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正月初五是什麼節日
1、正月初五的節日和風俗是什麼?
正月初五的節日俗稱破五。
風俗是:
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每間房屋裡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打掃衛生是一種徹底的大掃除。從每間房屋裡把垃圾掃出門外。
魯西南地區在年除日把剪刀用線纏住放在床鋪的席下壓住,到初五這天才能開始使用。臨沂、鄒城婦女這天不出門、不梳頭、不動針錢,據說動了針線會招蠍子、蚰蜒。這天普遍中午吃水餃,也可以吃面條,有「初五吃頓面,一畝打一石」的說法。
正月初五的相關介紹
中國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五日,北方叫「包』包子」。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此,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不宜出門,但也要吃餃子放鞭炮。
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
根據不同地區的風俗不同很多習慣都變掉了。喜新厭舊,尋求吉利,皆是人們之所愛,可是這煙花一放,就要難為在此時熟睡中年人和老人或兒童了,還有每年此時也因此要排放太多的有害健康的氣體。在南方有些地方每逢這天,只燒香敬茶,不放煙花。不過時過境遷,習俗也變了。
2、正月初五是什麼節日風俗?
正月初五節日風俗介紹如下:
1、送窮
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反映了中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2、祭財神
民間傳說財神也稱五路神,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所以在我國北方的很多地方都會在正月初五祭財神。
3、開市
正月初五開市,人們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破五的來歷
第一種說法
有些地方又把初五日叫做「圓年」,意思是說年過完了,到這一天要做一個總結,劃句號了。其實,這是「破五」的變種,是由於不知「破五」的由來,慢慢的演變出來的據《封神榜》所說,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為「窮神」,有令她「逢破即歸」。
神話傳說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讓人討厭的背夫之婦,封了窮神以後,就更讓人討厭了,還沒聽說有誰是喜歡窮神的是不是?所以人們就在初五這一天「破」她,讓她「即歸」——馬上滾回去吧。
第二種說法
還有一說,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人們要在這一天大擺宴席,燃放鞭炮,搞多種多樣的慶祝活動,寓意就是迎接財神的到來。
第三種說法
有好多地方,在除夕夜是要把祖宗請回來過年的,在堂屋的正中,高掛祖宗牌位,燒香上供,意為請祖宗過年,吃好的,不忘祖宗的意思。到了初五,就要送祖宗「回去」了,過年過完了,所以,這一天要燒香,燒紙錢,恭送祖宗。
由於初五日肩負著送窮神、接財神等多重重任,所以這一天非常重要也就不奇怪了。這許多的講究綜合起來,就形成風俗——要擺宴席,要放鞭炮,要吃象徵「元寶」的餃子。
3、初五是什麼節日?
這就是我們的財神節呀,是我國漢族、土族等地民間祭祀財神的節日。農歷七月廿二,則為財帛星君成道日,正月初五,則為破五節,這一天有送窮神、接財神等多重習俗,在這兩個節日里,中國民間通常以放鞭炮、掛燈籠、燒香、送紙錢等形式以祈來年財源廣進。
4、初五是什麼節日
農歷正月初五,俗稱破五。在中國年俗中,過年要把五窮趕走。
人們燒鞭炮,到處串門,喜慶氣氛帶旺人氣,趕走牛鬼蛇神,還要拿起掃帚把垃圾清掃出門,意指把臟東西都趕出去,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農歷正月初五,俗稱破五。
這一天,許多地方時興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每間房屋裡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
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尤其放「二踢腳」(兩響)稱「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
5、正月初五是什麼節日?
正月初五是「牛日」,俗稱「破五節」,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因中國民俗認為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北方叫「煮餑餑」。
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這一天,有一種叫做「趕五窮」的風俗。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每間房屋裡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將出去。除此之外,這一天也是傳說中財神的生日,也是迎財神的吉日。
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人們要在這一天大擺宴席,燃放鞭炮,搞多種多樣的慶祝活動,寓意就是迎接財神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