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五月初十什麼節日放鞭炮

五月初十什麼節日放鞭炮

發布時間: 2023-02-08 06:37:26

1、人們在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的時間,和習俗分別是什麼?

一、春節

1、時間

農歷正月初一開始。

2、習俗

(1)貼春聯: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2)貼年畫: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3)逛廟會:逛廟會是春節期間的民俗活動之一。廣府廟會與北京地壇廟會並稱中國兩大廟會。涵蓋木偶薈萃、中華絕活、武林大會、元宵燈會等主題活動,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貿休閑文化等豐富的內容。

二、元宵節

1、時間

農歷正月十五日。

2、習俗

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三、清明節

1、時間

公歷4月5日前後。

2、習俗

清明節的節俗豐富,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四、端午節

1、時間

農歷五月初五。

2、習俗

(1)端午食粽,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粽屬「籺」的其中一種。「籺」是逢年過節時用來拜神祭祖的貢品,籺有很多品種,不同的節日會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習俗。

(2)扒龍舟歷史悠久,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龍舟競渡分為請龍、祭龍神、游龍和收龍等幾個版塊。龍舟競渡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先要請龍、祭神。在端午前要擇吉日從水下起出,祭過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准備競渡。

五、中秋節

1、時間

農歷八月十五日。

2、習俗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六、重陽節

1、時間

農歷九月初九日。

2、習俗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現代,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

2、端午節放炮嗎?

一般的說是不放鞭炮的,因為放鞭炮代表吉慶,祝賀,而端午節是記念屈原,屈原死於怨案,人們紀念屈原,不是喜慶事。

3、農歷五月初一是什麼節日,為什麼我們附近有人放煙花呢

我覺得這可能只是附近有什麼喜慶之事,並不是過節日,有時候碰到開心快樂的事,或是某老人過大壽,都有這樣的情況的。
單單從國際節日來講,這天是人體挑戰日,這個節日的設立是希望大家都能夠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多多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的體能,這樣能夠應對來自各方面的挑戰。

4、中國傳統節日時間表

 以下節日未特定說明皆按農歷(又稱夏歷、陰歷)來算:
1、正月初一
春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種名稱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節(元宵節)
4、二月初二
春龍節
又叫龍抬頭
青龍節
5、二月十五
花朝節
6、清明節的前一天
寒食節
7、三月初三
上巳節
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
8、春分後十五日
清明節
9、四月初八日
佛誕日,又有牛節之稱過了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
端午節
11、夏至節
12、六月六
曬伏節「六月六,曬紅綠。」
「姑姑節」「六月六,請姑姑」,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
13、七月七,
習稱七夕、七月七、乞巧節
14、七月十五
中元節,又稱鬼節,盂蘭盆節。
15、七月三十
地藏節
16、八月十五
中秋節
17、九月九
重陽節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稱祭祖節
19、十月十五
下元節
20、十一月二十二
冬至
21、十二月八
臘八節
22、臘月二十三
祭灶節,祀灶日,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
23、臘月的最後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
還有幾位聖賢的誕辰日:
關帝誕:六月廿四
至聖先師孔子誕:八月二十七
蒼頡至聖先師誕
:三月廿八
魯班公誕:六月十三(五月初七)
伏羲誕辰:五月十三(傳說中龍的生日)
炎帝神農誕:四月二十六
黃帝誕辰:二月初二
諸葛孔明誕辰:七月二十三
孟子誕辰:四月初二
岳飛誕辰:二月十五
老子誕辰:二月十五
釋迦佛陀誕辰:四月初八
屈原誕辰:正月二十一
六祖慧能誕辰:二月初八
附1:
臘月二十三/二十四
祭灶
臘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臘月二十九
小除夕
正月初二
迎婿日,閨女回娘家。
正月初三
燒門神紙/穀子生日/小年朝
正月初四
迎財神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
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
正月初七
人日/攤煎餅/吃七寶羹
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
正月初八
穀日/順星
眾星下界之日
也稱「祭星」、「接星」
正月初十
石頭生日
「石不動」「十不動」
老鼠嫁女
附2:其它節日:
「半年節」
有六月十五日的、六月十四的、六月六的、六月五日的、也有六月初一日之說!
觀音誕: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觀音菩薩的信仰已經超出了佛教的范圍,他是一種文化,是一種願望!
每年的農歷三月廿三日為媽祖的誕辰日!
七月初一日,俗稱開息門
填倉節:中國漢族民間傳統祭祀節日,在農歷正月二十五日。又叫添倉節、天倉節,是祭祀倉神的節日。

5、正月初一、正月十五、五月初五、八月十五、九月初九,分別對應的節日和風俗習慣是什麼?

1、正月初一:春節

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飄色、耍龍、游神、押舟、年例、燒煙花,也有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等等。春節期間貼春聯、守歲、吃團年飯、拜年等各地都有之,但因風土人情的不同,細微處又各有其特色。

祭祀神靈、拜祭祖先習俗盛行於南方沿海一帶,承襲古時習俗,春節期間多地有舉行等盛大的游神活動。

2、正月十五:元宵節

吃「湯圓」是元宵節的一項重要習俗。湯圓,又名「湯團」、「元宵」。吃湯圓的風俗始於宋代,當時的湯圓稱「浮圓子」,亦稱「湯圓子」、「乳糖圓子」、「湯丸」、「湯團」,生意人則美其名日:「元寶」。宋元元初時,湯圓已成為元宵節的應節食品,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元宵」。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燈謎最早是由謎語開展而來的,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它是一種賦有譏諫、規戒、詼諧、笑謔的文藝游戲。謎語懸之於燈,招供猜射,開始於南宋。

看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古時城裡鄉間,到處張燈結綵,盛況空前。屆時,不論皇室貴戚,平民百姓,均可破常規,出遊嬉鬧。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群眾。

3、五月初五:端午節

各地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4、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習俗有賞月、吃月餅、祭月、觀潮等。中秋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

5、九月初九:重陽節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

6、溫州端午節的民俗習慣

龍舟競渡

端午那日,在溫州各地都有龍舟競渡,並「懸賞奪標」,俗稱「劃龍船」或「劃斗龍」。時間一般是五月初一前的開始,到初十左右結束,也有至月半者,平陽江南則是四月初一。

溫州各鄉都有龍船,各廟宇設香官神,專管劃龍船。每逢端陽節,有些地方要做新龍船,四月初一就擂鼓開殿門,祭香官神,開始造船。各地鄉風一般都是五月初一才開殿門,祭神後即開劃,俗叫「上水」,龍船歸去叫「收香」,斗龍結束叫「散河」或「洗巷」,並把河龍船翻轉,次日再翻正,抬到廟中保存,還要祭時官神,相傳這香官神是喜歡玩弄人的小兒神,所以俗語說青年人不安分,比喻香官。在劃龍船地區內,都要出龍船費用,請劃龍船的人吃酒,還要放鞭炮,設祭迎接,叫 「擺香案」。

龍船頭各處大同小異。有的在船身繪畫龍鱗,頭尾安置活動的龍頭龍尾,形狀較小,有的船身稍畫上幾筆龍鱗,亦無頭無尾,但形狀較大。每鄉龍船,各有固定顏色的旗幟,一鄉之內,有幾支龍船的話,也要用旗色區分標志。以溫州南郊南塘河古老風俗為例,有的旗用藍色,龍頭、龍尾和船身都是藍色,叫做「青龍」,相傳四方只有東方蒼龍七宿稱龍,所以青是正色。這南塘河面,以莘塍為河主,所以莘塍東堂廟的龍船特別大,有十六檔,船面有四十四人,叫大青,算是龍娘。其他龍船上水,必須先到東堂廟朝見,廟司事要賞給彩紅,大青出來,各龍不敢和它競賽,其餘小的都叫青龍,其他黃色的叫黃龍。旗白的,船的顏色也是白的,俗稱「白龍兒」。如是紅旗,船身也染紅色,叫做「紅霓嶺」等。因南言赤色,是水龍,性情急躁,所以改了個名,是避諱的意思。龍船中惟獨沒有黑龍,俗說烏龍是凶暴,也有說北方玄武是龜,爬得慢,不能斗生,故全溫州沒有黑龍船。兩船競賽,水逐浪飛,兩龍相鬥,爭奪錦標,各鄉河道,各行分段,自為一區,斗龍互不幹涉,因此有大龍地、小龍地之名目。

龍船人數,額定三十六人,叫做一槽,就是俗稱的「三十六香官」。如是小龍,船身十三檔,劃船的二十六人,船面管旗一,後梢二,唱神一,司鼓二,掌鑼二,托香斗二,正合三十六之數。大龍有十八檔,兩旁劃船的三十六人,加鼓、梢、鑼、旗、唱神、托香斗六種執事十二人,就需四十八人。劃船者穿衣,一船均依旗色。在蒼南等地,則定為白衣白帽子是吊念屈原。(現在龍舟額定42人,劃者十三六,前後梢各一,掌旗一,擊鼓一,擊鑼一,唱神一,此四人俱站在龍舟中間。龍舟有十九檔,坐十八擋,前方向空一檔,龍舟在競賽時不調頭,而是人轉身反方向坐。龍舟的鼓聲很有節奏,轉身的鼓聲為密集點鼓。)船面上,鼓在最中,兩旁劃的人要聽鼓聲,兩頭是梢槳,就是船舵,靠此端正舵向,所以俗語說:「鼓是令,梢是命。」鑼是聽鼓聲的,也有鼓動的作用。旗是分明船色,使岸上觀眾能夠辯認,只有執神杖唱神的,托香斗的,是為了奉香官神,在競渡中沒有作用。

在全溫州的劃龍船中,永嘉上塘、下塘一帶的龍船,最為出名。斗龍在江流湍急的楠溪江中進行,十里長途,往返二十里。如果順潮而下,而中途潮漲,或者順潮而上,中途潮落,都要斗到終點,不得停止。再加上沒有換向轉手,要一劃到底,它的尾端設置梢槳,把梢兩人,船頭也有兩人,以便保持船的首尾平衡。頭龍時,這兩人力捺龍頭,與三十六把槳一齊行動,有加強速度的極大作用,途長水逆,風緊浪急,鑼鼓聲喧,喊聲震天,真可謂英勇。

吃重午粽

棕子民間的製作法是:以箬葉包糯米放在水中燒煮而成。以純糯米包成的,稱為米粽;有在糯米中加入豇豆或赤小豆的,稱為豆粽;亦有在糯米加入蕃薯(以鮮蕃薯刨成絲,剁細)的,稱為蕃薯粽。還有一些農戶特在純糯米中嵌進少量紅棗、金絲蜜棗或蓮子等,以增加風味,包粽子用的箬葉是箬竹的葉。箬葉包成的粽子,既無毒,且有清香之味,食之宜人。束縛粽子的繩子,一般用棕櫚葉片。此葉片燒煮後亦具有清香之味。粽子的形狀,多以四角為主,稱為角粽,亦有戲作螺旋形的,稱為「裊腳粽」。溫俗規定,一般是四十個粽扎一把,內有一個特大的叫「粽娘」(一升米做四個);又有一把特小的叫「子孫粽」(一升米做十個);普通的叫「新庚粽」(一升米做六個),是分送親友鄰居的。粽子有兩種,上品是餡肉粽、白糖蓮子粽;其次是蠶豆粽、槐豆粽、白粽。後者是用早稻稈或豆稈燒灰,取汁浸而煮之,通過熱水淋掉鹼質後即成,俗稱「淋粽」。有的地區午宴以粽子為主食。

菖蒲酒和草頭湯

在明代,該日,民間「煎百草為湯,老幼皆浴」。至清代,皆以菖蒲、艾蒿之類,煎湯沐浴,叫「草頭湯」(亦稱「蒲湯」)。據說洗了可消毒去穢,使人不染痢疾。在蒼南,則采五種葯草(三張白、水楊梅、蜻蜒花等),與雞鴨蛋同煮,稱「午時草」。其湯供小孩沐浴,浴後以雄黃點額,塗其手腳心,然後吃蛋,也有把草蒲切成碎片,浮在雄黃燒酒杯內,叫做「蒲酒」,也叫「蒲觴」,吃了可以避邪。「未嘗蒲酒心先醉,不沐蘭湯骨亦香。」這是明末溫州人葉尚高,因不肯(艹雉)發,被關在獄中過端午時所寫的詩。有的地方還以草蒲根浸水缸中以解毒。在市區,早晨,人們用粽子、鮮雞蛋、鹽鴨蛋、大蒜,雜以菖蒲、艾蒿等草(俗名「重午草」),放在鍋中煮沸,然後當早餐進食,謂可辟邪。在樂清,端午節有吃莧菜,蓼(艹晶)、鹹蛋、筍鞭的風俗。俗諺雲:「莧菜紅,蓼(艹晶)白,吃了鹹蛋防飛絲,吃了筍鞭腳骨硬。」在文成,則有吃莧菜、大蒜的習俗,謂夏日可防發痧。

送節

端午這天,在溫州地區,對丈人家、外婆家、干爺、塾師,都需要送粽子和魚肉等物,叫做「送節」,也叫「望節」,是拜望的意思。如果是婚後第一人端午,叫做 「望頭年」,也叫「送新庚」,有錢的人家,粽多至八十把,肉多至百餘斤,其餘魚、雞、鴨各一對。另外,還有果餌、棗、栗、荔枝、龍眼等等,丈人家回盤則是新夫婦夏天穿的衣服各幾套,還有鞋襪、肚兜、扇子之類,並把子孫粽回還幾個,是祝女兒多子多孫的意思。在樂清,重五節前幾天,對舅父母、岳父母、干父母同樣要饋贈禮物,俗稱「送重五節」或「望重五節」。禮物以粽為主,輔 以魚肉等湊成四樣,俗稱「輕盂」。新婚女婿望第一個重五節要有六樣,俗稱「重盂」。不論輕盂或重盂都要有相當樣數的回饋禮物,俗稱「回盂」。通常輕盂的回盂有咸鴨蛋、炒淮豆子、批杷、蒲葵扇和龍須鞋等;重盂則加府綢或其他衣料、陽傘、皮拖鞋、肚兜等。在樂清白石,女婿給岳家送黃魚,新婿岳家給婆家(女兒)送雛雞、蕉扇或蚊帳、夏衣。在泰順,婚後三年內,娘家於端午節時送粽慰問,大粽內常裹以若干小粽,糯米中夾的是大豆之類,其意亦為早生子、多生子。

溫州民間流行著一首《重五謠》,抄錄如下:

吃爻重五粽, 破碎遠遠送。

吃爻雄黃酒, 毒蛇遠遠游。

重五草頭湯, 疤瘰洗精光。

重五吃麥麥, 字眼學起快。

吃爻重五卵, 做個生員卵。

重五吃大蒜, 讀書做高官。

7、端午節按照節日傳統端午節扒龍船,吃粽子,拜祖宗放鞭炮!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習俗主要有扒龍船與食粽子等。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龍日節 [1] 、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天中節等 [2] 。端午節扒龍船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圖騰祭祀的一種活動,後逐漸傳播開並形成習俗。

8、五月,七月,八月,九月分別有什麼節日,什麼習俗?

歲時節會 1.歷法:村中日常生活中使用什麼歷法,如公歷、農歷、回歷、藏歷、傣歷等等。(拍攝實物並采訪計算方式。) 2.計時:村民在日常對話中使用什麼計時,如「八點鍾」、「一個小時」、「太陽偏西的時候」、「月亮出山的時候」、「三星對門的時候」、「一袋煙的工夫」、「一頓飯的時辰」等等。(以采訪為主。) 3.節日: 正月節:春節 、人日、元宵等。(主要拍攝節日里的祭祀、娛樂等儀式和其他活動,節日的信仰與禁忌。特定的節日飲食。) 二月節:二月二、花朝節。(同上) 三月節:上巳、寒食、清明、三月三。(采訪這幾個節日間的關系。其拍攝同上。) (以下節日、節會各地不同,請與當地的民俗專家聯系拍攝。拍攝時注意過節前的准備情況和過程中的儀式、參加人員、儀式中的歌謠,結束後的采訪。采訪內容請與當地的民俗專家商定。) 四月節:四月初八。 五月節:端午節。 六月節:六月初一、六月六。 七月節:七月初七、七月十五。 八月節:八月十五。 九月節:重陽節。 十月節:寒衣節。 十一月:冬至日。 十二月節:臘八、辭灶。 4.其他節日:送窮節、補天節、老鼠嫁女節、春社、秋社、伏日、九日等。另外,各村有的有自己的節日,應對普查的對象村做深入采訪拍攝。 5.節會:廟會、歌會、書會、燈會、物質交流大會等。

記得採納啊

9、初一到初十的民俗民風

正月初一:講究的是開門炮仗。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拜年,大年初一第一天,到親朋好友家拜年或是打電話問候是必不可少的,說聲「過年好」,祝福每個人全年都是大吉大利。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飯住下,俗稱「住娘家」。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

正月初三:民間風俗這日稱為「窮鬼日」。初三一早家家戶戶都會「掃窮鬼」,將初一至初二囤積了兩天的垃圾掃出,意味著掃走污穢晦氣和窮根的民間習俗。所以這一天不外出串門拜年,就是怕被人當「窮鬼」一樣掃走。

正月初四:民間傳說農歷正月初五是「財神生日」,所以需提前一天准備好三牲、水果、糖果、茶等,拜祭意在「迎接財神」,同時各家都會置辦酒席祝賀「財神生日」的到來,這風俗是民間正月最重要的拜神活動了。

正月初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

正月初六:下田備春耕,窮氣送出門。人們在這一天才真正開始耕作或做生意。而自進入正月以來,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掃,廁所中的糞便累積,於是這一天做一大掃除,並祭拜廁所神明,將平日污穢的廁所清掃干凈。

正月初七:民間風俗是「人日」,意為「人人生日」。傳說女蝸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萬物發芽也在這一天。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人們的習俗有攤煎餅:民間此日要吃春餅卷「盒子菜」(熟肉食品),並在庭院攤煎餅,「熏天」。

正月初八:舊時在民間流傳著「初七七不去,初八八不歸」的習俗。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又傳說初八是穀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天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正月初九:在道教傳說里,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即所謂的「玉皇誕」、「天公生」,亦稱「天日」。這一天里道觀要舉行盛大的祝壽儀式,誦經禮拜。家家戶戶於此日都要望空叩拜,舉行最隆重的祭儀。

正月初十:正月初十是地日,傳說這是石頭的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有的地方家家向石頭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饃餅,認為吃餅一年之內便會財運亨通。

10、每逢傳統的節日,人們都會用獨特的方式來慶祝,你能寫出相對應的節日和風俗習慣嗎?⊙﹏⊙b汗

正月初一【春節】拜年、放鞭炮
正月十五【元宵節】吃元宵、舞龍燈
五月初五【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
八月十五【中秋節】一家人團聚、吃月餅、賞月
九月初九【重陽節】登高、插茱萸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