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中國的什麼節日有玩燈賞燈的習俗

中國的什麼節日有玩燈賞燈的習俗

發布時間: 2023-02-28 20:40:47

1、看花燈是什麼節日的傳統?

看花燈是元宵節的傳統。

元宵為農歷歲首的第一個月圓之夜,舊時有「觀燈」、「賞月」、「放煙花」的風俗,尤為有趣的還是元宵節的「燈會」。漢文帝時,元宵佳節,舉國同慶。一時間,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彩燈布滿了大街小巷,艷彩映天。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看花燈起源:

花燈起源自漢武帝於農歷正月十五日於皇宮設壇祭祀當時天神中最尊貴的太一神,由於徹夜舉行,必須終夜點燈照明,此為元宵節點燈的開端;在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土後,由於道教神仙術與佛教燃燈禮佛的虔誠互相結合。

每到正月十五夜,城鄉燈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掛燈,形成一個中西合璧的獨特習俗。

2、什麼節日打燈籠

元宵節打燈籠;

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節日習俗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在山西的縣城一級城廓甚至鄉,鎮中,這些居民集中地,繁華熱鬧區,在正月十五到來之前,滿街掛滿燈籠,到處花團錦簇,燈光搖曳,到正月十五晚上達到高潮。

正月十五的「觀燈」已經成為山西民間群眾自發的活動,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群眾。太原一帶,太谷縣的燈是很有名氣的。太谷的燈,以品種繁多、製作精巧、外觀引人出名。

3、放花燈是什麼節日

陰歷正月十五放花燈,稱為燈節,或稱「元宵節」。這一天,人們有觀燈和吃元宵的習慣。花燈,又名「彩燈」「燈籠」,中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花燈是漢民族數千年來重要的娛樂文化,它酬神娛人,既有「儺戲」酬神的功能,又有娛人娛樂的價值,是漢民族民間文化的瑰寶。
元宵節,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元宵節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全國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習俗的興起也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布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

4、中秋節是中國三大燈節之一,那麼另外兩個燈節是什麼?

除中秋節之外的兩大燈節就是春節與元宵節,在這三個節日里均有賞花燈、鬧花燈的習俗。其中就中秋節來說,這個節日的燈會規模雖然不及元宵佳節,但是卻也是這個節日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習俗之一。中秋節的玩花燈習俗可以追溯至唐宋時期,宋朝時期一本名為《武林舊事》的書籍中就曾提及中秋玩花燈一事。不過中秋玩花燈的習俗主要集中於南方地區,像廣州佛山、廣西南寧等地在過中秋節時就會有類似於稻草燈、柚子燈等多種樣式的花燈。

再來就是元宵節的花燈,該節日的鬧花燈習俗堪稱經典。早在西漢時期,古人在歡慶元宵節時便會舉行鬧花燈。待進入隋唐之後,元宵鬧花燈習俗也是進入了一個十分興盛的階段。這一風俗至今仍舊存在,其中鬧花燈風俗尤為盛行的山西地區,還有不少地方直接將元宵節稱呼為“燈節”。每一年的元宵節,山西人民都會前往掛滿各式花燈的街道上遊玩、賞燈。此外,元宵節還有耍龍燈這一風俗習慣,該風俗的歷史同樣開始於漢朝時期。

最後的春節可以說是中國人觀念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每年在臨近春節之際,全國各地便開始陸陸續續張掛紅燈籠。而且春節與元宵節時間距離十分近,所以這兩個節日的風俗也是有著不少相同之處,賞花燈便是其中之一。在古代,過年一般都是從春節開始,然後至元宵節才結束。過年期間,掃塵、守歲以及賞花燈、猜燈謎等一些風俗都是必不可少的。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在諸多傳統節日逐漸被淡化,從而導致一些風俗習慣也在跟著被簡化。相比起早些年,現在傳統節日的節日氛圍可以說是已經大不如前。

5、古代有賞花燈的習俗,被稱為燈節是哪一天

被稱為燈節的是元宵節,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的燈節。

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群眾。據傳,鬧花燈的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

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

(5)中國的什麼節日有玩燈賞燈的習俗擴展資料

元宵節點燈的寓意

燈籠與神有關,所以也賦予很多象徵意義。

古時候,人們為了驅逐黑暗的恐懼感,於是燈籠衍生為具有驅魔降福、祈許光明之意。

在閩南語中「燈」與「丁」發音相近,所以燈籠也用來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有一種「光明燈」,在歲末年初時,把燈籠放在寺廟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順利。

也有農家在田間立長竹竿掛上一盞燈 「照田蠶」,觀察火色以預測一年的水旱情況,以期豐年。

6、賞燈是什麼節日?

賞燈是興寧市特有的節日,其節日氣氛絕不亞於春節。不同地區賞燈的日子也會不同,一般從農歷初九至農歷十四。

興寧市永和鎮長安村松山下老屋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在這一天,老屋人們可以看到很多舞龍舞獅的表演,下午申時過後還有接花燈活動。

相關說明

賞燈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民俗文化,一般在元宵節舉辦活動,按字面理解為觀賞燈。東漢順帝時沛國豐人張道陵在四川鶴鳴山創「五斗米道」而舉行的「燃燈祭斗」儀式,要算迄今了解到的最古老的原始燈會。南朝時期,國都建康出現了舉辦傳統元宵燈會的習俗,其盛況為全國之冠。燈會興於唐,盛於宋,明朝時達到頂峰。

2006年5月20日,江蘇省南京市申報的秦淮燈會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類別:民俗;編號:Ⅹ-50)。

2008年6月7日,多地合並申報的燈會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類別:民俗;編號:Ⅹ-81)。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賞燈 (中國傳統節日)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