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文人節是什麼節日

文人節是什麼節日

發布時間: 2023-01-20 22:35:56

1、漢族有哪些節日

中國漢族人民自古以來就有自己的節日,有的一直延續至今,有的則隨著歲月的流逝逐漸淡化了。

中國漢族的節日很多,主要有臘祭、祭灶、春節、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等。在諸節日中,以春節最隆重。「春節」又稱為過年,是中國漢族人千百年來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過年時,除夕要守歲,初一要拜年。

人日,又稱人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歷正月初七。傳統上認為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還有說法是如果人日這一天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漢族的傳統節日——人日。

人日的歷史演變
傳說女媧創造蒼生,順序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並於第七天造出人來,故此初七為人的生日。人日:指陰歷正月初七,古代相傳農歷正月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

古人相信天人感應,以歲後第七日為人日。漢東方朔《占書》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漢,魏以後,人日逐漸從單一的占卜活動,發展成為包括慶祝、祭祀等活動內容的節日。

到了唐代,民間仍相當重視人日節。高適的《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中就有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的感懷之句。這兩句詩證明唐代的人日節,已不僅僅是專用作祈祥祝安,又衍添了一層思親念友的氣氛。

時至今日,也有在外的遊子在年前回家,過了人日節才能遠走他方。人日節這天不出遠門,不走親串友,在家團聚。人日節下午一般吃長面,也叫拉魂面。意即過年時人都走東串西,心都野了,人日一過該准備春耕生產了。故而吃拉魂面,把心收回來,准備春耕生產。

人日的傳統習俗
戴人勝
人日節時,漢族女子用彩紙、絲帛、軟金銀等材料製成小人的形狀,戴於頭上。也貼於屏風等處。

贈花勝
是日,人們製作各種花勝(類人勝,樣式為花朵)相互饋贈。

吃七寶羹
人日節,人們用七種新鮮的節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稱為「七寶羹」。

出遊登高
人日節也是仕女出遊與文人墨客登高賦詩的日子。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雲:「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柳條弄色不忍看,梅花滿枝空斷腸。身在南蕃無所遇,心懷百憂復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稱體重
有的地方,人日時,男女老少都要用鎊稱稱量體重,既然是人的生日,自然要關心一下人的身體情況。

撈魚生
我國南方一些地區,人們有在人日節「撈魚生」的習俗,有點類似今天的吃生魚片。撈魚生時,往往多人圍滿一座,把魚肉、配料與醬料倒在大盤里,大家站起身,揮動筷子,將魚料撈動,口中還要不斷喊到:「撈啊!撈啊!發啊!發啊!」,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2、宋朝時候的文人是怎樣過中秋節的?

宋朝時候,中秋節成為全民狂歡的節日,不管是什麼身份的人,都可以享受節日帶來的愉悅。文人當然不例外

宋朝時期中秋節興盛的原因,與官方的重視密切相關,在太宗年間,皇帝正式下令以八月十五為中秋節。

那麼,宋朝時候的文人究竟是怎樣度過中秋節的呢?下面從兩個方面來說清楚——

一是從共性方面來看,文人與其他人一樣登樓賞月、飲酒、吃月餅。

宋朝的中秋節活動是當作一件大事來辦的。而那些文人,基本上都是有著一官半職的,因為是採取科舉取士制度,文人遲早都能夠通過科舉考試而走上官場,獲得一官半職,因此,文人與那些達官貴人是一樣的高調度過中秋節。

我們可以從當時的記載中看出他們的豪華與做派。在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寫道:「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前爭占酒樓觀月。」就是說,在中秋之夜,那些當官的在自己家的歌榭樓台上飲酒賞月,怡然自得;而一般的市民,也同樣是爭先恐後地登上沿街的酒樓,去觀賞中秋明月。

吳自牧在《夢梁錄》中也寫到:「王孫公子,富貴巨室,莫不登高樓,臨軒觀月……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團圓子女,不肯虛度。」這同樣是說達官貴人是登樓賞月,一般人家也是團聚賞月。從這些記載來看,文人與所有其他人一樣,都是在中秋之夜飲酒賞月,團圓歡聚。


二是從文人的個性方面來看,文人還會吟詩、填詞、作文。

文人還有著自己的特別之處,那就是在飲酒賞月之際,還要吟詩填詞,或者寫文章,以此抒發情懷,寄託情感。宋朝文人,可以說是風華絕代,他們在中秋之夜歌詠中秋的詩詞,實在是舉不勝舉,最為人熟知的就是蘇東坡的那首《水調歌頭·中秋》了,其中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成為千古名句。

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加盛行,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與唐人不同,宋代文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文人的傷感。

除了那首「中秋詞」,蘇東坡還寫過題為《月餅》的小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默品其滋味,相思淚沾巾。」由吃月餅而生感慨,不禁寫到了「相思」還「淚沾巾」了。這是典型的「文人過節」,太敏感、易感而忍不住觸景生情,大發感慨

蘇軾一生坎坷,參透人生,養成豁達性格,但每逢中秋佳節,仍然不禁詩興大發,感慨人生。他還曾經寫過《中秋月》一詩:「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依然是在賞月中想到人生無定,即所謂「此生此夜不長好」,感慨命運多舛。

文人在中秋節對月吟詩,成為宋代的普遍現象。下面再舉幾個名氣不大的詩人所寫的「中秋詩」——

黃庚 中秋對月

十分蟾影照人間,一片山河古影寒。

惆悵年年今夜月,人生能得幾回看。

黃公度 中秋西江上

月色今宵萬里,笛聲何處孤舟。

世事堪驚流水,鄉心不忍登樓。

連文鳳 中秋夜坐

寂寞無如此夜坐,西窗剪燭讀離騷。

可鄰塵世多風雨,天柱峰頭月正高。

從這些詩歌中,我們是否能夠由此看出文人的過中秋節的情景,並清晰地感受到宋代文人過中秋節時的那種特別的情懷呢?這應該就是宋代文人區別於一般人的獨特之處吧!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