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什麼國家的人過什麼樣的節日

什麼國家的人過什麼樣的節日

發布時間: 2023-02-03 22:05:18

1、外國人的節日和節日習俗

一、聖誕節

聖誕節(Christmas)又稱耶誕節,譯名為「基督彌撒」,它源自古羅馬人迎接新年的農神節。節日時間12月25日(公歷)。

習俗:互贈聖誕卡片、穿上聖誕裝、孩子會收到聖誕禮物、許多家庭會裝扮聖誕樹,唱著聖誕歌享受著聖誕美食。

二、南瓜節

北美國家的傳統節日,每年10月31日被稱為南瓜節。

習俗:這一天,人們製作五光十色的南瓜燈,品嘗花樣繁多的南瓜糕點,還要舉行南瓜大王賽。城裡的人們用大集裝箱從遙遠的地方運來大南瓜,把里邊掏空作南瓜燈,總想打破南瓜燈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三、感恩節

西方傳統節日,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節日,除了美國、加拿大,世界上還有埃及、希臘等國家有自己獨特的感恩節。感恩節的具體日期根據國家不同,日期也有所差異,如美國是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持續到星期天,而加拿大為每年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一為感恩節。

習俗:吃烤火雞、南瓜餅、舉行集體活動。

四、復活節

復活節(主復活日)是一個西方的重要節日,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

習俗:製作節日彩蛋。

五、狂歡節

狂歡節盛行於歐美地區,它起源於非基督徒的節日慶典,如希臘酒神節、古羅馬農神節和牧神節以及凱爾特人的宗教儀式等。 國家不同,這個節日的時間也不同, 一般在2、3月份舉行。

習俗:化妝舞會、彩車遊行、假面具和宴會。

2、世界各國的節日習俗

1.西方信基督教的國家:復活節(Easter),是紀念耶穌基督復活的節日。

在西方教會傳統里,春分之後第一次滿月之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即為復活節。東方教會則規定,如果滿月恰逢星期日,則復活節再推遲一周。因此,節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

復活節是最古老最有意義的基督教節日之一,慶祝的是基督的復活,世界各地的基督徒每年都要舉行慶祝。復活節還象徵重生和希望。

2.歐美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 情人節(Valentine's Day),又叫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即每年的2月14日,起源於基督教。

這是一個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 男女在這一天互送禮物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情人節的晚餐約會通常代表了情侶關系的發展關鍵。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其他國家也已開始流行。

3.美國: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美國的主要法定節日之一,日期為每年7月4日,以紀念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在費城正式通過《獨立宣言》。

4.美國、不列顛群島、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紐西蘭等西方國家:萬聖節前夜(Hallowee):萬聖節(All Hallows' Day)的前一天,即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世界的傳統節日,慶祝活動一般在晚上。

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等。萬聖夜的象徵物是南瓜燈(也叫傑克燈、傑克燈籠),另外還有南瓜雕空當燈籠的故事。

5.西方歐美國家以及亞洲的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聖誕節(Christmas Day):又稱耶誕節、耶穌誕辰,譯名為「基督彌撒」,是西方傳統節日,起源於基督教,在每年12月25日。

聖誕節是一個宗教節,因為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故名「耶誕節」。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會先在12月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後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

6.美國,加拿大:感恩節(Thanks giving Day):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古老節日,也是美國人合家歡聚的節日。

初時感恩節沒有固定日期,由美國各州臨時決定。直到美國獨立後的1863年,林肯總統宣布感恩節為全國性節日。1941年,美國國會正式將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定為「感恩節」。感恩節假期一般會從星期四持續到星期天。

1879 年加拿大議會宣稱11月6日是感恩節和全國性的假日。在隨後的年代,感恩節的日期改變了多次,直到在1957 年1月31日,加拿大議會宣布每年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一為感恩節。

(2)什麼國家的人過什麼樣的節日擴展資料:

1.聖誕樹(Christmas tree)是聖誕節慶祝中最有名的傳統之一。通常人們在聖誕前後把一棵常綠植物如松樹弄進屋裡或者在戶外,並用聖誕燈和彩色的裝飾物裝飾。並把一個天使或星星放在樹的頂上。

2.《獨立宣言》開宗明義地闡明,一切人生而平等,具有追求幸福與自由的天賦權利;淋漓盡致地歷數了英國殖民主義者在美洲大陸犯下的罪行;最後庄嚴宣告美利堅合眾國脫離英國而獨立。《獨立宣言》是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偉大文獻。通過《獨立宣言》的這一天也成為美國人民永遠紀念的節日,定為美國獨立日。

3.感恩節的習俗:每逢感恩節這一天,美國家家戶戶都要吃火雞,他們通常還吃一些傳統的菜餚,例如西葫蘆、奶油洋蔥、土豆泥、番瓜派等等。家庭成員無論在哪都會趕回家過節

3、除了中國以外,還有哪些國家人民有過春節的習俗?

韓國、日本、新加坡、越南也過春節。


韓國:


跟中國一樣,韓國人在大年三十之前必須回家團聚,所以,韓國在春節前也有「千軍萬馬回家鄉」的春運,一票難求,不少人通宵排隊,就為了買到一張回家的車票。當然,昔日繁華熱鬧的大都市,在春節時就格外清凈,大街上空盪盪的沒多少人。


中國過春節,大人會給小孩子一個紅包,裡面裝著壓歲錢,表達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韓國人也有壓歲錢。正月初一這天,祭祀了祖先,晚輩就要給長輩拜年了,長輩要給拜年的晚輩壓歲錢。但韓國壓歲錢不是裝在紅包里,而是裝在一個白色的信封里。這是因為,在韓國人看來,白色象徵純潔干凈。


新加坡:


新加坡是世界上除了中國外,第二個以華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新加坡共600萬人口,華人就有400多萬。由此可見,所以,華人讓春節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節日在新加坡落地生根、發揚光大。


新加坡很重視春節。新加坡公共假期一般只有一天,連聖誕節都只有一天假日,只有春節會放兩天假。到了春節,新加坡全城張燈結綵、敲鑼打鼓、熱鬧非凡。


新加坡的春節習俗與廣東很相似。比如,春節人們會帶著兩只柑桔拜年。這是因為,廣東話中「柑」與「金」同音,「桔」與「吉」同音,送桔子有送吉祥、送財運的意思。


與中國一樣,新加坡過春節時也會送紅包。不過,沒有結婚的長輩,不能給晚輩發送紅包。原來,新加坡當地習俗認為,沒有結婚的男子給晚輩發紅包,會難以娶妻;而沒有結婚的女子給晚輩發紅包,會難以嫁人。


越南:


與中國過春節不同的是,越南在過年時會買一條活鯉魚,供奉在灶王像前。等灶王像燒掉後,還要將這條鯉魚放回河裡,而不是吃掉。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越南民間說法,鯉魚是龍王的化身,將這條鯉魚放回河裡,可以作為灶王的座駕,載著灶王回到天宮。


日本:


將陽歷的元旦當春節過。元旦是日本人最隆重的節日。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是全國休假日,放假長達6天之久。陽歷12月31日晚,日本人過「除夕」,當晚,日本人要舉家坐在電視機前面,收看日本的「春節聯歡晚會」——「紅白歌會」。1月1日,日本人相互拜年。長輩們也會給小孩子發壓歲錢……

4、中國有春節,西方有聖誕,那日本、韓國和越南這些國家過什麼節日?

 中國過春節,日本,韓國,越南過什麼節呢!一起來看看。

日本和中國一樣,一直都很重視陰歷新年,盡管日本後來改用了陽歷,但是元旦與春節相比,還是春節最為隆重,所以,這個傳統的陰歷新年才是日本最熱鬧的一個節日。由於日本在唐朝時期與中國就有著密切往來,因此日本春節的有些習俗,都是從中國所傳過去。比如在春節來臨之際,日本百姓都有在自家門前搭門松的習俗,這是因為中國唐代將松樹視為吉祥神木,搭門松就有著迎神之意,這一習俗便從唐朝傳入日本後,逐漸成為了日本人的春節習俗。

除此之外,在春節到來之際,在日本平常人家的門楣上,還能夠看到許多不同物件組合在一起的編織物,這些物品大多由松竹、桔子、草繩、白紙串等組成,每個物品都有著吉祥寓意。

日本搭門松

比如日本人取松竹長青不老之意,以及桔子的諧音“代代”,象徵家族的代代興旺;草繩則是日本常見的一種吉祥物,在日本的神殿、神社這些地方的門楣上,經常能夠看到懸掛起來的草繩,日本人認為這種草繩有招財敬神之意;這種編織物中含有一種白色的植物葉子,和白色的紙串,這兩種物品都能夠起到凈化辟邪的作用。光從這些寓意頗多的編織物就能看出,日本人對於春節的重視。

日本新年草繩

在春節還有另外一件大事,那便是享用新年的特定美食。日本也是一個極為講究吃的民族,所以在新年到來之際,人們必然會准備一些極具日本特色的新年食品,與家人朋友一同分享。這些食物之中,最主要的食物便是年糕。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年糕是一種象徵著幸運、吉慶的食品,所以日本人在做年糕的時候,都會挑選一個特定的好日子。

例如,每年的12月30日是日本人公認的“晦日”,大多家庭都會選擇在這一天做年糕,如果人們這一天沒有空,就會提前在12月28日做好年糕,但是,人們絕對不會在12月29日這一天去做年糕。因為在日語發音中,“九”與“苦”同音,所以,日本人就形成了這樣一個觀念,在29號這天做的年糕是給人們帶來痛苦“苦餅”,而非吉祥餅。

新年裡的日本神廟

中國人在春節有守歲、走親訪友的習俗,那麼,日本人在過春節的時候,是否也有這些習俗呢?每年的除夕夜,日本和中國一樣,每個家庭都會坐在一起吃團圓飯,然後圍坐在一起守歲。到了除夕夜這一天的12點,電視上就會播報日本著名寺廟108次的鍾鳴聲,據說寺廟里的這108次鍾聲,可以驅走108個魔鬼。這個時候全家人聽著鍾鳴生圍坐在一起,由一家之主為新年發表祝詞,隨後人們在互致新年祝願,接下來就是分吃年糕,喝屠蘇酒,慶祝新年的到來。

去神廟祈福

大年初一的這天早晨,日本人還有一件非做不可的新年大事,這就是去到神社、寺廟進行參拜祈福。從每年大年初一開始,日本人也和中國人一樣,需要給親戚朋友、上司領導、街坊同事互相拜年,他們這段時間也非常的忙碌,與中國人的拜年相比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到了正月初四,日本人的新年也就算是告一段落了,因為每年的這一天,機關公司企業都開始辦公,歡慶的節日氣氛也就逐漸散去。

韓國新年美食

那麼,韓國又有哪一些與中國日本不同的春節習俗呢?在韓國,春節被稱之為“舍爾”,這個詞語在韓語中有開始之意,寓意著新一年的開始。首先要介紹的就是韓國的特色美食了,畢竟韓國近些年來的飲食文化也算是風靡全球。韓國人將春節這一天所享用的食物,稱之為“歲餐”,在這一天所享用的美酒則稱之為“歲酒”。

在韓國的“歲餐”中,年糕是最具特色的一種春節美食,人們不僅會在除夕夜的這一天享用年糕。到了大年初一的早上,韓國人還會將剩餘的白色年糕做成美味的“添歲湯”來吃,這碗湯就寓意著每個人的年齡又長了一歲,也有為家人祈禱平安健康的寓意,所以,年糕湯在韓國非常受歡迎。

韓國笊籬

前文中有提到過,日本人在過春節的時候有在門楣上掛編織物的習慣,中國人過春節則喜歡貼對聯、貼福字,那麼,韓國人在過春節又會用哪種裝飾品來裝飾自家的房間呢?在除夕夜的這天晚上,韓國百姓會提前准備好用竹條編織而成的篩米笊籬掛在牆上,據說這種笊籬可以幫他們趕走霉運,留下好運。所以當春節過去以後,有的韓國百姓會選擇將這種裝有好運的“福笊籬”送給自己最親近的朋友,有的將會將這把笊籬留在自己家中,為自己的家人祈福。

韓國人新年放風箏

韓國人過春節的時候,還有一種非常有趣的活動,從每年的臘月30日開始,一直到每年的正月十五,韓國百姓都會挑選一天空閑的時間與家人一同去放風箏。之所以要在春節去放風箏,是因為韓國民間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在這段時間里,風箏放得越高,放得越好就可以帶走人們身上的厄運,所以人們最後也會剪斷風箏線,讓厄運天空帶走,這種做法被韓國人叫做“送厄”,放的風箏則被稱之為“厄鳶”。

年關鄰近越南市場上的大紅燈籠、春聯、祭祀用品開始大受歡迎,家家戶戶喜氣洋洋、紅紅火火迎接大年三十的到來。桃花、金桔、金菊是越南人過年必不可少的擺設,寓意著吉祥如意的好兆頭。在越南有著無花橘不過年的傳統。每當春節時節,越南的花卉市場大肆興旺,步行在街頭到處可以見到成片的盆景。金桔沉甸甸地墜滿樹枝,搭配上大紅色的福卡,這一樹吉祥如意讓過往的行人都想把這好兆頭帶回家。這樣的習俗與我國南部廣西省等地有著悠久的歷史聯系,時至今日還保持著相似的節慶習俗。 

越南春節期間放假四天,年初四是越南法定假期的最後一天,街道上春節氛圍依舊沒有減少。與中國冬季的春街不同,在越南人們可以穿著短袖過大年,在沒有寒風的除夕夜放爆竹。來到越南過春節,是一次有別於中國傳統春節的體驗,而在不同之中又能感受到與國內同樣的節日氣氛。

很顯然,現如今,春節並不只屬於中華民族的盛大節日,在過去數千年的時間內,中華文明一直領先世界,包括春節在內的中國文化因此向外輻射。韓國和日本,越南正是在這一情況下逐步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並開始過春節的。現如今,隨著中國的復興和崛起,中國文化再一次風靡世界,這正應了那句話:中國的,才是世界的。

5、都有哪些國家過春節

目前過春節的國家有,中國、韓國、朝鮮、日本、越南、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從2005年開始定為法定節日)、馬來西亞,主要是亞洲國家過春節,剩下的就是生活在其他國家的華人以及華人身邊的外國人也跟著過春節。

韓國人過春節:要吃米糕片湯

中國人的春節也是韓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作為一名嫁在中國的韓國媳婦,我已在北京學習並生活幾年,每到春節來臨,在婆家的我都會分外地思念故鄉韓國,想念韓國過年時的情景和那裡的家人。

韓國是一個非常遵從傳統的國度,春節就是以祖先崇拜和孝思想為基礎的節日,是祭祖祈願家庭平安的一天。今天,春節也被現代人賦予了新的含義,那就是讓人們從都市生活的緊張節奏中暫時解脫出來,得到片刻的寧靜與快樂。所以,春節到韓國你的所到之處都會充滿歡樂和吉祥的氣氛。

日本過年習俗:買福袋圖吉利

日本:春節是日本以前最盛大的節日,每家用松柏裝飾房屋,除夕晚上全家人圍著火爐守歲。午夜時寺院響起108聲鍾聲,第二天互相拜年。在日本,新年時有一種叫「福袋」的商品。所謂福袋,就是裝著商品的不透明的袋子。福袋有很多種,化妝品、服裝、生活雜物、電器,總之能裝進袋子里的都行。價錢從1000日元到上萬日元不等。由於非常受歡迎,福袋往往年前就開始預售。

春節看蒙古人:吃喝足歌舞盛

新春伊始萬風象更新,遠在中國北疆的蒙古族也同樣沉浸在濃烈的喜悅氣氛中。

在歷史上,春節本來不是蒙族傳統的節慶,但是由於後來蒙古人居住地的漢人越來越多,人民的風俗也隨之起了變化,使得春節變成蒙漢人民共同慶祝的歡樂時光!

不過同樣是慶祝春節,草原上的蒙古人和城市中與漢人雜居的蒙古人卻有很不相同的慶祝方式。

裝束色彩繽紛

草原上的蒙古人依然保持自己的傳統,他們在盛大的節日中,穿上色彩繽紛的盛裝,拿出最美味的食物,邀請最好的朋友和親友來到自己的家裡,一邊痛飲濃香的馬奶酒,一邊盡情地唱歌跳舞,一邊品嘗肥嫩的手抓肉。

越南人過春節:糯米豆沙年粽

越南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使用農歷的國家之一,也是少數幾個全國過春節的國家之一。

春節是越南民間最大也最熱鬧的傳統節日。越南人把春節視為辭舊迎新的日子,一般從農歷12月中旬開始辦年貨准備過年,而歷來越南春節最不可少的大概要數鮮花、年粽、春聯、爆竹了。

花市是越南春節重要活動之一。比如河內,春節前約10天,花市就開始熱鬧。越南人最愛的年花有劍蘭、大麗菊、金桔和桃花。除了鮮花、盆景,花市還出售各式氣球、彩燈、玩具、年畫、春聯、年歷等,把相連的幾條街道裝點得五彩繽紛,喜氣洋洋。

糯米豬肉綠豆沙做年粽

越南人過春節也有貼春聯習慣。以前春聯用漢字書寫,文字拼音化以後,現在大部分春聯改用拼音文字,每個拼音字是一個方塊,自成風格。

另外,越南人也愛在家裡貼上「福」、「喜喜」等字樣和福、祿、壽星的形象,還有各種傳統年畫,表達對新年的美好祝願與嚮往。

新加坡過春節:東南亞特色濃

農歷春節即將來臨,在華裔人口占近80%的新加坡,無疑是一年中最重要、氣氛最濃厚的節日。聖誕節一過,大街小巷和商業區就換上了中國傳統的春節盛裝,大大小小的紅燈籠高高掛起,年畫也貼了出來,一片喜氣洋洋。牛車水各個中國傳統式的店鋪里買年貨的人絡繹不絕,大街小巷更是播放著傳統的新年歌曲,好不熱鬧!

非嘗不可東南亞美食

海南雞飯:蒸煮嫩雞加上用雞湯烹煮的米飯。叻沙:椰漿咖喱汁加上粗米粉、小蝦、雞蛋、雞肉絲和生蛤。

炒諽條:白色的寬粉條以黑甜醬、豆芽、魚餅、臘腸和生蛤一起烹炒而成。

福建蝦面:細面條、蝦、墨魚片和豬肉一起煮炒而成。印度餡餅:夾以牛肉或羊肉的餡餅,沾以咖喱汁來吃。

咖喱魚頭:大魚頭和蔬菜、咖喱粉一起烹煮,與米飯一起吃,甜美而開胃。若再配上一杯冰凍檸檬汁,那就更令人回味無窮了!

沙爹:燒烤肉串、配料有馬來米粽和黃瓜,沾辣花生醬吃。

羅雜:本地色拉,用料包含了水果和蔬菜,例如黃瓜、豆芽、黃梨、白蘿卜、豆乾甚至加上芒果和墨魚。

娘惹糕:結合了華人與馬來人的傳統,以色香味著稱的甜品,用料有糯米飯、木薯、斑蘭香葉和各種熱帶水果如香蕉、榴槤和椰子。

辣椒蟹:番茄咖喱濃醬與硬殼大蟹一起烹煮的美味海鮮,您大可以入鄉隨俗,大膽地用手將白麵包沾著辣醬來吃,好吃到吮手指。

「魚生」是另一項您非嘗不可的春節美食。新鮮生魚片佐以多種蔬菜、芝麻、香脆果仁等配料混制的開胃中式沙拉。

6、哪些國家過春節

過春節的國家有朝鮮、韓國、日本,還有東南亞的一些國家,也有過中國農歷新年的傳統,如新加坡、泰國、越南、寮國、緬甸、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可以這么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農歷新年。越南、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還把春節列為法定假日。

其中,越南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使用農歷的國家之一,也是少數幾個全國過春節的國家之一。春節是越南民間最大、最熱鬧的傳統節日。
越南人把春節視為辭舊迎新的日子,一般從農歷12月中旬開始辦年貨准備過年,而歷來越南春節最不可少的大概要屬鮮花、粽子、春聯、爆竹了。

花市是越南春節最熱鬧的地方,比如河內,春節前約10天,就開始熱鬧。越南人最愛的年花有劍蘭、大麗菊、金橘和桃花。除了鮮花、盆景,花市還出售各式氣球、彩燈、玩具、年畫、春聯、年歷等,把相連的幾條街道裝點得五彩繽紛、喜氣洋洋。

中國人的春節也是韓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韓國也是一個非常遵從傳統的國度,春節就是以祖先崇拜和孝思想為基礎的節日,是祭祖祈願家庭平安的一天。米糕片湯是韓國人必不可少的春節佳餚。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