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七月十三是什麼節日

七月十三是什麼節日

發布時間: 2023-02-01 09:36:58

1、七月十三日是什麼日子

 2022年7月13日無特殊節日。7月13日(July 13th)是公歷一年中的第194天(閏年的第195天),離全年結束還有171天。

2022年7月13日日子好不好

7月13日是吉日,是好日子

7月13日值神是天德,所以7月13日是黃道吉日,在黃歷上是個好日子。

今日公歷:2022年7月13日 星期三

今日農歷:二_二二年 六月大 十五日

回歷:1443年12月13日

干支:壬寅年 丁未月 丁卯日

生肖:屬虎

星座:巨蟹座

星宿:女宿(女土蝠)

值神:天德(黃道日)

沖煞:兔日沖(辛酉)雞 煞西

胎神占方:倉庫門外正南

彭祖百忌:丁不剃頭頭必生瘡 卯不穿井水泉不香

宜:搬家 裝修 開業 結婚 入宅 領證 開工 動土 出行 訂婚

忌:掘井

本日河圖洛書九星吉凶:

六白-青龍星(金)-吉神

神光躍青龍,財氣喜重重,求謀百事全,橫財也興隆。先天離南方 後天乾西北

更逢相生旺,休言克破凶,見貴安營寨,萬事總吉同。應武曲之宿 其號為官貴

2、7月13日是什麼日子?

2021年7月13沒有節日。

7月13日是公歷一年中的第194天(閏年的第195天),離全年結束還有171天。

7月是公歷年的第七個月,是大月,共有31天。在北半球,7月是夏季的第二個月。本月的節氣:小暑、大暑。公歷7月1日是建黨節,農歷七月初七是七夕節,七月十四或十五是中元節

農歷七月的別稱:相月,蘭月,涼月,瓜月,巧月,霜月,孟秋,首秋,初秋,早秋。

歷史上的7月13

1402年——朱棣以「清君側」為名,佔領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失蹤。

1648年——法國佔領義大利的托爾托薩。

1793年——法國大革命時期雅各賓派的領導人之一馬拉在家裡的浴缸中被女刺客夏綠蒂·科黛刺殺身亡。

1863年——紐約市爆發騷亂,反對美國內戰徵兵,在三天的混亂中約有一千人遭殺害。

1881年——濟南教案發生。

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天津。

1904年——西伯利亞鐵路竣工。

1908年——1908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印度資產階級國大黨領袖提拉克被審判。

1924年——反帝運動大聯盟成立。

1919年——英國飛艇往返飛越大西洋成功。

1927年——中國共產黨決定從國民政府中撤出。

1930年——首屆世界盃足球賽在烏拉圭開幕。

1934年——希姆萊接管集中營。

3、陰歷七月十三 十四是什麼民族節日?

是中元節。

中元節,是道教名稱,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七月十四(另一說七月十五)祭祖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

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該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節日由來

這個節日源於早期的「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七月半」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與農事豐收時祭。古時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

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後自己品嘗這些勞動的果實,並祈祝來年的好收成。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道教有「三元說」,「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來。

佛教則稱七月半為「盂蘭盆節」。在統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節開始興盛,逐漸將「中元」固定為節名,節期設在七月十五日,並相沿迄今。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元節

4、廣西七月十三是什麼節日

廣西七月十三並不是什麼特定的節日,只是離中元節較近。
中元節,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廣西地區的人多以月十四為祭祖節,整個節日應該是以七月七開始到七月十四晚上,其過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過程。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秋嘗祭祖的活動,先秦時代已有之。七月半祭祖習俗是本土文化的產物,包容的節俗比較復雜,既是民間的秋嘗祭祖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俗道僧三流合一。農歷孟秋七月,作物成熟,我國一些地方自古就有在此時舉行祭祖儀式的傳統。古人春夏秋冬四時均要奉祭先祖,七月奉上新收獲的瓜果蔬菜和黍稷等穀物糧食,謂之「秋嘗」,又稱「薦新」「嘗新」,即秋天讓祖先嘗新之意。

5、七月十三是什麼日子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游盪,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農歷七月十四/十五日為盂蘭節,又稱中元節、七月半或鬼節,過去人們在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還准備一些菜餚、酒、飯、金銀衣紙之類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農歷7月14/15日是陰間最大的節日---鬼節,又稱中元節或盂蘭盆節,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日之一。民間有陽間過元宵節陰間過鬼節的傳說。據說,當日閻王也會披著盛裝和鬼眾們共度佳節,並且讓我們活著的人一起為他們祝福,祝願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國許多地方界時將舉辦祭祀、參佛、凈墓、回顧、賞花、垂釣等活動以示慶祝。

鬼節源於目連救母的故事:「有目連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連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據說當時目連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發現她受一群餓鬼折磨,目連想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連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連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按照指示,目連於農歷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挨餓的母親終於得到了食物。為了紀念目連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現在所說的「鬼節」。

書上說古時候的這一天,人們會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台。法師座跟前供著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下面供著一盤盤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幡。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別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藍、紅、綠等顏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儀式是在一陣庄嚴肅穆的廟堂音樂中開始的。緊接著,法師敲響引鍾,帶領座下眾僧誦念各種咒語和真言。然後施食,將一盤盤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復三次。這種儀式叫"放焰口"。清代文人王凱泰曾有詩曰:「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描寫的便是我國東南沿海一帶過鬼節的習俗。

由此可見,「鬼節」是因傳統美德的孝心而起的。如今我國北方的人們仍然在這一天用燒紙錢的方式祭奠早去的先人,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雖然祭祀方式簡單,但基本上保存了鬼節淳樸的意義。因為血脈的召喚,感情的延伸,以及對自己未來的提醒,都賦予了鬼節豐富的人文內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燒去的禮物也不同了,但永遠捎不完活著的人對遠去親人無盡的綿綿哀思和深深的懷念。但「不同年齡段的人對這個特殊的節日有著不同的感受,因為,未來的節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來,從朦朧到清晰,從思念到恐懼,從恐懼到坦然,想念過去人的時候,其實也在思考著自己今天活的經歷、內容、方式和活的追求。」

七月十四/十五,鬼門關大開之日。不管是燒紙錢送祝福,還是捧雛菊寄哀思,或者互聯網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燈,今天活著的人一起思念過去的人,共同送去對先人的祝福,是人靈性的自發,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時「活著的人要好好珍惜活著的每一天,不要愧對社會和朋友,不要愧對了已經永遠離去的親人。因為,總有一天我們要和他們相見,到時候,你可以自豪地說,在人間是好漢,在陰間也要做鬼雄!」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