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酒在什麼節日喝
1、中國傳統節日喝什麼酒
1、春節-屠蘇酒
屠蘇酒,是在中國古代春節時飲用的酒品,故又名歲酒。屠蘇是古代的一種房屋,因為是在這種房子里釀的酒,所以稱為屠蘇酒。
2、端午節-菖蒲酒
歷代皇家都視為稀世瓊漿,滋補玉液。到了明代,每逢「端陽節」這一天,皇帝除自己飲用外,還賜給宮眷內臣一起品嘗,並要穿上「五毒艾補子蟒衣」,舉行隆重的飲酒儀式。
3、端午節-雄黃酒
端午這一天,人們要聚在一起喝雄黃酒,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一般在端午節飲用。
(1)秦皇酒在什麼節日喝擴展資料:
中國酒文化的歷史淵源:
根據古人的記載,酒的發明也相當偶然。有一次,杜康把剩飯放在空桑之中,日子久了,飯自然發酵,散發出一種芬芳的氣味,並流出一種液體,杜康取而飲之,感覺其味甘美。杜康受此啟發,發明了酒。
所謂空桑,即樹心被朽空的桑樹。據古代文獻記載,洛陽伊水流域有一個地名叫空桑澗,可能與空桑有關。杜康釀的酒稱秫酒,即釀酒的原料以黑秫為主。黑秫是高粱的一種,它野生於洛陽山區,上古先民把它培育成一種重要的農作物。
杜康善於釀酒,其釀制工藝頗為講究。《杜康紀聞》記載的「五齊六法」據說就是杜康釀酒的秘方。它要求造酒用的黑秫要成熟,投曲要及時,浸煮要清潔,要取用山泉之水,釀酒器物要優良,火候要適當。
酒在河洛地區產生後,就融入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中。周公在洛陽發布禁酒令,即《酒誥》,但並未完全禁止飲酒,而是把酒與周禮緊密相連,故周代的五禮均離不開酒。現存的《詩經》據說是孔子刪定的,但孔子刪定之前的「詩」其實就是在洛陽收集保存的官方文獻。在這些詩篇中,與酒有關的佔了大部分篇幅。
2、雄黃酒什麼節日喝
雄黃酒一般在端午節時候喝 ,吃粽子 喝黃酒 ,賽龍舟 。
3、端午節時灑雄黃酒的意義是什麼?
端午節灑雄黃酒、喝雄黃酒,是自古以來的節日習俗。但是意義是什麼呢?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 ,影視劇中也有這樣的演繹。在《新白娘子傳奇》中 ,白素貞端午節喝了雄黃酒現出原形,沒想到竟是一條千年的蛇妖,把許仙活活的嚇死過去。其實灑雄黃酒的目的也是一樣的——驅邪驅蟲蛇。
相傳在端午節灑雄黃酒是為了紀念屈原,他抱石投江之後,百姓怕他的肉身被蟲蛇吃掉,往江中投放粽子、咸鴨蛋。甚至有懂得葯理的老者,把雄黃酒倒入江中,目的是葯暈蛟龍,不讓它傷害屈原的屍體。
後來的傳說就極具傳奇色彩了,傳說真的有蛟龍被葯暈了浮上來,還被當地的老百姓挑了龍筋當成手鏈綁在了小孩們的手上,最後再用雄黃酒塗抹小孩的額頭七竅,說是能防蛇蟲。這些都是傳說而已,但是給端午節和雄黃酒都添加 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實際上端午節附近被稱為「毒月」,氣溫上升,蛇蟲復甦,很容易傳播疫病,喝雄黃酒、灑雄黃酒都是為了避免被蛇蟲咬傷。而且古時候把疫病看作一種邪門的事情,所以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驅邪。
而且雄黃酒還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因為濕熱起的疹子、被蟲蛇咬傷的部位,塗抹也有很好的作用。小孩子因為不能飲酒,所以才用塗抹的方式。古代醫療水平落後,也只能用這樣的方式來確保健康度過這個時段。
其實從這些淵源中也能看到,比如紀念屈原,是人們對古代文人風骨以及愛國之心的敬畏;葯暈蛟龍,並把蛟龍破皮抽筋當手鏈,這是人們對大自然的恐懼,並希望戰勝自然的願望。
比如我家過節,不管是否真的食用,但是 「五黃 」是一定要 擺上桌的,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以及雄黃酒。不見得真的愛吃,但是擺在桌子上就是圖個好彩頭,逐漸也就成為了過節的儀式感。
雖然咱們的傳統習俗就是端午節喝雄黃酒,但是醫學發展到今天,已經完全不需要通過喝雄黃酒來驅趕蟲蛇了。況且雄黃酒本質上畢竟是葯,是葯三分毒,隨便喝很可能對身體產生危害,還是要慎重飲用。
4、雄黃酒什麼節日喝
喝雄黃酒是端午節的習俗。雄黃酒,即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端午節的飲品。雄黃需在太陽下曬,有的從五月初一曬到初五。作為一種中葯葯材,雄黃可以用作解毒葯劑、殺蟲劑。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古時候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並含有汞,有毒。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雄黃酒外用尚可,飲則有害,必須慎用。
傳說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葯暈蛟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
據說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至今,我國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黃酒的習慣。
5、喝雄黃酒是哪個傳統節日的習俗
喝雄黃酒是端午節的習俗。
什麼是雄黃酒:
雄黃酒,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漢民族傳統節日端午節的飲品。
雄黃酒需在太陽下曬,有的從五月初一曬到初五。作為一種中葯葯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葯。於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辟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雖然雄黃酒里含砷化合物,砷元素是砒霜的主要成分,但是少量的砷是對身體有益的。
6、雄黃酒什麼節日喝?
雄黃酒端午節喝。
喝雄黃酒是漢族民間節日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用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塗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蟲豸不叮。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古時候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
端午時節及節後,氣候炎熱,蠅蟲飛動,毒氣上升,疫病萌發。古人認為人是吃五穀雜糧生百病的,而病從口入,多為邪雜之氣,經口鼻吸入。在汪曾祺的《端午節的鴨蛋》中提到過雄黃酒,其中說:「喝雄黃酒。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注意事項
人們一般將雄黃磨成粉末狀後,倒入白酒或黃酒中稍加浸制就飲用。實際上,喝雄黃酒不僅達不到驅邪、解毒的目的,反而會中毒。據中醫葯專家介紹:雄黃又稱雞冠石,性溫,味苦辛,有毒,主要用做解毒、殺蟲葯。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雄黃酒
7、五月端午喝雄黃酒的來歷是什麼
在古代的中國,到了端午都有著塗飲雄黃酒的習俗,古代人認為,雄黃酒有著可避邪驅瘟的作用,因雄黃有毒,現今將雄黃入白酒內飲者已少見,今多見以黃酒替代雄黃酒。
雄黃酒,即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端午節的飲品。雄黃酒需在太陽下曬,有的從五月初一曬到初五。作為一種中葯葯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葯劑、殺蟲劑。
傳說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葯暈蛟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 據說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至今,我國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黃酒的習慣。
端午節這天,人們把雄黃倒入酒中飲用,並把雄黃酒塗在小孩兒的耳、鼻、額頭、手、足等處,希望如此能夠使孩子們不受蛇蟲的傷害。在汪曾祺的《端午節的鴨蛋》中提到過雄黃酒,其中說:「喝雄黃酒。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杭諺說:「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民間於此日將蒲根切細、曬干,拌上少許雄黃,浸白酒,亦有單獨用雄黃浸酒者,故名「雄黃酒」。民間認為雄黃酒可以驅妖避邪,形成端午節飲雄黃酒風俗。同時,還要以雄黃酒塗抹兒童面頰耳鼻,或在額角寫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民間還將吃剩的雄黃酒噴灑房屋壁角陰暗處,或貯藏起來,乎日遇有蟲咬紅腫,可以塗抹解毒消腫。有井人家,還以雄黃一塊,裹以絲綿,投入井中,以祛水中之毒。
中國民間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說,古人以為辰屬龍,辰時正是群龍行雨之時,故在端午節早晨擺雄黃酒宴,希望有個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好年景。
8、喝雄黃酒是什麼節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問起端午節的民俗,中國人民都會說要吃粽子、賽龍舟,可是大家或許忘記了,這一天還有一個傳統活動——喝雄黃酒。在《白蛇傳》中,白娘子正是在端午節時喝了許仙的一杯雄黃酒後才現出原形,嚇昏了許仙。那麼,在端午節為什麼要喝雄黃酒呢?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雄黃酒到底是什麼飲料。雄黃酒是摻了雄黃礦石粉末的黃酒或者白酒。雄黃產自湖南、甘肅、雲南、四川等地,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加熱後可以變成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是劇毒物質,可以作為殺蟲葯,也能用來殺死細菌、病毒。端午節之後,氣溫開始升高,蚊蠅繁殖增多,疫病多發。因此,少量飲用雄黃酒,對健康有一定好處。如果大量服用加熱的雄黃酒,就有砒霜中毒的危險了。
雄黃酒的毒性,古人在幾千年前就發現了。傳說屈原投江之後,為了不讓蛟龍或魚吃掉屈原的屍體,人們把很多粽子投入水中。有個老郎中靈機一動,往江里倒了一壇子雄黃酒,果然有一隻蛟龍被葯暈後浮上來。後來,人們把這條蛟龍(可能是蟒蛇、鱷魚或其他已經滅絕的動物)剝皮抽筋,做了很多龍筋環戴在孩子手腳上(後來演變成戴五色絲線環)。其實,雄黃的主要作用是外用,內服主要是有文化涵義。喝雄黃酒其實並不太能讓毒蟲退散,反而是古人把喝剩下的酒灑在牆角,可以讓各種有毒、無毒的小動物都趕快避開住處。
如今在端午節,很少有人再喝雄黃酒了,倒是有些人吃「五紅」(即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和黃鱔)來防五毒,雖然這五種菜並沒有什麼防蟲的功能,可是顯然比喝雄黃酒安全,有營養,只要別吃得太撐,也是個不錯的習俗。
9、雄黃酒什麼節日喝
雄黃酒端午節喝。
雄黃酒,即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端午節的飲品。
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都將配製好的雄黃酒拿出來飲用。即使不會喝酒的居家男女,也要將雄黃酒放在唇邊抿一兩口。
對於小孩,大人則會用手指或毛筆蘸著雄黃酒的沉澱物,抹在小孩的鼻尖下、耳朵後和肚臍上,還要在小孩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並將多餘的雄黃酒灑在屋角床腳下。
喝雄黃酒的原因:
這與古人視五月為「惡月」有關。東漢崔寔的《四民月令》載:「是月(指五月)也,陰陽爭,血氣散。」《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俗稱惡月,多禁忌。」
五月五日正值夏春之交的開端,大地氣溫上升,濕度也達飽和,正是毒蛇、蠍子、蜈蚣、壁虎和蟾蜍這「五毒」活動最猖獗的時候,也是初夏傳染病開始流行之時,在科學不發達的舊時代,人們認為飲雄黃酒可以解毒避瘟,扶正祛邪。
將雄黃酒塗抹在小孩身上和灑在房間里,可以起到消毒殺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