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人剪頭發是什麼節日
1、藏族有什麼節日?日期是多少?
藏歷年:藏歷十二月三十與初一。
祈禱節:一次是在農歷正月初一至初三,另一次是在農歷六月十三至十五。
放生節:正月初八。
燃燈節:每年農歷八月十五。
驅鬼節:藏歷十二月二十九日。
雪頓節:藏歷七月初一到初五。
春播節:每年正月的某一個吉祥的日子。
望果節:一般在大雁南飛的季節到來之前舉行,具體的日期由寺院喇嘛掐算。
娛驢節:每年農田運肥工作結束後。
觀花節:農歷六月十八。
賽馬節:農歷七月一日。
2、藏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藏族的傳統節日是:
1、雪頓節,是西藏藏族人民的重要節日之一,每年藏慶七月一日舉行,為期四、五天。雪頓是藏語譯者,意思是「酸奶宴」,於是雪頓節便被解釋為喝酸奶的節日。
按藏傳佛教格魯派的規定,每年藏歷六月十五至七月三十日為禁期,大小寺廟的喇嘛不許外出,以免踩死小蟲,待七月三十日解禁之後方可下山。喇嘛下山時,農牧民拿出酸奶敬獻,形成雪頓節。
2、大佛瞻仰節,是西藏的日喀則僧俗民眾每年藏歷五月間在扎什倫布寺舉行大佛瞻仰節。扎什倫布(藏語音譯「吉祥須彌山」)寺,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第四大寺。在西藏日喀則尼色日山下,為歷世班禪的駐錫地 。
3、祈禱節是藏族地區最為隆重的既是大型宗教活動,也是民間性的節日活動,藏語叫「莫郎切波」。在州內藏區,有兩類這種盛會,一是格魯派的祈禱節;一是藏族原有的宗教,本波教的祈禱節,這兩個祈禱節相同,每年舉行兩次,一次是在農歷六月十五,一次是農歷正月初一至初三。正月的祈禱節比夏季的祈禱節要隆重。
州內還有本波教的寺廟和信徒,他們至今還保留著濃厚的原始宗教的習俗。前來參加盛會的人們,在正月十三或十四要去轉一圈尕米寺後的聖山--小西天。正月十五一早,寺里僧侶喇嘛,披上新袈裟,由寺內樂隊吹響的大、小銅號。
隨後全寺和尚齊聚經堂誦經,並由活佛安排這一天各人的責任。近12時,和尚們向前來朝覲的各地香客和觀眾,表演「跳神」節目,跳神的內容既有歌頌歷史上藏漢團結的故事,也有根據本波教經典故事而編跳的舞等。
(2)西藏人剪頭發是什麼節日擴展資料:
藏傳佛教寺院建築藝術,在西藏古代建築藝術中,最富有民族和時代特色,多依山而建、規模宏大,氣勢渾厚,工藝精緻,金碧輝煌,蔚為壯觀。從佛教寺院形成之初,到藏傳佛教寺院建築藝術主體風格的形成,其間大體經歷了寺廟、寺院、宮殿與寺院建築融合的三個發展階段。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為石木結構,房子外牆厚實,風格古樸粗獷;外牆向上收縮,依山而建者,內坡仍為垂直。
碉房一般分兩層,以柱計算房間數。底層為牧畜圈和貯藏室,層高較低;二層為居住層,大間作堂屋、卧室、廚房、小間為儲藏室或樓梯間。若有第三層,則多作經堂和曬台之用。因外觀很像碉堡,故稱為碉房。
3、藏族的主要節日有什麼?
1、雪頓節
雪頓節是西藏、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省、區藏族人民的傳統宗教節日,大都在藏歷二月初、四月中旬或六月中旬舉行,具體日期各地不盡相同。在藏語中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奶的節日,因此又叫「酸奶節」。因為雪頓節期間有隆重熱烈的藏戲演出和規模盛大的曬佛儀式,所以有人也稱之為「藏戲節」、「曬佛節」。
2、大佛瞻仰節
每年藏歷五月十四至十六日,是後藏地區著名格魯派寺院扎什倫布寺的一。節日進行三天,此三日主要是在扎什倫布寺後高壁上展佛,掛大佛像。第一日懸掛麻免則佛像,第二日懸掛釋迦牟尼佛像,第三日懸掛彌勒佛像。
3、祈禱節
在州內藏區,有兩類這種盛會,一是格魯派的祈禱節;一是藏族原有的宗教,本波教的祈禱節。格魯派的祈禱節與西藏拉薩一帶的祈禱節相同,每年舉行兩次,一次是在農歷六月十五,一次是農歷正月初一至初三。正月的祈禱節比夏季的祈禱節要隆重。
4、望果節
「望果」是藏語譯音,意為「繞地頭轉圈」。藏語「望」指農日,「果」即轉圈的意思、「望果」節可譯為「在田地邊上轉圈的日子」。望果節已有1500多年歷史,是藏族農民歡慶豐收的傳統節日,流行於西藏自治區的拉薩、日喀則、山南等地。
5、藏歷新年
藏歷年,流行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的傳統民俗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藏歷年是藏族人民的傳統節日,與漢族的農歷新年大致相同。藏歷年是根據藏歷推算出來的。從藏歷元月一日開始,到十五日結束,持續15天。因為全民信仰佛教,節日活動洋溢著濃厚的宗教氣氛,是一個娛神和娛人、慶祝和祈禱兼具的民族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