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的節日是什麼
1、一年當中有哪些節日,分別是幾月幾日 (越多越好)
1、元旦
元旦,即公歷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元,謂「始」,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謂「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由於地理環境和歷法的不同,在不同時代,世界各國、各民族元旦的時間定位各不盡相同。
2、情人節
情人節又叫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起源於基督教。這是一個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 男女在這一天互送禮物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
3、五一勞動節
國際勞動節又稱「五一國際勞動節」、「國際示威遊行日」(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或者May Day),是世界上80多個國家的全國性節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勞動人民共同擁有的節日。
4、六一兒童節
國際兒童節(又稱兒童節,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定於每年的6月1日。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慘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戰爭中死難的兒童,反對虐殺和毒害兒童,以及保障兒童權利。
5、聖誕節
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會先在12月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後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東正教的聖誕節慶則在每年的1月7日。
2、日本有什麼節日
日本的節日主要包含國家節日和民間傳統節日。日本的法定節日一共包含15個,分別是元旦、成人節、建國紀念日、春分日、紹和紀念日、憲法紀念日、綠色節、兒童節、海的日、敬老日、秋分日、體育節、文化節、勤勞感謝日以及天皇誕生日。
(2)日的節日是什麼擴展資料:
元旦:每年1月1日,1948年確定;成人節:每年1月第2個星期一,源於古代成人禮,1948年定為國家節日;建國紀念日:每年2月11日,神武天皇前660年2月11日統一日本,建立日本國。舊時稱為「紀元節」;憲法紀念日:每年5月3日,1947年5月3日廢除明治憲法,開始實行新憲法;男孩節:每年5月5日,端午節,也是日本的兒童節,1948年定為國定節日。
海之日:每年7月20日,制定於1941年;敬老節:每年9月15日;體育節:10月第2個星期一,紀念1964年東京奧運會;文化節:每年11月3日;勤勞感謝日:每年11月23日;天皇誕生日:12月23日,明仁天皇1933年12月23日出生;盂蘭盆會:每年8月15日左右;乞巧節:每年7月7日。
3、中國都有什麼節日啊 分別是幾月幾日?
1、春節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
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2、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日,這便是春節過後的第一個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3、清明節
清明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在公歷4月5日左右。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4、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主要一說是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在這一天人們吃粽子,劃龍舟。
5、七夕節
農歷七月初七。在我國,在這一天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據民間傳說,這一天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並且很少有人看到喜鵲,原因是它們到天上銀河為牛郎和織女搭橋相會
4、中國都有什麼節日?每個節日的日期是多少?
中國一年的基本節日和日期:
1月1日,元旦。2月14日,情人節 。3月8日,國際勞動婦女節 。3月12日,中國植樹節。5月1日,國際勞動節 。5月4日,中國青年節 。5月第二個星期日,母親節。6月1日,國際兒童節 。6月第三個星期日,父親節 。7月1日,中國共產黨誕生日。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9月10日,中國教師節。10月1日,國慶節。11月第四個星期四,感恩節 。12月24日,平安夜 。12月25日,聖誕節。
5、日本有什麼節日?
日本的一些法定節日比較特殊的有:
成人節:一月第二個星期一——---成人節(成人の日)是慶祝年滿20歲的青年男女成人自立的節日,有各市、鎮、村的行政機關舉行成人儀式的典禮。此節2000年(平成12年)前為1月15日。
昭和の日:四月二十九日——---昭和の日昭和天皇裕仁的生日,其在位時已是國家法定節日,裕仁死後改為現稱,仍被保留為國家法定節日。此節在1989年(平成元年)前為天皇誕生日[3] ,1989年(平成元年)—2006年(平成18年)為綠の日,2007年(平成19年)至今為昭和の日。
海節:七月第三個星期一——---海節(海の日)日本四面環海,為了感謝得自海洋的恩典,並祈禱能成為國運昌隆的海洋國家而制訂。此節在2003年(平成15年)前的日期為7月20日。
山節:8月11日——---山節(山の日)日本政黨議員在參議院正式會議上投票贊成通過改正節日案,確定於2016年起將8月11日定為「山之日」
敬老節:九月第三個星期一——---敬老節(敬老の日)以尊敬老人、感謝老人為宗旨,在1966年補制的節日。此節在2003年(平成15年)前的日期為9月15日。
體育節:十月第二個星期一——---體育節(體育の日)紀念1964年在東京舉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的日子。此節在2000年(平成12年)前的日期為10月10日。
勞動感恩節:十一月二十三日——---勞動感恩節(勤労感謝の日)此時正值收獲的季節,為了表示對收獲的謝意,而制定了以感謝勞動為宗旨的節日。等等。
此外,日本民間還有:偶人節 (「雛祭」)、盂蘭盆節 (お盆)、焰火 (花火)、七五三等一些特殊的節日。
6、中國傳統節假日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龍抬頭、社日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下元節、冬至節、除夕等。
01
春節即農歷新年,是一年之歲首,亦為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02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03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04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醫節、天中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
05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7、日本有什麼傳統節日嗎,具體有哪些?
日本本土的傳統節日有成人日、建國紀念日、春分日、昭和日、憲法紀念日、綠日、兒童日、海節、敬老日、秋分日、體育日、文化日、勤勞感謝日、天皇誕生日等。具體介紹以下幾個節日:
1、成人日
日本政府1999年底宣布從2000年開始,把成人節的日期改為每年1月第二周的星期一為成人節。過節的是在這一年進入20歲的年輕人。這天,他們一般都要穿上傳統服裝,到神社拜謁,感謝神靈、祖先的庇佑,請求繼續「多多關照」。是日本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
2、海之日
海之日,是日本的法定節假日之一。該節日制定於1941年,從1996年起成為國民紀念日。日本四面環海,為了感謝得自海洋的恩典,並祈禱能成為國運昌隆的海洋國家而制訂。2003年(平成15年)祝日法改正後,其日期改成7月的第三個星期一。
8、一年中有多少個節日?幾月幾號——分別是什麼?
中國法定節日有以下16個,分別是:
新年(1月1日);春節(農歷新年);清明節(農歷清明當日);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植樹節(3月12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中國青年節(5月4日);端午節(農歷端午當日);國際護士節(5月12日);兒童節(6月1日);
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7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教師節(9月10日);中秋節(農歷中秋當日);國慶節(10月1日);記者節(11月8日)。
傳統節日有18個。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除夕(臘月最後一天)、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清明節(陽歷:4月5日前後)、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月九)、寒衣節(農歷:十月初一)臘八節(農歷:臘月初八)、小年(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 等。
中國節一般指指中國民間相傳的紀念日、歡慶日和被中國承認的國際通用節日等。
(8)日的節日是什麼擴展資料:
中國傳統節日大抵起源於先秦時代,而定型於兩漢時期,如元旦、元宵、寒食、端午、七夕、重陽等,到了兩漢大都基本定型。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歷經隋唐到宋,中國傳統節日經歷了它的變異和調整,宗教的滲透、民族的融合、社會心理的失常,為中國節日風俗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元素。
節日是人類社會生活的橋梁,是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載體。歷經千百年歲月滄桑的傳統節目,更是一個民族成熟文明的縮影,它即體現著人與自然的關系,有反應著人與人的聯系。
千百年來,節日民俗給中國人一種井然有序時間節奏、熱鬧而不失尺度的空間分布,現代化促使人民改變生活方式,越來越多人漸漸漠視節目的文化和精神價值,許多傳統節日逐漸被淡化。
節日的以存在和發展離不開一個民族主體的精神活動。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