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傣族的傳統節日怎麼畫

傣族的傳統節日怎麼畫

發布時間: 2023-02-11 20:04:02

1、傣族有哪些節日?生活習慣和服飾的特點是什麼?

一、傣族的節日:

1、關門節,傣語「毫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9月15日(公歷7月中旬)。

2、開門節,傣語稱「翁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12月15日(公歷10月中旬)。

3、潑水節,傣語稱「桑勘比邁」或「楞賀桑勘」,意為六月新年。時間在傣歷6月下旬或7月初(公歷4月中旬)。約在農歷清明後十日舉行,它象徵著「最美好的日子」。

二、傣族的生活習慣和服飾特點:

1、飲食習慣

傣族主食以大米為主。德宏地區吃粳米,西雙版納等地愛吃糯米,通常是現舂現吃。傣族也食昆蟲。傣族地區潮濕炎熱,昆蟲種類繁多。經常食用的昆蟲有蟬、竹蟲、大蜘蛛、田鱉、螞蟻蛋等。

傣族有食花習俗。經常採食的野花有攀枝花、棠梨花、白杜鵑、黃飯花、甜菜花、芭蕉花、苦冷盤花、刺桐花、金雀花、雞蛋花、苦刺花、彎根花、盤藤花和一種傣語稱為「莫謝」的花等,大約30多種。

2、建築習慣

干欄式建築是傣族居住的特點。西雙版納和德宏瑞麗一帶傣族的竹樓別具風格。樓近方形,上下兩層,上層住人,距地約7尺,下層無牆,用以飼養牲畜及堆放什物,頂為雙斜面,多覆以編成的「草排」。拾級登樓,有走廊、晾台,可以晾物、納涼。

3、服飾特點

傣族服裝,男子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男子文身的習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驅邪護身、裝飾身體。男孩到11歲左右,即請人文身,文身的圖形大多以虎、豹、獅、龍、蛇、鷹為主。

婦女傳統著窄袖短衣和筒裙。西雙版納傣族婦女,著白色或緋色內衣,腰身細小,下擺寬,下著各色筒裙。德宏芒市等地婦女,婚前著淺色大襟短衫,長褲,束小圍腰,婚後改著對襟短衫,黑色筒裙。

(1)傣族的傳統節日怎麼畫擴展資料

傣族的發展現狀:

新中國成立前,傣族地區的商業十分蕭條,商品極少,價格昂貴,奸商又從中牟取暴利。廣大傣族人民受盡了剝削。

新中國成立後,傣族地區各州縣都建立了百貨、民族貿易、外貿、農具、食品、醫葯和飲食服務等公司。貿易方式由過去的易貨貿易、小額貿易為主轉變為一般貿易、轉口貿易、加工貿易、資本合作、技術合作國際匯兌區域會展等多元化、高水平的形式。

新中國成立後,傣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大力開展以興修水利為中心的農田基本建設,開墾荒地,擴大耕地面積,推廣先進生產技術,實行科學種田,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等等,從而促進了農業生產的大發展。

2、傣族的風俗習慣

傣族家庭與婚姻在歷史上的鮮明特點是等級內婚。土司之間實行嚴格的等級內婚,盛行一夫多妻。土司還憑借權勢,隨意凌辱農民妻女。

廣大農民實行父權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員為父母與未婚子女。於各地在社會發展上有所不同,因而在家庭婚姻形態上也有差異。

男女雙方戀愛成熟,男方即請自己的舅父、姨母前去女方提親。這時,女方父母一般照例不發言,由家族長和本村社頭人答話,詢問「上門」年限和如何宴請親友等,經族長頭人認可即可結婚。

(2)傣族的傳統節日怎麼畫擴展資料:

傣歷年——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或「楞賀桑勘」,意為六月新年。時間在傣歷6月下旬或7月初(公歷4月中旬)。

在農歷清明後十日舉行,它象徵著「最美好的日子」。節期一般是3天。頭兩天是送舊,最後一天是迎新。節日清晨,傣族村寨的男女老幼沐浴盛裝到佛寺賧佛,並在寺院中堆沙造塔4、5座,大家圍塔而坐,聆聽佛爺念經。

婦女們各挑一擔水為佛像「洗塵」。佛寺禮畢,青年男女退出,相互潑水祝福。接著成群結隊四處遊行,潑灑行人以示祝福。

3、傣族有哪些習俗

1.節日:傣族的節日,多與宗教活動有關。主要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等。

(1)關門節、開門節:關門節,傣語「毫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9月15日(公歷7月中旬)。開門節,傣語稱「翁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12月15日(公歷10月中旬)。

(2)潑水節:傣歷年——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或「楞賀桑勘」,意為六月新年。

(3)花街節:花腰傣最隆重的節日要數農歷正月十三的「花街節」。

2.婚姻:傣族家庭與婚姻在歷史上的鮮明特點是等級內婚。土司之間實行嚴格的等級內婚,盛行一夫多妻。土司還憑借權勢,隨意凌辱農民妻女。廣大農民實行父權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員為父母與未婚子女。

3.喪葬:傣族通行土葬,但具有明顯的階級差別,貴族與貧民的葬地是嚴格分開的。和尚、佛爺死後,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於寺後。

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龍樹、龍神,元江江邊傣族每年農歷3月祭龍樹時,全村要殺紅牛,殺前在紅牛身上用白灰畫成花紋,還要在牛身上披紅綠布。同月還要殺豬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

(3)傣族的傳統節日怎麼畫擴展資料:

中國傣族按分布地區有傣泐、傣那、傣亞、傣綳、傣端等自稱。西雙版納等地自稱「傣泐」,德宏等地自稱「傣那」,紅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稱「傣亞」,瑞麗、隴川、耿馬邊境一線的自稱「傣綳」,瀾滄芒景、芒那的為傣綳支系。漢族稱傣泐為水傣,傣那為旱傣,傣亞為花腰傣。

公元10-11世紀,傣族在緬甸北部建立起了名為「勐卯龍」的國家,即中國史籍中記載的麓川政權。1229年,桑龍進入今印度阿薩姆地區。

一般認為,傣文源於古印度文字系統,其形成與佛教東傳及傣族信仰小乘佛教有直接關系,但具體源於何種文字系統存在爭議,主要由源於巴利文和格蘭地字母兩種觀點,更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八世紀傳入古印度的婆羅米文。

參考資料:傣族-網路

4、傣族有什麼節日和習俗

1、關門節,傣語叫「進窪」,意為佛主入寺。雲南傣族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傣歷九年十五日(農歷七月中旬)開始舉行,歷時三個月。相傳,每年傣歷九日,佛到西天去與其母講經,三月才能重返人間。

2、開門節,傣語叫「出窪」,意為佛主出寺。雲南傣族的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傣歷十二月十五日舉行。其活動內容與關門節一樣。傣歷十二月十五日,將進窪時擺在佛座後面的東西拿出燒掉,表示佛已出窪,十六日和尚出窪,十七日舉行盛大的「趕朵」活動。

3、隆示,有的地方又叫「隆趕」。傣語「隆」是指一棵樹或一片林,「示」或「趕」都是祭祀的意思,所以,「隆示」就是祭樹神。古代傣族立寨,都要植樹紀念,故傣族人民把立寨種下的樹當作村寨的保護神。

4、叫谷魂,又叫「招谷魂」。每年夏歷十月,五穀進倉,傣族人民都要擇月末的最後一個屬龍日叫谷魂。是日,各戶都要到田間殺上一隻母雞,點燃一堆稻草或秕谷祭祀。祭祀後取少量秕谷帶回家,放入倉庫里。以示谷魂已經回家,以後就可開倉用量。

5、對歌節,每年五月端陽這天,紅河兩岸的傣族男女青年,都要匯集於馬街鄉烏灣村的那丙大龍潭過「對歌節」。對歌這天,各村男女青年盛裝而來,開展男女之間和村與村之間的對歌比賽,從太陽出山一直到日落西山。

6、潑水節,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佳節,也是傣族最重要的節慶,每年陰歷四月(相當於傣歷五月)舉行,一般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為「麥日」,類似於農歷除夕,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

(4)傣族的傳統節日怎麼畫擴展資料:

1、傣族一般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但也有一些地區的傣族信仰原始崇拜宗教及印度教。伊洛瓦底江、怒江-薩爾溫江、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地區傣族民眾受南傳上座部佛教文化影響比較深,一般都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也有一些比較封閉的地方仍然信仰原始崇拜宗教。

2、紅河流域、金沙江流域地區的傣族主要受到中原漢族文化的影響,但基本保持了傣族最古老的原始崇拜宗教信仰;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地區的傣族主要受到印度教文化的影響,大多數信仰印度教和原始崇拜宗教。

5、傣族人的傳統節日

傣族有什麼節日習俗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關門節和開門節是全年最大的齋賧時期,各地都舉行盛大的「賧佛」 活動和隆重的佛教典禮。大家都要按佛規向佛奉獻食物、鮮花、經書、衣物和錢幣,全社會活動帶有濃厚的宗教活動色彩。潑水節是傣族重大的傳統節日,是傣歷新年。在節日里,傣族群眾要舉行潑水、賽龍舟、放高升等娛樂活動,期望從此驅走昔日的災難和病魔,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兩旺。
潑水節:傣族新年。時在傣歷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夏歷四月中旬),節期三、五天。節日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賧佛,即給佛像灑清水洗塵,然後互相潑水,除疾消災。後演為以潑水為戲的節日。相傳,古有火魔無惡不作,搶走7個姑娘。最年輕的姑娘儂香,得知了殺死火魔的秘密:拔下它的頭發把它勒死。魔頭成一團火球,落在哪裡,哪裡就起火。姑娘們即挑水相潑,滅了邪火。此傳說相沿成習,漸成潑水節。一說此俗源於印度,婆羅門教徒每年此時到河中沐浴,洗去罪惡;年邁者不能下河,子女便為其潑水洗罪。後傳入中國傣族地區。
開門節:傣語叫「出窪」,意為佛主出寺。雲南傣族的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傣歷十二月十五日舉行。其活動內容與關門節一樣。傣歷十二月十五日,將進窪時擺在佛座後面的東西拿出燒掉,表示佛已出窪,十六日和尚出窪,全家男女老幼到奘房拜佛。十七日舉行盛大的「趕朵」活動,因為這天佛到西天講經三個月後返回人間,所以各村各寨都要鳴鑼敲鼓,舉行盛會,迎接佛祖,同時還要在奘房內向佛懺悔一年來的罪過;和尚們趁此時向青年男女宣傳教義。
開門節時,農忙已過,天氣漸冷,佛教活動也不太多,青年們便可談情說愛或結婚,成年人則出外辦事或串親訪友。這時節是傣族文化娛樂活動最多的時候。人們放火花、點火燈、放高升、環游各村寨,十分熱鬧。
關門節:傣語叫「進窪」,意為佛主入寺。雲南傣族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傣歷九年十五日(農歷七月中旬)開始舉行,歷時三個月。相傳,每年傣歷九日,佛到西天去與其母講經,三月才能重返人間。有一次,正當佛到西天講經期內,佛徒數千人到鄉下去傳教,踏壞了百姓的莊稼,耽誤人他們的生產,百姓怨聲聲載道,對佛徒十分不滿。佛得知此事後,內心感到不安。從此以後,每遇佛到西天講經時,便把佛徒都集中起來,規定在這三個月內不許到任何地方去,只能懺悔,以贖前罪。故人們秒之為「關門節」。
進窪活動經歷代沿襲發展,形成了固定的幾項活動:每年傣歷九月十五日凌晨,奘房(佛寺)擊鼓為號,宣布佛進奘房。教徒此時須立即起來,或在床坐一下,當老人把谷花、香、燭、錢紙包成一包,送到奘房佛的後座之後兩小時,奘房再次擊鼓,教徒才可重新睡覺,老人則在奘房守到天亮。十六日眾教徒進窪拜佛;第八天,家家送飯菜供佛,然後清和尚念平安經,講歷史故事,聽了受到感動,便當場捐功德。進窪活動的三個月中,逢初八、十五、二十三、三十,每家老人要進奘房拜佛一次,頭天晚上他們即睡在寺內特設的房屋裡,由年輕人送飯去給老人吃。這些活動相沿成俗,以後每到關門節這一天,人們都要舉行盛大的賧佛(即齋僧獻佛)活動,以食物、鮮花、蠟條、貨幣等向佛奉獻。在這三個月內,每七天還要「小賧」一次。
關門節開始後,也就進入農事繁忙季節,為了集中精力從事生產勞動,人們定下許多戒規:禁止青年男女談情說愛和嫁娶活動;和尚不得隨便外出;進奘拜佛的人不能遠離家庭或到別家去過夜;任何人不得進佛屋,上佛台,拿佛的東西等。直到三個月後,即開門節時,人們才又恢復關門節前的一切天常活動。
巡田壩節:雲南省綠春縣騎馬壩一帶的傣族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十三日舉行,節期一天。這是當地傣族獨特的傳統節日,......>>

傣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浴佛節
浴佛節(傣語「栓蘭」),又名「潑水節」,源於古印度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後為佛教所吸收,約在公元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隨佛教傳入傣族地區。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浴佛節成為傣族的一種習俗流傳下來,至今已數百年。
浴佛節一般在大傣歷六月舉行,相當於公歷四月中旬。浴佛節這一天要用清水為佛洗塵,然後彼此潑水嬉戲,相互祝願,後來逐步發展到用盆和桶,邊潑邊歌,越潑越激烈,鼓聲、鑼聲、潑水聲、歡呼聲響成一片。
在西雙版納地區,浴佛節被 *** 宣傳為「潑水節」,每年都舉行賽龍船、放高升、放飛燈等傳統娛樂活動和各種歌舞晚會,吸引了來自中國及世界各地的遊客。在德宏地區,浴佛節仍然只是一個宗教節日。
入夏節
入夏節(傣語「豪窪」),又稱「關門節」,源於古印度佛教徒的雨季安居習俗,隨南傳佛教傳入傣族地區。
入夏也是雨季的開始,也就是稻作農業社會進入農事繁忙的季節,古代佛教僧侶們為配合信徒們的農事生產活動,停止了到處傳教擾民的活動,集中到寺廟或某處修行,逐漸形成慣例。而佛教信徒們也在僧侶集中修行期間,停止了到寺廟佛屋的一切活動,集中精力搞農事生產,並形成一種習慣。後來,僧侶和信徒形成的這種默契關系被上部座佛教作為一種宗教形式固定下來,這種宗教形式隨上部座佛教傳入傣族地區。
信仰南傳上部座佛教的傣族一般在大傣歷9月15日(農歷6月中旬)舉行入夏儀式,入夏儀式這天就是「入夏節」,傣族村寨的佛寺都要擊鼓為號,告訴人們節日已到,佛爺們集中到佛寺念經,信眾們准備食物、鮮花、紙幣等到寺廟「賧佛」。而後,便進入為期三個月的「結夏」。結夏期間,禁止僧侶外出講經,禁止信眾遠行不歸,禁止男女談情娶嫁,禁止大型慶祝活動,僧侶要安心誦經、民眾要專心生產。
出夏節
出夏節(傣語「昂窪」),又稱「開門節」,與「入夏節」相對應。
「出夏節」一般在大傣歷12月15日(農歷9月中旬)舉行,象徵著三個月的「結夏」期結束,可以解除「入夏節」以來的一切忌禁,僧侶可以出寺傳教募化,男女也可以談情娶嫁。出夏節這天,傣族民眾們都會身著盛裝,帶著食物、鮮花、臘條、錢幣等到佛寺拜佛聽經,並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舞著各種鳥、獸、魚、蟲等形狀的燈籠環游村寨,燃放煙花、點孔明燈、跳象腳鼓舞等各種娛樂活動。

傣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關門節、開門節和潑水節。
¤開門節和關門節
這是兩個緊密聯系的傣族傳統節日。
關門節從七月中旬開始,大約要持續三個月,而開門節時間約在十月中旬。
關門節期間,不嫁娶、不蓋房,村寨內不舉行大的娛樂活動。三個月後,關門節期滿,傣族人就會舉行開門節慶祝活動了。
開門又被稱為「出窪」,節日這天,將關門節時擺在佛座後面的東西拿出燒掉,表示佛已「出窪」;節日第二天,全家男女老幼到寺廟拜佛;第三天,便要舉行盛大的「趕朵」活動,就是集祭祀、 *** 、百藝、商貿於一體的廟會。
開門節期間,男女青年身著盛裝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鮮花、臘條、錢幣敬獻。祭拜完畢,舉行盛大的文娛 *** ,慶祝從關門節以來的安居齋戒結束。主要內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點孔明燈等。
這時,正逢稻穀收割完畢,所以開門節也是慶祝豐收的節日。青年們可以在這時談情說愛或結婚,成年人則可出外辦事或串親訪友。
¤潑水節
除了關門節和開門節,潑水節是傣族最有特色的節日,節期在公歷的四月中旬。
潑水節這天,人們要拜佛,姑娘們用漂著鮮花的清水為佛洗塵,然後彼此潑水嬉戲,互相祝福。起初用手和碗潑水,後來便用盆和桶,越潑越激烈,鼓聲、潑水聲、歡呼聲響成一片。期間還會舉行賽龍船、放飛燈等傳統娛樂活動。
如果您節日期間來到西雙版納,除了感受歡快的節日氣氛,還可以看看傣族人居住的特色竹樓:近似方形的竹樓以數十根粗竹子支撐,懸空鋪樓板,茅草排覆蓋屋頂。在這里還可以吃到噴香可口的竹筒飯,欣賞到傣家姑娘美妙絕倫的孔雀舞。
不過,去之前了解一下傣族人的禁忌也是很有必要的:他們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發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等。

傣族的傳統節日都有什麼習俗? 傣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特色文化的民族,在我國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等地區。
傣族的節日很多,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關門節、開門節和潑水節。
¤開門節和關門節
這是兩個緊密聯系的傣族傳統節日。
關門節從七月中旬開始,大約要持續三個月,而開門節時間約在十月中旬。
關門節期間,不嫁娶、不蓋房,村寨內不舉行大的娛樂活動。三個月後,關門節期滿,傣族人就會舉行開門節慶祝活動了。
開門又被稱為「出窪」,節日這天,將關門節時擺在佛座後面的東西拿出燒掉,表示佛已「出窪」;節日第二天,全家男女老幼到寺廟拜佛;第三天,便要舉行盛大的「趕朵」活動,就是集祭祀、 *** 、百藝、商貿於一體的廟會。
開門節期間,男女青年身著盛裝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鮮花、臘條、錢幣敬獻。祭拜完畢,舉行盛大的文娛 *** ,慶祝從關門節以來的安居齋戒結束。主要內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點孔明燈等。
這時,正逢稻穀收割完畢,所以開門節也是慶祝豐收的節日。青年們可以在這時談情說愛或結婚,成年人則可出外辦事或串親訪友。
¤潑水節
除了關門節和開門節,潑水節是傣族最有特色的節日,節期在公歷的四月中旬。
潑水節這天,人們要拜佛,姑娘們用漂著鮮花的清水為佛洗塵,然後彼此潑水嬉戲,互相祝福。起初用手和碗潑水,後來便用盆和桶,越潑越激烈,鼓聲、潑水聲、歡呼聲響成一片。期間還會舉行賽龍船、放飛燈等傳統娛樂活動。
節日期間去西雙版納,除了感受歡快的節日氣氛,還可以看看傣族人居住的特色竹樓:近似方形的竹樓以數十根粗竹子支撐,懸空鋪樓板,茅草排覆蓋屋頂。在這里還可以吃到噴香可口的竹筒飯,欣賞到傣家姑娘美妙絕倫的孔雀舞。
不過,去之前了解一下傣族人的禁忌也是很有必要的:他們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發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等。

傣族的節日習俗 傣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特色文化的民族,在我國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等地區。
傣族的節日很多,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關門節、開門節和潑水節。
¤開門節和關門節
這是兩個緊密聯系的傣族傳統節日。
關門節從七月中旬開始,大約要持續三個月,而開門節時間約在十月中旬。
關門節期間,不嫁娶、不蓋房,村寨內不舉行大的娛樂活動。三個月後,關門節期滿,傣族人就會舉行開門節慶祝活動了。
開門又被稱為「出窪」,節日這天,將關門節時擺在佛座後面的東西拿出燒掉,表示佛已「出窪」;節日第二天,全家男女老幼到寺廟拜佛;第三天,便要舉行盛大的「趕朵」活動,就是集祭祀、 *** 、百藝、商貿於一體的廟會。
開門節期間,男女青年身著盛裝去佛寺拜鼎,以食物、鮮花、臘條、錢幣敬獻。祭拜完畢,舉行盛大的文娛 *** ,慶祝從關門節以來的安居齋戒結束。主要內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點孔明燈等。
這時,正逢稻穀收割完畢,所以開門節也是慶祝豐收的節日。青年們可以在這時談情說愛或結婚,成年人則可出外辦事或串親訪友。
¤潑水節
除了關門節和開門節,潑水節是傣族最有特色的節日,節期在公歷的四月中旬。
潑水節這天,人們要拜佛,姑娘們用漂著鮮花的清水為佛洗塵,然後彼此潑水嬉戲,互相祝福。起初用手和碗潑水,後來便用盆和桶,越潑越激烈,鼓聲、潑水聲、歡呼聲響成一片。期間還會舉行賽龍船、放飛燈等傳統娛樂活動。
節日期間去西雙版納,除了感受歡快的節日氣氛,還可以看看傣族人居住的特色竹樓:近似方形的竹樓以數十根粗竹子支撐,懸空鋪樓板,茅草排覆蓋屋頂。在這里還可以吃到噴香可口的竹筒飯,欣賞到傣家姑娘美妙絕倫的孔雀舞。
不過,去之前了解一下傣族人的禁忌也是很有必要的:他們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發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等。

傣族的傳統節日50字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關門節為傣歷9月15日,開門 節為傣歷12月15日。兩節相間三個月,是全年最大的齋賧時期,各地都舉行盛大的賧佛 活動和隆重的佛教典禮。大家都要按佛規向佛奉獻食物、鮮花、經書、衣物和錢幣,全社會 活動帶有濃厚的宗.教活動色彩。
潑水節是傣族重大的傳統節日,時間約在農歷清明後十日, 屬佛教一年之首的宗.教節日,是傣歷新年。傣語稱為尚罕、"京比邁(新年),還有 厚南(潑水節)、佛誕節、浴佛節或花節的叫法。在節日里,傣族群眾要舉行潑水、賽龍舟、放高升等娛樂活動,期望從此驅走昔日的災難和病魔,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人畜兩旺。

傣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潑水節

傣族人的傳統節日或飲食習慣或穿戴,請任選一項幫我介紹一下。 傣族的重大節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時間在公歷四月中旬。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是祭祀拜祖、堆沙、潑水、丟包、賽龍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歡等。
禁忌: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發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不能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也不能用腳踏火;忌諱在家裡吹口哨、剪指甲;不準用衣服當枕頭或坐枕頭;曬衣服時,上衣要曬在高處,褲子和裙子要曬在低處;進佛寺要脫鞋,忌諱摸小和尚的頭、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聖物。
日常食俗 傣族大多有日食兩餐的習慣,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雙版納的傣族則主食糯米。通常是現舂現吃,民間認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現吃現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澤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習慣用手捏飯吃。外出勞動者常在野外魚餐,用芭蕉葉或眾飯合盛一團糯米飯,隨帶鹽巴、辣子、酸肉、燒雞、喃咪(傣語,意為醬)、青苔松即可進食。所有佐餐菜餚及小吃均以酸味為主,如酸筍、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歡吃干酸菜,其製法是把青菜曬干,再用水煮,加入木瓜濁,使味變酸,然後曬干儲藏。吃時放少許煮菜或放在湯內。這種酸菜有地方的傣族幾乎每天都吃。據說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餚,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呂有助於消化。日常肉食有豬、牛、雞鴨,不食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內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雞、燒雞,極喜魚、蝦、蟹、螺螄、青苔等水產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風味菜餚。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選春季江水裡岩石上的苔蘚,以深綠色為佳,撈取後撕成薄片,曬干,用竹篾穿起來待用。做菜時,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後揉碎入碗,再將滾油倒上,然後加鹽攪拌,用糯米團或臘肉蘸食,其味美無比。烹魚,多做成酸魚或烤成香茅草魚,此外還做成魚剁糝(即用魚烤後捶成泥,與大芫荽等調料央而成)、魚凍、火燒魚、白汁黃鱔等。吃螃蟹時,一般都將螃蟹連殼帶肉剁成蟹醬沾飯吃,傣族稱這種螃蟹醬為「螃蟹喃咪布」。苦瓜是產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雙版納還有一種苦筍,因此傣族風味中還有一種苦的風味,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餚是用牛膽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冷盤拼盤。

傣族有哪些傳統節日,藏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傣族有:潑水節,藏族有:落賽節

6、傣族的風俗和節日是什麼?

一,關門節

傣語「毫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9月15日(公歷7月中旬)為期三個月。

關門節歷史悠久,相傳佛祖在這一天去給自己的母親講經,後來大家就選這天做關門節,並傳承了下來。

40歲以上的人就可以進奘房誦經、參佛,在節日期間,村裡人須輕聲細語,走路不遠看,不能相互打罵,還不能舉行婚禮、不能建造新房。

二,開門節

開門節,傣語稱「翁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12月15日(公歷10月中旬)。與關門節(入夏節)相對應,源於古代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習慣。

開門節,象徵著三個月以來的雨季已經結束,表示解除「關門節」以來男女間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開始自由戀愛或舉行婚禮。節日這天,男女青年身著盛裝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鮮花、臘條、錢幣敬獻。祭把完畢,舉行盛大的文娛集會,慶祝從關門節以來的安居齋戒結束。

主要內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點孔明燈、唱歌跳舞。青年們還將舞著各種鳥、獸、魚、蟲等形狀的燈籠環游村寨。這時,正逢稻穀收割完畢,故也是慶祝豐收的節日。

(6)傣族的傳統節日怎麼畫擴展資料:

傣族的服飾特點:男女不同。

男子服飾: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飾物,偶爾也會發現他們的手腕上有一隻閃閃發亮的銀鐲。鑲金牙、銀牙是他們的喜好。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飾差別不大,一般都比較朴實大方,上身為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寬腰無兜長褲,多用白色、青色布包頭,有的戴毛呢禮帽,天寒時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

女子服飾:傣族婦女講究衣著,追求輕盈、秀麗、淡雅的裝束,協調的服裝色彩,極為出色。

青年婦女將長發盤於頭頂,是傣族服飾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傣族女子上身著各色緊身內衣,外套淺色大襟或對襟窄袖衫,下身著花色筒裙,裙上織有各種圖紋,傣族女子喜將長發挽髻,在發髻上斜插梳,簪或鮮花作裝飾。

傣族婦女都喜歡戴首飾,首飾通常用金銀製作,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紋和圖案傣族婦女一般都長得身材苗條,面目清純嬌美,看上去亭亭玉立,儀態大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稱。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