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節日放鞭炮歌曲
1、關於春節的兒歌有哪些?
一、《新年到》
新年到,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小朋友們哈哈笑;
新年到,新年到,貼對聯,放鞭炮,噼里啪啦嚇一跳;
新年到,新年到,包餃子,蒸年糕,全家團圓樂陶陶;
新年到,新年到,我給奶奶拜個年,奶奶給我大紅包;
新年到,新年到,見面都說過年好,互相恭喜大家好;
新年到,新年到,舞獅子,踩高蹺,廟會上面好熱鬧;
新年到,新年到,新年要有新氣象,工作學習步步高,步步高!
二、《臘八節》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
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三、《新年》
新年到,放鞭炮,噼噼叭叭真熱鬧。
耍龍燈,踩高蹺,包餃子,蒸甜糕,
奶奶笑得直揉眼,爺爺樂得鬍子翹。
四、《新年到》
新年到新年到,提花燈放花炮,
小娃娃長一歲,走路不用媽媽抱。
五、《元宵節》
元宵節,月亮圓,圓圓元宵黏又甜。
觀花燈,踩高蹺,大街小巷真熱鬧。
寶寶對著月亮笑,又是一年春來到。
2、舞龍鬧花燈放鞭炮是什麼節日
舞龍鬧花燈放鞭炮是元宵節。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又稱上元節、春燈節、小正月、元夕節。元宵節是春節後第一個重要節日,由於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
1.元宵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節「送花燈」
「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3.元宵節耍龍燈
龍是中華的圖騰,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正月十五舞龍燈,載歌載舞的喜氣氛圍,流傳於很多的地方。
4.元宵節舞獅子
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5.元宵節猜燈謎
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
6.元宵節踩高蹺
高蹺會一般由群眾自發串連組織起來的。正月十一、十二開始踩街,寓意告知人們在眾多的民間花會中,今年掛個號。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
7.元宵節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8.元宵節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占眾事。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真實地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10.逐鼠
逐鼠在農歷的正月十五舉行。養蠶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傳說這樣做,本年的老鼠就不會吃蠶寶寶。
3、舞龍,鬧花燈,放鞭炮是什麼節日?
舞龍、鬧花燈、放鞭炮是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舞龍、鬧花燈、放鞭炮是元宵節幾項重要的民間習俗。
舞龍時,領舞者手持龍頭,數十人舉起緊連龍身的木棍跟隨在領舞者之後,整條龍在音樂聲中沿著規定的路線和隊列噴跑。鬧花燈的習俗始於東漢,南北朝時已經成為民眾的元宵習俗,唐代燈會從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為期三天,至今,每逢正月十五全國各地仍有不少的燈會燈展,較為著名的有北京北海公園元宵燈會、四川自貢燈會、哈爾濱冰燈節等。
元宵節的其他習俗介紹
吃湯圓:吃湯圓的風俗始於宋代,當時的湯圓稱「浮圓子」,亦稱「湯圓子」、「 乳糖圓子」、「湯丸」、「湯團」,生意人則美其名日:「元寶」。宋元元初時,湯圓已成為元宵節的應節食品,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稱湯圓。元宵依餡論,分有餡和無餡兩種,有餡元宵又有咸、甜、葷、素之分;按製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機制和竹匾水滾等諸種;按粉制區別,則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