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節氣有什麼節日
1、秋天的節日有哪些 秋天的節日介紹
1
2、秋天裡有哪些節日
北半球秋天可以理解為8、9、10月,這三個月中有這些節日:
【8月 August 】
八一建軍節[08/01]
七夕情人節 [農歷七月初七]
【9月 September】
勞動節 [09.01]
國際掃盲日[09/08]
教師節 [09.10]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09/16]
國際和平日[09/17]
國際愛牙日 [09.20]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
國際聾人節[09/22]
世界旅遊日 [09.27]
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
【10月 October】
國慶節[10/01]
國際音樂節 [10.01]
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 [10.02]
世界動物日[10/04]
國際住房日[10/07]
全國高血壓日 [10.08]
世界視覺日[10/08]
世界郵政日[10/09]
世界精神衛生日 [10.10]
國際盲人節[10/15]
世界糧食節[10/16]
世界消除貧困日 [10.17]
世界傳統醫葯日[10/22]
聯合國日[10/24]
萬聖節[10/31]
3、秋天裡有什麼節日
每年進入立秋直到霜降結束,這長達三個月的秋季中,主要的傳統節日有八一建軍節、七夕節、中元節、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重陽節和寒衣節這八個節日。其中流傳時間較長的傳統節日中,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和寒衣節等傳統節日都著不同的典故和習俗,
1、七夕節: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等。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此外還有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傳統習俗。隨著歷史的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當代的「中國情人節」。
2、中元節:
中元節,別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被稱為「中元節」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其中「中元」可追溯到道教中的「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
3、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夕、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盛行於宋朝以後。
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歷(農歷)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歷八月十六日。
4、寒衣節:
寒衣節,中國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
不少人會在這一天祭掃,紀念仙逝親人寒衣節與每年春季的清明節、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合稱為中國的三大「鬼節」。
4、秋天有哪些節氣
有如下六個節氣
立秋:秋天的開始。
酷暑:酷暑的意思是停下來藏起來。酷暑意味著炎熱夏日的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水凝結成白色。
秋天: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是冷的,會結冰。
初霜:天氣越來越冷,霜凍。
秋天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根據現代氣象學,北溫帶的秋天是8月23日(酷暑)到11月20日(小雪);南溫帶的秋天是2月19日(北半球下雨)到5月21日(北半球滿洲)。在中國,傳統上,有24個節氣的「立秋」是秋天的起點,結束於立冬。
5、秋天的節日和時間還習俗
七夕,中秋,重陽。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1、七夕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2、中秋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3、重陽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日。「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