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節是什麼節日
兒童節指的是每年的六月一日。這個節日的設立,是因為1942年6月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的全部嬰兒,並把90名兒童押往集中營。為了悼念利迪策慘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戰爭中死去的兒童,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把6月1日定為兒童節!
新中國成立後兒童節
從1949年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定每年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學校一般會為此組織相關的集體活動,並要求學生正式著裝(普及校服前為白襯衣藍線褲)香港雖屬共和國一部份,但民間在約定俗成下。
香港兒童節的日期與中國台灣的兒童節日期一樣,即4月4日。民間慶祝的方式多以送玩具禮物給小朋友,或陪小孩出外吃大餐或遊玩。
2、兒童節是幾月幾日?
兒童節是6月1日。
我國兒童節,早期為每年的4月4日,是1931年根據中華慈幼協會的建議設立的。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出通令,廢除舊的兒童節,將6月1日作為我國的兒童節,與國際兒童節統一起來,世界上許多國都將6月1日定為兒童的節日。
歐美國家,兒童節的日期各不相同,而且往往很少舉行社會公眾性的慶祝活動。有人誤解只有社會主義國家才將6月1日定為兒童節,事實上,美國的一些組織也開始考慮將兒童節定在6月1日。
各國兒童節:
韓國的兒童節開始於1923年,是從「男孩節」演變過來的。這也是韓國的公眾假日,定在每年的5月5日。家長們通常會在這一天帶孩子去公園、動物園或者其他游樂設施,讓孩子開心地度過假日。
印度將獨立後的第一任政府總理庄亞魯的誕辰紀念日11月14日作為兒童節,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印度的兒童會有各種民族氣息濃郁的舞蹈、音樂表演,政府也會出面組織一些慶祝活動。
大多數伊斯蘭國家都將齋月後第14天定為「糖果節」,對孩子們來說,這也是最快樂的兒童節。「糖果節」一般為期三天,小朋友們三五成群,到附近的各家各戶索要糖果。按照當地民俗,大人們不能拒絕兒童的要求,所以孩子們這一天總是能滿載而歸,歡天喜地。
3、六一兒童節是什麼意思
六一兒童節是全世界兒童過的節日,是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為了能夠保障全世界兒童的權利,改善兒童的生活,反對虐殺和毒害兒童而設立的。我國早期的兒童節定於每年的4月4日,後來改為6月1日,與國際兒童節統一起來。
六一兒童節的意思
六一兒童節是全世界兒童過的節日,也叫六一國際兒童節、國際兒童節、兒童節。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為了能夠保障全世界兒童的權利,改善兒童的生活,反對虐殺和毒害兒童,在1994年莫斯科舉行的會議上,將6月1日設立為國際兒童節。
六一兒童節的設立,與發生在二戰中一次著名的屠殺有關。此次屠殺事件中,德國法西斯槍殺了全部的嬰兒,二戰結束後,世界各地的經濟蕭條,兒童的處境更加糟糕,生活和生命都得不到保障,為紀念在戰爭中死難的兒童,將屠殺時6月的第一天定為兒童節。
我國早期的兒童節定於每年的4月4日,新中國成立之後,廣大的少年兒童成為了國家的小主人,為培養兒童的國際主義思想在1949年12月,廢除了原本的並將6月1日作為我國的兒童節,與國際兒童節統一起來。每年這一天,兒童都會歡慶自己的節日。
4、六一兒童節是怎麼來的
來歷:
一、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各國代表憤怒地揭露了帝國主義分子和各國反動派殘殺、毒害兒童的罪行。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 和受教育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會議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
二、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23日規定,將中國的兒童節與國際兒童節統一起來。
三、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將6月1日定為兒童的節日。
(4)中國兒童節是什麼節日擴展資料:
舊中國的兒童節
硝煙中的童年難免痛苦和憤怒,但苦難的童年也有明快和熱情。中國抗日兒童團的建立,讓那時山裡的孩子也有了自己的節日——兒童節,不過,那時的兒童節是4月4日。
新中國第一個國際兒童節
1950年6月1日,新中國的小主人們迎來了第一個國際兒童節。
這一天,全國各地的小朋友,也都舉行了聯歡活動。從這以後,每到「六一」,全國各地都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慶祝少年兒童的節日,黨和政府都非常關心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為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新中國的孩子們在黨的陽光下茁壯成長。
「六一」兒童節讓我們看見困境兒童
在中國的大多數城市裡,有太多的「幸福得像花兒一樣」的「六一」兒童節慶典活動。但是,在「六一」兒童節,請讓我們看見困境兒童。
什麼是困境兒童?根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所有兒童,不分種族、性別、戶籍、是否殘障、家庭出身和財產狀況,均應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等基本權利。
困境兒童指其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等權利受到嚴重威脅的兒童,如受到流動影響的兒童,包括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貧困兒童、孤兒、殘障兒童等就是困境兒童。困境兒童的概念旨在強調這部分兒童的發展受到阻礙,不是由於他們自身或他們家長的「弱勢」,而是他們面臨著需要政府及各界共同努力消除的困境。
「六一」期間為困境兒童舉辦文化藝術節,至少有兩個重要意義。第一,在兒童的節日里讓社會公眾關注到流動兒童、少數民族等脆弱群體。
但這種關注不是將兒童看作一個需要「慈善愛心」的對象,而將他(她)看作一個人,一個完整的、有自我意識的、有情感需求的、希望自由表達的和在社會中發揮作用的個體。新公民兒童文化藝術節可以說是一種藝術行動主義的實踐,即通過兒童參與文化藝術活動來促進其自身改變和與社會公眾的平等交流。
第二,我們的長期工作經驗表明,基於困境兒童生活的文化藝術如音樂創作、模型製作、攝影、視頻製作、社區舞蹈或戲劇工作坊等可以幫助兒童認識面臨的問題,表達自己的聲音,並重建自信和社會歸屬感,擺脫精神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