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的法定節日是哪些
1、元旦,放假1天(每年1月1日)元旦。
2、春節,放假3天(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
3、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清明節又叫踏青節。
4、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五一國際勞動節。
5、端午節,放假1天(農歷端午當日)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6、中秋節,放假1天(農歷中秋當日)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
7、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國慶節,也稱國慶日、國慶紀念日,是指由一個國家制定的用來紀念國家本身的法定節日。
2、法定節假日有哪些?
中國法定節日有以下16個,分別是:
新年(1月1日);春節(農歷新年);清明節(農歷清明當日);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植樹節(3月12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中國青年節(5月4日);端午節(農歷端午當日);國際護士節(5月12日);兒童節(6月1日);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7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教師節(9月10日);中秋節(農歷中秋當日);國慶節(10月1日);記者節(11月8日)。
中國節一般指指中國民間相傳的紀念日、歡慶日和被中國承認的國際通用節日等。
中國傳統節日大抵起源於先秦時代,而定型於兩漢時期,如元旦、元宵、寒食、端午、七夕、重陽等,到了兩漢大都基本定型。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歷經隋唐到宋,中國傳統節日經歷了它的變異和調整,宗教的滲透、民族的融合、社會心理的失常,為中國節日風俗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元素。

中國節日解釋:
中國節日中包含「法定節假日」,是指根據我國的風俗習慣或紀念要求,由國家法律統一規定的用以進行慶祝及度假的休息時間。法定節假日制度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的重要反映,涉及經濟社會的多個方面,涉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第二條中規定(一)元旦,放假1天(每年1月1日);(二)春節,放假3天(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三)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四)勞動節,放假1天;(五)端午節,放假1天;(六)中秋節,放假1天;(七)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節日
3、法定節假日是指什麼?
法定節假日的含義是什麼?是指法定假日和法定節日嗎?
律師專業解答:
法定節假日是指根據各國、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或紀念要求,由國家法律統一規定的用以進行慶祝及度假的休息時間。法定節假日制度是國家常治、經濟、文化制度的重要反映,涉及經濟社會的多個方面,涉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法定節假日的休假安排,為居民出行、購物和休閑提供了時間上的便利,為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270號)規定,我國法定節假日包括三類。
第一類
是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包括:新年元旦(1月1日放假1天)、春節(農歷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放假3天)、勞動節(5月1日放假1天)、國慶節(10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清明節(放假1天)、端午節(放假1天)和中秋節(放假1天)。
第二類
除了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外,還有第二類是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包括: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28周歲以下的青年放假半天)、兒童節(6月1日14周歲以下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中國人民 *** 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
第三類
是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具體節日由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 *** ,按照各該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用人單位在除了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外的其他休假節日,也應當安排勞動者休假。 根據有關規定,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則不補假。 另外,二七紀念日、五卅紀念日、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教師節、護士節、記者節、植樹節等其他節日、紀念日,均不放假。我國傳統的農歷重陽節等其他節日,也不放假。
節假日指的是什麼
節假日是節日和假日的合稱。中國的歲時節日是中國人民為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是中國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節假日有春節、勞動節、國慶節等。
中國內地現行法定節假日共11天,包括春節3天,國慶3天,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各1天。北大專家吳必虎稱因為需求太大,所以國家可以兩個長假,五一和國慶,根據南方、北方的不同情況,授權各個省 *** 自己來制定第3個長假,能夠讓長假達到21天或者15天總的供給量。
法定節假日當天是什麼意思
比如說端午節吧,就農歷5月初五當天
雙休日是法定假日么?法定假日是什麼意思?
星期日是法定休息日.也就是法定假日.
一般國有單位或國家單位都是實行雙休日.
你可以向教丁局內設的投訴科進行投訴.
學校安排你們休息日(即星期六和星期天)工作的,要支付你們200%的工資.(月工資 除以 21.75天 乘以 200%).
補充:
怎麼講呢...還是要走程序啊...
法定假日跟法定節假日有什麼區別
您好!「法定假日」跟「法定節假日」的內涵不一樣。「法定假日」指的是雙休日,一年52個星期,104個休息日就叫「法定假日」。「法定節假日」等於「法定假日」加上「法定節日」。中國法定節日合計有11天。分別是:
元旦(規定在1月1日放假1天);春節(規定在陰歷除夕(十二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至正月初二放假3天);
清明節(規定在清明當日放假1天);
勞動節(規定在5月1日當日放假1天); 端午節(規定在端午當日放假1天);
中秋節(規定在中秋當日放假1天);
國慶節(規定在10月1日至3日放假3天)。謝謝閱讀!
什麼是國家法定節假日?法定什麼意思,必須?
國家法定假日就是在勞動法中明確規定放假的那幾個節日,如春節、清明、五一、端午、十一、中秋節、元旦。
所謂法定就是勞動法中規定必須放假的節日,如要加班就要支付三倍的工資。
節假日是什麼意思?
1.節日假的意思是:有節日的一天放假。2.星期六和星期天如果有節日則是節日假,無那就不是
法定節假日和公休日有什麼區別?
法定節假日即為法律規定的假日
公休日沒有強制性 單位可以再不違反勞動法的前提下自行安排
法定節假日帶薪休假,薪,指的是什麼?
薪是指工資及其他福利。按正常工作發放。
4、國家規定法定節假日有哪些
法定節假日包括:
1、法定公休節日。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
2、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婦女節、青年節、兒童節、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
3、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由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該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條
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節;
(三)國際勞動節;
(四)國慶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
5、法定節假日是什麼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270號)規定,我國法定節假日包括三類。第一類是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包括:新年(1月1日放假1天)、春節(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放假3天)、勞動節(5月1日放假1天)、國慶節(10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清明節(放假1天)、端午節(放假一天)和中秋節(放假一天)。除了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外,還有第二類是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包括: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兒童節(6月1日13周歲以下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第三類是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具體節日由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該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用人單位在除了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外的其他休假節日,也應當安排勞動者休假。
根據有關規定,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則不補假。另外,二七紀念日、五卅紀念日、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教師節、護士節、記者節、植樹節等其他節日、紀念日,均不放假。我國傳統的農歷重陽節等其他節日,也不放假。
[編輯本段]調整內容
國家發改委在其官方網站刊登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問卷調查,經過一年多的多方研究論證比較,目前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已基本形成。調整的主要內容包括:
1、國家法定節假日總天數增加1天,即由目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
2、對國家法定節假日時間安排進行調整:元旦放假1天不變;春節放假3天不變,但放假起始時間由農歷年正月初一調整為除夕;「五一」國際勞動節由3天調整為1天,減少2天;「十一」國慶節放假3天不變;清明、端午、中秋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各放假1天(農歷節日如遇閏月,以第一個月為休假日)。
3、允許周末上移下錯,與法定節假日形成連休。
[編輯本段]體現原則
此次國家法定節假日制度調整方案的擬訂體現了以下原則:一是法定休假日天數要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二是法定節假日安排要有利於弘揚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三是節假日制度安排要盡量減少對經濟社會運行影響和沖擊;四是休假制度安排要體現社會公平,讓全體公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五是法定節假日調整和帶薪休假制度安排要充分考慮到國民旅遊需求。
[編輯本段]法律條文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
(1949年12月23日政務院發布 根據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第一次修訂 根據2007年12月14日《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第二次修訂)
第一條 為統一全國年節及紀念日的假期,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
(一)元旦,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節,放假3天(農歷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三)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
(四)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節,放假1天(農歷端午當日);
(六)中秋節,放假1天(農歷中秋當日);
(七)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三條 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
(一)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15-34歲的人為青年);
(三)兒童節(6月1日),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
(四)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
第四條 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由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該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
第五條 二七紀念日、五卅紀念日、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教師節、護士節、記者節、植樹節等其他節日、紀念日,均不放假。
第六條 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則不補假。
第七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6、什麼是法定節假日
法律分析:法定節假日是指根據各國、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或紀念要求,由國家法律統一規定的用以進行慶祝及度假的休息時間。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條 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節;
(三)國際勞動節;
(四)國慶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
7、法定節假日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法定節假日,一般是指根據各國、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或紀念要求,由國家法律統一規定的用以進行慶祝及度假的休息時間。法定節假日制度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的重要反映,涉及經濟社會的多個方面,涉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法定節假日的休假安排,為居民出行、購物和休閑提供了時間上的便利,為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
法律依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第二條 : 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二)春節,放假3天(農歷除夕、正月初一、初二);(三)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四)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五)端午節,放假1天(農歷端午當日);(六)中秋節,放假1天(農歷中秋當日);(七)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