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到冬有什麼傳統節日
1、中國冬天有什麼傳統節日
1、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農歷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
2、 冬至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冬至俗稱數九,也就是九九的開始。
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南方則是吃湯圓,古諺道:冬節丸,一食就過年。冬至無雨一冬晴。其中尤以潮汕湯圓最出名。當然也有例外,各地食俗不同。
3、 元旦,據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從漢武帝起,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歷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中國古代的元旦,其實就是現代中國所稱之「春節」的習俗。
4、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5、除夕,也就是年三十。這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2、冬季的節日有哪些習俗?
冬至吃餃子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緣何有這種食俗呢?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葯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葯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面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臘八節
農歷十二月(臘月)初八,稱為臘八節。臘八節的淵源,應為上古時代的蠟祭。我國自古就重視農業。每當農業生產獲得豐收時,古人便認為是天地萬物諸神助佑的結果,要舉行慶祝農業豐收的盛大報謝典禮,稱為大蠟。蠟祭儀式結束以後,古人要進行宴鄉活動,用新產的黍糜做粥,大夥兒聚餐,歡度佳節。民間傳統臘八粥,講究選用八種主料、八種佐料,以與臘八的八相吻合,意喻吉利。
臘八粥主料以豆米為大宗。豆類有紅豆、綠豆、豇豆、扁豆、豌豆、蠶豆及各色蓮豆等等。米類有小米、大米、黃米、粳米、江米、稗米、小麥、燕麥、玉米、高粱等。根據喜好和習慣選用。民間吃臘八粥,講究在太陽出山以前。吃飯時,小孩端一碗粥,先用筷子往院內各棵樹上抹一些,然後用斧頭或木棍敲打樹干三下,口中還唱道,「管你結棗不結棗,年年打你三斧腦。」「看你結杏不結杏,年年打你大三棍」等。習慣稱之為祭樹,卻有除蟲防蟲之效益。
過了臘八節,民間就認為是已進入年節,要為過大年做准備工作。碾米、磨面、生豆芽、做豆腐、攤煎餅、趕集置辦年貨。
過小年
農歷十二月(臘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民間稱為過小年,是祭祀灶君的節日。
灶君神像,貼在鍋灶旁邊正對風匣的牆上。兩邊配聯多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聯也有寫成「回宮降吉祥」的。中間是灶君夫婦神像,神像旁邊往往畫兩匹馬作為坐騎。祭灶時要陳設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晉北地區習慣用餳,是麻糖的初級品,特黏,現在統稱麻糖。有「二十三,吃餳板」的民諺。糖、餳之類食品既甜又黏。取意灶君顧了吃,顧不了說話,上天後嘴被餳黏住,免生是非。供品中還要擺上幾顆雞蛋,是給狐狸、黃鼠狼之類的零食。據說它們都是灶君的部下,不能不打點一下。祭灶時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別要為灶君坐騎撒馬料,要從灶台前一直撒到廚房門外。這些儀程完了以後,就要將灶君神像拿下來燒掉,等到除夕時再設新神像。
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小年過後,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准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家」,清理箱、櫃、炕席底下的塵土,粉刷牆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貼年畫等等。
除夕守歲
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是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燭傳紅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珍惜年華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大年擺供,蘋果一大盤是少不了的,這叫做「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做「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是為了有黃有白,這叫做「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也有的俗戶人家推牌九、擲骰子、賭梭哈、打麻將,喧嘩笑鬧之聲匯成了除夕歡樂的高潮。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知識點極晝與極夜
在我國進入冬季之時,北極開始了極夜,一天二十四小時都處在黑暗之中,而南極在此時則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是白天。為什麼會這樣呢?地球在圍繞太陽旋轉的時候,身體有點兒傾斜。地球的赤道平面並不和公轉的軌道平面垂直,它們相交成23°26′的夾角。
每年春分,太陽直射地球的赤道。然後地球漸漸移動,到了夏天,日光直射到北半球來。以後經過秋分,太陽再直射赤道。到了冬季,太陽又直射南半球去了。在夏季這段時間,北極地區整天在日光照耀之下,不管地球怎樣自轉,北極都不會進入地球上未被陽光照到的暗半球內,一連幾個月看見太陽懸掛在天空。直到秋分以後,陽光直射到南半球去,北極進入了地球的暗半球里,漫漫長夜方才降臨。在整個冬季,日光一直不能照到北極。半年以後,等到春分,太陽才重新露面。所以北極半年是白晝(從春分到秋分),另半年是黑夜(從秋分到春分)。同樣的道理,南極也是半年白晝,半年黑夜。只不過時間和北極正好相反。
3、冬天有什麼節日 冬季的節日習俗有哪些
冬天節日有:元旦、春節、元宵節。
節日意義:中華民國始為公歷1月1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得以明確,同時確定農歷1月1日為「春節」,因此元旦在中國也被稱為「新歷年」、「陽歷年」。
節日飲食:餃子丨年糕丨椒柏酒丨桃湯丨屠蘇酒丨五辛盤丨敷於散丨卻鬼丸丨湯餅
中國節日習俗:祭諸神祭先祖丨掛春聯丨書寫福字丨舞龍燈丨放鞭炮丨守歲丨吃團圓飯
春節(Spring Festival)節日意義:中國傳統節日。春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節日飲食:臘八粥丨年糕丨餃子丨春卷丨元宵丨豆芽菜丨魚丨元宵丨糖瓜
流行地區:中國丨朝鮮丨韓國丨越南丨新加坡丨日本
傳統習俗:掃塵: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守歲:除夕守歲,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拜年:春節期間向別人祝賀新年
貼春聯: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對聯貼於門上
窗花與「福」: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福」字倒貼
春節年畫: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爆竹:新的一年到來,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
辦年貨:年前要購買大量的「年貨」,春聯,福字,新衣服,食品
元宵節(Lantern Festival)節日意義: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也演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節日飲食:元宵
節日習俗:漢族:張燈結綵、猜燈謎、耍龍燈、踩高蹺、舞獅子、走百病、迎紫姑、祭門、祭戶
滿族:同漢族一樣,滿族也有元宵掛彩燈和吃元宵的習俗
白族:要耍龍、舞獅,還組織「金花歌舞隊」大鬧元宵
苗族:姑娘們便成群結隊去偷別人家的菜,僅限白菜
彝族:烏巴節。歡慶狩獵歸來的習俗活動
4、春夏秋冬各有什麼節日
1、春季的節日有,3月8日婦女節,3月12日植樹節,4月1日愚人節,4月4日清明節,5月1日勞動節,5月4日青年節;
2、夏季的節日有,農歷5月初5端午節,6月1日兒童節,7月1日建黨節,農歷七月初七,公歷8月23日的七夕節;8月1日建軍節,農歷8月15日中秋節;
3、秋季的節日有,農歷9月9日重陽節,9月10日教師節,10月1日國慶節;
4、冬季的節日有,農歷12月8日臘八節,12月24日平安夜,12月25日聖誕節,1月1日元旦節,農歷大年30除夕,農歷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等;
5、節日,是指生活中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是世界人民為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5、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有什麼節日
一,春天(2月-5月)
1,情人節
情人節,又稱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日期在每年公歷的2月14日,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起源於基督教。如今已經成為全世界著名的浪漫節日,但是不同國家的人們表達愛意的方式卻各不相同。
2,中國植樹節
中國植樹節定於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國為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通過立法確定的節日。
二,夏天(5月-8月)
1,五一國際勞動節
國際勞動節又稱「五一國際勞動節」、「國際示威遊行日」(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或者May Day),是世界上80多個國家的全國性節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勞動人民共同擁有的節日。
2,五四青年節
五四青年節源於中國1919年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39年,陝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規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三,秋天(8月-11月)
1,八一建軍節
八一建軍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定為每年的八月一日,由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設立,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的節日。
2,中國教師節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作出決議,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我國的教師節,用以感謝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教師們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職業常被譽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四,冬天(12月-2月)
1,平安夜
平安夜(Silent Night),即聖誕前夕(Christmas Eve,12月24日),在大部分基督教國家是聖誕節的一部分,但現在,由於中西文化的融合,已成為世界性的一個節日。
2,聖誕節
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會先在12月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後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東正教的聖誕節慶則在每年的1月7日。
聖誕節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亞洲的中國香港和澳門地區、馬來西亞、新加坡。
6、冬天有什麼節日?
冬天中國傳統節日有:冬至、元旦、春節。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歷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一般認為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結束。春節習俗,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等。
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家家戶戶都把家譜、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而今仍有沿海一帶如粵西、潮汕、浙江部分地區延續祭祖的傳統習俗。
元旦,即公歷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元,謂「始」,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謂「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 由於地理環境和歷法的不同,在不同時代,世界各國、各民族元旦的時間定位各不盡相同。現在,公歷日益為世界各國所公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採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歷,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以公歷為歷法的國家,都以每年公歷1月1日為元旦日,舉國放假。
在不同的節日里就會有很多不同的習俗,有一個節日——冬至,人們對它非常的重視,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冬至這一天,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那麼大家知道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嗎?冬至還有哪些習俗呢?
一、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
在端午節人們會做粽子吃,在清明節南方會做青團來祭奠祖先,在立夏的時候人們會煮雞蛋來吃等等,那麼在冬至的時候很多地區的習俗是吃餃子,那麼有什麼寓意嗎?原來是因為餃子形狀和耳朵非常的相似,所以在冬至日的時候吃餃子意喻就是冬天的時候耳朵會得到保護,其實它還有闔家團圓的意喻,所以民間就有了「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的佳話。
二、冬至還有哪些習俗
1.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之一,在江南一帶尤為盛行,湯圓是用一種糯米粉所製成的一種圓形甜品,它意喻著團團圓圓,闔家圓滿。
2.北方的一些地區,喜歡在冬至節這一天吃狗肉或羊肉的習慣,因為冬至過後天氣會進入最冷的時間,所以人們認為羊肉可以幫助人體抗凍抗寒。
3.吃餛飩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之一,深受廣大男女老少的喜愛和推崇。隨著餛飩的發展,它擁有許多的名號,製作也各不相同,但是都是鮮香味美,民間素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可以看出餛飩在人們之中的喜愛程度。
4.在我國台灣冬至節的時候,還保留著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習俗,用糯米粉捏成各種動物的形狀,象徵著吉祥意思。
5.喝冬釀酒,除了可以驅趕寒意,還可以讓人們在冬至節這一天忘記憂愁,有個圓滿的闔家夢。
以上就是關於冬至為什麼吃餃子以及冬至的其他習俗相關介紹了,冬至節的年夜飯素有「添歲」的說法,所以即使再忙,也不要忘記在冬至節這一天回家陪伴自己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