達日,故亦簡稱為「元九」。因此,「元九登高」相沿成俗,延續至今上千年。 

(3)登高眺遠什麼節日擴展資料:

四川省達州市在元九登高的傳統民俗由來已久,人們藉此登高眺遠,祭天祈福,期待一掃去歲頹勢,迎來新年萬事暢達。登高被市委市政府冠以「年年登高、人人進步」的主題,不僅使登高成為一個節氣,更使人們有了一種嚮往。這不,來自成都、重慶、西安等地的朋友也稱贊有佳。

4、登高望遠是什麼節

登高望遠是在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

5、古代的人們在哪個節日里有登高的習俗?

重陽節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

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劉長卿 【九日登李明府北樓】
九日登高望,蒼蒼遠樹低。人煙湖草里,山翠縣樓西。霜降鴻聲切,秋深客思迷。無勞白衣酒,陶令自相攜。

閏九月九日獨飲
【唐】白居易
黃花叢畔綠尊前,猶有些些舊管弦。偶遇閏秋重九日,
東籬獨酌一陶然。自從九月持齋戒,不醉重陽十五年。

九日與友人登高
【唐】鮑溶
雲木疏黃秋滿川,茱萸風里一尊前。幾回為客逢佳節,
曾見何人再少年。霜報征衣冷針指,雁驚幽夢淚嬋娟。
古來醉樂皆難得,留取窮通付上天。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參
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
霜威逐亞相,殺氣傍中軍。
橫笛驚征雁,嬌歌落塞雲。
邊頭幸無事,醉舞荷吾君。

九月九日
【唐】崔國輔
江邊楓落菊花黃,少長登高一望鄉。
九日陶家雖載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九月九日李蘇州東樓宴
【唐】獨孤及
是菊花開日,當君乘興秋。風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樓。
酒解留征客,歌能破別愁。醉歸無以贈,只奉萬年酬。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重九日宴江陰
【唐】杜審言
蟋蟀期歸晚,茱萸節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興要長壽,卑棲隔近臣。
龍沙即此地,舊俗坐為鄰。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
【唐】李乂
涌塔臨玄地,高層瞰紫微。鳴鑾陪帝出,攀橑翊天飛。
慶洽重陽壽,文含列象輝。小臣叨載筆,欣此傾巍巍。

九月九日
【唐】李治
端居臨玉扆,初律啟金商。鳳闕澄秋色,龍闈引夕涼。
野凈山氣斂,林疏風露長。砌蘭虧半影,岩桂發全香。
滿蓋荷凋翠,圓花菊散黃。揮鞭爭電烈,飛羽亂星光。
柳空穿石碎,弦虛側月張。怯猿啼落岫,驚雁斷分行。
斜輪低夕景,歸旆擁通莊。

九日登山
【唐】李白
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我來不得意,虛過重陽時。
題輿何俊發,遂結城南期。築土按響山,俯臨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彈霜絲。自作英王胄,斯樂不可窺。
赤鯉涌琴高,白龜道馮夷。靈仙如彷彿,奠酹遙相知。
古來登高人,今復幾人在。滄洲違宿諾,明日猶可待。
連山似驚波,合沓出溟海。揚袂揮四座,酩酊安所知。
齊歌送清揚,起舞亂參差。賓隨落葉散,帽逐秋風吹。
別後登此台,願言長相思。

九月九日劉十八東堂集
【唐】李頎
風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惡酒,湯餅茱萸香。
雲入授衣假,風吹閑宇涼。主人盡歡意,林景晝微茫。
清切晚砧動,東西歸鳥行。淹留悵為別,日醉秋雲光。

九日登高
【唐】劉禹錫
世路山河險,君門煙霧深。年年上高處,未省不傷心。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6、《風土記》將重陽節譽為登高會,古人是如何慶賀重陽的?

關於重陽節的起源,歷來眾說紛紜。更准確的說法是,重陽節的習俗始於三國兩晉時期。經過多年的發展,它在唐朝貞元五年(789年)被德宗定為全國三大節日之一。至此,重陽習俗已經完全形成。

1.菊花是時令花卉。在第一次霜凍時,只有這種草茂盛。所以菊花被古人視為「時中之草」。由於其獨特的性格,菊花已經成為一種活力的象徵。獨立寒秋的菊花,在古人眼中有著非同尋常的文化意義。在仙道方家眼裡,它是「長壽客」,是不死之草。因此,賞菊、飲菊花酒成為重陽的主要節日。在中國,這種習俗在重陽節非常普遍,因為人們通常在節日期間喝酒,而這一天恰好是秋收。秋收時節,菊花盛開,有必要在酒中加點菊花,才能享受節日帶來的快樂。也就是說,這一天,恰好是秋收節,秋收是賞菊的最佳時機。

2.在古代,重陽節也被稱為登山節。這一習俗起源於東漢,隨著經濟外交的發展,在唐代達到頂峰。吃重陽糕:也就是說,在這一天,通常最好留到下午再吃這種糕。重陽節,可以賞菊,也可以登高望遠。特別是王維的《山上假期想山東的兄弟們》里說,一個人在異鄉,人生地不熟,每逢佳節倍思親,可以知道兄弟們在哪裡爬山,插山茱萸就少了一個人。

3.山茱萸,人們認為重陽節插吳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者戴在手臂上,或者做一個香囊把山茱萸放在裡面,或者戴在頭上。也可以放紙鷂。放紙鷂是徽州重陽節的主要習俗。紙鷂現在是風箏了。

重陽節,歷來有賞菊的習俗,所以古代也叫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花月,節日里會舉行菊花大會,全城的人群都會參加大會,欣賞菊花。自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作詩成為時尚。在古代漢族習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7、登高是什麼節日

登高是重陽節,是重陽節的一種習俗。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

登高是重陽節,是重陽節的一種習俗。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