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娶親什麼節日
1、春節系列故事三:老鼠嫁女
一月一,年初一。
一月二,年初二。
年初三,早上床,
今夜老鼠娶新娘。
在漢族民間傳說中,初三的晚上可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以免騷亂了鼠輩,並在屋子的角落裡灑落一些米粒、糕餅,供老鼠食用,稱為老鼠分錢。
這個民俗故事,自小就聽過,那時非常喜歡聽,覺得這個老鼠故事很有人間煙火的味道。甚至現在還能說出當時聽到的「老鼠嫁女」的故事童謠吶!自從聽了這個故事,覺得大年初三這天就變得喜慶熱鬧起來啦呢。
這個老鼠嫁女的故事版本很多,這里選取的版本是比較民間的,沒有太多旁枝末節,比較適合小孩子聽,尤其是在講完故事後,再與孩子一起讀讀故事童謠,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記住了這個經典的民俗故事。如果孩子聽了很多遍了,也可以講一講改編版的老鼠嫁女。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年邁的老鼠夫婦,他們住在一個陰濕寒冷的黑洞里,眼看著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兒一天天長大,夫妻倆許諾,要為閨女找一個最好的婆家,讓閨女擺脫這種不見天日的生活。於是,老鼠夫婦帶著女兒一起出門尋親。
剛一出門,看見天空中雄赳赳的太陽,他們琢磨著,太陽是世間最強大的,任何黑暗的鬼怪,都害怕太陽的光芒,如果女兒嫁給太陽,不就是嫁給了光明嗎?
太陽聽了老鼠夫婦的請求,皺著眉頭說:「可敬的老人們,我不是你們想像的那樣強壯,黑雲可以遮住我的光芒。」
老鼠夫婦啞口無言。他們又來到黑雲那裡,向黑雲求親。黑雲苦笑著回答:「盡管我有遮擋光芒的力量,但是只需要一絲微風,就可以讓我『雲消霧散』。」
老鼠夫婦尋思著,找到了剋制黑雲的風。風笑道:「我可以吹散黑雲,但是只要一堵牆就可以把我制服!」
老鼠夫婦又找到牆,牆看到他們,露出恐懼的神色:「在這個世界上,我最怕你們老鼠,任憑再堅固的牆也抵擋不住老鼠打洞,最終都會崩塌。」
老鼠夫婦面面相覷:「看來還是咱們老鼠最有力量。」兩個老人商量著,「我們老鼠又怕誰呢?對了!自古以來老鼠怕貓!」
於是,老鼠夫婦找到了花貓,堅持要將女兒嫁給花貓。花貓哈哈大笑,滿口答應了下來。
在迎娶的那天,老鼠們用最隆重的儀式送最美麗的女兒出嫁。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花貓猛地從老鼠們背後竄出,一口吃掉了自己的新娘。
大紅喜字牆上掛,
老鼠女兒要出嫁。
女兒不知嫁給誰,
只得去問鼠爸媽。
爸媽都是老糊塗,
爭來爭去才定下:
誰最神氣嫁給誰。
最神氣的是太陽,
太陽高高掛天上,
光芒萬丈照四方。
鼠女求嫁找太陽,
太陽急忙對她講:
烏雲能把我遮擋,
嫁給烏雲比我強。
鼠女又去找烏雲。
烏雲說:
大風能把我吹散,
大風來了我膽顫。
鼠女又去找大風。
大風說:
圍牆能擋我的路,
我見圍牆心打怵。
鼠女又去找圍牆。
圍牆說:
老鼠打洞我就垮,
見了老鼠我害怕。
老鼠天敵是貓咪,
看來貓咪最神氣,
最終與他定婚期。
婚期定在初三夜,
鼠女出嫁忙不迭,
大紅花轎抬新娘,
群鼠送親喜洋洋。
新娘剛到貓咪家,
貓咪一口就吞下。
貓說新娘怕人欺,
為保平安藏肚裡。
附記:
1.《老鼠娶新娘》,張玲玲文,劉宗慧圖,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2.《老鼠嫁女》,楊永青繪,清華大學出版社。
2、2021年2月14日是什麼節日 2021年2月14日節日的簡介
1、2021年2月14日是情人節。情人節,又稱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日期在每年公歷的2月14日,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起源於基督教。如今已經成為全世界著名的浪漫節日,但是不同國家的人們表達愛意的方式卻各不相同。情人節是一個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男女在這一天互送禮物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情人節的晚餐約會通常代表了情侶關系的發展關鍵。
2、2021年2月14日是正月初三。正月初三又稱小年朝,也稱赤狗日,作為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相傳這一天女媧娘娘創造出了豬。中國民間傳說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以免騷亂了鼠輩(也有人說入夜提早熄燈是為了讓老鼠看不見,無法娶親,以減少其繁殖的速度),並在屋角灑落一些米粒、糕餅,供老鼠食用,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中國民間以正月初三為穀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3、2021年正月初十是幾月幾日 什麼節日
2021年正月初十是幾月幾日
公歷:2021年2月21日 星期日 雙魚座
回歷:1442年7月9日
農歷:2021年正月 (小) 初十 屬牛
胎神占方:占碓磨房內南
歲次:辛丑 年 庚寅 月 庚子 日
彭祖百忌:庚不經絡織機虛張 子不問卜自惹禍殃
五行:璧上土 開執位
吉神宜趨:母倉 時陽 生氣 不將 益後 青龍 鳴犬對
沖煞:沖馬(甲午)煞南
凶神宜忌:災煞 天火
宜:祭祀 沐浴 祈福 求嗣 齋醮 訂盟 納采 裁衣 冠笄 開市 立券 交易 納財 沐浴 除服 謝土 出行 移柩
忌:入殮 安葬 作灶 入宅
大年初十是什麼 節日
石頭節
正月初十日,稱為石頭節,這一天,民間忌動石器,不搬石頭,習慣祭祀碾神、磨神、碓臼神、泰山石敢當神等等。舊俗在除夕於這些石器上貼春聯後,正月初十日以前,是禁止使用的。
花坡節:
正月初十是苗族支系箐苗(俗稱長角苗)傳統節日花坡節初十日,民間還有許多希冀糧豐的活動。晉南地區,用麵食蒸成農作物禾穗形狀,象徵農業豐收,並把此日稱為 實子日。
老鼠娶親日:
大年初十日是老鼠娶親嫁女兒的日子,許多地方要在屋隅、牆角及水瓮里點燈、焚香、敬紙,對老鼠娶親志賀。而在晉北一些地方,晚上卻忌點燈,忌說話,以免驚擾了娶親事宜,惹下鼠神,一年為患。這個民俗,充分反映了歷史上民間既惡鼠害,又怕鼠害的傳統心理。
4、什麼是滿族的添倉節?
添倉節不是滿族獨有的,是北方黃河流域農耕民族的傳統節日。具體日期是在每年舊歷正月的二十五日,添倉是指農家往倉房囤子里增添糧食。是當年要在原有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增加收成,多多增產,這就寄託了人們對於來年糧食豐收的良好願望。填倉節又傳說為老鼠娶親日。是日夜晚不點燈,稱為鼠忌。
5、陰歷一月初十是什麼節日
陰歷一月初十是石頭節。
農歷正月初十日,漢族民間傳統節日之一,稱為石頭節,為石頭神生日,稱「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動」等。
大年初十,地生日。有天還有地。比是爺娘不多異,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麥百穀都生地。菜蔬風味拿來祭,祭他生日他歡喜。人生忠孝與節義,地維賴以立;作事須求腳腳踏實地。
6、正月初十是什麼日子 正月初十的習俗
農歷正月初十日,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稱為石頭節,為石頭神生日,稱「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動」等。這一天不準搬動石頭和碾、磨、石臼等石器,俗信否則會傷了莊稼。這一天還忌開山打石和以石蓋屋,並有向石頭焚香祭拜、午間供奉烙餅的習俗。
還有的地方流行抬石頭神的習俗:初九夜裡,將一個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石頭上,初十早晨由十名姑娘或男青年,輪流抬著瓦罐奔走。如果石頭始終不落地,預示著新的一年豐收;如石頭落地,預示著年成不好。正月初十亦稱老鼠娶親日,俗稱十指。
1、石頭生日
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也稱「石不動」「十不動」。
2、掛花燈
初十這天掛起的花燈叫做「添丁燈」。添丁燈的叫法,源自粵語的發音中「燈」和「丁」相近,「添燈」寓意著「添丁」。
3、吃莜麵
正月初十,在蒙晉地區有老鼠娶親,要吃莜麵的習俗。根據民間傳統,這一天也被稱為「老鼠娶親日」,吃莜麵是為了討好鼠爺,祈求新年交好運。
7、正月初十是什麼節日
農歷正月初十日,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稱為石頭節,為石頭神生日,稱「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動」等。這一天不準搬動石頭和碾、磨、石臼等石器,俗信否則會傷了莊稼。這一天還忌開山打石和以石蓋屋,並有向石頭焚香祭拜、午間供奉烙餅的習俗。還有的地方流行抬石頭神的習俗:初九夜裡,將一個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石頭上,初十早晨由十名姑娘或男青年,輪流抬著瓦罐奔走。如果石頭始終不落地,預示著新的一年豐收;如石頭落地,預示著年成不好。正月初十亦稱老鼠娶親日,俗稱十指
8、春晚百問 春節習俗中「老鼠嫁女」的由來?出自哪裡
老鼠: 老鼠嫁女
「老鼠嫁女」的民間傳說,在我國很流行。但是,各地「老鼠嫁女」的時日有所不同。
在江南一帶的民間傳說中,說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所以舊歷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確保來年平安吉祥。上海郊區有些地方說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這天晚上,家家戶戶炒芝麻糖,就是為老鼠成親准備的喜糖。
在北方,老鼠嫁女是在正月二十五日的晚上。在這天夜裡,家家戶戶不點燈,全家人坐在炕頭上,一聲不響,只是摸黑吃著用麵粉做成的「老鼠爪爪」、「蠍子尾巴」和炒大豆。不點燈、不出聲的意思是為老鼠嫁女提供方便,生怕驚擾了娶親喜事。吃「老鼠爪爪」表示人們期望老鼠的爪子發癢,好早些起來行動;吃「蠍子尾巴」即是為了老鼠嫁女出洞時不會受到蠍子傷害。吃炒大豆發出嘎嘣的脆響,似乎是給老鼠娶親放鞭炮。
在老鼠嫁女夜晚,湖南資興一帶則在屋角、過道遍插蠟燭,意思是將老鼠娶親途經之路照得通亮。
「老鼠嫁女」、「老鼠娶親」的年畫和剪紙在我國民間視為「吉祥物」,過年過節時貼在牆上和窗戶上。四川綿竹印製的《老鼠嫁女》年畫,表現一夥老鼠掮旗打傘,敲鑼吹喇叭,抬著花轎迎親。騎在癩蛤蟆背上的是「新郎」,頭戴清朝的官帽,手搖摺扇,雙目注視著一隻大金箱,顯出一副貪婪的樣子。正當這伙丑類大搖大擺,招搖過市之時,等待它們的卻是一頭大黃貓。前面鳴鑼開道的一對鼠兄鼠弟,其中之一已被貓的利爪抓住,另一隻則咬在貓的嘴上。此時,坐在花轎里的「新娘」,自知末日來臨、淚流滿面。這幅年畫反映了人民鮮明的愛憎。
蜘蛛:喜從天降
守歲燈:長明不熄。
9、什麼是老鼠娶親
編輯本段
1、概述
老鼠娶親是流傳民間的民俗故事。在民間,相傳正月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大日子,會聽到老鼠吱吱叫的聲音,為了不打擾老鼠娶親的好事,在該晚都會盡量提早熄燈就寢,並且在家中的廚房或老鼠常出入的角落,撒上一些米鹽、糕餅與老鼠共享新婚的歡樂和一年來的收成,這些東西俗稱「米妝」,或稱「老鼠分錢」,希望與老鼠打好交道以求今年的鼠害少一些。形形色色的老鼠娶親的民俗事象更呈多彩。不單單是在民間俗信方面;有關文學方面的鼠婚故事、曲藝、歌謠遍及各地。同時,以老鼠送嫁為題材的年畫、剪紙、刺綉、泥塑、蠟染、窗花等是吉祥圖案的保留項目。
編輯本段
2、故事
民間流傳的「老鼠娶親」故事是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對老鼠夫婦生了一個女兒。他們從小就非常疼愛她。當她長大成為又漂亮又乖巧時,他們就想把她嫁給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但誰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呢?
他們認為能照耀大地的太陽當然是最偉大的人啊!於是他們就跑去跟太陽說:太陽先生,我們覺得你是這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我們想把女兒嫁給你。太陽被這突來的問題嚇了一下,心想:如何脫困是好?急中生智的說:謝謝你們看得起我,但我不是這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只要雲一來我就會被遮不見,所以雲比我厲害。
他們認為也有道理,便跑去問雲說:雲先生,我們覺得你是這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我們想把女兒嫁給你。雲暗中叫苦,怪太陽將他一軍,雲也想把燙手山芋丟出去,靈光一現的說:我才不是這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只要風一來我就被吹跑了。
老鼠夫婦有點失望,便跑去找風。風也暗罵雲沒有良心,把他拉入漩渦中,於是硬推託說:我可不是什麼偉大的人物,因為牆能把我擋住,牆才是最了不起的。
老鼠夫婦為了女兒的終生幸福,只好又風塵僕僕的跑去找牆。牆最了解天下父母心,不忍心他們再次被拒絕受傷害,於是心生善念,想一個兩其美的辦法,就裝著苦瓜臉說:我才不是這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我最怕你們老鼠了,老鼠會在我身上打洞啊!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鼠輩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啊!於是即刻回家,舉行拋綉球選老鼠女婿。總算在大年初三,選了一個青年才俊的老鼠做女婿,把寶貝女兒嫁了過去,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
因為牆的慈悲,老鼠娶親總算圓滿落幕。也因為怕打擾到老鼠娶親的喜事,所以每到大年初三就要早睡晚起,因此過年歌謠中也說:「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飽」。
編輯本段
3、作品
1988年3月張吉道老先生以木雕民間藝術品的形式分別參加了「甘肅省民間藝術品展覽」和「全國民俗作品展覽」,受到了專家和學者的充分肯定和贊譽。原創作品被國家群眾文化局收藏。現生產的《老鼠娶親》是根據張吉道老先生提供原創作品的部分原樣,並設計製作全部模型、模具,採用較為先進的精密鑄造工藝和全手工加工工序,以黃銅為主要材料而加工生產的銅鑄工藝品,屬整體鑄成,部件合成,具有設計寓意深刻、內涵豐富、構思巧妙、造型獨特、形態各異、形意明了、趣味性強的整體特點,工藝品表面光滑平整,無任何粗糙痕跡,特別是老鼠的嘴、耳、眼、尾等形象逼真,工藝品的整體布局和搭配顯得神形並茂,猶如一幅立體民間故事的圖畫。
民間年畫藝術中的《老鼠娶親》
武強年畫《老鼠娶親》
武強年畫《老鼠娶親》
民間文化表演《老鼠娶親》
老鼠娶親》的傳說內容,生長在縉雲一帶的成年人絕大多數都知道,調查者與被調查者基本對傳說內容吻合,只是《縉雲縣志》的記載略簡而已。
大概意思是:大年初一的晚上,是老鼠娶親的大好日子,為讓老鼠可以安安穩穩,歡歡喜喜辦好事,大人、小孩都不要去打擾它,如果你吵它一夜,它就會吵你家一年,所以人們都要早早睡覺。(附相關文獻)
1989版《中國民間文學集成·浙江省麗水地區·縉雲縣故事歌謠·諺語卷》老鼠結婚的日子201頁。
1996版《縉雲縣志》「生時節令」節中載:「農歷新年俗稱年初一謂是夜老鼠娶媳婦,哄孩子早早睡覺」。
2005版《一方水土》277頁,歲時習俗——春節。
這個傳說具有的現實意義是:舊社會,勞動人民一年到頭辛勤勞作,卻吃不飽、穿不暖,到了年關,很多人還要外出躲債,直至大年初一才能回家跟親人團聚,其餘的成年人也為過個好年忙這忙那,直到過了除夕,身心俱憊,大年初一晚上,都盼望早早歇息,但小孩們難得在過年時吃得好一些,玩得快樂一些,不願早早上床睡覺。春節期間,對孩子一般是不能打罵的,故在民間編出大年初一是老鼠扛老婆的好日子,哄孩子們早些睡眠。日久天長,就形成縉雲民間的普遍傳說。
壺鎮一帶,每年盛行廟會,主要內容是「迎案」,延續已經數百年了,如水口二月二廟會、五月十三金竹廟會,六月六岩背廟會、九月重陽赤岩廟會。重陽節這一天,數十個村子都派隊參加,祈求一年平安、五足豐登、家業興旺等。「迎案」時,有羅漢、三十六行、十八狐狸、聯歡、高蹺等。解放後,又加入腰鼓、蓮湘、秧歌、軍鼓等。改革開放後,參演人員逐步走向老年化。究其原因:年輕人大多上工廠務工去了
;經濟發展,年輕人要求高了,老節目看膩了,不願演、也不願看,另外家家有電視看,水平高多了,這些陳年老調沒興趣。特別這些老太婆,化了妝,如驢類蛋上下了霜,不中看。客觀上的要求:需有創新的,有趣的,有藝術性的,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來滿足群眾的文藝需求。這也是《老鼠娶親》出現的推動力量之一。
由民間傳說到演出節目,傳說的內容很簡單,但排練成演出節目,直到上街演出,這卻十分困難。常說:看看容易,做做吃力。
二000年重陽節前幾個月,新范村將排練到了一定程度的《老鼠娶親》拉上街頭,首次向壺鎮人民亮相。出於新范村群眾意料之外的是:首次亮相,竟得到廣大群眾的贊許,圍觀群眾將演出場面圍得水泄不通。很多觀眾
,演出隊到了哪裡,就跟到哪裡。由於節目的可觀性、規模性,一看再看,場面轟動,這不僅讓壺鎮群眾耳目一
新,也使新范村的群眾信心百倍。 參加縉雲首屆文化節演出 消息不脛而走,縣文化主管部門很快來壺鎮了解,很感興趣,
決定讓《老鼠娶親》參加縣首屆文化節演出。二000年九月二十五日,文化節在壺鎮壺濱初中大操場舉行
,參加的節目不下數十個:軍樂隊、秧歌隊、羅漢隊、腰鼓隊、旱船隊……什麼都有,但最引人注目的是《
老鼠娶親》隊。鎮所屬八十三個村,外加雁嶺、前路二鄉的很多群眾,就是沖著《老鼠娶親》來的,都以一飽眼福為快。在十月一日的《麗水日報》上刊登的圖片說明中,用「萬人空巷」來形容這個新出現的節目。
此後,該節目參加縉雲的每屆文化節,並參加了麗水市兩屆文化節演出,每次參加,都成了節目的壓軸戲。
風雲多年
二000年十月一日《麗水日報》刊出圖片後,二000年十月八日,《麗水日報》《甌江特刊》又刊登了圖片。
二00二年一月二十二日,《麗水日報》再次刊登了該節目的圖片。
二000正月,該節目參加麗水市踩街活動,麗水市民歡聲雷動,並得到有關領導的好評。
二00一年二月二十六日,《縉雲報》刊出該節目的圖片。
二00二年二月二十八日,《麗水電視報》刊出該節目的圖片並記者的采訪報導。
二00二年二月二十八日,《縉雲報》以「縉雲民間藝術蓮城大放異彩」為題,發表文章。
二00二年十月,中央電視三台來本縣壺鎮新范村為《老鼠娶親》拍攝錄像及照片。
二00二年八月十八日,《中國文化報》刊登該節目圖片。
二00五年九月十七日,《永康日報》刊登照片。
《麗水日報》、《縉雲報》多次刊登圖片,不再枚舉。
二00二年,省文化節原指定該節目上省城演出,鑒於縣有關部門嫌演員年歲過高,壓住不放,這很傷了呂官水及演員們的心。
在演出中不斷改進
目前為止,該節目與初上演時有了很大的進步,他們是邊演邊改。
道具是鼠形面具,最初出於節省資金,是呂官水自己動手製作,這總跟不上專業生產的工廠產品質量。現在,全部面具都換成工廠生產的了。不僅換,而且有兩套面具,一套是尖嘴的鼠面具,一套是米老鼠平臉面具。對這兩套面具,眾說紛壇,熟優熟劣,有待後人評說。
服裝的改進
現在的服裝,鮮麗奪目,豪華氣派,反映了現代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具有吸引人的效果。
彩旗
大旗小旗,描龍綉鳳,很有聲勢。看到迎來時彩旗飄飄,鼓樂喧天,嫁妝成行,象徵著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農村的富裕景象。
由於節目的具有較深的文化意義,被麗水市文化局收錄為「文化遺傳」
每逢傳統節日 重陽節 浙中南三大千年古鎮之一、「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壺鎮新范村的村民就會穿上特製的老鼠娶親的表演服裝 遊街穿巷的表演給當地群眾觀看,由於節目的精彩曾經多次獲得獎項,多次參加縣市級表演,得到了好評。「老鼠娶親」的最初靈感來自縉雲民間的一個傳說:正月初一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那天晚上人們都要早點入睡,以免壞了老鼠的好事。「『老鼠娶親』所要表現的主題有兩個,一是改革開放這么多年,老百姓的日子紅火了,嫁妝都成了冰箱、彩電之類;再就是通過這個活動我們向城裡人展現了農村傳統婚事的全過程:媒婆牽線、迎娶、拜堂、入洞房……」
10、正月二十五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填倉節。
風俗:
填倉節晚上,晉北地區民間習慣打著燈籠,在院內各處找「填倉蟲」(即各種復甦的小蟲蟻),發現的越多,兆頭越好填倉節,臨汾地區的一些縣、市,又傳說為老鼠娶親日。是日夜晚不點燈,稱為鼠忌。
臨縣等地在門首燔柴,表示對先亡之人的哀思。陵川等地要用各種飯菜在門外祭奠,俗名送祖先。晉南地區一些鄉村,剪綵色紙片,貼於門上,剪綵色紙葫蘆,貼於帽上。稱此日為太上老君煉丹日,可以除百病,四季平安。
(10)老鼠娶親什麼節日擴展資料
在古代,填倉節是一個隆重的節日,每當節日到來,民間親朋往來,佳餚盛餐,醉飽方歸。
每年正月二十五日,我國北方民間都要過填倉節。在華北農村.還流傳這樣一句諺語;「填倉填倉、小米干飯雜面湯。」這一天要吃香噴噴的小米飯,細絲滑韌的雜面湯,慶賀節日。可見北方人民生活的儉朴了。
不過,後來填倉的意義擴大了,人們又賦予了其它各種不同的含義。在北京,正月二十三是「小填倉」,「大填倉」是在正月二十五日。此俗曾流行於全國各地,尤以北方地區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