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的七月七日是什麼節日
1、泰國有哪些傳統節日(舉辦時間)
萬佛節 芭提雅國際音樂節 宋干節 守夏節 母親節 時間:8月12日 水燈節 父親節/國慶節 泰國佛教文化 如今泰國成為了越來越多的人前往旅遊度假的勝地,溫暖的氣候,多姿多彩的風景,浪漫的海島,熱鬧的城市。而泰國也是一個非常注意風俗民情的國家,因此也會有許多傳統的本地節假日,如果大家運氣好可以碰見節日出遊的話,也是一種非常不錯的體驗哦~
萬佛節
時間: 每年泰歷三月十五日,公歷每年不一樣
萬佛節是泰國三個紀念佛祖一生中重要時刻的宗教節日之一。相傳這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向前來集會的1250名羅漢首次宣傳教義的日子。這是泰國的法定假日,泰國男女老少帶著鮮花、香燭和施捨物品前往附近寺院,進行施齋、焚香、拜佛活動,遊客感興趣的話也可以在寺廟中一起跟當地人拜佛聽經文。政府也舉行慶祝萬佛節儀式,國王也會親自參加。
芭提雅國際音樂節
時間:每年3月
一年一度的芭提雅國際音樂節是從2004以來芭提雅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屆時會有來自各國知名樂團和流行歌手帶來精彩的音樂演出活動,每年會吸引40萬音樂迷前來同歡。遊客可以切身體驗到泰國的音樂文化,好好享受這個在泰國超受歡迎的海灘音樂節吧。
宋干節
時間: 4月13-15日
俗稱「泰國潑水節」,是泰國最重要的節日,代表新的一年的開始。這也是最讓遊客熱血沸騰的節日,在曼谷和清邁兩個地方尤為隆重。在這一天,泰國人民不僅會到寺廟拜佛,還會用潑水的方式互相祝福,因為他們認為水是純潔干凈的,能夠洗凈一年的厄運。對於遊客來說,這會是最特別的經歷,購買「潑水裝備」,一起融入到這慶祝狂歡中吧!
守夏節
時間:泰歷8月16(一般在7月份,每年不一樣)
守夏節,是泰國的佛教節日之一,守夏節之後,整個泰國就正式進入雨季,僧侶不能外出,要在寺內修行3個月。在這一天,當地的民眾都會早早的到寺廟去布施,佛教徒在此期間要凈化思想,積功德,並停止一切諸如喝酒,賭博和殺戮等惡行。遊客在這一天也可以早起,到寺廟去行善,感受宗教的力量
母親節 時間:8月12日
泰國的母親節也是泰國現今皇後的誕辰日,這一天也是泰國的公眾假期。泰國民眾會在這一天穿上藍色的衣服為皇後慶祝生日,泰國各地都會有各種慶祝活動和文化表演。遊客在這天也會有特殊的福利哦,因為各大商場會在這天狠狠打折,是為女性專享的福利哦。
水燈節
時間:泰歷12月15日(一般在11、12月間)
水燈節是泰國男女表達愛意的節日,相當於泰國的情人節,也是泰國盛大的節日之一。在這一天,人們會在河邊或湖邊放上自己親手做的水燈,漂在湖中,寄託美好的願望。在不同的地方,還會有遊行的隊伍,可以看見漂亮的水燈小姐。最著名的水燈節慶祝活動當屬清邁了,萬人天燈節已經成為遊客最愛的體驗之一了。遊客也可以加入其中,放一盞水燈或天燈寄託自己的願望,也可以在這一天感受到濃厚的泰國節日氛圍。
父親節/國慶節
日期:12月5日
泰國的父親節和國慶節是同一天,這一天是泰國九世國王的生日,為了體現民眾對國王的尊敬和愛戴,也為了表達對國王的美好祝願。在曼谷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國王的畫像,這是泰國民眾表達的一種方式。如果遊客有幸在這天到曼谷,可以看到為了慶祝父親節的盛大遊行,而且很多景點在這一天會免門票費,對遊客來說,也是莫大的福利。
泰國佛教文化
泰國是個佛教的國家,所以泰國人傳統的問候手勢是雙手合十放於胸前或頜下的佛教禮儀。大多數的泰國人不習慣揮手致意,但有一部分人,由於他們與西方人接觸的比較多,也逐漸地接受了揮手致意這種問候方式,尤其是與外國人見面的時候。
2、7月7日是什麼節日
七月七日,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活動在七月七日晚上舉行,故名「七夕」。七月七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節日,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七夕節既是拜七姐節日也是愛情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牽牛婺女」最初的含義是古人用以作天文星區對應地理分野的「分星」,中國民間相傳七夕夜晚是天上織女牛郎鵲橋相會之時。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因被賦予了與愛情有關的內涵,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民間習俗:
1、香橋會
在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習俗。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演化而來的。
2、接露水
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3、拜七姐
七月七的七娘會,廣東多稱「拜七姐」,閩台即稱為「拜七娘媽」。在新中國成立前,「七夕」是靚女們的盛大節日。舊時代靚女們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
3、七夕節是哪個國家的節日?
七夕是「中國情人節」,2016年七夕節是8月9日,農歷七月初七, 星期二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東漾家傳統節日,在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
七夕節起源時間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乞巧節不是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而是紀念織女這個人,民間又稱「七姐」。乞巧節是女子的節日,織女被視為紡織女神,凡間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免不了求賜美滿姻緣。乞巧的方式各年代地方皆有不同,最有名的是穿針乞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准備好的禮物送給得巧者;蛛絲乞巧則是把小蜘蛛放在盒子中,以其織網疏密為得巧多少;明清時代流行的投針驗巧是指在水盆中放入縫衣針,以盆底針影形狀判斷是否「得巧」。
七夕節的來歷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4、七月七是什麼節
七夕節。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是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活動在七月七日晚上舉行,故名「七夕」。民間相傳,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織女牛郎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
由來
人們對牛郎織女自然天象的崇拜由來已久,可追溯到遠古時代。七夕的牛郎織女傳說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追求秩序的古人們不僅將天空規劃得井井有條,還將星宿與地面區域一一做了對應。
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面來說,稱作「分野」。簡單來說,古人就是將天上每個星座都與地上的實體地理區域一一對應,古代分星與分野目的主要是為了配合占星理論進行天象占測。
5、7月7日是什麼日子?
7月7日是七夕節。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民間習俗
1、香橋會
在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習俗。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
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的。
2、接露水
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6、7/7是什麼節日?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七夕節節名由來
七夕:七月七,人稱「七姐誕」,因拜祭活動在七月初七晩上(晚上,古稱「夕」),故稱為「七夕」。
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乞巧節:得名於「七姐誕」的「乞巧」習俗。七月七是七姐的誕辰,「乞巧」是「七姐誕」的重要習俗之一,故又稱「乞巧節」。民間相傳,七姐是天上的織布能手。舊時代靚女們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