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古詩寫到傳統節日
1、有哪些古詩寫到了傳統節日和習俗?
寫到了傳統節日和習俗的古詩如下:
1、唐代高適的《除夜作》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譯文:旅館里透著凄冷的燈光,映照著那孤獨的遲遲不能入眠的客人。這孤獨的旅人是為了什麼事情而倍感凄然呢?故鄉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鬢發已經變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新增一歲。
2、宋代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譯文:去年元宵節的時候,花市被燈光照的如同白晝。與佳人相約在黃昏之後、月上柳梢頭之時同敘衷腸。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月光與燈光仍同去年一樣。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淚沾濕了春衫的衣袖。
3、明代徐有貞的《中秋月·中秋月》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潔。偏皎潔,知他多少,陰晴圓缺。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譯文:月亮到中秋節的時候顯得比其他時候更加明亮。更加明亮又如何呢?又有多少人知道它所經歷的陰晴圓缺呢?算了吧,不管什麼陰晴圓缺都不要再說,還是珍惜人世間的好時光吧!如此美好時節,希望年年都能看到如此美好的月亮。
4、唐代王勃的《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譯文:重陽節登高眺望家鄉,異鄉的別宴上喝著送客的酒,只感無限煩愁。心中已經厭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種愁苦,無法歸去,鴻雁又為何還要從北方來。
5、五代馮延巳的《鵲踏枝·幾日行雲何處去》
幾日行雲何處去?忘卻歸來,不道春將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
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撩亂春愁如柳絮,依依夢里無尋處。
譯文:這幾天,他像流雲飄哪裡?忘了回家,不顧芳春將逝去。寒食路上長滿了野草閑花。他車馬又在誰家樹上系?淚眼倚樓不斷自言語,雙燕飛來,路上可與他相遇?紛亂春愁如柳絮,夢中到哪尋他去?
2、寫到傳統節日和習俗的古詩有哪些?
1、《元日》王安石〔宋代〕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譯文: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迎著和暖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都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2、《正月十五夜》蘇味道〔唐代〕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譯文:明燈錯落,園林深處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嬌艷的花朵一般;由於四處都可通行,所以城門的鐵鎖也打開了。人潮洶涌,馬蹄下塵土飛揚;月光灑遍每個角落,人們在何處都能看到明月當頭。月光燈影下的歌妓們花枝招展、濃妝艷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京城取消了夜禁,計時的玉漏你也不要著忙,莫讓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過去。
3、《清明》王禹偁〔宋代〕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譯文:無花無酒的度過清明節,那蕭索的興致猶如居於山野廟宇的和尚一樣。昨天從鄰家討來新燃的火種,破曉時就在窗前點燈,坐下來潛心讀書。
4、《中秋月》晏殊〔宋代〕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譯文:月光下梧桐樹影隨著時間推移,不知不覺的移動著,在這團圓夜仍是獨自面對著角落。月宮中的嫦娥現在也未嘗不感遺憾吧,陪伴她的,畢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宮和孤寂桂樹。
5、《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唐代〕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茱萸只少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