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5月15日是什麼節日
1、五月十五是什麼節
農歷五月十五在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如湖南漵浦)屬於一個傳統節日:大端午,因歷史上屈原故去的消息傳到那裡已過了十天,所以當地便以五月十五為端午,稱為大端午,這一風俗在湖南湖北一帶逐漸擴展開來。
2、5月15日是什麼節日
全國碘缺乏病日。
1990年聯合國召開的「世界兒童問題71國首腦會議」上,通過了《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世界宣言》及其《行動計劃》,明確提出了要在2000年全球世界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標,李鵬委員長在任國務院總理時曾在文件上簽字、承諾。
我國政府對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十分重視,在1991年羅馬召開的國際營養會議上鄭重宣告中國將在10年內減少碘缺乏病的流行。
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目標,於1993年9月國務院在北京成功地召開了「中國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動員會」,討論通過了《行動計劃綱要》,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國際組織對我國進行支持和援助。為實現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新疆5月15日是什麼節日擴展資料
由來:
碘是影響智力發育的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人體缺碘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導致發生碘缺乏病,乃至殘疾。
我國是碘缺乏危害比較嚴重的國家,涉及地域廣,威脅人口多,特別是對新婚育齡女、孕婦、嬰幼兒的危害更為突出。但現實生活中,人們缺少碘缺乏危害及預防知識,因此普及防病知識,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加強宣傳教育是當前消除碘缺乏病工作中十分緊迫的任務。
為此,我國提出:5月15日為全國碘缺乏日,以此加大宣傳,提高人們對碘缺乏病的認識。
3、每年5月15日是什麼節日
每年5月15日是國際家庭日。
國際家庭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amilies)是每年的5月15日,在1993年由紐約特別會議提出,以此提高各國政府決定和公眾對於家庭問題的認識,促進家庭的和睦、幸福和進步。
1989年12月8日,第44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決議,宣布1994年為「國際家庭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Family),並確定其主題為「家庭:變化世界中的動力與責任」,其銘語是「在社會核心建立最小的民主體制」。
此後聯合國有關機構又確定以屋頂愛心的圖案作為「國際家庭年」的標志,昭示人們用生命和愛心去建立溫暖的家庭。國際家庭年的宗旨是提高各國政府、決策者和公眾對於家庭問題的認識,促進各政府機構制定、執行和監督家庭政策。
歷屆國際家庭日的主題:
1、1994年:家庭:變化世界中的動力與責任
2、1996年:家庭:貧窮和無家可歸首當其沖的受害者
3、1997年:在夥伴關系基礎上的家庭建設
4、1998年:家庭:人權的教育者和提供者
5、1999年: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家庭
6、2000年:家庭:發展的推動者和受益者
7、2001年:家庭和志願者:建設社會凝聚力
8、2002年:家庭和老齡化:機遇與挑戰
9、2003年:籌備2004年國際家庭年十周年紀念活動
10、2004年:國際家庭年十周年:一個行動框架
11、2005年:艾滋病毒/艾滋病與家庭福祉
12、2006年:變化中的家庭:機遇與挑戰
13、2007年:家庭與殘疾人
14、2008年:父親與家庭:責任和挑戰
15、2009年:母親和家庭:變化世界中的挑戰
16、2010年:移徙對世界各地家庭的影響
17、2011年:面對家庭貧困和社會排斥
18、2012年:工作與家庭-兩者兼顧
19、2013年:推進社會融合和代際團結
20、2014年:「家庭事關發展目標的實現;國際家庭年20周年」。中國紀念活動的主題是「人人健康,家家幸福」
21、2015年:男人說了算?當代家庭中的性別平等和兒童權利
22、2016年:家庭、健康生活和可持續發展
23、2017年:家庭、教育和福祉
24、2018年:家庭與包容性社會
25、2019年:家庭與氣候行動:關注可持續發展目標
26、2021年:家庭與新技術
27、2022年:家庭與城市化
4、肉孜節放假安排2022
2022年肉孜節放假時間:5月13日(星期四)、5月14日(星期五),5月15日正常休息。
肉孜節是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烏茲別克族、塔吉克族等的傳統節日,該節日每年延續3天至15天不等。肉孜節距今至少已有3千年的歷史。維吾爾族把一天的時間分為日出更、午時更、日落更、星現更、午夜更和黎明更等六更。
諾魯孜節儀式在節日的黎明更開始。那一天,男女老少都要著民族盛裝舉行各種節日活動。各家的家長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燒起一堆松柏樹枝,將冒煙的樹枝在每人頭上轉一圈,預祝他們在新的一年中平安快樂。
新疆2022年節假日放假安排
元旦:2022年1月1日至3日放假,共3天。
春節:1月31日至2月6日放假調休,共7天。1月29日(星期六)、1月30日(星期日)上班。
清明節:4月3日至5日放假調休,共3天。4月2日(星期六)上班。
勞動節:4月30日至5月4日放假調休,共5天。4月24日(星期日)、5月7日(星期六)上班。
肉孜節:5月3日是肉孜節,5月5日放假調休1天。
端午節:6月3日至5日放假,共3天。
古爾邦節:7月10日是古爾邦節,7月9日至13日放假調休,共5天。
中秋節:9月10日至12日放假,共3天。
國慶節:10月1日至7日放假調休,共7天。10月8日(星期六)、10月9日(星期日)上班。
5、5月15是什麼節?
5月15日是國際家庭日
國際家庭日(International Family Day)
1989年12月8日,第44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決議,宣布1994年為國際家庭年,1993年紐約特別會議提出從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定為國際家庭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amilies),以此提高各國政府決定和公眾對於家庭問題的認識,促進家庭的和睦、幸福和進步。
家庭是人類社會的最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對人類社會產生重要影響的個體單位。從很早以前起,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和有關的專家對家庭在社會的組成和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給予了高度的重視。
家庭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地位,家庭是應人的需求而出現的。人根據其本能的特徵,需要同類的關懷和憐憫,而家庭就是為滿足人的這一天性需求,而建立的一個集體。
男女的結合是符合人性的,它不但能加深雙方的關系,而且使他們相互完美。並奠定牢固的家庭基石,通過他倆。又可建立起新的親戚關系,而這一裙帶關系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在加強社會基礎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所以說,家庭作為對社會最有影響的單位在解決困惑人類社會的危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許多社會學專家和教育家認為:家庭在建立精神安寧,鞏固文化和社會關系,以及對後代的成長中,產生有重要影響。此外,家庭作為社會的主要成員,可以保護青年和未來工代免遭社會的不良現象的腐蝕。但是,遺憾的是,當今世界我們目睹到歐洲、美國等工業發達國家,家庭崩潰,社會危機四伏。
事實上,家庭在過去半個世紀,特別在近20年,在各國社會中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其主要原因是由於工作、遷移、信息發展、社會、經濟等關系,以及戰爭和社會不平等因素造成家庭基礎受到動搖。
當然家庭基礎的動搖,不但導致離婚率上升,而且給社會帶來諸多不利,如年青人離開家庭,進入社會,由於心理不平衡開始在社會上製造暴力事件,以示發自內心的不滿或以此得以安慰。
據調查顯示:在90年代,美國的傳統家庭基礎已完全崩潰。繼而出現的是「同居」,「單親家庭」和「單身漢」。一個圓滿家庭生活的比率從1990年的25.6%下降到2000年的23.3%。據美國家庭聯合會統計:美國30%的孩子是私生子。另外對美國社會的調查顯示:77%的青年因為家庭原因而走上偷盜、吸毒、打架斗毆等歧途。統計還顯示:從1960年至1995年期間,無父母照管的青少年採取的暴力犯罪活動,增加了七倍。此外,在世界其它地方發生的沖突和戰爭中,家庭成了首當其沖的犧牲品,家庭遭戰爭破壞後當然對社會帶來的諸多麻煩,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說,如果我們現在還不採取一系列正確的方案和措施,來鞏固家庭基礎,恢復社會精神與文化價值,那麼我們將無法解決一系列社會問題。
1993年2月,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又作出決定,從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為「國際家庭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Families) 。設立「國際家庭日」旨在改善家庭的地位和條件,加強在保護和援助家庭方面的國際合作。
令人欣慰的是,當今,包括,聯合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以及其它許多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在內的國際組織做出種種努力,力求提高世界各國的文化和教育水平。
6、每年5月15日是什麼節日 關於5月15日的節日簡介
1、5月15日對應節日:全國碘缺乏病日。
2、1993年9月國務院召開「中國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動員會」,會議並提出:5月5日為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藉以加大力宣傳,提高人們對防治碘缺乏病的認識。1994年起每年的5月5日定為全國碘缺乏病宣傳日。
3、國家設立五一長假後,碘缺乏病防治日(5月5日)包含在了五一長假里,不便於宣傳、教育工作的開展。經過衛生部與 碘缺乏病防治相關部委的協調,防治碘缺乏病日自2000年起改為5月15日。
7、5月15日是什麼日子?
5月15日是國際家庭日。
1993年2月,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又作出決定,從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為「國際家庭日」。設立「國際家庭日」旨在改善家庭的地位和條件,加強在保護和援助家庭方面的國際合作。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世界家庭數目急增,已達10.3億個;家庭規模日趨縮小;離婚率普遍上升,美國每2對結婚者中有1對婚變,西歐有三分之一的婚姻以離婚告終。
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全世界65歲以上老人已達3.5億,歐洲60歲以上的老人已佔總人口的五分之一;人們的家庭觀念也在發生變化。這些家庭問題給社會帶來巨大沖擊,日益為國際社會所關注。
家庭對孩子的重要性:
孩子生命的頭三年對他的智力發展至關重要發展。因此,這一階段的每一分鍾都有相當大的影響孩子們。之後三歲了,我們不能只靠幼兒園教育智力的發展始於感官對外界信息的接收,然後通過神經中樞(大腦)轉化為記憶的反應,然後有如下活動體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最大孩子們。所以家長必須用有效的指導來把握基礎的時刻,才能使孩子的智力得到最好的發揮。靈感。所以人類智力的培養必須由與孩子接觸最早和最密切的母親教導。
8、5月15是什麼紀念日
5月15日的節日
1、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
2、國際家庭日
3、日本京都葵祭(Aoi Matsuri)
4、斯洛維尼亞建軍節
5、巴拉圭獨立日
6、墨西哥和韓國教師節
7、巴勒斯坦災難日(Nakba Day)
8、美國和平官紀念日(Peace Officers Memorial Day)
9、5月15日是什麼節日
5月15日是全國全國碘缺乏病日。
全國碘缺乏病日 是為了提高國民對「碘缺乏病」危害的認識,促進國民身體健康而設立。
我國是碘缺乏危害比較嚴重的國家,涉及地域廣,威脅人口多,特別是對新婚育齡女、孕婦、嬰幼兒的危害更為突出。但現實生活中,人們缺少碘缺乏危害及預防知識,因此普及防病知識,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加強宣傳教育是當前消除碘缺乏病工作中十分緊迫的任務。
為此,我國提出:5月15日為全國碘缺乏日,以此加大宣傳,提高人們對碘缺乏病的認識。
(9)新疆5月15日是什麼節日擴展資料:
碘缺乏病的臨床表現:
地方性甲狀腺腫早期無明顯臨床症狀,甲狀腺輕、中度彌漫性腫大,質軟,無壓痛。極少數明顯腫大者可出現壓迫症狀,如呼吸困難、吞咽困難、聲音嘶啞、刺激性咳嗽等。胸骨後甲狀腺腫可有食管或上腔靜脈受壓症狀。
甲狀腺功能基本正常,但有的患者由於甲狀腺代償功能不足出現甲狀腺功能減低,影響智力及生長發育。少數地方性甲狀腺腫病人由於長期血清,TSH水平增高,當補充碘後,甲狀腺素合成過多,形成碘甲亢。地方性克汀病可分神經型、黏液水腫型及混合型3種。多數為混合型。
10、五月十五是什麼節日和什麼習俗
5月15日是國際家庭日。
國際家庭日是一個提醒大家認識家庭重要性,促進家庭成員之間和睦相處的節日。
1989年12月8日,第44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決議,宣布1994年為國際家庭年,1993年紐約特別會議提出從1994年起每年5月15日定為國際家庭日。
2019年5月15日,是第26個國際家庭日,以「健康家庭、幸福家庭」為主題,目的是促進健康知識普及。深度弘揚家庭和諧、文明新風、進一步提高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家庭幸福感和家庭發展能力。
(10)新疆5月15日是什麼節日擴展資料:
國際家庭日標志的含義:用愛構建暖巢
「國際家庭年」的標志,整個圖案採用家庭溫暖的紅色,內含「生活」和「愛」,同時意指一個受到屋頂庇蔭的心和另一個心相連,昭示人們用生命和愛心去建立溫暖的家庭。
圖案中的家,右邊有一個缺口,一方面顯示「家在變動」的不定性,同時也顯示多元社會中,家庭型態的開放性。但不論家庭如何變動與開放,企求溫暖、關懷、安全、容忍、接納和同在一起的心願都是不會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