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秋賞菊去登高的賞是什麼節日
1、登高採菊是什麼節日?
重陽節。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除了登高,人們也有採菊的習俗。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登高注意事項
登高時間要避開氣溫較低的早晨和傍晚。秋季清晨和晚上氣溫低,室內外溫差很大,受到冷空氣的刺激,容易誘發心臟病或高血壓,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注意。
登高和爬樓梯相似,容易對膝蓋造成損傷。而且山上的路不同公路,比較崎嶇,爬上速度太快容易出現意外。
2、重陽節,要敬老人,踏秋賞菊去登高。這句話說的是什麼節日?這個節日有什麼習俗
說的是重陽節。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習俗:
重陽節在歷史延續過程中,既融合了眾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眾多文化內涵,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采中草葯、遍插茱萸、擺敬老宴、吃重陽糕、制葯酒養生、飲菊花酒等活動。
重陽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時節,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於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每到九九重陽這一日,各地都有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交流感情、鍛煉身體的活動。
(2)踏秋賞菊去登高的賞是什麼節日擴展資料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等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3、秋天有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是什麼節主要風俗是賞菊和登高
秋天有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是:
重陽節。
其主要風俗是賞菊和登高。
4、請問:登高賞菊是什麼節日?
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為重陽節(也叫老人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所以重陽節又有登高賞菊的風俗。
5、登高採菊是什麼節日?
登高採菊是重陽節。
重陽節的節日活動有登山秋遊、賞菊。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重陽節的民間習俗:
1、曬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
2、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辭青」也是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
6、重陽節這一天的習俗有?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日。在這一天,人們會進行賞菊、登高、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傳統習俗。下面是我精心為您整理的重陽節習俗。
重陽節習俗1:賞菊
歷來重陽節都有觀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在古時重陽節又叫菊花節,人們認為菊花是長壽的象徵,重陽節期間很多地方都會舉行菊花大會、菊花展,全城的人都會出動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成為一種風尚。
重陽節習俗2:飲菊花酒
我國古人在重陽節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被看作是重陽節必飲的吉祥酒,可祛災祈福,從漢代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都盛行在九月九飲菊花酒。
重陽節習俗3: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重陽節習俗4: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重陽節習俗5: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節是在農歷九月九日,日月逢九,雙九相重,所以稱「重九」。《易經》以九為陽數,兩陽相重,故名「重陽」。古人認為這一天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所以才會一直傳到今天,當然在傳承的時候把一些風俗也一並傳承下來了,如果你還知道重陽節有哪些習俗歡迎在下方評論里留言交流討論。
7、賞菊花是哪個節日
賞菊花是哪個節日
賞菊花是哪個節日,菊花是中葯材的一種,味道微苦,葯性溫和。同時菊花也是一種鮮花,一般是在秋天的時候盛開的,菊花味道清香,以下看看賞菊花是哪個節日及相關資料。
賞菊花是哪個節日1重陽節的習俗。
重陽節正是菊花盛開時,每逢重陽節是最佳的賞菊時期。而菊花又被稱為長壽之花,重陽節賞菊有祈求長生與延壽之意。所以,菊花又被稱為「延壽客」。
據說重陽節賞菊的風俗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
重陽賞菊之風盛行
賞菊之風盛行在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
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
賞菊花是哪個節日2賞菊花是重陽節的節日風俗。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有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重陽習俗普及於漢代,漢代是我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漢代作品《西京雜記》中收錄了古時重陽節求壽之俗。《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這是在文字資料上關於重陽節求壽之俗的最早記錄。據說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葯物服用的影響。另有說,在戰國時代,重陽在一些地方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王宮中進行的活動。
重陽節其他習俗:
1、曬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
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2、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登高習俗源於此時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對山嶽的崇拜。登高「辭青」也是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
據文獻說,「登山祈福」的習俗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登高的地點,沒有統一的'規定,登高所到之處大抵分為登高山、登高樓、抑或是登高台。
高風俗其由來大致有四:其一是源於古人的山嶽崇拜;其二是源於「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其三是源於登高「辭青」;其四是源於附會上一個荒謬傳說「桓景登山避災」。
賞菊花是哪個節日3重陽節為什麼賞菊花
源於菊文化
重陽節時,正值深秋,萬木蕭瑟,菊花凌霜飄逸,有世外隱士的風范,明代黃鳳池輯有《梅竹蘭菊四譜》,此後,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世人常用「四君子」來寓意聖人高尚的品德,古往今來,詠菊的詩詞、文章數不勝數,故重陽節賞菊,有品味菊文化的含義在裡面。
源於菊花花期
重陽節的時候,正值深秋,正是菊花的花期,是全年中最佳的賞菊時期,重陽節做為傳統節日,自古就有在重陽節時賞菊花的習俗,因此,重陽節賞菊花,還具有一定的傳承傳統文化和習俗的含義在裡面。
源於長壽的寓意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菊花象徵著長壽,重陽節是一個表示敬老感恩的節日,在重陽節的時候和父母或者長輩一起賞菊花是一件可以加深親子感情的事情,而且,在不少家庭還會有重陽節買菊花盆栽的習慣,菊花好打理,生命力旺盛,而且有長壽的寓意,送給家人再合適不過了。
九九重陽節是什麼節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把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到205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關愛老人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老齡化社會中每個人應盡的義務。
8、踏秋賞菊去登高,除此之外,重陽節還有哪些風俗呢?
1.賞菊
重陽節時是是菊花對外開放的最佳時期,都是賞菊的好時候,在花團錦簇的菊花從這當中,去認知生活中的美好。大約古代人便是喜歡這種一份平靜,日常生活十分的心浮氣躁,因此人們陸續仿效魏晉眾人五柳先生,避世與菊相伴,而賞菊風俗習慣就是從此時流傳至今。
2.登高
重陽節時不僅僅是菊花對外開放的好時候,並且這時秋色宜人,亦是合適登高遠眺。自古時起,民俗就會有重陽節登高傳統的,因此重陽節也叫「登高節」。唐朝文人墨客寫下的登高詩文也非常多,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其中一篇佳作。
3.插茱萸
山茱萸味濃,有除蟲的功效,古代人覺得在重陽節時插茱萸可以祛除疾病、庇佑人體。很多人都會在重陽節這一天登高、采來山茱萸,將山茱萸插到門口,或是通過簡單生產,做做成香包,配戴往身上。
4.喝菊花酒
重陽節在中國有深厚底蘊文化沉澱,從古時候起中國就有賞菊花的風俗,因而重陽節也被稱為菊花節。菊花的吃用使用價值非常高,許多人還會繼續將菊花釀進酒中,製成美味可口的菊花酒,重陽節時用手工製作的菊花酒來招待朋友,都是別具一番風味。
5.吃重陽糕
重陽糕也叫花糕、菊糕、五色糕,外觀設計上無固定的結構,也可以根據情意隨便轉換,廣泛而言,全國各地吃的東西綿軟糕類都可以算是重陽糕。精美的重陽糕要製成九層,像座寶塔面板,上面還製成兩只小羊,以合乎重陽(羊)之意。有的則在重陽糕上插一用紙做的紅旗轎車,並點上焟燭,喻意著蒸蒸日上。
大家還知道什麼相關的習俗嗎?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