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頗族的傳統節日有什麼節
1、景頗族的民族傳統節日有哪些??
1、景頗族
民族傳統節日主要有目腦縱歌節、能仙節、新米節等,其中最盛大、隆重的節日為目腦縱歌。
2、阿昌族
阿昌族各地節日眾多。從阿昌族的民族節日里可看到受漢、傣等民族文化及佛教文化的影響。戶撒阿昌族的節日比較多,有趕擺、潑水節、進窪、出窪、燒白柴、火把節、換黃單、過新年、澆水花等。
3、德昂族
德昂族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做擺、燒白柴等。
民族概況:
1、景頗族
景頗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5個支系語言分屬景頗語支和緬語支,文字有景頗文和載瓦文兩種,均為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
2、阿昌族
阿昌族是雲南特有的、人口較少的7個少數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阿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戶撒方言兩種方言,兼通漢語、傣語等其他民族的語言或方言,無本民族文字,使用漢字。
3、德昂族
德昂族,也稱「崩龍族」,是中緬交界地區的山地少數民族,民族語言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分為「布雷」、「汝買」、「若進」三種方言,沒有本民族的文字,因長期與傣、漢、景頗等民族相處,許多人通傣語、漢語和景頗語。
2、景頗族特點和風俗節日
景頗族的傳統節日:
1、目瑙節
「目瑙縱歌」,景頗語意為「大夥跳舞」。景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一般於每年農歷正月十五以後的九天內擇雙日舉行,節期三至五天不等。參舞者少則百多人,多則幾千人,從清晨到日暮,以日暮到清晨,通宵達旦地盡情歌舞,其間舞者跳累時可自動退場憩息片刻,而後又繼續登場舞蹈。
目瑙作為一種大型的群眾性歌舞活動,其由來已久,歷史上,每逢豐年,出征、凱旋、婚姻嫁娶、敬祭鬼神等重要活動,均要跳「目瑙」。每逢目腦節日,村村寨寨的景頗人身著節日盛裝,紛紛從四面八方湧入目腦廣場。廣場上人山人海,氣氛熱烈歡快而不失庄嚴古樸的特色。
2、撒種節和嘗新節
撒種節和 嘗新節,是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梁河、隴等縣 阿昌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三月十日和 八月十五日舉行。
相傳在遠古時代,阿昌族人民中有個年逾古稀的老婆婆,每逢八月中旬收獲季節,她總是不厭某煩小心翼翼地將各種穀物良種選留下來,轉送給各村寨的人民。由於幫助大家提高了耕種技術,她受到人們深沉的愛戴和尊重。
一年的八月,老婆婆突然在收獲前逝去,為了彌補老人未能穿新、嘗新而逝的最大遺憾,人們在她靈前敬獻香噴噴的飯菜和新衣。以後,每年八月十五日,阿昌族家家戶戶都用新收獲的糧、菜、瓜果做飯,這樣就形成了嘗新節。來年春天人們又將她留下的種子撒到地里,形成了每年三月十五日的撒種節。
3、能仙節
是景頗族青年男女為主的聚會、唱歌跳舞的節日。一般在每年的農歷二月十日舉行。這個季節正值春回大地, 萬物生長,辛勞一年的青年男女利用這一農閑的好時節,依照傳統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舉行能仙節。
節日里,男女青年穿上節日的盛裝,佩帶各種的裝飾品,聚集在一起,進行民歌、射擊、打彈弓、刀舞等比賽。
景頗族的風俗特點:
1、景頗族服飾風俗
景頗族男子喜歡穿白色或黑色對襟園領上衣,包頭布上綴有花邊圖案和彩色小絨珠,外出時常佩帶腰刀和筒帕。
2、景頗族新米節食俗
秋天,稻穀成熟了,景頗族農民把割下的第一捆稻穀舂成米,請左鄰右舍的男女老少到家共嘗新米飯,歡度新米節。
3、景頗族的建房習俗
景頗族的住房用竹子、茅草建造。分上下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飼養豬、雞。竹樓以屋脊為界隔成兩半,一半是主人家居住和煮飯的地方,靠裡面的一端為上方,由長輩住;靠外的一端為下方,由晚輩住。另一半用於招待客人和堆放雜物。
3、景頗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景頗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目瑙縱歌節、能仙節、嘗新節、採花節、新米節等。目瑙縱歌節是祭祀天神「木代」的傳統活動,也是景頗族最盛大隆重的傳統節日。能仙節是青年男女為主的聚會、唱歌跳舞的節日,一般在每年的農歷二月十日舉行。嘗新節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日舉行,節日當天,家家戶戶都用新收獲的糧、菜、瓜果做飯。
4、景頗族的傳統節日都有什麼?
景頗族之能仙節
能仙節是景頗族青年男女為主的聚會、唱歌跳舞的節日。一般在每年的農歷二月十日舉行。這個季節正值春回大地,萬物生長,辛勞一年的青年男女利用這一農閑的好時節,依照傳統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舉行能仙節。節日里,男女青年穿上節日的盛裝,佩帶各種的裝飾品,聚集在一起,進行民歌、射擊、打彈弓、刀舞等比賽。
景頗族的目瑙縱歌節
目瑙縱歌節: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景頗族支系叫「目瑙」, 載瓦、龍峨、勒期等支系稱「縱歌」,現在統稱為「目瑙縱歌」,其本意均為「跳舞」。每年農歷正月十五舉辦,一般為期2—6天,時間取雙不取單。
5、景頗族有什麼節日
景頗族的民族傳統節日主要有目腦縱歌節、能仙節、新米節等,其中最盛大、隆重的節日為目腦縱歌節。
1、目腦縱歌節
目腦縱歌節在每年農歷正月十五舉辦,一般為期2-6天,時間取雙不取單。每到目瑙縱歌節,景頗族男女老少,身著節日艷麗的民族服裝,聚集到目腦縱歌場。祭祀儀式之後,景頗族的男女老少踩著同一節拍進入舞場,歡呼聲,鼓聲、鑼聲節奏鮮明,是一場舞盛會歌的海洋。
2、能仙節
能仙節是景頗族青年男女為主的聚會、唱歌跳舞的節日,一般在每年的農歷二月十日舉行。辛勞一年的青年男女,依照傳統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舉行能仙節。節日里,男女青年穿上節日的盛裝,佩帶各種的裝飾品,聚集在一起,進行民歌、射擊、打彈弓、刀舞等比賽。
3、新米節
每逢秋收季節,景頗族群眾都要舉行品嘗新米的方式慶祝豐收,並祭拜祖先,舉行招谷魂儀式,保佑來年風調雨順。古時候的新米節,先在山官家舉行,之後才由百姓家擇日舉行。山官家吃新米時要邀集其轄區內的各寨寨頭、董薩以及有威望的老人,祭獻木代神,分享一年來的勞動成果。
(5)景頗族的傳統節日有什麼節擴展資料
景頗族的先民與古代的氐、羌有關,以前居住在康藏高原南部山區,7-9世紀沿橫斷山脈南遷。15-16世紀,由於戰爭大量的東部族人大規模西遷;16世紀後大量移居德宏地區,多與德昂、阿昌、傈僳、漢等民族雜居。景頗族中景頗支、浪峨支、瓦支、喇期支原先是同一民族的不同部落。
景頗族最早居住於青藏高原,是氐羌族群的一部分,經過幾次大的遷徙後才定居於今天的居住地。「目瑙」是景頗族在漫長的社會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反映自己民族的歷史、文化和宗教等習俗的文化現象。
景頗族公認有景頗和載瓦兩種語言,差異頗大。景頗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載瓦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景頗人使用的景頗文是一種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
6、景頗族的特色節日是什麼?
景頗族,中國雲南世居少數民族之一,由唐代「尋傳」部落的一部分發展而來。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的山區,少數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芒馬、古浪、崗房以及耿馬、瀾滄等縣。
傳統節日有目瑙節、撒種節、嘗新節、 新米節、 採花節、 能仙節。
目瑙節
「目瑙縱歌」,景頗語意為「大夥跳舞」。景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一般於每年農歷正月十五以後的九天內擇雙日舉行,節期三至五天不等。目腦作為一種大型的群眾性歌舞活動,其由來已久,歷史上,每逢豐年,出征、凱旋、婚姻嫁娶、敬祭鬼神等重要活動,均要跳「目腦」。
每逢目腦節日,村村寨寨的景頗人身著節日盛裝,紛紛從四面八方湧入目腦廣場。廣場上人山人海,氣氛熱烈歡快而不失庄嚴古樸的特色。廣場中央高豎著四根長約4米的目腦柱,亦稱雌雄柱,中間兩根為陰,外面兩根為陽,上面皆繪有精美而富有象徵意義的圖案:右邊柱上往往繪以蕨菜花紋,象徵團結奮進;左邊常畫回紋構成若干個四方形,並塗以不同顏色,表示景頗族的遷徙路線;中間兩根柱子之間,交叉著兩把長刀,為景頗民族驍勇強悍、堅強剛毅性格的具體標志。目腦柱的左側立著一個方形架子,上層是吹嗩吶的座位;前面掛著一個兩米長的大皮鼓和一面直徑一米多的大芒鑼,供跳舞時伴奏用。廣場四周用竹籬笆圍起,目的是為了防止野鬼的侵入和牲畜的干擾。舞蹈開始時,鼓樂齊鳴,人們由兩位德高望重且又熟悉目腦舞路線的老人身穿大龍袍,頭戴飾有孔雀、野雞羽毛和野豬牙齒的目腦帽,手持長刀領頭,後面跟著背銅炮和持長刀的隊伍,婦女們拿著扇子或彩帕跟在最後,歡歌雀舞,熱鬧非凡。參舞者少則百多人,多則幾千人,從清晨到日暮,以日暮到清晨,通宵達旦地盡情歌舞,其間舞者跳累時可自動退場憩息片刻,而後又繼續登場舞蹈。
撒種節和嘗新節
撒種節和嘗新節,是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梁河、隴等縣阿昌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三月十日和八月十五日舉行。
相傳在遠古時代,阿昌族人民中有個年逾古稀的老婆婆,每逢八月中旬收獲季節,她總是不厭某煩小心翼翼地將各種穀物良種選留下來,轉送給各村寨的人民。由於幫助大家提高了耕種技術,她受到人們深沉的愛戴和尊重。一年的八月,老婆婆突然在收獲前逝去,為了彌補老人未能穿新、嘗新而逝的最大遺憾,人們在她靈前敬獻香噴噴的飯菜和新衣。以後,每年八月十五日,阿昌族家家戶戶都用新收獲的糧、菜、瓜果做飯,這樣就形成了嘗新節。來年春天人們又將她留下的種子撒到地里,形成了每年三月十五日的撒種節。
新米節
新米節景頗族有趣的慶豐收節日。每年農歷八九月間,當田裡稻穀成熟時,家家戶戶都要歡渡「新米節」。
新米節的前一天,主人家就開始准備。他們背著插滿鮮花的籃子,然後揀起一捆成熟的糯谷,背回家中,擺在鬼門旁邊。然後,便向各家發出熱情的邀約,請他們在第二天作客。第二天,男女老少和魔頭歡歡喜喜地來到主人家,主人取出水酒迎接來客。主賓互致問候完畢,就要准備新米節的飯食了。婦女和小姑娘炒穀子、舂扁米、做粑粑、煮新米飯,上山采野菜。小伙們歡歌結伴,下河捉魚。按景頗族的傳統規矩,新米節這天不能殺雞宰豬。宴飲開始之前,主人要行祈禱儀式。他把粑粑、扁米、水酒、干魚、干老鼠排好祈祝,向鬼表白心願,盼望人畜平安,風調雨順,祛災除禍。如能如願,將來一定殺牛供祭。
在新米節的儀式上,由年高德重的長者講述穀子的來源。據說在很久以前,景頗族種植穀子,但谷魂卻上了天,地上的穀子長得不好,家狗見狀日夜吠叫,終於把谷魂叫到了地上,從此,景頗族種植的穀子茁壯豐茂。
因此,景頗族對狗另眼相看。新米節這天,要先給狗吃飯,其次才是牛,然後才給老人吃。新米節這天,人們一邊飲酒談笑,一面和主要總結農事,討論下種的適當時機。泡田水的使用。栽秧的技藝,旱地播種的方法和時限,開荒的設計。輪種的學問等。新米節是一個慶賀豐收的節日,也是一個促進農業技術交流的節日。
採花節
景頗語稱「思鮮鮮」或「吉達」、「寧打」等,一般在春節期間舉行。屆時,同寨或鄰寨的青年男女相約在一起,帶著粑粑絲、米飯、雞蛋等食物,一同上山找一適合玩耍的地方,大家唱歌跳舞,說笑嬉鬧,舉行打「煬碟」等各種游戲。情侶們則談情說愛、互贈禮物,其餘男女老少,則每人出些酒肉等食物,共同煮食。老者唱歌給年輕人聽,歌詞多為吉利之語。飯後,大家唱歌跳舞,一同玩樂。晚上青年男女彼此相約,在公房和其它地方唱歌吟調,盡情娛樂,直到深夜。
能仙節
是景頗族青年男女為主的聚會、唱歌跳舞的節日。一般在每年的農歷二月十日舉行。這個季節正值春回大地,萬物生長,辛勞一年的青年男女利用這一農閑的好時節,依照傳統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舉行能仙節。節日里,男女青年穿上節日的盛裝,佩帶各種的裝飾品,聚集在一起,進行民歌、射擊、打彈弓、刀舞等比賽。
7、景頗族的傳統節日
景頗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目腦縱歌節、能仙節、新米節等,其中最盛大、隆重的節日為目腦縱歌。
民族傳統節日主要有目腦縱歌節、能仙節、新米節等,其中最盛大、隆重的節日為目腦縱歌。目腦縱歌是景頗族祭祀天神木代」的傳統祭典活動。景頗族各個支系的人們都把木腦縱歌奉為最神聖、最庄嚴的節日,把參加目腦縱歌盛會視為莫大的幸福和樂趣。節日期間,除傳統的目腦縱歌舞會之外,主辦者還會舉辦各類文藝演出,組織商品展銷、科普知識宣傳和召開各種類型的招商引資會議。
8、景頗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民族傳統節日主要有目腦縱歌節、能仙節、新米節等,其中最盛大、隆重的節日為目腦縱歌。目腦縱歌是景頗族祭祀天神「木代」的傳統祭典活動。
「木代」是景頗族超自然信仰中最大的天神,代表著財富和幸福,能夠給人予保佑,是只有山官家才擁有祭祀權力的神。祭祀「木代」的目腦是山官顯示威望和權勢的象徵,舉行次數越多、規模越大,山官在百姓中的威望就愈高。
過去,目腦主要為祭祀、慶祝豐收、慶祝戰爭或拉事的勝利而舉行。舉行目腦時,山官統轄之下的村寨須籌集豬、牛等祭品進行供奉,犧牲和耗費十分巨大,因此祭祀「木代」的目腦並不普遍,一個山官轄區一般數年或數十年才舉行一次。
目腦以大型的群眾性歌舞活動形式呈現,內含祈求木代及其他諸神保佑轄區居民五穀豐登、人畜平安的意蘊。因此,山官舉行目腦之際,百姓均踴躍參與。
婚戀習俗:
景頗族婚姻實行丈人種(景頗語稱「木育」,載瓦語稱「勐」)與姑爺種(景頗語稱「達瑪」,載瓦語稱「墨」)單向聯姻的婚姻形式。
兩個家庭一旦締結婚姻,不僅產生「姑爺」(女婿)和「丈人」(岳父)兩種個人身份,同時也產生「姑爺種」和「丈人種」兩種群體的身份,形成固定的丈人種與姑爺種關系。妻子一方三代以內的所有親屬都同時成為丈夫一方的「丈人種」,丈夫一方三代以內的所有親屬也都成為妻子一方的「姑爺種」。
建立了丈人種與姑爺種關系的家庭,雙方的聯姻關系只能是單向嫁娶,丈人種家的男人不能娶姑爺種家的女人為妻,姑爺種家的女人也不能嫁給丈人種家為媳。此外,聯姻還必須恪守姨表不婚、同姓不婚和等級內婚的原則。
過去,倍受推崇的是不對稱的母方姑舅表兄妹優先婚,一個男子最理想的配偶是舅舅的女兒,一個女子最理想的丈夫則是姑姑的兒子。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政府禁止近親結婚法令的推行,姑舅表聯姻的情況已發生很大改變。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景頗族
9、景頗族的傳統節日都有什麼?
景頗族的傳統節日有:
1、目瑙節
景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一般於每年農歷正月十五以後的九天內擇雙日舉行,節期三至五天不等。目瑙作為一種大型的群眾性歌舞活動,其由來已久,歷史上,每逢豐年,出征、凱旋、婚姻嫁娶、敬祭鬼神等重要活動都要跳目瑙。
2、撤種節
撒種節,是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梁河、隴等縣阿昌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三月十日舉行。
3、新米節
新米節景頗族有趣的慶豐收節日。每年農歷八九月間,當田裡稻穀成熟時,家家戶戶都要歡渡「新米節」新米節的前一天,主人家就開始准備。他們背著插滿鮮花的籃子,然後揀起一捆成熟的糯谷,背回家中,擺在鬼門旁邊。然後,便向各家發出熱情的邀約,請他們在第二天作客。
4、採花節
景頗語稱「思鮮鮮」或「吉達」、「寧打」等,一般在春節期間舉行。屆時,同寨或鄰寨的青年男女相約在一起,帶著粑粑絲、米飯、雞蛋等食物,一同上山找一適合玩耍的地方,大家唱歌跳舞,說笑嬉鬧,舉行打「煬碟」等各種游戲。
5、能仙節
是景頗族青年男女為主的聚會、唱歌跳舞的節日。一般在每年的農歷二月十日舉行。這個季節正值春回大地,萬物生長,辛勞一年的青年男女利用這一農閑的好時節,依照傳統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舉行能仙節。
(9)景頗族的傳統節日有什麼節擴展資料
關於景頗族的禮節
景頗族熱情好客,客人進家,無論認識與否,主人都會招待食宿。
景頗族喜歡喝燒酒和自製的水酒。景頗人喝酒十分注重禮節,主人遞上酒筒,客人要用雙手托住酒筒的底部,不能只用一隻手抓住酒筒的上部。飲酒時,不能抬著酒筒喝,只能用酒筒蓋盛酒喝。出門時筒帕里常常背著一個竹製的小酒筒,熟人相遇互相敬酒,不是接過來就喝,而是先倒回對方的酒筒里一點再喝。大家共飲一杯酒時,每個人喝一口後都用手揩一下自己喝過的地方,再轉給別人,如有老人在場,當讓老人先喝。
景頗族老人喜好嚼煙,他們把草煙和適量的熟石灰膏、干蘆子放入口中咀嚼,有提神、醒腦、防齲固齒的功效,見面時會互遞煙盒,表示友好、尊重和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