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正月十五是什麼節日
1、正月十五是什麼節??
正月十五一般指元宵節。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元宵節的意義
1、元宵節舞獅子,象徵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2、元宵節楊枝插門,寓意著陽能的生發。
3、元宵佳節,全家人在一起吃湯圓,「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徵著團團圓圓,和睦相處。
4、元宵節有很多信仰活動,祈求神靈保佑。象徵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願望。
5、元宵節可以說是地道的中國情人節。古代元宵節由於開禁,人流如織,男女相遇,易於產生愛情。千百年來,在元宵節上演的兩情相悅的愛情故事,舉不勝舉。
6、元宵節的文化價值在於它是全民的狂歡節,人人參與,樂在其中。
7、元宵節到來時,節日經濟被攪熱。
2、正月十五是什麼節日?
1、農歷正月十五日:被稱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
2、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一、正月十五習俗:
1、上元祈福
上元祈福(拜天官大帝),元月十五是上元佳節,也是天官大帝的誕辰,民間說這一天是三界公生,各民家及寺廟都在凌晨舉行盛大的儀式加以慶祝,祭品儀式就如同初九慶祝天公生一樣,需念三界公經以祈福求好運。
2、元宵節「送花燈」
元宵節又稱燈節,燈與丁諧音,因此迎花燈有求子添丁的意義,過年謠有: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暝,十六拆燈棚的記載,可見迎花燈已成為元宵節的不可缺少的活動。
唐以後,花燈不但種類繁多、千變萬化,也成為深入民間的活動;宋朝是花燈的全盛期,宋代花燈有如玻璃球者,也有用五色蠟紙、菩提葉、羊皮、玳瑁等製作,華麗精巧可謂空前。
3、正月十五是什麼節日
1、農歷正月十五日:被稱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 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2、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二、元宵節習俗
1、元宵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送花燈
送花燈也叫送孩兒燈,古時候,元宵節節前,新成親的夫妻總會收到娘家送來的花燈,因為燈與丁同音,寓意著在新的一年裡女兒一家能夠添丁進口,人丁興旺,現在好多影視劇裡面也有很多這種鏡頭,女子在在河裡放花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