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有什麼諧音節日
1、國外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國外的傳統節日有:
1、聖誕節
基督教紀念耶穌誕生的重要節日。亦稱耶穌聖誕節、主降生節,天主教亦稱耶穌聖誕瞻禮。耶穌誕生的日期,《聖經》並無記載。公元336年羅馬教會開始在12月25日過此節。12月25日原是羅馬帝國規定的太陽神誕辰。有人認為選擇這天慶祝聖誕,是因為基督教徒認為耶穌就是正義、永恆的太陽。
2、感恩節
西方傳統節日,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節日,也是美國人合家歡聚的節日。 初時感恩節沒有固定日期,由美國各州臨時決定。直到美國獨立後的1863年,林肯總統宣布感恩節為全國性節日。
3、復活節
復活節是一個西方的重要節日,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是基督教紀念耶穌被釘十字架受死後第三日復活的節日。亦稱耶穌復活節、主復活節,天主教亦稱耶穌復活瞻禮。
4、愚人節
愚人節也稱萬愚節、幽默節。愚人節,時間為4月1日,是從19世紀開始在西方興起流行的民間節日,並未被任何國家認定為法定節日。在這一天人們以各種方式互相欺騙和捉弄,往往在玩笑的最後才揭穿並宣告捉弄對象為「愚人」。
5、情人節
情人節,又稱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日期在每年公歷的2月14日,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起源於基督教。如今已經成為全世界著名的浪漫節日,但是不同國家的人們表達愛意的方式卻各不相同。
2、外國有什麼節日?
1. 元旦節(New Year's Day), 每年1月1日慶祝新的一年開始。人們舉辦各種各樣的新年晚會,到處可以聽到"辭舊迎新"的鍾聲, 為美國的聯邦假期。 2. 林肯誕辰(Abraham Lincoln's Birthday), 每年2月12日,慶祝林肯誕辰, 為大多數州的節日。 3. 聖瓦倫丁節(St. Valentine's Day ),每年2月14日, 是3世紀殉教的聖徒聖瓦倫丁去世留念日。情人們在這一天互贈禮物,故又稱"情人節"(the lovers' day)。 4. 華盛頓誕辰(George Washington's Birthday),每年2月22日,慶祝華盛頓誕辰,為美國的聯邦假期。 5.聖帕特里克節(St. Patrick's Day ), 每年3月17日, 是弔唁愛爾蘭的看護崇高帕特里克的節日。 6.復生節(Easter Day, Easter Sunday),一般在每年春分後月圓第一個星期天, 約在3月7日左右。 該節是慶祝基督 ( Jesus Christ)的復生,過節人們吃復生節彩蛋( Easter Eggs),為美國的聯邦假期。 7.愚人節。
3、外國的節日有哪些?
外國的節日有:
1、萬聖節
萬聖節前夜(英語:Halloween,為「All Hallow's Eve」的縮寫),簡稱「萬聖夜」,萬聖節(All Hallow's Day)的前一天,即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世界的傳統節日,慶祝活動一般在晚上。主要流行於撒克遜人後裔雲集的美國、不列顛群島、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紐西蘭等西方國家。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等。
2、聖誕節
聖誕節習俗傳播到亞洲主要是在十九世紀中葉,日本、韓國等都受到了聖誕文化的影響。現在西方在聖誕節常互贈禮物,舉行歡宴,並以聖誕老人、聖誕樹等增添節日氣氛,已成為普遍習俗。聖誕節也成為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
3、情人節
情人節,又稱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日期在每年公歷的2月14日,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起源於基督教。如今已經成為全世界著名的浪漫節日,但是不同國家的人們表達愛意的方式卻各不相同。
4、在外國有哪些節日?
外國節日有很多,由於篇幅問題在此只列舉5個。
1、情人節(2月14日)-----ST.VALENTINE'S DAY (VALENTINE'S DAY)
2、狂歡節(巴西,二月中、下旬)-----CARNIVAL
3、愚人節(4月1日)-----FOOL'S DAY
4、國際勞動節(5月1日)-----INTERNATIONAL LABOUR DAY
5、復活節(春分月圓後第一個星期日)-----EASTER

拓展資料
1、情人節又叫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起源於基督教。這是一個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 男女在這一天互送禮物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情人節的晚餐約會通常代表了情侶關系的發展關鍵。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其他國家也已開始流行。
2、狂歡節,通常是基督教四旬齋前飲宴和狂歡的節日,原由主節一直延長到四旬節前一天,如今通常只限四旬節前幾天。盛行於歐美地區。 許多國家都有一個傳統的狂歡節節日,化妝舞會、彩車遊行、假面具和宴會是狂歡節的幾大特色,它起源於非基督徒的節日慶典,如希臘酒神節、古羅馬農神節和牧神節以及凱爾特人的宗教儀式等。一般在2、3月份舉行。
3、愚人節(April Fool's Day、April Fool's Day或All Fools' Day)也稱萬愚節、幽默節,是西方社會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4月1日。愚人節與古羅馬的嬉樂節和印度的歡悅節有相似之處。
在歐美一些國家,這一天,人們以多種方式開周圍的人的玩笑,上當者當被告知是愚人節時,才恍然大悟,所以這一天總是能夠引出許多笑話,不過某些玩笑也會因開得過大而引起人們的恐慌,或改變形勢衍生成為(網路)謠言。但是,玩笑最晚只能開到中午12點,這是約定俗成的嚴格規矩。
4、五一國際勞動節(International Labor Day或者May Day),又稱國際勞動節、勞動節,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勞動節。節日源於美國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罷工,為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1889年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宣布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作出決定,將5月1日確定為勞動節。
5、復活節(Easter),是紀念耶穌基督復活的節日,西方信基督教的國家都過這個節。在西方教會傳統里,春分之後第一次滿月之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即為復活節。東方教會則規定,如果滿月恰逢星期日,則復活節再推遲一周。因此,節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復活節是最古老最有意義的基督教節日之一,慶祝的是基督的復活,世界各地的基督徒每年都要舉行慶祝。
5、國外的節日名稱 中英文都要
聖誕節(Christmas Day)、情人節(Valentine『s Day)、愚人節(April Fool's Day)、萬聖節(All Saints' Day)、復活節(Easter Day)等。
1、聖誕節
基督教紀念耶穌誕生的重要節日。亦稱耶穌聖誕節、主降生節,天主教亦稱耶穌聖誕瞻禮。耶穌誕生的日期,《聖經》並無記載。公元336年羅馬教會開始在12月25日過此節。
12月25日原是羅馬帝國規定的太陽神誕辰。有人認為選擇這天慶祝聖誕,是因為基督教徒認為耶穌就是正義、永恆的太陽。
聖誕節習俗傳播到亞洲主要是在十九世紀中葉,日本、韓國等都受到了聖誕文化的影響。現在西方在聖誕節常互贈禮物,舉行歡宴,並以聖誕老人、聖誕樹等增添節日氣氛,已成為普遍習俗。聖誕節也成為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
2、情人節
情人節,又稱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日期在每年公歷的2月14日,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起源於基督教。如今已經成為全世界著名的浪漫節日,但是不同國家的人們表達愛意的方式卻各不相同。
情人節是一個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男女在這一天互送禮物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情人節的晚餐約會通常代表了情侶關系的發展關鍵。
3、愚人節
愚人節也稱萬愚節、幽默節,愚人節。節期為公歷4月1日,是從19世紀開始在西方興起流行的民間節日,並未被任何國家認定為法定節日。
在這一天人們以各種方式互相欺騙和捉弄,往往在玩笑的最後才揭穿並宣告捉弄對象為「愚人」。
玩笑的性質極少包含實質惡意,但個別玩笑由於開得過大而引起人們的恐慌,從而產生較大規模反響並且衍生成為(傳媒)謠言和都市傳說,所以對於人們來說一般會加以避免開如有關災難之事的玩笑。
4、萬聖節
萬聖節又叫諸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而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
為慶祝萬聖節的來臨,小孩會裝扮成各種可愛的鬼怪向逐家逐戶地敲門,要求獲得糖果,否則就會搗蛋。
而同時傳說這一晚,各種鬼怪也會裝扮成小孩混入群眾之中一起慶祝萬聖節的來臨,而人類為了讓鬼怪更融洽才裝扮成各種鬼怪。
5、復活節
復活節是一個西方的重要節日,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是基督教紀念耶穌被釘十字架受死後第三日復活的節日。亦稱耶穌復活節、主復活節,天主教亦稱耶穌復活瞻禮。
6、外國國家過春節的習俗有哪些?
新加坡
柑橘是必購年貨。新加坡華人在拜年時,一定用一個精緻的小紙袋裝上兩個柑橘作為賀年禮,以表達「大吉大利」、「兩粒黃金」和「好事成雙」的多重祝福。「紅包」本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今年「紅包」將被「金包」代替。因為金、藍、黑和白被認為是今年新加坡的吉利色,而華人不喜歡在春節用素色,所以多選金色。
馬來西亞
華人中有20%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徒,而他們也過春節。為此,教堂大年初一開放,供這些教徒做彌撒,教堂還允許華人的舞獅隊到教堂舞獅,象徵興旺發達。在正月十五,未婚男孩向未婚女孩拋蘋果,而女向男拋柑橘,希望未來找一個如意郎君或溫柔女孩。
伊拉克
為數不多的華人們喜歡吃從底格里斯河裡打撈上來的螃蟹,可伊拉克本國人因為不知如何下嘴,不吃螃蟹。哈尼店的伊拉克老闆一般只進少量的螃蟹,如果趕上哪家中國公司來人多,或是使館舉辦活動采購,這家小店的東西就會被搶購一空。所以,要想在節日里能保證吃上螃蟹,就要隔三差五到這家店逛逛。然而,美國的部分華人卻在春節忌吃螃蟹,因其有橫行霸道或不行正路之名,可見同宗、異地文化的差異。
美國
每逢春節,紐約標志性建築帝國大廈上的1327隻彩燈就會一改往日美國星條旗的紅、白、藍三色,亮起華裔喜愛的紅色和金色,表示對中國農歷新年的祝賀。這一形式至今已延續了6年。
加拿大
由於當地中餐文化的興盛,許多華人都選擇在餐館吃年夜飯,然而在飯桌上,有兩種習慣是吸收了當地的文化演變而來的:一個是人們交談大都輕聲細語,少有高談闊論,另一個是個人飲酒隨意適量,少有酩酊大醉。
澳大利亞
春節正逢盛夏,民間便以龍舟賽作為春節慶典活動的壓軸戲,往往能吸引數十萬觀眾。此外,墨爾本有世界最長的巨龍,長150米,有100多年的歷史。每年春節,200多名健壯的澳洲人和華人扛著這條巨龍走街串巷,喜慶至極。
北極
2002年2月16日,我國第一支純粹民間性質的北極探險隊飛向北極,並於除夕在挪威斯瓦爾巴德群島的朗伊爾城舉辦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中國人極地春節聯歡晚會,在極地燃起了紅紅的中國火焰。
印度:餓肚子
印度人在新年這天實行禁食,從凌晨直到午夜。過了午夜,各家才品嘗准備好的飯菜,互相祝賀新年。
法國:存酒喝光
法國人有一種迷信,認為除夕家中有剩酒,來年會交厄運。只有乾乾凈凈,才能迎來一年的好日子。因此,他們寧可喝得酩酊大醉,也要將家中的酒喝個精光。
波蘭:吃青菜
波蘭少女在過新年時,要穿上特色的兔行衣服吃青菜,據說吃了青菜會事事順心如意。
巴拉圭:不食煙火
南美洲的巴拉圭人將年終的最後5天定為「冷食日」。這5天,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都不動煙火,只吃冷食。新年零時鍾聲敲響後,才能開始點火烹煮佳餚,大擺宴席歡度新年。
馬達加斯加:忌吃肉
在馬達加斯加,新年以前7天時間內不準吃肉,要到除夕晚餐,方可吃些禽類。元旦這天,夫婦要向雙方父母贈雞尾,表示尊敬;向兄弟姐妹贈送雞腿,表示關心和友誼。
越南:禁止喝湯
越南北方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除夕夜要到平日取水的地方燒香、磕頭,並打一桶水煮年夜飯。煮好後,先祭奠祖宗,然後全家吃年夜飯。吃這頓飯的時候,絕對禁止喝湯。他們認為,喝了湯,種下的莊稼就會受澇。
匈牙利:忌食飛禽
匈牙利人除夕夜不吃禽類,因為他們認為吃雞、鴨、鴿等飛禽,來年的幸運便會飛走。他們在新年送親友的禮物,大都喜歡禮物上有打掃煙囪工人和小肥豬的圖形,打掃煙囪當然是除舊的象徵,胖乎乎的小肥豬,令人喜歡,含意也喜歡。人們在形象上尊重小肥豬,但實際上又是另一回事了,因為他們新年的傳統食品是油炸小乳豬,那是要拿小肥豬開刀的!
保加利亞:打噴嚏得牛羊
你若在保加利亞人家吃年夜飯,一定要打噴嚏,這樣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當地習俗認為,第一個打噴嚏的人會給全家帶來一年的幸福。於是主任走向自己的農場,將自己首先看到的第一隻羊,第一頭小牛,或第一匹馬駒牽過來,送給第一個打噴嚏的客人,這個噴嚏打的多麼值得啊!
英國:元旦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必須做到瓶中有酒,櫥中有肉。英國人認為,如果沒有餘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除此之外,英國還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風俗,人們都爭取第一個去打水,認為第一個打水人為幸福之人,打來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按英國人的風俗,除夕千夜過後,朝屋裡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發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發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霉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除夕在親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談前,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在英國中部的一些地區,新年早上出門時,不管熟識還是陌生,都會互送銅錢,他們認為這樣做,不但對方一年有財氣,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幸運。
印度: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們在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有些地方,過年不但不慶祝,反而相抱大哭。他們認為,元旦一開始,歲月易逝——人生短暫,用哭聲來表示自己的感嘆。有些地區的人們則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
蒙古:新一年到來,蒙古老人會裝扮成牧羊人的樣子,穿著毛絨的皮外套,頭戴一頂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響,以示驅邪祝福。
巴西:巴西人在元旦這天,高舉火把,蜂擁登山。人們爭先恐後地尋找那象徵幸福的金樺果。只有不畏艱險的人,才能找到這種罕見的果子。他們稱之為「尋福」。巴西農村有一個獨特的風俗習慣——便是互相揪耳,人們在元旦見面時,一定要相互使勁揪住對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巴基斯坦:在元旦這一天,巴基斯坦人們個個手拿紅粉跑出門,見了親友,道過新喜,便互相將紅粉塗在額上,以示慶祝新年吉祥如意。
阿富汗:在阿富汗北部地區的居民,每逢元旦都要舉行激烈的搶山羊比賽,以示慶祝。兩隊騎手爭搶獵物,比賽既緊張激烈,又喜慶歡樂。
阿根廷:阿根廷人認為水是最聖潔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結隊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