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節日鮮花是怎麼來的

節日鮮花是怎麼來的

發布時間: 2023-01-25 05:59:14

1、花朝節是怎麼來的?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嗎?

花朝節是中國非常傳統的節日之一,主要是在東北、中南、華北等地區流行。那麼花朝節的傳說,花朝節是如何由來的,你具體都知道嗎?接下來就和小編來一起看看相關文章吧。



花朝節的典故傳說

花朝節在中國古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因地而異的現象,可能與各地花信的早遲有關。世界上像中國那樣定出花的節日的民族是不多的,可見中華民族對花的熱愛有悠久傳統。「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萬紫千紅披錦綉,尚勞點綴賀花神。

」這是舊時江南民間慶賀百花生日風俗盛況的寫照,夜間在花樹枝梢上張掛「花神燈」,燈火與紅花綠枝相映成趣;更是一展各自手藝的好時節。花朝節,是紀念百花的生日,因古時有「花王掌管人間生育」之說,故又是生殖崇拜的節日。中國古代的農耕、魚獵全靠人力完成,人數越多,才越能顯出生產力的強盛,所以在古代,人們是希望子孫繁衍,人口眾多的。關於花朝節的記載,南宋楊萬里的《誠齋詩話》謂「東京二月十二日為花朝」。陶朱公書也載:「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無雨百花熟。

」其風俗多是郊遊雅宴,盛唐即有此風,參加者多是些騷人墨客,有時也有親朋好友,在觀景賞花中飲酒賦詩,歡聲笑語,持續不斷。在宋代以前,過花朝節的一些高雅習俗只限於一些士大夫和知識分子之中,在民間並不普及。自北宋開始,其活動又有了新內容,增加了種花、栽樹、挑菜(採摘野菜)祭神等,並逐漸擴大到民間的各個階層。



花朝節傳說故事

據考證,花朝節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書》中就有記載,而關於花朝節的起源,在古籍《博異記》和《鎮洋縣志》中,還記載了一個美麗的傳說,說在唐朝天寶年間,有位名叫崔玄微的花迷,愛花成痴,遠近聞名。

某年二月之夜,一群百花之精靈變幻而成的艷麗女子入其花園,對他說本欲迎春怒放,可封姨(風神)出頭阻撓,故請他幫忙解難。崔氏遵彼指教,置備彩帛,畫日月星辰其上,在二月二十一日(一說十二日)五更時分,將彩帛懸於園中的花枝上。屆時果然狂風大作,但枝上花卉因為有彩帛護持,所以一朵也沒被吹落。

當夜,眾花精又變成一群麗人來花園里向崔玄微致謝,還各用衣袖兜了些花瓣勸他當場和水吞服,崔玄微因此延年益壽至百歲,且年年此日懸彩護花,最終登仙。後來此事流成習俗,喜愛花卉者爭相仿效,而由於懸彩護花的時間必須安排在五更,故稱為「花朝」,也就是後來的花朝節,至於日期如何衍變為其他的,可能與各地花信的遲早有關。

花朝節雖然不是明確的女兒節,但也在民間逐漸成為姑娘會,女孩在這一天相聚玩耍,互相認識結交朋友。未出閣的女子最愛賞紅拜花神,吃花糕,行花令,祈禱自己像花一樣朝氣與美麗。賞紅一般與拜花神連為一體,清以前貴族士人也賞花剪綵,祭花神,到了後來逐漸變為女兒的專利。



小結:花朝節在古代的時候是非常重要,傳統的一個節日。這個節日是在二月份,這個時候是屬於春天,百花爭放的季節。所以很多古文中記載,很多關於花朝節的飲酒作詩的事跡。

此文和圖片轉載於網路,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

2、情人節送玫瑰花怎麼來的

1、在西方,Valentines day 是情人節。情人節不但是表達情意的最佳時刻,也是向自己心愛的人求婚的最佳時刻。 關於情人節的來源,還有一個凄美的傳說。大約在公元三世紀的羅馬,暴君Claudius當政。當時國家處於一種戰爭階段,為了補足兵源,凡是一定年齡范圍內的男子,都必須進入羅馬軍隊,以生命為國家效勞。丈夫離開妻子,青年離開戀人。他甚至下令禁止國人舉行結婚典禮,還要求已經結婚的毀掉婚約。 國都里,居住著一位德高望重的修士,他就是Valentine,他不忍看到一對對伴侶就這樣生離死別。於是就秘密地為前來請求幫助的情侶主持結婚典禮。暴君知道這件事後,再一次顯示了他的本來面目——將修士打進大牢,最終折磨致死。修士死的那一天是公元270年的2月14日。
2、在情人節的習俗中,鮮花和巧克力是慶祝時必不可少的。那麼你知道這其中的講究和含義嗎? 玫瑰代表愛情是眾所周知的,但不同顏色、朵數的玫瑰還另有吉意呢! 答案補充 在希臘神話中,愛神阿佛洛狄特為了尋找她的情人阿多尼斯,奔跑在玫瑰花叢中,玫瑰刺破了她的手,刺破了她的腿,鮮血滴在玫瑰的花瓣上,白玫瑰從此變成了紅色的,紅玫瑰也因此成了堅貞愛情的象徵。

3、玫瑰花的起源

公元初期,古羅馬帝國開始興盛,古埃及人把西南亞的玫瑰販往羅馬。12世紀後,歐洲各國興起玫瑰種植業,尤其在英國,玫瑰成為皇家花園和全國主要種植花卉。 [14]
在中國,玫瑰栽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漢代。《西京雜記》中說,漢武帝的樂游苑中就栽有「玫瑰樹」。在中國的玫瑰之鄉平陰,早在唐朝就有翠屏山僧人種植玫瑰的傳說。中國古人很早就能清楚地將薔薇屬植物分為至少7類品種:月季、玫瑰、薔薇、繅絲花、木香、金櫻子、荼蘼。「非關月季姓名同,不與薔薇譜牒通,接葉連枝千萬綠,一花兩色淺深紅。風流各自胭脂格,雨露何私造化工?別有國香收不得,詩人熏入水沉中。」南宋詩人楊萬里這首《紅玫瑰》,既寫了玫瑰與月季、薔薇的不同,又寫了玫瑰的枝葉形態、深淺之色。 [14]
從植物特徵上看,月季和玫瑰差別不大,細加比較,兩者確有不同。玫瑰莖部密生銳刺,一枝只開一朵花,花瓣直立,葉脈深凹褶皺;而月季刺疏,標準的花形是「滿芯、翹角」,往往數朵同生一莖,葉片光大鮮亮。因為原產於歐洲的薔薇屬花卉並不多,所以歐洲人對它們也就不詳加區分,薔薇、玫瑰、月季在歐洲統稱「rose」(原意是「紅色」),事實上玫瑰有很多種顏色:紅色、粉紅、黃色、桃色和白色等等。 [14]
16世紀前,歐洲只有玫瑰和薔薇,其花朵小,色彩單調。200多年前,歐洲人在中國發現了能夠一年四季開花的中國月季花,不久,中國的紅茶香、黃茶香、朱紅、月月紅等月季花被引入歐洲,與那裡的玫瑰和薔薇雜交。經過反復的雜交,定向選育,育成了許多婀娜多姿的雜交新品種,不僅豐富了玫瑰家族的品種和花色,同時也解決了玫瑰一年只開一季花的問題。玫瑰的種植很快風行世界。 [14]
法國皇後約瑟芬推動了東、西方玫瑰的結合與發展。約瑟芬與拿破崙結婚後,在巴黎市郊建立瑪爾梅森花園。在著名育種師杜邦的影響和幫助下,瑪爾梅森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最全的玫瑰園。從1804年開始,杜邦派人到南非、中東收集玫瑰,還派出園藝師跟隨拿破崙遠征去收集新品種。約瑟芬的玫瑰園享譽世界,就是在英法兩國交戰期間,她運送玫瑰的貨船,英軍也特許放行,並派船護送。 [14]
1789年,當約瑟芬玫瑰園里玫瑰的種植和栽培已初成規模時,約瑟芬就對當時著名的花卉圖譜畫家、法國人雷杜德發出了熱情的邀請。從那時起,雷杜德一生最重要也是最漫長的創作歷程開始了。他用了整整20年,繪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份《玫瑰圖譜》。圖中收錄了當時園中所擁有的大部分玫瑰品種:古代的野玫瑰(法國玫瑰)、中世紀的玫瑰(白玫瑰)以及從亞洲引進的各種玫瑰類型,大約有170個品種。這份集「最優雅的學術」和「最美麗的研究」為一體的圖譜,被後人譽為「玫瑰聖經」。

4、什麼節日應該送什麼樣的花?各種花代表著什麼意思?

節日送花 元旦 (公歷一月一日) 通常用滿天星、香石竹等增添歡樂吉祥氣氛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每年的一月一日是我國的元旦,也就是公歷的新年,此時可用蛇鞭菊、玫瑰、滿天星、香石竹、菊花及火鶴等花卉來表達萬事如意,好運常伴的希冀。此外還可用金魚草來表達鴻運當頭,喜慶有餘的吉祥、歡快的氣氛。 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 通常用牡丹、蘭花等增添歡樂吉祥氣氛 中國的春節是民間傳統的盛大節慶,俗諺「過年要想發,客廳擺盆花」;此時也是擴展社交人際關系最佳的機會,企業員工、客戶、同事、上司、親朋好友等,都可把花當作饋贈的禮物,以花傳達情意,彼此增加感情。 農歷春節,時值早春,也剛好是花卉生產的旺季,各種花卉琳琅滿目,爭奇斗艷,選贈以賀新年、慶吉祥、添富貴的盆栽植物為佳,如四季橘、牡丹、桂花、杜鵑花、秋海棠、紅梅、水仙、報春花、狀元紅、發財樹、仙客來、及各種蘭花類、觀葉植物組合盆栽等,再裝飾一些鮮艷別致的緞帶、賀卡等,增添歡樂吉祥氣氛。 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 通常用火鶴來表達紅火,充滿喜慶的氣氛 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是我國的無宵燈節,此時火樹銀花,喜慶祥和,用火鶴來表達紅火,吉祥,充滿喜慶、祥和與希望的氣氛是最合適不過的了,此外,還有炮仗花表示熱鬧喜慶。 情人節 (公歷二月十四) 通常用玫瑰、鬱金香表示愛慕之情 情人節定於每年的2月14日。相傳其起源是古羅馬青年基督傳教士聖瓦倫丁,冒險傳播基督教義,被捕入獄,感動了老獄吏和他雙目失明的女兒,得到了他們悉心照料。臨刑前聖瓦倫丁給姑娘寫了封信,表明了對姑娘的深情。在他被處死的當天,盲女在他墓前種了一棵開紅花的杏樹,以寄託自己的情思。這一天就是2月14日。現在,在情人節里,許多小夥子還把求愛的聖瓦倫丁明信片做成精美的工藝品,剪成蝴蝶和鮮花,以表示心誠志堅。姑娘們晚上將月桂樹葉放在枕頭上,希望夢見自己的情人。 通常在情人節中,以贈送一支紅玫瑰來表達情人之間的感情。將一支半開的紅玫瑰襯上一片形色漂亮的綠葉,然後裝在一個透明的單支花的膠袋中,在花柄的下半部用綵帶繫上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形成一個精美秀麗的小型花束,以此作為情人節最佳禮。在情人節時玫瑰是世界主要的禮品花之一、表明專一、情感和活力。玫瑰一般有深紅、粉紅、黃色、白色等色彩。著名品種有伊里莎白女王(紅色)、初戀(黃色)等。情人節以送紅玫瑰的最多。給情人送玫瑰以幾枝為宜?當然是越多越好,一枝取情有獨鍾之意,三枝則代表「我愛你」。送6枝、8枝代表吉祥數,送11枝,是將10枝送給最心愛的人,另一枝代表自己。至於送24枝則是國際性的常例,12枝為一打,代表一年中的12個月,有追求圓滿,年年月月獻愛心之意。(情人節送花,不單是熱戀情人的專利,針對變心、花心的人,也可以送花來表達內心的幽怨與不滿。透過「花語」的傳達,說不定負心的人還會因感動而回頭,夫妻之間誤會冰釋而破鏡重圓呢!可選之花的品種依次為:鬱金香、非洲菊、向日葵、康乃馨、紅花月桃、葵百合、彩色海芋。) 婦女節 (公歷三月八日) 通常用蘭花代表女性優雅高貴和慈祥溫馨 國際婦女節定在每年的三月八日,在這一天,所有的女性朋友都可以休息,玩樂。你也可以向你的奶奶、媽媽、阿姨、姐姐、妹妹、女朋友、女同事、女同學等送上束鮮花來表達下你對她們的敬愛之情。可選花材有:蘭花、康乃馨、滿天星、百合及銀蓮花等。代表女性優雅高貴和慈祥溫馨。願女性似那優雅高貴的蘭花,在三月春季里美麗、快樂。 清明節 (公歷四月五日) 通常會送一些素潔的花朵表達哀思之意 每年的四月五日是清明節,在這一天,人們都會以掃墓、 祭祖等活動來表示對死者的思念及哀悼。可送的花卉有三色堇、松柏的枝條等,此外,在這一天通常會送一些素潔的花朵,不要送一些顏色鮮艷的花朵,因為白、黃等素色的花,表達了哀思之意。 母親節鮮花 (五月第二個星期天)通常用康乃馨、萱草來表達感激之情 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為人子女,為感激母親平日的辛勞及養育之恩,總會買一些禮物或鮮花來送給母親感懷慈暉。 母親節通常以大朵粉色康乃馨作為母親節的用花。它象徵慈祥、真摯,母愛,因此有「母親之花」、「神聖之花」的美譽。據說是公元1907年,美國維吉尼亞的一位虔誠女性安娜.喬韋絲,在她的故母追悼會上奉獻一束康乃馨而開始流傳於全世界。在母親節這一天,紅色康乃馨用來祝願母親健康長壽;黃色康乃馨代表對母親的感激之情;粉色康乃馨祈祝母親永遠美麗;白色康乃馨是寄託對已故母親的哀悼思念之情,千萬別送錯喲! 除了康乃馨之外,在中國古代早有一種代表「母親之花」的植物,就是萱草(金針花),它的花語是「隱藏的愛,忘憂,療愁」,其意非常貼切地比喻偉大的母愛,象徵「媽媽您真偉大」,把它作為母親節的贈花,也很相宜。送花時既可送單支,也可送數支組成的花束,或插作成造型優美別致的插花。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 通常用茉莉花來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人民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日子,在這一天,人們會包粽子、賽龍舟,並把茉莉花,銀蓮花,鶴望蘭,唐菖蒲,蓬萊松,菊花等花扔進江中,來追懷愛國詩人屈原。這些花的花語是:唐菖蒲:葉形似劍可以避邪。 茉莉花:清凈純潔,樸素自然。 鶴望蘭:自由,幸福。 銀蓮花:吉祥如意。 兒童節 (公歷六月一日) 通常以送小石竹花為主 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一般用多頭的小石竹花作為兒童節用花,常挑選淺粉色和淡黃色的花朵,以充分體現兒童的稚嫩和天真爛漫的特點。用這樣的小石竹花插作成各種富有童趣的插花作品,是兒童節的最佳禮品。另外可選送的花卉還有金魚草、火鶴花、滿天星、非洲菊、飛燕草和玫瑰等,代錶快樂和無憂無慮的童年。 父親節 (六月第三個星期天) 通常以送秋石斛為主 每年的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是父親節,父親是一家之主,除了有養育之恩外,終日為事業、家計奔波、忙碌,勞苦功高,這一天趁此佳節,不妨用鮮花來表達一下孝心。 秋石斛具有剛毅之美,花語是「父愛、能力、喜悅、歡迎」,代表「父親之花」,父親節這一天,成為大家最愛的首選。另外,其他如菊花、向日葵、百合、君子蘭、文心蘭等,其花語均有象徵「尊敬父親」、「平凡也偉大」的意義,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他是一位年紀很大的老人家,最好送以代表健康、長壽的觀葉植物或小品盆栽,如松、竹、梅、楓、柏、人參榕、萬年青等。 情人節鮮花 (農歷七月初七) 通常用千日紅、睡蓮來表達愛慕之情 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是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在中國,男女之間的愛情的表達,可能比西方人要含蓄,情侶、夫妻之間常常「愛你在心口難開」,此時此刻,若能以贈花傳情,透過花語來詮釋愛戀之情,當能一切盡在不言中。 七夕時正值夏季,可選之花非常之多,除玫瑰之外,還有千日紅、愛情花、雞冠花、星辰花、睡蓮、仙丹花、夢幻花、卡斯比亞、小紅鳥、天堂鳥等等,都是理想的可贈之花。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 通常用蘭花來表達思念之情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三大民間節日之一,「每逢佳節倍思親」人們習以用月餅、禮盒來饋贈親友、聯絡感情;但近年來,有許多人把傳統的月餅、禮盒,改用「花卉」當贈禮,這已成為時尚、新潮之風。中秋花禮大多以蘭花為主,各種觀葉植物為次,蘭花可用花籃、古瓷或特殊的容器組合盆栽,花期長,姿色高貴典雅,頗受歡迎。 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 通常用非洲菊來表達追求豐富多採的生活 九九重陽登高遠望,飲酒賞菊,撫今追昔。我國的重陽節是全家團聚的日子。此時,應用菊花,非洲菊來做為走親訪友的花禮。因為菊花象徵高潔、長壽。非洲菊代表吉祥如意追求豐富多採的生活。 教師節鮮花速遞 (公歷九月十日) 通常用木蘭花、薔薇花、月桂樹來表感激之情 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師節,老師傳道、授課、解惑,春風化雨,誨人不倦,是學生邁向人生光明前途的啟蒙者,培育英才,令人沒齒不忘。為感謝師恩,趁此佳節表達感恩、懷念之意,贈花是最高尚的選擇。教師節贈花通常都用簡單的花束,選擇的花材,當然能以花語詮釋「感謝、愛、懷念、祝福」者為最佳。如木蘭花代表靈魂高尚;薔薇花冠代表美德;月桂樹環代表功勞、榮譽;懸鈴木代表才華橫溢等。 聖誕節 (公歷十二月二十五日 ) 通常以一品紅作為聖誕花 12月25日,紀念耶酥基督的誕生,同時也是普通慶祝的世俗節日。現在的聖誕節,通常以一品紅作為聖誕花,花色有紅、粉、白色,狀似星星,好象下凡的天使,含有祝福之意。在這個節日里,可用一品紅鮮花或人造花插做成各種形式的插花作品,伴以蠟燭,用來裝點環境,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

5、鮮花節是哪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朝山節又叫轉山節,是麗江永寧鄉摩梭人朝拜格姆女神的盛大節日,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五日在瀘沽湖畔舉行。具有濃郁的原始宗教色彩。

花山形狀像一頭雄獅的格姆山,屹立在瀘沽湖畔,所以又稱獅子山,民間傳說它是格姆女神的化身,保佑著摩俊人的幸福平安。是摩梭人的最高保護神,對她十分崇敬,世代敬獻祭祀。

(5)節日鮮花是怎麼來的擴展資料:

舉辦地點

形狀像一頭雄獅的格姆山,屹立在瀘沽湖畔,所以又叫獅子山。民間傳說它是格姆女神的化身,主宰著永寧地區的興衰禍福,保護著人民幸福平安,讓摩梭婦女健壯美麗,莊稼茂盛,牛羊興旺。

她不僅十分漂亮,而且聰明過人,是周圍的眾山神之首,是摩梭人的最高保護神,所以摩梭人對她十分崇敬,世世代代敬獻祭祀。

6、花節的採花節的來歷

採花節在藏民中又叫「女兒節」,是南坪縣博峪一帶藏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日
採花節
舉行,節期兩天。採花 節是一種很富有民族特色的節慶活動。它大致可分為「搶水」、 「採花」和「祝福」三個部分構成,其中「採花」和「祝福」都 與民族歌舞相結合。節日由「搶水」活動拉開序幕。節日第一天,人們便紛紛到附近的山上搶泉水。搶到水後,有的捧水痛飲,有的背回家用以洗發、凈身。然後,各家的父母們把子女著意打扮一番,在自己的兄弟的陪同下,與其他姑娘們會合,在村民們的歡送下,向幾十里外的「花兒」走去,一路上歌聲不斷。來到採花點刺兒坎以後,一邊支鍋造飯,一邊將新的木刀、木箭、木斧等插起來,這是表示要保護他們崇敬的花神,讓花神永遠保佑家鄉風調雨順、人畜平安。採花開始後,姑娘、小伙們結伴而行,一邊唱著山歌看美麗的山景,一邊採摘各種艷麗的花朵,直到姑娘們鮮花滿頭。晚上,大家圍著篝火,盡情地唱歌、跳舞,通宵達旦。
第二天拂曉,採花姑娘和小伙們整理好頭頂的花環,唱起《離別歌》,離開採花坪回村。當他們到離寨不遠的博峪橋頭時,早已守候在那兒的村民們便鳴竹歡迎。寨里由人們推選出的三名中年婦女歌手捧斟滿美酒的小龍碗,邊唱邊向採花人敬獻。採花姑娘接過酒,唱起酒歌兒。按風俗,三位敬酒婦女要在橋頭用歌唱形式向姑娘們提出一些關於上山採花的問題,採花姑娘一一答上後,才放採花人過橋回寨。人們將採花姑娘們擁向打麥場上,大家手拉手,圍成大圓圈,隨著領頭婦女搖起馬鈴聲,跳起極富民族風格的圓圈舞,這就開始祝福活動。人們邊舞邊唱,企望吉祥。在這個節日里,採花姑娘們被視為吉祥幸福的使者。所以人們總 喜歡在這一天將她們請到家裡,姑娘們便在這些人家裡跳舞唱歌,祝願主人吉祥如 意,幸福美滿。

傳說
編輯
南坪縣博峪一帶藏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日舉行,節期兩天。傳說,很久以前博峪是一個荒僻的山溝,人們以採集和狩獵為生,以樹葉和獸皮做衣服。一天,從遠方來了一位叫蓮芝的姑娘,她美麗善良,心靈手巧,教會了當地人們開荒種地和織布縫衣,還采來百合花為人們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這天,蓮芝上山採花,被鎳風卷下懸崖摔死了。人們很悲傷,便在這一天上山採花紀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採花節。
採花節
傳說很久以前,博峪山寨一個貧苦人家有六個姑娘,一年端午節的時候,小姑娘上山采葯時 受傷,被一位叫達瑪的姑娘所救,還把她背回了家,達瑪姑娘能歌善舞, 心靈手巧,品質高尚,她帶領六姐妹踩遍博峪的山山水水,采葯治癒民間 傷病。達瑪去世後,六姐妹以她為榜樣,繼續為當地的鄉親們解除病痛, 六姐妹去世以後同達瑪一起葬在附近一座開滿鮮花的山上。當地人為了紀 念達瑪和六姐妹,就將博峪的七座山稱為「七姐妹山」。為了紀念她們,年 輕人在吉祥的端午節都要結伴上山祭掃七姐妹的墳墓,采吉祥花帶回家, 慢慢地,「採花節」就成了博峪人過端午節的獨特方式。
又傳說很久以前,博峪山谷的一個莊子上住著一家老兩口,膝下有六個女兒,家境貧寒,日子過得艱難。初夏的一天,按規矩該最小的六妹子上山采擷山花、葯草,醫治全家人的病疼。由於下山時不小心,摔傷了腿腳,六妹疼痛難忍,傷心地哭著。這時山坡上走下來一位仙女般的姑娘,從背簍里取出草葯,在六姑娘的傷口處敷上,很快就不疼了。老兩口為了感謝這位姑娘,就收下了這位沒有爹娘,名叫「達瑪」的姑娘,並認她做第七個女兒。
採花節
達瑪姑娘能歌善舞、心靈手巧,品質高尚。每天侍奉二老、紡線織布、耕地播種,勤快又麻利,她織的「塔九」花帶,五彩繽紛、無人能比。達瑪率領六姐妹,踏遍博峪的山山水水,採花尋草,配製葯方,治癒了人們的許多疾病,山鄉的百姓無限愛戴這位達瑪姑娘。一天,七妹上山采葯時,忽然狂風大作,黑雲翻滾,雷雨交加,暴雨傾瀉,大地一片恐怖。七妹被一股狂風捲起,重重地摔下了萬丈深淵……
博峪的百姓為了永遠紀念不畏艱險、救死扶傷,為鄉親們解除病痛的達瑪姑娘,在每年夏季山花爛漫的時節,在冠以七姐妹名字的山崗,爬崖涉澗、採花尋草、植樹采葯,並以歌舞來迎接七姐妹吉祥魂靈。久而久之成了博峪人民的一個風俗節日。
傳說畢竟是傳說,就現在的採花節而言,更多體現了藏族人民的浪漫情懷和對生活的無比熱愛。採花節是一種很富有民族特色的節慶活動。它大致可分為「搶水」、「採花」和「祝福」三個部分構成,其中「採花」和「祝福」都與民族歌舞相結合。節日由「搶水」活動拉開序幕。

民族服飾
編輯
博峪是甘肅甘南舟曲縣的一個鄉,地處秦嶺山地,岷山山系呈東南——西北向貫穿全境。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白龍江谷地海拔1200米以上,其南北兩側的高峰,可達4000米以上,其中羊布果海拔高4213米,青山樑海拔高4504米。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山巒重疊、山高谷深。這里地形復雜,高差懸殊,氣候變化無常,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野生植物1300餘種,珍稀樹種50多種,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熊貓、金絲猴、蘇門羚等30餘種動物,真可謂風水寶地。五月初五,一個個身著本民族服裝、打扮得猶如天仙般美麗的姑娘,一夜之間撒滿了博峪村莊的大街小巷,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採花節
這里地形復雜,高差懸殊,氣候變化無常,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野生植物1300餘種,珍稀樹種50多種,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熊貓、金絲猴、蘇門羚等30餘種動物,真可謂風水寶地。 五月初五,一個個身著本民族服裝、打扮得猶如天仙般美麗的姑娘,一夜之間撒滿了博峪村莊的大街小巷,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爾玉是房東的寶貝女兒,18歲,長得如達瑪花一樣美麗,今天她也要和襯里的姐妹們一起去採花。母親很早就准備好了這一天穿的衣裝,已經放在櫃子里許多年了,起床後由母親和親友為她穿戴上身。有幸目睹並記錄了全過程:首先,給爾玉姑娘頭戴用綵帶束扎層層折疊的方形黑布帕,名叫「勤西」,它長3米,寬70公分,折疊成約35×36公分大小的九層的方形布塊,用白織花絲線帶子從頭項纏壓,狀若一片板瓦,別具一格。頭飾為「碎辮子」發型,將長發梳成幾十根細碎辮子,續接用純黑牛毛線編成的300餘根辮子,長達4米,再將辮梢擰成形如「氂牛尾狀」,以尖頭插入後腰帶里,使腰際高高隆起,但非常漂亮。服飾獨特而美觀,她內著白色襯衣,胸前系一件邊長60公分的正方形裹兜,上角齊頸處是黑色布衣,綴22公分寬的紅色排珠。外著一件無領、對襟寬袖藍色長袍,袖口較寬,約30公分,邊緣鑲嵌氆氌,印有牡丹、芍葯等花卉圖案。袍外罩一件朱紅或藍色花邊綾緞坎肩,腰系紅色腰帶和白布襯底的花格織帶,兩胯各垂吊一束30厘米紅色帶玉珠穗子。胸前佩戴一直徑26公分的銀盤名叫「歐斗子」,上有八寶吉祥圖案。下身著大紅或紫紅褲子,腳穿紅色布鞋。最後再在膝蓋以下打白色綁腿,就算穿好了全部的節日衣裝。
最令人陶醉的是在棣綴的由300根辮子組成的大辮子,展開足有4米長,又黑又粗,就象是黑色大瀑布,特別迷人,據考查,我肯定這種黑色大瀑布發型裝束在全國乃至世界都是非常罕見的。

節日習俗
編輯
節日從五月初四凌晨開始。這天,全鄉十五個村寨的青年男女,雙雙對對背著裝有豐盛食品和青稞酒的背篼,走進密林深處,去采擷正在盛開的枇杷花(杜娟花),當然也是男女青年親吻擁抱放縱愛情的時刻。傍晚,滿載而歸的採花人頭上插著、手裡抱著,背篼里背著各色鮮花,從蜿蜓曲折的林間小徑上漫著歌兒,喜氣洋洋地回來了。此時,村頭寨口,擠滿了人群,爭先恐後把採花人接到家中對唱。據說,誰家接到今天採的花,誰家就把幸福和吉祥接到家。
採花節
真正的節日活動是在五月初五舉行。這天,四鄰八村的藏族姑娘盛裝出行,她們穿著華麗多彩的手織綉花裙,胸前掛著鋥亮的銀盤,頭上插滿鮮花,打扮得比鮮花還美;小夥子們也穿上節日服裝,三五成群地向博峪河邊的廣場擁去。老人們互敬哈達、美酒;小伙姑始們盡情歌舞,孩子們高興地互相追逐嬉戲。整個博峪河畔一片歡騰,一片花香,直至日落西山,有時還要燃起篝火,盡興盡致到次日早晨。
在這個節日里,採花姑娘們被視為吉祥幸福的使者。所以人們總喜歡在這一天將她們請到家裡,姑娘們便在這些人家裡跳舞唱歌,祝願主人吉祥如意,幸福美滿。
採花節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居住在白龍江流域甘肅南端的博峪藏區, 便要舉行一年一度隆重、歡快的採花 節。採花節習俗在博峪藏區已有數百年的歷史。 這也是一項投身自然,祭祀山神的民間傳統節日。
採花節活動是由「搶水」拉開序幕的。節日第一天日出之前,人們紛紛奔往附近山間泉水旁搶泉水,有的雙手捧水痛飲,有的背水回家洗發、洗身。相傳這一天日出之前的山泉喝了可消災祛病,沐浴可給人帶來吉祥。
採花節
「搶水」結束之後,各家父母便將女兒盡善盡美地打扮起來。博峪藏區素有甘肅的「西雙版納」之稱,山清水秀,藏家女兒大多長得美貌秀麗,加之精心地打扮,個個美如天仙。她們在節日這天頭頂疊成數層的青色新頭帕,並用彩色飾帶匝著;寬袖子的花裙層層相套,層層露出,有達到七層之多的;胸前穿由紅珊瑚串成的胸衣,佩以湯盒大的瑪瑙銀盤;耳帶銀耳墜,頭發梳成數十條細辮,穿紅綢褲,小腿纏以潔白的「纏子」,腳蹬綉花鞋。
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村寨的鄉親們盛裝來到寨口為上山的姑娘們送行。節日期間,出嫁在外的年輕媳婦都要回娘家,同娘家寨子的姑娘們一同由哥哥、弟弟陪同上山採花,沒有親兄弟的姑娘可由堂兄弟陪同。上山的姑娘們在寨口先在 「奧老」(領隊)的帶領下向前來送行的人們唱《告別歌》,大意為:「花神」在召喚,我們上花山,採回鮮花獻親人。人群也隨之歌唱,吹嗩吶,放鞭炮,送她們出村莊 ……途中,過小橋向花山走去時,姑娘們還互相唱歌問答一些有關山花的知識,唱起《上山歌》。 採花地點一般選在本地區最高、最負盛名的神山「刺兒坎」上。穿山越嶺進入百花盛開的花山上後,姑娘們支鍋做飯,小夥子們便來到山峰祭祀「花神」的地方,插上象徵保護「花神」的新的木刀、木斧、木箭等,祈禱「花神」保佑風調雨順、人畜興旺、五穀豐登。在氣候溫濕的博峪藏區,「花神」充當了村寨、部落「保護神」的角色。
採花節
祭祀完畢,採花開始了。姑娘、小夥子們結伴,邊歌唱花神邊向漫山遍野的花叢中走去,採集那些潔白的枇杷花、火紅的杜鵲花、粉紅的馬蘭、紅艷的芍葯花……直到這些美麗的鮮花插滿了姑娘的發辮。這時,小夥子們飲酒歌唱,並攀上山崖,折下香柏枝、野菜、葯材等裝滿背兜……到傍晚時分,人們升起篝火,圍著篝火邊吃邊盡情跳舞、歌唱,往往通宵達旦。
當第二天東方發白時,歡鬧了一夜的年輕人們,吃罷最後一頓飯,整理好頭上的花環,背起帳篷、葯材、香柏枝等向山神唱起《離別歌》,人們隨著歌聲下山。當下山的隊伍路經村寨的橋頭時,他們會遇到早已等候在此的鄉親們。橋頭上,由村寨選出的三名歌喉出眾的中年婦女此時手捧龍碗邊唱邊向採花姑娘敬酒,以《敬酒歌》為她們洗塵。
採花節
採花姑娘接過酒,邊飲邊回以《謝酒歌》 ,並要回答三位婦女用歌聲提出的各種有關人生哲理的問題。
村寨人將採花姑娘簇擁到打穀場上後,大家拉起手,圍成圈,跳起當地特有的「羅羅舞」。圈首,領舞的姑娘手搖串鈴作導引,舞蹈的人群根據她串鈴發出的不同節奏,變換著隊形和舞步……採花節是花神的祭節,是女兒的盛會。人們在花與歌的海洋中,祈禱幸福,祈禱吉祥。[1]
採花節
藏族「採花節」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在西北高原隴南山區博峪山寨居住的藏族人民,要過自己的傳統節日—在當地已流傳五百多年的「採花節」。 據老人講:在很久以前,博峪地方很窮,人民生活非常艱難。有一天,來了一個叫扎海的青年,他的智慧象泉水一樣明清,品德象雪山一樣崇高。他熱情地教當地人開荒種地,還常常將觀測到的氣象變化預報給人們。在他的幫助下,人們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國王知道後,要他到王宮為國王效勞,遭到了青年的拒絕,國王准備殺害他,在緊急的關頭,有一位叫達瑪的姑娘想出了一條妙計:讓扎海換上姑娘的衣服,在姑娘們唱著歡歌上山採花的掩護下,瞞過盤查,逃進了深山。後來,達瑪與扎海結成了幸福的伴侶。然而,好景不長,他們終於被國王殺害了。因為他們遇難那天是農歷五月初五。所以每到這天,姑娘小夥子都到這里採花、跳舞、對歌、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代代相傳下來。
採花節
這天,人們要用日出前打來的泉水洗臉、洗發、盛裝的姑娘在小夥子的陪同下,踏著羊腸小道,互相盤問著唱起了「上山歌」。當他們來到各種色彩的「花海」時,祭過「花神」之後,開始採摘各處花朵,又歡塊地唱起「採花歌」。姑娘們還把那潔白的枇杷花戴滿了全身。黃昏,他們圍坐著篝火旁,吃著可口的野餐,盡情地歌唱、跳舞,在月亮的陪伴下度過了歡樂的夜。
第二天破曉他們滿載著象徵幸福、歡樂的鮮花和香柏枝開始踏上歸途。幾位德高望重的長者早就等候在山腳下。老人們為採花隊每人准備了一碗青稞酒,祝福他們平安歸來。歡樂的人群,把採花姑娘迎進村寨。在鼓聲、鞭炮聲中,姑娘們踏著清脆的馬鈴聲,又跳起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圓圈舞」,開始祝福活動。最後,採花姑娘將采來的鮮花分送到嫁娶迎親的人家,祝願新婚夫婦生活幸福美滿;祝願他們所生的孩子象扎海一樣勤勞勇敢,象達瑪姑娘一樣聰穎美麗。
採花節
洞中採花節 初一一早,老爸向全家宣布,「今天我們去普安的採花洞過採花節!」驅車近3個小時,來到了普安縣青山鎮,爸爸的一個熟人領著我們向公路旁邊一條曲曲折折的小路上開進去。同行的人告訴我們,這附近的少數民族過採花節,一般都是在一個叫石橋河的地方,那裡好幾個洞都叫採花洞,採花節又叫採花坡,原來是普安、晴隆一帶苗族一年一度的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當地年輕人,帶上蘆笙、簫笛等樂器,從四面八方趕來,雲集普安與盤縣交界處的採花皮,在山坡上、叢林里、山洞旁「遊方」(苗語,意即談情說愛)。
經過近半個多小時的顛簸,在離我們最近的山腰上,有一個很大的溶洞,這就是附近最大的一個採花洞,所以也是每年採花節最熱鬧的洞,最多的時候有近千人來「遊方」。
等到了下午1點左右,採花洞已經聚集了幾百人,姑娘們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和身邊的夥伴悄聲討論在遠處偷眼打量自己的小夥子;那邊的小夥子則在其他同們的慫恿下,在小攤販那裡買來小吃,紅著臉請相中的姑娘吃,只要姑娘接下了,人群中就是一陣歡呼。也有喜歡載歌載舞的,更是不放過這個展示的機會,只要有人起個頭,不管是民歌還是當下流行的歌曲,都有人應聲而歌,應聲而舞……到了下午四五點,姑娘小夥子們才戀戀不舍地離開。每個參加了集會的年輕人的夢里肯定是五彩和甜蜜的。
採花節
白馬藏族人採花節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博峪鄉,每年農歷五月初四到初五,居住在這里的白馬藏族人都要舉辦「採花節」來慶祝端午,這個習俗從古到今,代代相傳,至今還保留著原始的風貌。博峪鄉地處甘肅、四川的交界處,距離著名的旅遊勝地九寨溝僅一山之隔。
「採花節」每次舉行兩天,初四一大早,博峪鄉7個山寨的小夥子們佩帶漂亮的腰刀,穿戴整齊,姑娘們濃妝艷抹,穿著艷麗的衣服,背攜壺漿,各自聚集一地,向北方的「七姐妹山」祈禱過後,開始載歌載舞,向這座山進發。
一路上隔一段路程都要舉行歌舞「歇場」,這是姑娘小夥子們展示歌喉的好機會,向親戚、朋友、戀人唱祝福的歌。一路邊行邊唱,到了「七姐妹山」的時候,已近傍晚,人們便在山上燃起篝火,姑娘小伙們手拉手翩翩起舞,盡情歡舞,直到天亮。次日中午,姑娘們用采來的鮮花精心裝扮自己,頭上、辮子上、手臂上、背上全都掛滿鮮花,然後開始下山。下山的路上照例舉行歌舞「歇場」。到了村口,等候的老人擋住採花姑娘們對歌、敬酒,然後全寨人來到寨中空地,同全村老少跳舞、對歌、敬酒,相互祝福,祈禱村寨五穀豐登、人畜興旺。
白馬藏族舊稱「白馬番人」,是古代氐族的後裔,新中國成立後被視為藏族的分支,稱「白馬藏族」,但其文化、宗教和生活習俗都與藏族不同:他們有自己的語言,但使用漢字;男女老少皆能歌善舞,世代農耕;男女都留辮子,長年頭戴白色圓頂的氈帽,帽上插著白色的雄雞尾翎,身穿對襟長袍,服飾與別的民族大不一樣。舟曲縣的博峪鄉是白馬藏族一個重要聚居區,全鄉4000多人全部是白馬藏族。
達瑪去世後,六姐妹以她為榜樣,繼續為當地的鄉親們解除病痛,六姐妹去世以後同達瑪「採花節」是博峪白馬藏族人的一個盛會,這個習俗的由來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博峪山寨一個貧苦人家有六個姑娘,一年端午節的時候,小姑娘上山采葯時受傷,被一位叫達瑪的姑娘所救,還把她背回了家,達瑪姑娘能歌善舞,心靈手巧,品質高尚,她帶領六姐妹踩遍博峪的山山水水,采葯治癒民間傷病。
採花節
達瑪去世後,六姐妹以她為榜樣,繼續為當地的鄉親們解除病痛,六姐妹去世以後同達瑪一起葬在附近一座開滿鮮花的山上。當地人為了紀念達瑪和六姐妹,就將博峪的七座山稱為「七姐妹山」。為了紀念她們,年輕人在吉祥的端午節都要結伴上山祭掃七姐妹的墳墓,采吉祥花帶回家,慢慢地,「採花節」就成了博峪人過端午節的獨特方式。 「採花節」作為一種獨特的民間習俗,慢慢地受到多方面的關注,每年端午節都有不少學者和遊客前來觀賞。原來的「採花節」都是由各村村民自發組織,每隔三年鄉政府出面將各個村聯合起來,組織一次大型的「採花節」。如今「採花節」已經變成了一個融文化、經濟、旅遊、體育、宗教、民俗為一體的民間盛會。
搶水:採花節的第一天,人們前往附近的山泉旁,用雙手捧水痛飲,或者打水回家洗發、洗身。傳說節日的那一天,山泉中的水有消災怯病,可給人帶來吉祥。
採花節
搶水活動結束,人們就開始准備第二天上山的採花,各家父母將女兒精心裝扮,美貌秀麗的藏族少女美如天仙。當第二天太陽升起來的時候,人們便為上山的姑娘們送行,姑娘們唱著《告別歌》在領隊的帶領下向山裡進發。路途氣氛活躍,大家用歌唱的形式來進行問答或者唱起《上山歌》。到了刺兒坎上,姑娘們支鍋做飯,男人們在祭祀花神的地方插上木刀、木斧、木箭,祈禱花神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祭祀完畢,採花開始了。姑娘小夥子們結伴向花叢中走去,採集那些花兒插在姑娘們的發辮上。 第二天,在上山的人們唱起了《離別歌》,下山後,村莊里的鄉親們都已經等候在那裡,由迎接中的婦女邊敬酒邊唱起《敬酒歌》為上山採花姑娘們洗塵。姑娘們則唱起《謝酒歌》。人們一起跳起了當地的羅羅舞來歡慶節日。

恩格斯說:人類社會的生產「一方面是生活資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為此必須的工

具的生產;另一方面是人類自身的生產,即種的繁衍」。人種的繁衍,一方面是加強生命個體的發展,使其得到保護和延續,另一方面是群體的繁殖和力的增強。遠古人類不僅憑借崇拜某種自然力以保護個體的生命,而且還靠崇拜某種自然力,企求種族的繁衍。藏族一直生活在高原缺氧,白雪皚皚的群峰雪嶺之間,惡劣的自然環境迫使他們對生殖人口增加的要求十分強烈,反映在意識形態領域就是產生了眾多的生殖文化現象,諸如對白石、神湖、神山、神箭的崇拜無一不是生殖文化的例證。其中藏族節日文化中的採花節,賞花節是以花為取喻生殖文化信念的活史。
「花」在文學中,特別在民間文學中,不僅在藏族,而且世界各民族都有花與女性密切勾聯的例證。在民間的一些隱語里,它常被指代女性的性器官,這種現象後來通過文人的吸收,多見於通俗文學之中。

以 「花」為主的節日

採花節
採花節是博峪藏族的傳統節日。博峪藏族生活的區域是古代鄧至羌的生存之地。博峪、插崗、鐵壩、拱壩、八楞歷來被稱為拱壩五部,各有干餘人、是不與外界通婚的自成體系的典型森林部落。這五部在晉以後屬岩昌國,是黨項集團最基本的骨幹成員,元朝時期屬岷州衛的西固軍民千戶所,清屬卓尼楊土司領轄,解放初期定為藏族的一支。
博峪五部藏族保存了自己傳統的語言,習俗,其中最盛大的節日,則是農歷五月五日紀念「珠瑪柁底」(猴子採花)的採花節。
採花節是從四月十四日開始,所有十五歲以上,三十歲以下的女子,都必須參加歌舞集訓。五月四日一早,每家至少派一男一女去拜敬神山,適齡婦女未到的必須重罰。每位女子須由一位至親的男子陪同,如兄弟、堂叔,母舅等。男人們背著刀槍干糧,舉寨約集山上。上山時禁止調笑,每至一處有神的岩、泉、男子叩首焚柏香,並鳴槍敬神;少女則相聚跳舞,唱起頌神吉詞。
至神山之頂,女子聚會歌舞樂神,男子則聚焚香柏。此時要奠祭他們最大的兩位神祇,牧羊大神與既是祖先神,又是戰神獵神的山神。祭唱的歌詞,最重要一首是歌頌本部落先祖珠瑪(猴)是如何變成人的。其歌詞大意是:在開天闢地的時候,人本是猴子,和其它野物差不多。但猴子比野物聰明,會穿樹皮、會用石頭打鹿,才變成人。最早是靠誰打鹿為生的,那時沒有糧食。起初是用石頭打,後來用木棍打,再後來用了箭射……糧食是從哪裡來的?糧食原來是草籽籽,野果子,是珠瑪(猴)采來的,才變成糧食……。
這支祭祀主曲,無倫是在敬神,宴飲歌舞之際,均不可缺。正由於此,他們以最隆重的儀式來祭奠紀念「珠瑪柁底」。在博峪五部藏族中的插崗,鐵壩兩部在過採花節時,還選人扮成猴,披著樹皮,到每寨每戶中串跳祝福,人們對之恭迎敬送並慷慨贈酬。
五月四日上山的人們,在向大神獻祭之後,各家有血親的男女就分開了。是夜全體人員宿在山上,既是對遠古生活的回憶,也是以實際行動祀奠先祖。第二天即為初五,人們晨起下山,沿途採花,載歌載舞,小夥子和姑娘們挑尋情侶,女子紛紛用采來的花裝綴自己,一時間歌滿翠微,情溢山泉;
歸寨時,由無兒女之家「接花」。接花的人家先閉門,邀請留寨者與採花歸來的少男少女隔門對唱。先是採花人在門外唱道:「千花萬花都送給你家,祝福你家多兒女。」門內的人則多般盤問,諸如「門上門下有啥?」「門是怎樣做的?」等等。唱開門後,接花人家要用酒食酬謝採花人。
然後,眾人攜花到寨中大壩里,女舞男歌開始「對花」。諸如問哪一樣花開在什麼地方,什麼樣子,什麼顏色等等。此時,男女盡情歡笑,博峪藏民以花贈無子之家乞福,乞子是為祝禱生殖興旺。這不但因花是先祖圖騰物珠瑪采來的,而且花是結籽,結果的,為生育繁殖的象徵。

採花節的來歷
編輯
關於採花節的來歷,民間還流傳一則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博峪是個偏僻的窮山莊,人們用野菜獵物充飢,樹葉獸皮做衣。一天,山莊里來了個名叫蓮芝的聰明美麗的姑娘,她教會人們開荒種田,紡線織布,並采來百花為鄉親們治病。有一年五月端陽,她去採花,不幸遇上狂風暴雨,死在雪山花樹下,人們便把這天定為採花節來紀念她。以後每年五月初四這天,藏族姑娘由自己的親兄弟陪同,穿上節日盛裝,帶上美味佳餚,到高山上去採花。姑娘們出發時,全村男女老少,用送行的歌兒把她們送到村口,祝願她們一路平安,順利歸來,採花姑娘們也用歌兒來表達自己要克服千難萬險,采來鮮花獻親人的決心。
採花路上,姑娘們用對歌的形式相互盤問,饒有興味,一路行走一路歌,到了採花地點,就出現了山花滿坡的動人場面。傍晚時分,人們又圍著熊熊篝火,開始了通宵的對歌活動。第二天黎明,姑娘們用采來的花兒整齊地插在頭上,圍成一個美麗的花環,在返回的路上,又用懷念的歌聲向蓮芝姑娘告別:
百樣鮮花采齊了,把蓮芝姑娘丟下了。百花開端了,我們屆時又來了。碧綠的草坡留給你,鮮艷的花兒陪伴你。含著眼淚離開你,明年今天再看你。
當採花的隊伍進村時,等候在村頭的人們立即鳴槍致意。父母親拿著新穎的頭飾衣物,孩子們提著干糧,前往相迎。採花的隊伍,邊走邊唱,由全村男女老少送到一座大廳里,人們送來青稞酒,為她們洗塵,姑娘們又手挽手,肩並肩地再次歌舞,表示對蓮芝姑娘的懷念。
歌舞結束,上山採花的姑娘開始向全村寨的人家贈送節日禮物,接受禮物的人家便拿出自己家裡最好吃的食物招待姑娘。晚上,全村寨又把採花的姑娘和小夥子請到一起,互敬美酒,祝福健康,吉祥。

7、5月8日母親節,你知道母親節的來歷么?適合母親節的鮮花?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孩童時已倒背如流,成人後才解其憂愁

母親節(Mother'sDay),是一個感謝母親的節日。這個節日的傳統起源於古希臘;而現代的母親節起源於美國,是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母親們通常會收到禮物,康乃馨被視為獻給母親的花,中國的「母親花」是——萱草,俗名黃花菜,就是我們餐桌上常見的黃花菜。它還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名字,叫忘憂草。

萱草花沒有康乃馨那麼艷麗大朵,非常平和低調還能食用,似乎難登大雅之堂,但正如蘇軾所說「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拔。」低調的萱草花就像含蓄內斂的中國人,幾千年來低低訴說著我們對母親的尊敬和愛戴。

母親節的傳統起源於古希臘。在一月八日這一天,古希臘人向希臘眾神之母瑞亞(英文:Rhea、Cybele,希臘文:宙斯、波塞冬、哈德斯、得墨忒耳、赫拉和赫斯提亞的母親,故稱眾神之母)致敬。

到古羅馬時,這些活動的規模就變得更大,慶祝盛況往往持續達三天之久。當然,古時人們對女神的崇拜只不過是一種迷信,它同今天人們對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

1876年,美國還在悲悼南北戰爭的死者。安娜瑪麗賈維斯(AnnaMarieJarvis)在禮拜堂講授美國國殤紀念日的課程,講到戰役中捐軀的英雄故事後,她進行祈禱時說:「但願在某處、某時,會有人創立一個母親節,紀念和贊揚美國與全世界的母親。」

賈維斯夫人為她的禮拜堂服務超過25年,當她在72歲逝世時,41歲的女兒安娜,立志創立一個母親節,來實現母親多年前祈求的心願。

安娜先後寫信給許多有名望的人物,要求他們支持設立母親節,以發揚孝道,初時反應冷淡,但她不氣餒,繼續向各界呼籲。

1914年,美利堅合眾國國會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並要求總統發布宣言,號召政府官員在所有的公共建築物上懸掛國旗。

母親節是在中國港澳台地區流行起來之後才進入大陸的,20世紀80年代,母親節逐漸被中國內地的民眾所接受。

20世紀末,隨著中國與國際的日益接軌,母親節這一節日在中國大陸各地日益推廣開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母親節概念,在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中國人和全世界其他國家的人們一道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對母親養育之恩的感謝。

敬重母親,弘揚母愛的母親節,在中國已成為一個約定俗成的節日。隨著母親節成為公眾的節日,國人也終於可以在這一天里,大大方方地表示對母親的深厚感情。祝福母親身心愉悅, 健康 長壽。

適合母親節送的花:

1、康乃馨

康乃馨被譽為母親之花,其花語包含有尊敬、敬愛、 健康 、感恩、感謝之情,是在母親節里最適合的鮮花之一,康乃馨的顏色比較多,我們常見的顏色有紅色、粉色、紫色、白色、黃色等,另外還有紫邊、粉邊等,一般不選擇白色。

2、百合花

百合花花朵大朵,十分好看,是人們經常送花的花材之一,其花語包含有吉祥如意、生活美滿幸福,常常用來送給長輩,表達對長輩的美好祝願,也可以用來送給結婚的新人,祝福他們百年好合。百合花的顏色有粉色、白色、黃色等顏色,我們常常選擇粉色、白色來送給母親,祝福母親生活吉祥如意。

3、向日葵

向日葵是陽光、積極的花材,其花朵始終是向著太陽而開,花語包含這 健康 、尊敬、美好的祝願,向日葵只有一種顏色,但是其花朵比較大。

4、玫瑰花

玫瑰花是愛情的象徵,但是很多人也用來送給自己的母親,當將玫瑰花用來送給母親的時候,主要是表達你對媽媽的愛和關懷,祝福媽媽永遠美麗青春。玫瑰花的顏色很豐富,有紅色、粉色、藍色、紫色、黃色等,一般不送藍色、白色、黃色。

5、桔梗花

桔梗花花朵比較小,但是其顏色豐富,適合在家裝飾,插入花瓶中放在家裡是不錯的選擇。其花語包含有永恆的愛,無怨無悔的愛等,在母親節的時候,送上一束桔梗花,代表著你對媽媽無私的愛感恩,感謝之情,贊美她的美麗與無私。桔梗花的顏色常見的有白色、綠色、紫色。

6、綉球花

綉球花花朵比較大,顯得十分雍容華貴,是對美的贊美,對生活無限美好的贊許,有無限的希望。綉球花的顏色有白色、粉色、紫色等顏色。母親節鮮花比較多,但是最常見的鮮花主要還是康乃馨、玫瑰花、百合花、向日葵等花材,這些花材的花語美好,十分適合送給母親。

8、清明節為什麼用鮮花?

清明節用鮮花是為了環保祭祀所要用的物品,且鮮花做祭祀沒有污染,同時鮮花的價格不高適合祭祀用,而且小束鮮花在祭祀的時候容易攜帶,注意要選擇花期長的。清明節是一個以祭祀為主題的節日,為了體現對故人的尊重,在墓地的時候不要大聲喧嘩、舉止輕佻,墓地一般比較偏遠,特殊時期的人不宜去上,例如70歲的老人、懷孕女性等。
更多關於清明節為什麼用鮮花,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d16b471616091014.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9、鮮花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鮮花節是什麼民族的節日

1、鮮花節在每年的農歷三月十五,是我國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怒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2、在怒族人民的傳說中,鮮花節的來歷有多種說法,但都和一位他們熱愛的仙女有關,所以鮮花節也叫仙女節。仙女是一位聰明、勤勉、善良、漂亮的怒族姑娘,她的名字叫阿茸。那時,由於氣候不好,怒族人生活的地方遭受旱災,田地乾枯、山野荒蕪,人們生活十分艱難。阿茸姑娘挺身而出,她不畏艱險劈開懸崖,在高黎貢山上鑿出一個大岩洞,將泉水引入怒寨。從此,怒江岸邊的荒山變成了沃土,披上了綠裝。阿茸姑娘的名字傳遍了怒江兩岸,人們十分崇拜她,都稱她為仙女。
3、阿茸的美貌讓可惡的頭人起了壞心,頭人想霸佔阿茸。阿茸只好躲進深山,藏到山洞裡。頭人不死心,追到山洞口,要阿茸姑娘出來嫁給他。阿茸姑娘沒有答應他。就在農歷三月十五這一天,頭人放火將阿茸姑娘燒死在山洞裡。阿茸姑娘死後,滿山遍野的山花也為她開放。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她,將這一天定為鮮花節。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