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一種什麼樣的類型節日
發布時間: 2023-01-18 10:13:47
1、冬至是什麼節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
:
冬至的來歷:
相傳,我國中原地區在3000多年前始用土圭法測影,在河南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為土中。圭表測影確立的「冬至」是24節氣當中最早被周公測定出來的一個,把冬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
「土圭測影」方法的要義是「樹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長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長一丈三尺五寸」,「測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驗四時」。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拜冬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在我國北方地區,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葯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嬌耳湯」的葯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冬至是太陽直射點南行的極致,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大陽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陽直射點北返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回歸線(23°26′S)向北移動,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增長。冬至標志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民諺:「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但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在北方多數人有吃水餃的習俗,南方人多數人有吃甜食的習俗。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