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應該在中國慶祝外國節日
1、我們中國人連自己的節日都過不好,為什麼還要過外國人的節日?
中國人確實忽略了民族太多的瑰寶,很多傳統節日人們根本不重視。比如說端午節、清明節等、熙熙攘攘的人群,根本沒有節日氛圍。而對西方節日的過度追捧,近些年來則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比如說聖誕節,在中國從小學生到大學生,從小城市到大都市,從小商販到公司白領,都在談論聖誕節和進行著聖誕節慶祝活動,或許本所說在部分地區有些誇大其實,然而大多數城市確實如此,其氛圍之濃厚,參與激情之高,堪比中國的春節!嗚呼,哀哉!
分析該現象,可以得出以下四點原因:
一、中國加入WTO,受西方經濟文化思潮的影響,對西方節日的追捧也在情理之中。這一點是我們被動接受的,也是客觀的,不必予以苛責的!
二、在很多人當中,崇洋媚外的思想很明顯也是存在的。西方先進的科技,發達的教育,追求自由、崇尚民主的人文觀念,無一不對國人產生強大的吸引。也確實,本人也在某種程度上受其影響,畢竟人家的東西確實好啊!然而,因為別人科技先進,別人自由,以至於認為別人什麼都好,豈不也是一種片面、狹隘的思想觀念?因此,不要盲目崇洋媚外,吸取不等同於吸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是我們理智的做法!
三、自我輕視。在當經濟、文化、教育轉型期的中國,「中國製造」確實讓國人很感到失望,教育體制的弊端,經濟發展的畸形,文化以及文學發展的斷層,不健全的法制,官僚作風盛行,這些都使得我們產生民族自卑感,以至於我們走進了迷茫,盲失了自己的道路,去崇拜西方,模仿西方,輕視自我,否定自我!自我輕視,還包括對我國傳統節日的輕視。認為傳統的東西不好,有的過於封建,不值得我們學習和發展。其實,有此想法的人多是由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不了解。殊不知,中國的孔子與西方哲學的奠基者蘇格拉底齊名。雖然,本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也不是太多,就是經常讀《論語》,然而老祖宗的經典言論有許多還是值得學習的!
四、中國傳統節日存在自身宣傳和發展的缺陷。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然而如果巷子太深,藏得太緊,再香的酒恐怕也無人問津。因此,做好宣傳是傳統節日尋求發展的第一步。我國傳統節日不僅要對自己人進行宣傳,而且要推向世界,讓別人了解自己,學習自己。首先,傳統節日在國內的宣傳就不夠,我們的學校缺乏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教育,試問有多少人能說出清明節、端午節等的由來?不多吧,確實不多。因為我們的教育也是在模仿西方,而且還模仿的不倫不類。
畢竟本人對傳統文化的研究不夠專業,因此分析的也不夠全面,部分觀點可能過於極端和片面,但本人是本著為民族傳統節日發展的目的作出的一番探討,請各位有不同意見的看官予以諒解!
以上是寫在本人博客的,特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2、為什麼中國也要過外國節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一般都有特定的內容,比如春節、中秋、端午節等,過節時也都有一定的安排,像春節,要一家人吃團圓飯,還要走親訪友,久而久之有的已變成一種固定的應酬,不管喜歡不喜歡都要做,甚至許多的內容帶有了更為復雜的背景。高興之外並不輕松。
洋節,即使是傳統的也只不過是家人團聚,而現在被商業開發後,基本上就是輕松消費、熱鬧玩耍。到了中國,由於並不受到年長者的重視,年輕人自由自在,三五成群、邀朋呼友,想怎麼過就怎麼過。加之商家的炒作,自然是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從消費和娛樂的角度看,多一個節日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好事。既可以促進消費,拉動內需,又能讓百姓感受到異域的文化,多一個娛樂消遣的機會。
★引進一些外來的節日文化,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給我們帶來歡樂,能多些人們相互間溝通感情、增進友誼的機會。
★各大商場里已經充滿了節日氣氛,五花八門的小禮品很吸引人的眼球,新鮮、刺激、有趣應該是年輕人愛過洋節的主要原因之一吧。其實不管洋節土節,都包含有家人團聚、祝福平安等吉祥的意思,所以除了我們的傳統節日,一年中再多一些洋節,不是多一份快樂嗎,只可惜,內地不像香港,過洋節不放假。
★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是經過幾千年漫長歲月延續下來的,很難說哪些是我們原始的文化、原始的節日,就像我們沒有理由排斥國外先進的技術、文明,拒絕學習外民族語言一樣。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多一些節日沒有什麼不好。
★只是找個多吃一頓的理由和借口,又不是什麼大事,不必認真。喜歡這個節日的人,可以在平安夜約上幾個友人,共同享受這個浪漫的節日,如果不喜歡盡可以在家休息。
★有節就過啊,圖個開心。節日雖然分古今中外,但都算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凡是節日都有個特別的意味,過節就過個意味唄。
★聖誕節只是諸多「洋節日」在中國的一個縮影。近些年,情人節、愚人節、感恩節等眾多的「洋節日」在中國都市大行其道,但這些西方節日原有的意義已被中國的年輕人曲解,變成了「瘋狂聚會」、「狂歡的盛宴」。
★過春節總是要和父母長輩在一起,感覺很悶,洋節就不一樣了,每年的洋節都和朋友們一起過,大家沒有代溝,在一起無話不談,吃飯點菜也不用看長輩的臉色,真好!
★排斥與跟自己年齡相差懸殊的人交往,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對春節興味索然,歸根到底是因為他們不願意和長輩在一起。洋節在中國還是新興事物,難以被年齡較大的人接受,基本屬於年輕人的『專利』,可以說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同齡集中』的機會,因此會受到年輕人的青睞。
★因為有意義、有趣。比如國外的聖誕節、情人節、母親節、父親節等等,不都是非常有意義的節日嗎?跟政治、民族自尊沒有關系,誰不喜歡溫馨浪漫的節日氛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