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過年二十六是什麼節日

過年二十六是什麼節日

發布時間: 2023-02-10 16:27:33

1、臘月二十六有什麼講究 日子宜忌

人們在了解一些關於某一日子的信息時候,通常都會去翻看黃歷來幫助自己去了解,這其實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自古以來都是利用這一方法來了解到了未來的運勢。如此,人們在了解日子的講究、宜忌之後,就可以結合自身來考慮行事。

臘月二十六有什麼講究
臘月二十六這一天,各地就有了「臘月二十六,里外洗一洗」「臘月二十六,洗凈禽畜屋」之說。關於臘月二十六,民間還流傳著臘月二十六割年肉的說法,也就是說,從這一天起要開始置辦年貨了。在各地鄉村,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邊各村的百姓紛紛前往趕集買年貨,煙、酒、魚、肉、鞭炮和走親戚用的禮品一樣也不能少,年味已漸濃了起來。因此,臘月二十六燉大肉也被稱為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作為春節習俗之一。

這一天日子宜忌
實際上每一年的宜忌都不是一樣的,需要了解利用黃歷去查詢,這里使用2020的臘月二十六進行舉例:
宜:嫁娶 納采 納財 祈福 修造 齋醮 祭祀 捕捉 栽種 納畜
忌:入宅 開市 出行 修墳 安葬 移徙 安香 開倉 經絡 破土
今日的習俗是什麼
臘月二十六這一天需要「燉大肉」,指的就是這一天的習俗,作為春節習俗之一流傳已久。過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較窮苦,而且家裡的人又都比較的多,因此往往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條件稍微好點的,也不過是能吃上點窩頭野菜什麼的。好不容易盼到快過年了,家裡的勞力們紛紛開始殺豬,沒有養豬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塊肉回家,因此,臘月二十六燉大肉也被稱為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

2、中國26個傳統節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如下:

春節、元宵節、龍抬頭、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下元節、臘八節、冬至節、祭灶節、除夕。節日不同,蘊含的寓意也不—樣,各地的習俗也雖有差別,但出入不大。

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

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涵蓋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歷法、易理術數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不僅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先民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也積淀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

春節簡介: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

春節的歷史很悠久,春節起源上綜合原始信仰、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因素以及後世節俗遺跡來看,由上古時代的歲首祈年祭祀活動演變來的。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稱春節。

時間:原始意義年節是干支歷的立春,後來演變為夏歷正月初一(即農歷正月初一)。現今春節時間為:狹義農歷正月初一,廣義農歷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別稱:歲首、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等。

3、臘月二十六,除了燉肉還有什麼習俗?

臘月二十六指中國農歷年十二月(又稱臘月)二十六的俗稱,這一天除了燉肉還要開始置辦年貨。

一、簡介

1、民間諺語稱:「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將「割年肉」放入年謠,是因為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臘月二十六的傳統民俗是「燉豬肉」。

2、在臘月二十六這一天,各地就有了「臘月二十六,里外洗一洗」;「 臘月二十六,洗凈禽畜屋」之說。關於臘月二十六,民間還流傳著「臘月二十六割年肉」的說法,也就是說,從這一天起要開始置辦年貨了。

在各地鄉村,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邊各村的百姓紛紛前往趕集買年貨,煙、酒、魚、肉、鞭炮和走親戚用的禮品一樣也不能少,年味已漸濃了起來。

3、一轉眼就到了臘月二十六,按老理講「臘月二十六燉豬肉」相信這天是所有孩子們的節日,終於可以吃到「年肉」了。那麼,下面,我們就來跟大家講講這個臘月二十六燉豬肉的民俗。

過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較窮苦,而且家裡的人又都比較的多,因此往往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條件稍微好點的,也不過是能吃上點窩頭野菜什麼的。因此,臘月二十六燉豬肉也被稱為「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

二、民俗傳統及意義

1、從臘月二十六開始,豐盛的年夜飯就要陸續「出鍋」了。人們上街置辦著過年的貨物,干鮮果品、大魚大肉,都是人們集中采購的目標。燉鍋肉,一般按而言對於舊時的窮苦人來說絕對是一種奢侈的願望,但是在過年的時候願望終於實現了。

2、燉豬肉,昔日香飄一條胡同,如今香飄整棟樓房。一鍋燉肉便是人們心中最朴實的年夜飯,與山珍海味比起來更過癮、更實惠,吃來吃去也沒有膩的感覺。同時,由於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往往在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

3、「年肉」講究要吃紅燒肉,肉本身就代表著富裕的意思,紅燒肉則更能表示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的富裕十足,一碗熱氣騰騰泛著肉香的紅燒肉是多少人在臘月二十六這天期盼的。即使到了現在,家家的日子都越過越紅火,在臘月二十六置辦點豬肉也是成為了許多人都沒有忘記的老傳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臘月二十六

4、過年二十幾干什麼的歌

臘月歌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燉大肉,

二十七殺年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在國人傳統的習俗裡面,從臘月二十三起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是有講究的,比如祭灶、比如打酒、比如剃頭……只是現今,很多的習俗已經不在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過年的期盼越來越少了。記得小時候很盼望著過年,那時候家家戶戶殺豬,蒸饅頭、做豆腐等,現在都去市場上直接買回來了,很少有人去親手做了。

臘月二十三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

二十三祭灶神

臘月二十四

臘月二十四 傳統是掃房子,按民間傳說「塵」與陳舊的「陳」是諧音。在農歷正月新年前,掃去家中的一切塵土,意味著去除舊一年的陳舊東西,把不好的「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以此來迎接新的一年。

二十四掃房子

臘月二十五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有趣的是,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究其因,是當地傳說灶王上天匯報後,玉帝會下界查訪,看各家各戶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樣,於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瞞過玉皇的懲罰。

二十五做豆腐

臘月二十六

臘月二十六,按老理講「臘月二十六燉大肉」相信這天是所有孩子們的節日,終於可以吃到「年肉」了。這一鍋燉肉便是人們心中最朴實的吃食,比山珍海味更過癮、更實惠,也更有家的感覺。吃著吃著,年味也漸漸濃了。

5、正月里舊歷26是什麼節日

每一年的正月二十六日的子時至亥時,是「觀音開庫」的時辰。是時觀世音菩薩大開金庫,借錢於民,助民致富。
如果大家有投資的打算,或希望已投資的生意能財源廣進的話,不妨在這一天到觀音廟「借錢」。
借庫前,齋戒沐浴,以表真誠。上香前請洗手,借庫時,要說明自己下是何許人?家住何方?及出生日期。不能求賭勝之道,要求正財;記著,不要太貪心,足夠便可。

還有一點更重要的是借庫之日忌食與肉有關的食物,例如豬肉、雞紅絕不能沾口,否則會遭遇血光之災。其次,借庫回家後,要在東南方向註上九九共八十一枝香,以謝神恩為要。
到觀音廟求財,應該借貸多少?據說,「觀音開庫」借貸數目是沒有限制的,從一千萬到十億都可以,不過,信徒應該知道,在觀音大士之前不要太貪心,其實,除了錢之外,健康、平安和好姻緣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向觀音借貸之外,同時也可以向觀音借心願,也許,完成自己的心願,比金錢更為重要。

「借庫」所具備的供品:觀音衣一套、招財寶蝶一份、一百貴人一疊壽金一疊、大光寶、元寶各一疊、長祿馬、圓祿馬各一疊、百解符、貴人符各一疊、蠟燭一對、大香三支、細香一札。
另外還要准備生果五個,用五種蔬菜煮成齋菜一碟、茶水各三杯及筷子三雙等。(如不是在廟宇進行借庫儀式,要多准備一個財星令牌。借庫儀式、跪在觀音面前焚香誠心跪拜,在心中默默地許願,並說出今次想借庫的數目,及還神時會帶來那些供品,然後把帶來的衣紙中,留下幾疊大金元寶或壽金元寶,之後便把餘下衣紙焚化。)
完成後添香油,及索取一支財星令牌和取些福品,之後再連同留下元寶一同帶回家裡,放在流年的財位或神位旁邊,借庫儀式便完成了。

不過有一點要注意,帶來的金銀衣紙最好留下來幾個疊好的金元寶或大金元寶,待祭祀完畢後帶回家中,放在神位旁邊或流年的財位。
如果借了觀音錢做生意發了財的話別忘了在下一年正月二十六日前回到觀音廟,履行先前許下的諾言。如果發了財不還神的話,得到的錢財也會很快失去的。另外去年帶回家的金元寶也應帶回廟中焚化。

現在有一些觀音廟亦舉行借庫儀式,善信在祭祀後便到廟祝那裡抽千紙,這些簽紙都注有一個數目示明觀世音菩薩所借之數,也就預示你來年所賺的錢定會超過此數。所以抽到的簽紙上的數目越大便預示來年獲利越多。

6、臘月二十六的由來 含義是什麼

人們有時候會聽說一個日子,十分的耳熟,但是可能不太明白這一天是為何讓大家知道的。因此人們回去了解這一天的由來或者是含義。其實很多時候,往往是因為節日的存在,或者是傳統習俗的影響,讓一些日子深入人心,傳承至今。

臘月二十六的由來
其實在以前,在各地鄉村,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邊各村的百姓紛紛前往趕集買年貨,煙、酒、魚、肉、鞭炮和走親戚用的禮品一樣也不能少,年味已漸濃了起來。自臘月二十三日灶君上天之後,直到春節前都是百無禁忌的。古時候,臘月二十六這天有錢人家要殺豬,准備過年的肉食,比較窮的人家也要去割肉留待過年使用。這習俗因此流傳至今。

這一天的含義是什麼
臘月二十六並不是節日,因為臨近新年,有了節日的氣氛。
俗話說:臘月二十六,殺豬。臘月二十六這天並非特別節日,但是因為接近年關,所以也是喜慶的日子,春節習俗之一。自臘月二十三日灶君上天之後,直到春節前都是百無禁忌的。古時候,臘月二十六這天有錢人家要殺豬,准備過年的肉食,比較窮的人家也要去割肉留待過年使用。
此日的民俗意義
過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較窮苦,而且家裡的人又都比較的多,因此往往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條件稍微好點的,也不過是能吃上點窩頭野菜什麼的。好不容易盼到快過年了,家裡的勞力們紛紛開始殺豬,沒有養豬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塊肉回家,因此,臘月二十六燉大肉也被稱為「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作為春節習俗之一。

7、臘月26干什麼

1.臘月二十五:置辦年貨,購置水果蔬菜、雞鴨魚肉等,放在冰箱,准備新年接待客人

2.臘月二十六:打掃衛生,把屋裡屋外收拾干凈,窗戶、茶具、餐盤、家中的各個角落都會收拾的乾乾凈凈

3.臘月二十七:蒸饅頭,蒸年糕,預示著年年高

4.臘月二十八:炸魚炸肉,炸耦合,燉排骨,燉雞。在老家這些都是提前做好的,家裡溫度低,食材也不會壞,等到客人來的時候只需放在鍋里加熱即可

5.除夕:貼對聯,給爺爺奶奶上墳.

漢族民間諺語稱:「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所謂殺豬,當然是殺自己家養的豬;所謂割肉,是指沒養豬的貧困人家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將「割年肉」放入年謠,是因為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臘月二十六的漢族傳統民俗是「燉大肉」。

在臘月二十六這一天,各地就有了「臘月二十六,里外洗一洗」;「 臘月二十六,洗凈禽畜屋」之說。關於臘月二十六,漢族民間還流傳著「臘月二十六割年肉」的說法,也就是說,從這一天起要開始置辦年貨了。在各地鄉村,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邊各村的百姓紛紛前往趕集買年貨,煙、酒、魚、肉、鞭炮和走親戚用的禮品一樣也不能少,年味已漸濃了起來。臘月二十六指中國農歷年十二月(又稱臘月)二十六的俗稱;春節習俗之一。

一轉眼就到了臘月二十六,按老理講「臘月二十六燉大肉」相信這天是所有孩子們的節日,終於可以吃到「年肉」了。那麼,下面,我們就來跟大家講講這個臘月二十六燉大肉的漢族民俗。過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較窮苦,而且家裡的人又都比較的多,因此往往是吃了上頓沒下頓,條件稍微好點的,也不過是能吃上點窩頭野菜什麼的。好不容易盼到快過年了,家裡的勞力們紛紛開始殺豬,沒有養豬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塊肉回家,因此,臘月二十六燉大肉也被稱為「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同時,由於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往往在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年肉」講究要吃紅燒肉,肉本身就代表著富裕的意思,紅燒肉則更能表示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的富裕十足,一碗熱氣騰騰泛著肉香的紅燒肉是多少人在臘月二十六這天期盼的。即使到了今天,家家的日子都越過越紅火,在臘月二十六置辦點大肉也是成為了許多人都沒有忘記的老傳統。

傳統保留至今

看著那一碗碗噴香熱乎的燉大肉,就算是肚裡不缺油水的人,也准能掉下一串哈喇子,挑塊兒瘦的就酒,揀塊兒肥的解饞。這一鍋燉肉便是人們心中最朴實的吃食,比山珍海味更過癮、更實惠,也更有家的感覺。吃著吃著,年味也漸漸濃了。

8、2020年農歷臘月二十六是什麼節日,2020臘月廿六訂婚好嗎?

2020年農歷臘月二十六是什麼節日?

臘月二十六指中國農歷年十二月(又稱臘月)二十六的俗稱;春節習俗之一。這一天要殺豬割年肉,開始置辦年貨。
在臘月二十六這一天,各地就有了 臘月二十六,里外洗一洗; 臘月二十六,洗凈禽畜屋 之說。
關於臘月二十六,民間還流傳著臘月二十六割年肉的說法,也就是說,從這一天起要開始置辦年貨了。
在各地鄉村,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邊各村的百姓紛紛前往趕集買年貨,煙、酒、魚、肉、鞭炮和走親戚用的禮品一樣也不能少,年味已漸濃了起來。

2020臘月廿六訂婚好嗎?

2020臘月廿六黃歷查詢:
公歷:
公元2020年01月20日 星期一 魔羯座
農歷: 2019年12月26日 值神→青龍(黃道日)
歲次: 己亥年、生肖豬、丁丑月、壬戌日
沖煞: 沖龍(丙辰)煞北
【今日老黃歷所宜】
納采
 嫁娶 祈福 修造 齋醮 祭祀 赴任
求嗣 解除 動土 納財 豎柱 上樑 栽種
納畜 捕捉 入學
【今日老黃歷所忌】
修墳 安葬 移徙 入宅 安香 開倉 啟鑽
出行 經絡 破土 開市
通過上面的黃歷內容可以看出,這一天的納采【即訂婚】在黃歷所宜中,因此2020年臘月廿六訂婚是不錯的哦!

9、臘月二十三是什麼節日?

又稱小年夜,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
2、臘月二十四
掃塵日,所謂「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清掃蛛網、揚塵、清洗。雖說「二十四,掃塵日」,實際上從祭灶前後到年終,均為掃塵時間。中國一些地方,每年從小年(農歷臘月二十三)起至除夕止,把這段時間都叫做「掃塵日」,也叫「迎春日」。
3、臘月二十五
這一天的傳統民俗活動主要有接玉皇、照田蠶、千燈節、趕亂歲等。
4、臘月二十六
這一天要殺豬割年肉,開始置辦年貨。
5、臘月二十七
中國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一天,家家戶戶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采購。與平日以購缺賣余為主要目的的趕集相比,臘月二十七趕集主要是買賣年節,如鞭炮、春聯、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
6、臘月二十八
臘月二十八的中國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中國民間風俗傳統到了農歷的臘月二十八無論是發面還是做饃,各家各戶要開始准備主食過年。
7、臘月二十九
除夕前一日的臘月二十八或二十九日,叫小除夕,中國民俗文化。這一天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8、除夕
又稱臘月三十,是農歷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這一天主要的傳統民俗活動有祭祖、貼門神、放爆竹、給壓歲錢、吃年夜飯、送財神等。"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
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9)過年二十六是什麼節日擴展資料:關於臘月二十三的民謠:
山西省東南地區民間流傳著兩首過年歌謠:
一是「 二十三 ,打發老爺上了天;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蒸團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錫器;二十八,漚邋遢;二十九,洗腳手;三十日,門神、對聯一齊貼」。體現了時間緊迫和准備工作的緊張。
二是一首童謠:「二十三,祭罷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過五,六天,大年就來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點點兩聲炮。五子登科乒乓響,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兒童盼望過年的歡躍心理。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臘月
網路—臘月二十三
網路—臘月二十六
網路—臘月二十七
網路—臘月二十八
網路—臘月二十九
網路—除夕
查看全部9個回答
「浪琴旗艦店」1折搶購浪琴 晚1秒都後悔

浪琴「今日特價」男表,女表,機械表!浪琴七天包退換,打折大戰火爆,僅限當日
太原市小店區吉鳳達..廣告 
一克拉的鑽戒大約多少錢,分級認證精選級鑽石,高品質切割

關注珠寶品牌的人也在看
Blue Nile-來自北美的鑽石珠寶品牌,高品質產品和服務,彰顯低調奢華的品牌內涵。西雅圖免費直郵至中國大陸。趕緊行動,為心愛的TA構建夢想鑽飾。
BlueNile,Inc.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臘月二十到臘月三十每天的民俗稱謂怎麼講?
1、臘月二十三,是小年。 臘月二十三糖瓜粘。祭灶是這天最重要的活動。傳說,灶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為了能讓灶王爺美言幾句,要供奉糖瓜等貢品,吃人家的嘴短,不好講壞話。小年祭灶,家家戶戶就真正進入過年的氣氛了。 2、臘月二十四是迎春日。 按早年間民間的傳說,「塵」與陳舊的「陳」是諧音,農歷正月新年前,掃去家中的一切塵土,意味著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以此來迎接新的一年。這一習俗充分寄託了人們破舊立新的美好願望和辭舊迎新的強烈祈求。 3、臘月二十五是千燈節。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前吃豆腐渣的風俗。究其因,是當地傳說灶王上天匯報後,玉帝會下界查訪,看各家各戶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樣,於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瞞過玉皇的懲罰。 4、臘月二十六別稱「燉豬肉」。 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將「割年肉」放入年謠,是因為過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比較窮苦,人們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看來在過去的人們眼中,「硬菜」才是年夜飯的最高境界。 5、臘月二十七是前夕。 這一天,家家戶戶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上店、集中采購。「雞」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 6、臘月二十八是「把面發」。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臘月二十六、二十七要准備好過年要吃的肉類,到了二十八這天,無論是發面還是做饃,各家各戶要開始准備主食過年了。除了發面以外,還要「貼花花」,也就是貼年畫、貼春聯和貼窗花。 7、臘月二十九是小除夕。 二十八發完面,二十九自然就要用來蒸饅頭。蒸饅頭在過去不是隨隨便便做的,而是要精心准備,因為做出來的饅頭是要跟鄉親鄰居交換的。因此,一定要做得又好看又好吃,這才有面子,也才吉利,非常有講究。 除了蒸饅頭以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民俗,那就是「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鄭重。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早晨。 8、臘月三十,除夕。 農歷年的最後一天,為"月窮歲盡之日"。在這天家人團聚,親朋見面,共同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過年習俗完整版 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
54 瀏覽150572019-08-22
過小年,有個順口溜:二十三,糖瓜粘。……剩下的是什麼來?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切白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進了臘八,天天都是好日子,街坊鄰居多有結婚成親的,童謠會說:「臘八臘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小孩過春節高興,那時都在街上唱順口溜:「拉大鋸,扯大鋸,姥姥門前唱大戲,傻閨女請女婿,小外孫也跟去。笑呀笑,唱呀唱,鬧呀鬧,跳呀跳,新年要來到。閨女要花戴,男孩要放炮,小閨女嚇一跳,快快逃,炮傷人不得了。」 女孩可愛手頭巧,男孩上房愛爬高,老爺爺過年要戴皮氈帽,老奶奶過年要穿花棉襖,小閨女過年戴紅花好,小男孩手揚香火去放炮。過年平安要走順道,老老少少歡樂度逍遙。」
84 瀏覽556602019-01-19
臘月二十三的民間習俗
二十三糖瓜粘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夜,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或"官三民四僧道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或寺廟、道觀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後逐漸演化為"二十三,過小年"的說法。 傳說:傳統民間傳說,灶君爺上天專門告人間罪惡,一旦被告,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在《太上感應篇》里,又有"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的記述。司命即指灶君,算為一百天,紀指十二年。在這里,重罪判罰又增加到減壽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灶時,要打點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貴手。
21 瀏覽9542019-01-16
廣東春節的習俗,要有日期,如:年二十八,洗邋遢。要十句這樣有關的詩句
廣東春節的習俗有: 1、年廿四——謝灶。謝灶也叫「祭灶」、「送灶神」等,基本上在每年臘月廿四舉行。也有一種說法是根據階層不同,其具體時間有所不同。所謂「官三民四蛋五」,即官宦人家二十三,平民百姓二十四,蛋民(水上居民)二十五。 說起謝灶,還有一番典故。傳說灶神掌管一家之福禍,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要上天回稟玉皇大帝。因此每家每戶在這天都會把灶君神位打掃干凈,置酒、糖、果等祭祀一番,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此謂之「送灶」。 2、年廿五——開炸。所謂「煎堆碌碌,金銀滿屋,油角彎彎,家財萬貫」。從謝灶那天起進入年關,各家各戶也要開始忙碌起來,准備開炸諸如油角,煎堆,蛋散、糖環等廣東過節招待客人必備的食品。 3、年廿七——掃塵。每到歲末,最忙的恐怕要算掃除了,廣東人稱之為「掃塵」。 《迎春掃塵黿鼢》具體展示了「掃塵」的情況: 「臘月二十三,曬被洗衣衫;臘月二十四,清潔房邊地;臘月二十五,掃房撣塵土;臘月二十六,洗凈禽畜屋;臘月二十七,里外洗歸一;臘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臘月二十九,臟物都搬走。」 掃塵時,家家必備一把新掃把,用來打掃天花板和牆壁上的灰塵,有的地方還用「有尾蔗」(連頭帶梢的甘蔗)掃一下以求吉利。 在民間也有流行「年廿八,洗邋遢」的說法。 4、年廿九——貼春聯。臘月二十九貼春聯,包括貼門對、橫額、單語等,單語多寫「天官賜福」、 「新春大吉」、 「萬事勝意」、 「出入平安」、 「恭喜發財」等,按神位張貼。三十團年,宰雞殺鴨,祭拜天地、祖宗,接財神,賣發財大蜆,正式進入新的一年。 5、年三十——開門大吉。年三十晚守歲至深夜,迎候良辰吉時,到了子時(晚上11時至第二天凌晨1時)之際,便打開大門,說「開門大吉」,或貼上紅底燙金的「開門大吉」單語,在過去人們還會燒「開門炮」。如今人們意識與時俱進,認識到放鞭炮既擾民還會造成空氣污染,都選擇更相對文明的方式來進行守歲。 6、年初一——吃齋。正月上旬的每一天都冠以名稱,如正月初一為「雞日」,這一天,大家都不殺雞,就連鵝鴨諸禽都得到蔭庇。 所以大年初一人們多數吃齋,不吃齋的也必有一道齋菜,用紹菜(黃芽白)煮粉絲蝦米,或加冬菇、木耳、竹筍等,稱「羅漢齋」。也有蒸臘腸、臘肉、臘鴨等,但動筷時必先吃齋。 年初二——開年 正月初二謂之「開年」,中午飯稱「開年飯」,菜式多樣,皆取吉祥寓意。准備好生雞,斟好茶酒,點燃香燭,敬拜大神、祖先、門口土地天神,鳴放大紅炮仗。拜神開年後,一切肉類——豬、雞、鴨、鵝、魚均可切食了,意為百無禁忌、萬事如意。 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糍粑、煎堆等禮品,攜兒帶女去串親訪友,相互之間你來我往的穿梭拜年也開始了。 (9)過年二十六是什麼節日擴展資料: 春節的俗語有: 1、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2、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初六捏面團,初七、初八炸年糕,初九、初十白米飯,十一、十二八寶粥,十三、十四竄湯丸,正月十五元霄圓。
9 瀏覽17552019-02-14
從農歷臘月二十三到三十有句什麼俗語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五,磨豆腐;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1、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小年祭灶是舊時民間習俗。祭灶也叫「送灶神」,相傳灶王爺每年這天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一家善惡,到除夕夜返回,奉旨賞善懲惡,或賜福或降災。所以家家要打掃得乾乾凈凈,供上灶糖,讓灶王爺多說些好話。 現在都市家庭已沒有了灶膛,那我們可多准備一些糖果、糕點,寓意來年生活甜甜蜜蜜。此外,餃子、火燒也是小年的特色節令食品。 2、二十四,掃房子 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民間通常把臘月二十四日定為「掃房日」,家家戶戶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土。掃塵土時,主婦通常先將房裡的床鋪傢具遮罩起來,用頭巾將頭包好,用掃帚將牆壁上下掃干凈,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 這一天家家戶戶須對住所進行徹底的大掃除,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乾乾凈凈迎新年。 3、二十五,磨豆腐 「臘月廿五,推磨做豆腐。」在曾經物資匱乏的年代,又白又嫩的豆腐是僅次於肉食的奢侈品,更是年夜餐桌上的大菜。農歷的臘月二十五,在農村有句俗語叫「趕得上殺豬,趕不上磨豆腐」,意思是磨豆腐要趁早。 家家都要做豆腐、買豆腐,取豆腐為「斗福」之意。當天還要「接玉皇」,舊俗認為玉皇大帝將在這一天下界,視察人間善惡,因此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祈盼來年得福。 4、二十六,去割肉 俗話說「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殺豬,當然是殺自家養的豬;割肉,是指沒養豬的人家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將「割年肉」放入年謠,是因為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往往在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 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吃「年肉」講究要吃紅燒肉,因為肉本身就代表著富裕的意思,而紅燒肉則更能表示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 過年前的習俗還有很多,「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到底是有什麼講究呢?下面小編繼續為您介紹。 5、二十七,宰公雞 在臘月二十七,到集市上買雞是傳統,雞的諧音「吉」,又取吉祥如意的意思,殺好的雞不能在當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時候也不能吃完,要留下一點,在餐桌上都要有它,這樣大吉大利才算圓滿。 現在雖說不用宰雞了,但趕大集備年貨還是有必要的,買些鞭炮、春聯、糕點、酒水、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玩具禮品等等。 6、二十八,把面發 臘月二十七准備了過年要吃的肉類,到了二十八這天,就該准備麵食了。過去,還沒有現代比較方便的發教粉,普通的面提前幾天多做好了十分容易壞,只有發面不愛壞,於是二十八這天就發面,准備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時,這也是因為初一到初五期間不能動火蒸饅頭。 在這天,太原人要蒸好「糕兒饃饃兩笸籮」;河北人則是「蒸棗花」預備除夕祭禮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饃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這天才「把面發」,等到二十九才「蒸饅頭」。 7、二十九,蒸饅頭 「臘月二十九,蒸饅頭」。自古民間就有這樣的習俗。按老理兒從初一到初五不能蒸饅頭和炒菜。諧音聽起來像「爭吵」,因此就在這一天把年後幾天吃的饅頭、花饃提前准備好。 這蒸饅頭在過去可不是隨隨便便地做,而是得精心准備。因為做出來的饅頭是要跟鄉親或是鄰居交換的,所以一定要做的又好看又好吃,這樣才有面子,才吉利。 8、三十晚上,熬一宿 除夕是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
23 瀏覽25882019-01-18
評論兩句

10、臘月二十六做什麼

1、臘月二十三

又稱小年夜,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

2、臘月二十四

掃塵日,所謂「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清掃蛛網、揚塵、清洗。雖說「二十四,掃塵日」,實際上從祭灶前後到年終,均為掃塵時間。中國一些地方,每年從小年(農歷臘月二十三)起至除夕止,把這段時間都叫做「掃塵日」,也叫「迎春日」。

3、臘月二十五

這一天的傳統民俗活動主要有接玉皇、照田蠶、千燈節、趕亂歲等。

4、臘月二十六

這一天要殺豬割年肉,開始置辦年貨。

5、臘月二十七

中國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一天,家家戶戶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采購。與平日以購缺賣余為主要目的的趕集相比,臘月二十七趕集主要是買賣年節,如鞭炮、春聯、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

6、臘月二十八

臘月二十八的中國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中國民間風俗傳統到了農歷的臘月二十八無論是發面還是做饃,各家各戶要開始准備主食過年。

7、臘月二十九

除夕前一日的臘月二十八或二十九日,叫小除夕,中國民俗文化。這一天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8、除夕

又稱臘月三十,是農歷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這一天主要的傳統民俗活動有祭祖、貼門神、放爆竹、給壓歲錢、吃年夜飯、送財神等。"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

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10)過年二十六是什麼節日擴展資料:

關於臘月二十三的民謠:

山西省東南地區民間流傳著兩首過年歌謠:

一是「 二十三 ,打發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