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各種節日吃什麼菜

各種節日吃什麼菜

發布時間: 2023-01-20 14:54:38

1、中國節日都吃什麼?

1、中秋節

中秋節是傳統節日,這個節日必不可少的就是月餅,柿子,桂花,芋頭。在江浙地區還有吃螃蟹的習俗。

2、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吃粽子是特色,還有就是吃蒜頭的習俗。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

3、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在這一天會吃湯圓,現在湯圓的種類也有很多,各種水果餡的。

4、春節

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它標志農歷舊的一年結束和新的一年的開始 。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會吃餃子,年糕(諧音「年高」),春卷,花生,雞鴨魚肉。

5、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清明節會吃雞蛋、驢打滾、麵茶、青團子、暖菇包、饊(sǎn)子、朴籽粿(guǒ)、芥菜飯。

2、中國傳統節日和相應食物

正月初一:春節

1、飲食:餃子

春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對於春節我們自然都不陌生,餃子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2、正月十五:元宵節

飲食:元宵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吃元宵賞花燈早已經成為必行傳統活動,元宵也叫湯圓、湯團。

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3、二月初二:春耕節

飲食:豬頭肉

春耕節也稱龍抬頭、農事節、春龍節、青龍節、龍頭節等等,人們慶祝「春耕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

雖然各地對這個節日習慣不同,飲食上也分門別類,如餃子、春餅、油糕、龍須面等等,但大部分還是以吃豬頭肉為主,歷來有「龍抬頭,吃豬頭」的俗話相傳,以此來希望新年有個好兆頭。

4、清明前一日:寒食節

飲食:吃冷或預先煮好的食物

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冷節」、「百五節」,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古人在這個季節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

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後重新鑽燧取出新火,作為新一年生產與生活的起點,謂之「改火」或「請新火」。

5、冬至後的第108天:清明節

飲食:雞蛋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清明這一天各地的飲食習俗各不相同,不同的省份、地域使得清明這一天吃什麼的都有。

比如清明_、薺菜團子、清明團子等等,但清明吃雞蛋就如同端午吃粽子一樣重要,其中還寄寓著人們對於生命、生育的敬畏與崇信之情。

3、春節都吃什麼菜

農歷春節可以說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了,所以在這期間肯定少不了各式各樣的美食,那下面就來看看過春節的時候應該吃些什麼傳統食物吧。



1、餃子

北京俗諺:「好吃不過餃子」,廣受普通百姓的歡迎。餃子,又稱「水餃」,因為形態微扁,在有些地方又被叫作「扁食」。多用皮包餡,通過水煮或煎、炸、蒸等方法加工成熟。餃子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每逢新春佳節,餃子就更是不可缺少的美味佳餚。

2、年糕

春節吃什麼傳統食品,其實最主要的還是一些寓意吉祥的,比如年糕。全國各地幾乎都用江米面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節吃的食物大部分是節前准備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饅頭。南方是頭幾天淘米,名叫萬年糧米,意思是年年有餘糧。年糕也是漢族過新年的必備食物。做年糕的穀物有多種,各地作法不盡相同。其中以江南的水磨黏糕最為著名。北方則吃白糕或黃米黏糕,西南少數民族習慣吃糯米粑粑。

3、元宵

正月十五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湯圓。元宵在宋代時就很流行,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通常是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原料為餡,用糯米粉包裹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團圓圓、生活美滿之意。

4、魚

新年飲食都要取吉利的用語。 江南人家新年泡茶敬客,茶盤里或碗蓋上放兩只橄欖,稱為「無寶茶」。新年吃飯,必有炒青菜,說吃了「親親熱熱」;必吃豆芽菜,因黃豆芽形似「如意」;每餐必食魚頭,但不能吃光,叫做「吃剩有魚(余)」。



5、年夜飯

說到春節吃什麼傳統食品,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年夜飯了。年夜飯要吃得愈慢愈好,每樣菜都要吃一口。有幾道菜餚,因含有吉祥意味,在年夜飯中是不可少的,如:[長年菜](芥菜)要一根一根從頭吃到尾,年首才能長長久久;[菜頭]表示好彩頭;[全雞]象徵全家福([雞]與[家]諧音);吃[蚶]與[胖]諧音,取其發福之意;吃魚丸、蝦丸、肉丸,乃指[三元及第]之意(即狀元、會元、解元)。餐桌上唯有魚不能吃,表示[年年有餘]之意。

春節為什麼要吃餃子

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吃餃子,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過年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按照古代的習俗,餃子是過年祭祀後食用的食品。過年時,講究守歲時包,辭歲時吃,即到子時吃,此時為兩年之交、迎新辭舊的時刻,具有特殊意義,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預示新的一年裡交上好運。

年夜飯的由來

除夕晚上的家宴俗稱年夜飯,也叫團圓飯。這時家庭成員要盡可能地齊全,許多遠在外地的家庭成員也總要在年夜飯之前趕回家中,因此這頓年夜飯又稱「團年」。

我國早在漢代就有除夕吃團圓飯的習俗。舊時,由於生活水平較低,平時做不到飲食豐厚,只有到了過年時才能改善一下,因此對年夜飯的質量和內容要求較高,飯菜要盡可能豐富,一是為了解饞,二是這種充實感預示著來年的豐衣足食。

這一天人們准備除舊迎新,一家相聚,共進晚餐,一年一度的團年飯表現出中華民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

4、傳統節日都吃什麼食物

什麼節日啊?元旦吃湯圓,清明吃糯米糍,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過年吃年糕

5、端午節吃什麼菜呢

端午有吃「五紅」「五黃」的習俗。所謂的「五紅菜」通常指莧菜、茄子、紅蘿卜、西紅柿和蝦子。所謂的「五黃菜」通常指黃瓜、黃鱔、黃魚、鴨蛋黃和雄黃酒。

端午節吃什麼菜呢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端午節還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其他三大傳統節日為春節、清明節、中秋節。端午節具有很多習俗,如賽龍舟、放紙鳶、掛艾草菖蒲等。除此之外,端午節還具有很多食俗。

南京傳統意義上的端午美食是「五黃」,即黃鱔、黃魚、鴨蛋黃、黃瓜、雄黃酒。隨著歷史的變遷,「五黃」演變為「五紅」——烤鴨、莧菜、鴨蛋、龍蝦、雄黃酒。在東台,「五紅」一般的是指「咸鴨蛋」「楊花蘿卜」「油爆蝦」「炒莧菜」「紅燒黃魚」等五道菜餚。上世紀三十年代,南京歷來流傳的端午炒五毒,分別為銀魚、蝦、茭瓜、韭菜、黑豆腐乾。

6、中秋節一般吃什麼飯菜

中秋節煮菜,菜單如下:

清燉土雞湯,清蒸鱸魚,紅燒鴨子,糖醋排骨,油燜大蝦,鹵牛肉,涼拌黃瓜木耳,涼拌毛豆,涼拌苦瓜,涼拌皮蛋,絲瓜炒雞蛋,炒紅薯尖,紅燒帶魚,柴火豆腐 ,干鍋茶樹菇,水煮毛血旺,滑藕片等16樣菜,這些菜雞鴨魚肉豆製品青菜都有了,冷盤熱菜,清淡的麻辣的,也都有了,營養均衡,可以照顧到大多數人,應該是一桌好菜。

中秋節的習俗

1、賞月

在中秋節,中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

2、拜月

拜月由祭月而來,中國的拜月儀式從周代起就有,拜月時間是在中秋月出時開始祭祀,中秋拜月,關鍵是向月神示敬,中秋無月甚至下雨,都可以拜月,凡是月光能照射之處,都可以舉行,如遇陰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擺放祭桌。

3、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4、祭月

中秋祭月儀式是一種古老的祭祀禮儀,表達人們祈求月神降福人間的一種美好心願。祭月源於遠古初民對月的崇拜,後來作為天體的月被人格化,成為月神。歷代皇家稱月神為夜明之神,道教興起後稱月神為太陰星君。而民間則多認為月神是女性,是嫦娥,稱她為月姑或月姐。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