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過六一兒童節
1、為什麼要設立兒童節?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給所有兒童創造良好的家庭、社會和學習環境,讓他們健康、快樂、幸福地成長,一直是世界各國努力的目標,一年一度的「六一國際兒童節」就是專門為兒童們設立的節日。
不過,除了這個國際性的節日,以及每年4月第四個星期日的「世界兒童日」,全世界不少國家還各自有本國的兒童節,慶祝方式也各具特色,趣味十足,既體現不同國家的傳統、習俗,又洋溢著無限喜慶和生機!
2、61兒童節的來歷及意義是什麼
<
3、六一兒童節的由來?
國際兒童節的設立,和發生在二戰期間一次屠殺——利迪策慘案有關。1942年6月10日,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餘人和全部嬰兒,並把婦女和90名兒童押往集中營。村裡的房舍、建築物均被燒毀,好端端的一個村莊就這樣被德國法西斯給毀了。
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為了改善兒童的生活,會議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當時的很多國家表示贊同,特別是社會主義國家。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將6月1日定為兒童的節日,尤其是在社會主義國家。在歐美國家,兒童節的日期各不相同,而且往往很少舉行社會公眾性的慶祝活動。因此有人誤解為只有社會主義國家才將6月1日定為國際兒童節。
新中國第一個國際兒童節
1950年6月1日,新中國的小主人們迎來了第一個國際兒童節。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但是,解放前,廣大勞動人民的子女卻被剝奪了接受教育的權利,也被剝奪了歡樂的童年。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非常重視兒童的健康成長。盡管解放初期物質條件不足,困難重重,黨中央還是重視兒童的全面發展。
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聯理事會決定,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剛成立不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將這一天定為中國兒童的節日。
黨中央對新中國的第一個兒童節非常重視。為了籌備慶祝六一兒童節,響應民主婦聯等團體發出的「保衛兒童權利、爭取和平」呼籲書,我國11個人民團體和中央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專門組成了籌備委員會。毛澤東揮筆題詞:「慶祝兒童節」。
朱總司令殷切地希望:「新中國的兒童,要愛祖國、愛科學、愛勞動,准備好好的建設新中國。」劉少奇、周恩來、宋慶齡、鄧穎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為孩子們題詞。
4、你想過六一的理由是什麼?
六一兒童節似乎已經成為全民節日。很多成年人都在這一天「過節」,人們在這一天互相祝福兒童節快樂,似乎也成了一種時尚。
成年人過兒童節,深層心理當然是希望變成兒童。為什麼不想做大人,想做兒童呢?
1.做大人太累,做兒童無憂無慮的比較開心;
2.做大人無趣,做兒童可以賣萌耍嫩惹人疼愛;
3.做大人壓力大,什麼事情都要自己扛,付出比收獲多。做兒童比較輕松,彷彿周圍的人都有義務照顧自己,收獲比付出多。
人類天性是喜歡兒童的,因為兒童外形可愛、好看,代表了生命初始的希望和完美;兒童天真爛漫,代表了人們嚮往的純真自然;兒童「無知無畏」,代表了人們希望得到的輕松愉快的狀態……大家都喜歡孩子,誰又不希望成為孩子呢?
然而人總要長大,一些屬於兒童的便利和優惠總要讓渡出來。好在人生是公平的,人在長大的過程中,失去孩童的特權時,會相應得到屬於成人的特權,比如獨立自主決定人生的權力、掌握更多人生資源的權力,存在感、力量感和成就感的獲得,會使人們滿足和自豪,從而心甘情願放棄孩童的特權。畢竟,成為人生贏家的誘惑,比成為孩子王的誘惑大多了。有能力照顧人的成就感,比不用辛苦付出、一直有人照顧的感覺高端多了。
所以,正常情況下,人們長大後不再過兒童節,不會覺得有什麼遺憾,因為失去一個兒童節,卻換來更多成人世界的精彩,一般人都樂意的。這就是為什麼以前人們總希望長大,不希望老是當一個「小屁孩」的緣故。
那為什麼現在反而成年人爭相去過兒童節,被稱為小孩,不但不像以前那樣覺得被輕視,反而會覺得開心呢?我覺得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因為現在的社會對成年人太不友善了。成年之後,各種負擔和壓力接踵而來,而上文說到的那些成年人的特權,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成就感、力量感等等,卻遲遲未至。童年的快樂一去不返,成年的快樂卻沒有如約而至,人們怎麼能不失望?大環境下,又沒有別的辦法,只好在有機會的時候,迴避一下這種人生壓力,宣洩一下失望的情緒。
找一個由頭完成這種迴避和宣洩,就顯得很重要。大家都有這種需要,「成人兒童節」就心照不宣地成為了這個理直氣壯的由頭。
所以,成年人過兒童節,時尚的背後,掩藏的是人生艱難、生活成本太高的社會現實。快樂過節的背後,何嘗不是心底的無奈和嘆息?
5、為什麼現在中國成年女性都要過六一兒童節?
最主要的心理原因當然是留戀童年時代,希望過上童年的生活,喜歡和孩子一起過節,恢復童真。這其實是很多成年人都希望的,時間不倒流,而兒童時期並不能體會到童年的快樂,當孩子長成大人的時候才知道,童年的無憂無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是多麼美好。
小時候我們不用擔心衣食住行,要吃的有父母給買,要穿的父母會准備好,不用工作,那點學習的壓力與成年以後為掙飯吃到處奔波相比,已經微不足道了。
無論男女在職場上,在情場上,在激烈競爭的科技時代,無處不在的壓力,使人想逃避,想回到過去,回到童年,但是誰也辦不到,時間不能停滯,歲月催人老。
新中國成立後兒童節
從1949年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定每年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學校一般會為此組織相關的集體活動,並要求學生正式著裝(普及校服前為白襯衣藍線褲)香港雖屬共和國一部份。
但民間在約定俗成下,香港兒童節的日期與中國台灣的兒童節日期一樣,即4月4日。民間慶祝的方式多以送玩具禮物給小朋友,或陪小孩出外吃大餐或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