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節日怎麼過
1、回族的新年怎麼過?
回族信奉伊斯蘭教,最隆重的節日當數「開齋節」。但是,回族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特有的習俗歡度春節,具有濃郁的民族風采。
1、回族愛清潔,特別看重水,以水為凈(清真寺里最著名的藍色就是光明和水的象徵),回族喜歡戴潔白的小帽,春節前夕。
2、先要把房間打掃干凈,把各類衣物、帳、單、簾都要過一遍水,自身則或「沖頭」,或沐浴,七竅都要過水;臨街的大門既不貼對子,也不粘福字,而是把門楣上的「讀哇」牌子擦拭一新。
3、回族喜愛油炸食品,逢年過節、紅白喜事先得炸「油香」,街坊鄰居、親戚朋友挨家送,圖個吉利,但凡送給漢族朋友就得把「油香」裂個小口。
4、回族只吃反芻的動物,又必是阿訇屠宰才算「活的」(只有魚之類是由真主事先宰好的)。因此,春節前夕就忙壞了阿訇,家家戶戶宰雞宰羊。
5、村子裡還要宰牛分給各戶。肉要保存在背陰處的大缸里,家家都煮一大鍋羊雜、羊骨頭,處處洋溢著過節的氣氛。
6、春節油炸的種類就更多了:油香、饊子、麻花、盤餷、薩麻撒(一種帶餡的油炸食品)應有盡有,烘托著濃烈的民族喜慶氛圍。
7、一家人團坐在桌前,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孩子們卻對桌上擺的各種零食更感興趣,果殼可以隨便扔滿一地,三十晚上不能掃,叫「踩碎(歲)」。
8、年三十晚上包餃子,這一天要把素日里喜歡搬弄是非的小人的「嘴」捏上,端上熱騰騰的餃子,打開預先做好的臘八醋。
9、春節這天,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響徹雲天,孩子們穿著嶄新的衣服,女孩子抹著紅臉蛋,眉間點個小紅點兒,頭上扎著紅發結,穿來跑去,好不熱鬧,大人們喜上眉梢,互相道喜,祝福新年。初一中午年飯豐盛無比,但晚上要吃面條或是合子,象徵新的一年和順、團圓、美滿。
回族的春節習俗
1、對於回族春節習俗來說,齋戒期滿,就是回族等民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之一棗開齋節。
2、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土爾」的意譯,開齋節在各地盡管稱謂不同,但實際上就是一個規模盛大,禮儀隆重的節日,在開齋節前夕,首先要做好掃塵、理發等清潔工作。
3、凡在外面工作的,做買賣的,出差的回族,都要提前趕回家中,開齋節要過三天,回族從第一天拂曉開始就熱鬧起來,家家戶戶都要早早起來,打掃院內院外和巷道廁所,給人一個清潔,舒適,愉快的感覺。
4、成年回族個個都要洗大凈,沐浴凈身,小孩子也都個個把臉洗得乾乾凈凈,頭發梳得光光亮亮的,男女老少都換上自己喜愛的新衣服,回族群眾聚會和活動的場所棗清真寺,節日里也被打掃得乾乾凈凈,有的地方還專門布置一番,懸掛「慶祝開齋節」的巨幅橫標和彩燈。
5、大約到了早晨八點以後(有的地方以敲響會禮鍾聲為准),回族群眾個個腋下夾個毯子和小拜氈,從東南西北,四面八方,匯集到清真寺。
6、在回族春節習俗中,有的地方因參加會禮的回民達萬人之多,清真寺容納不下,就另選擇一個地勢平坦,寬敞干凈的場地。
7、當阿訇宣布會禮開始,回族群眾鋪下毯子或小拜氈,脫下鞋子,老老少少自動向西方跪成很整齊的行列。立即向聖地麥加古寺克爾白方向叩拜。
2、回族的節日
回族主要有4大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蓋德爾節、登霄節。
開齋節:回族的傳統節日。阿拉伯語為爾代-菲土爾,爾代意為節日,菲土爾意為開齋。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歷9月為齋月。齋月期間,每日晚和開齋日清晨凡回族穆斯林均應到清真寺沐浴凈身,做禮拜。開齋日禮完爾代下殿後,互相攥手以示祝賀回族很重視開齋節,一般都要盡量參加節日聚禮。家長還要帶領成年孩子一起禮拜,是為最佳。
古爾邦節:回族的傳統節日。又稱宰牲節、犧牲節、忠孝節、小開齋。時在希吉來即伊斯蘭歷12月10日。是日,各清真寺掛彩旗、張貼標語,裝飾一新。晨,回族穆斯林沐浴凈身,新衣白帽,聚會清真寺,阿訇帶領穆斯林面向麥加舉行會禮,俗稱禮爾代。呼和浩特市的回族穆斯林屆時還要舉行摔跤、武術表演等娛樂活動,並由阿訇率領游墳,以悼念亡者。聖紀節,是伊斯蘭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紀念日。這一天又正好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這一天又稱作「聖忌」。中國的穆斯林習慣將聖忌和聖紀合並紀念,稱為辦聖會。在清真寺誦經紀念,然後與會者會餐,炸油香,吃打鹵面、全羊菜等。
蓋德爾夜: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歷9月(齋月)第二十七日夜。蓋德爾,阿拉伯語,意為珍貴之夜。亦稱蓋德晚夕。俗稱坐夜。是日穆斯林封夠了二十七個齋,是開齋的前一夜。相傳,真主安拉於該夜開始頒降《古蘭經》。屆時禮拜後,阿訇要誦經、講經。回族的法圖麥節在每年的齋月十四,即伊斯蘭教歷九月十四日。為紀念穆罕默德的女兒、阿里的妻子法圖麥,由回族婦女親自出動,收斂錢糧,選擇一個住宅寬敞的回民家裡,架幾個特大鐵鍋,熬幾大鍋雜豆粥,烙一些油香或炸油香,請阿匐念經祈禱並贊頌聖女的事跡,回民也叫「女聖紀」。
登霄節:登霄節不是所有的回民都過,主要是一些篤信伊斯蘭教的回族穆斯林參加。登霄,是阿拉伯語「米爾拉吉」的意譯,原意為「階梯」。登霄節這天晚上,回族穆斯林聚集到本坊清真寺舉行禮拜、祈禱,以示紀念。這天晚上睡覺比較遲,一般都要聽開學阿匐講「瓦爾茲」。
3、回族有什麼節日
回族主要有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與回族宗教有關。開齋節是齋戒的節日,一般持續一個月,古爾邦節又叫忠孝節,在開齋節七十天後舉行,而聖紀節是紀念穆罕默德的誕辰。
回族的節日
1、開齋節
通常每年9月(俗稱「齋月」)封齋1個月,每天從日出前到日落後,杜絕飲食、房事和一切非禮行為,以省察己躬,洗滌罪過。
2、古爾邦節
也叫宰牲節或忠孝節,時間為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當天朝覲者盛裝參加會禮,游墳誦經、緬懷先人宴請親友,有條件者宰牲。
3、聖紀節
據記載穆罕默德的誕辰為伊斯蘭教歷3月12日(一說13日)。這天,穆斯林在清真寺里誦經祈禱,吟誦贊聖詞,講述穆罕默德的事跡並設宴招待來賓。
4、回民的節日有哪些?
回民的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等。
1、聖紀節:聖紀節在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為紀念穆罕默德的誕辰與逝世而設立,俗稱「聖會」。
2、開齋節:開齋節是伊斯蘭教的主要節日之一,時間為伊斯蘭教歷的每年九月初,新月出現,至十月初見到新月,為期一個月。齋月里,回族的飲食一般為牛羊肉、油茶、水果等有營養的食品。
3、古爾邦節:古爾邦節的時間一般在開齋節過後七十天。古爾邦的意思是:獻祭、獻牲,所以古爾邦節也稱為「宰牲節」。
民族節日
因為信仰伊斯蘭教,回族每年主要過三個重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節日均以伊斯蘭教歷計算。每年教歷九月為齋月,男滿十二周歲、女滿九周歲以上的回民,都要封齋。齋戒期滿,逢開齋節,這一天從拂曉開始起來,洗大凈、沐浴凈身,換上新衣服,到清真寺會禮。
「古爾邦」一般在開齋節後70天舉行。節前家家打掃衛生,炸油香、饊子、花花等。節日當天拂曉,沐浴凈身、燃香,換上整潔的衣服赴清真寺參加會禮。結束後,還要舉行一個隆重的宰牲典禮,所宰的肉一份自食,一份送親友鄰居,一份濟貧施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回族
5、回族過年有什麼習俗?
回族過年風俗有開齋節、掃塵、吃餃子、請阿訇、吃小米蒸飯和燉合菜、蒸包子等。
1、開齋節:回族人民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其他民族稱其為「回民過年」,開齋節要過三天,第一天從拂曉開始就熱鬧起來。
2、掃塵:掃塵是打掃家裡的塵土,選個晴好的天氣,把家裡的每個角落都打掃一遍。
3、吃餃子:端上熱騰騰的餃子,打開預先做好的臘八醋,一家人團坐在桌前,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4、請阿訇:回民大年三十不貼春聯,除夕夜也不放鞭炮,請阿訇則是大多數家庭必做的事情,由於一個村裡只有一所清真寺和一個阿訇,很多人會選擇把請阿訇的事情放到年後。
5、吃小米蒸飯和燉合菜:回族人正月初一的早晨吃小米蒸飯米飯和燉合菜,所謂的燉合菜就是將前一日燉好的牛肉,再加上白菜、粉條、木耳等放入鍋中燉熟,有點類似於東北的酸菜燉粉條。
6、蒸包子:大年初一的中午蒸包子,一般有肉餡和素餡兩種,晚上要吃面條或合子,象徵新的一年和順、團圓、美滿。
6、回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回族的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1、開齋節 回族傳統節日開齋節是伊斯蘭教歷九月(萊麥丹月),這個節日是為了幾年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40歲那年收到安拉的《古蘭經》啟示,每到這個節日伊斯蘭教就會封齋一個月,當開齋期滿之後就是這個最隆重盛大的節日了,此節日被稱為是最尊貴吉慶和快樂的月份,節日會持續三天。
2、古爾邦節 回族傳統節日古爾邦節又叫宰牲節,節日中古爾邦本身的意思是犧牲、獻身,此外還叫忠孝節,是為了紀念人類的先知易卜拉欣向安拉獻祭兒子的故事。古爾邦節一般在開齋節過後70天舉行,即伊歷12月10日,在節日到來之前還會有一個隆重的宰牲典禮。
3、聖紀節 回族傳統節日聖紀節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時間的日子,但是3.12這一天同時也是他逝世的日子,因此被回民合稱「聖紀」。穆罕默德是被眾多穆斯林當做是安拉派遣人類的最後一位使者,被廣大教徒稱為穆聖。這一天回民是在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