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節日吃什麼飯好
1、中國節日都吃什麼?
1、中秋節
中秋節是傳統節日,這個節日必不可少的就是月餅,柿子,桂花,芋頭。在江浙地區還有吃螃蟹的習俗。
2、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吃粽子是特色,還有就是吃蒜頭的習俗。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
3、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在這一天會吃湯圓,現在湯圓的種類也有很多,各種水果餡的。
4、春節
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它標志農歷舊的一年結束和新的一年的開始 。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會吃餃子,年糕(諧音「年高」),春卷,花生,雞鴨魚肉。
5、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清明節會吃雞蛋、驢打滾、麵茶、青團子、暖菇包、饊(sǎn)子、朴籽粿(guǒ)、芥菜飯。
2、端午節吃什麼飯
1粽子2黃鱔3茶葉蛋4大蒜蛋5油糕6打糕7煎堆8艾饃饃。
端午食粽的習俗由來已久,且盛行不衰。時至今日,端午節家家戶戶幾乎都要吃粽子,粽子的種類和做法也不盡相同,口味有咸甜之分。南方粽子以蘇州、寧波、嘉興等地最負盛名,餡料多以豆沙、火腿、鹹肉、棗泥為主;北方粽子以小棗粽為代表,常見餡料有小棗、果脯等。端午前後是一年裡鱔魚肉最嫩、最營養的時候,不僅味道好,滋補功效也最佳,所以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的說法。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有煮茶蛋和鹽水蛋吃的習俗。當地人還將雞蛋、鴨蛋、鵝蛋染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給小孩掛在脖子上,希望孩子平安無事、逢凶化吉。河南、浙江等地農村在端午這天要吃大蒜蛋。是將大蒜和雞蛋一起吃煮了早餐食用,有些地方煮大蒜蛋時還會放幾片艾葉。早餐吃大蒜、雞蛋和烙油饃,據說可以避「五毒」。端午節吃油糕是陝西藍田縣的傳統習俗。油糕是用和好的燙油麵,包上白糖、桂花、核桃仁、玫瑰花和豬油製成的餡,然後下油鍋炸。炸好的油糕金燦燦的,外酥里甜,一口咬下去,讓人垂涎三尺。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過端午節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就是打糕。打糕是將艾蒿和糯米飯放在石臼或木槽里,用長柄木槌打制而成的米糕,是一種很有民族特色的食品。煎堆,又叫麻團、麻球等,是用麵粉、糯米粉或番薯粉和白糖調成糊狀,下油鍋炸制而成,很有嚼勁,特別香甜。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煎堆。相傳古時,閩南一帶端午前後是雨季,民間說天公破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停了,人們都說天補好了,這一食俗也就流傳至今。端午食艾可以殺菌驅蟲,對多種細菌和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所以不少地方還用米粉或麵粉發酵後與艾蒿一起蒸饃饃吃,口感清甜、柔糯。
端午吃面扇子流行於甘肅、寧夏一帶。當地人把發面做成扇子形狀,有多層,每層撒上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形狀的花紋,再染上顏色,極為好看。
閩南、溫州部分地區,端午節還有吃薄餅的習俗。薄餅是用麵粉調成糊狀,在又大又平的鐵鍋上攤成形似圓月、薄如嬋娟的半透明餅,卷上炒熟的豆芽、瘦肉絲、香菇等餡料,做成筒狀食用,跟春卷做法相似。
武漢、南京、蕪湖、西安等地端午這一天必定會吃綠豆糕。「糕」與「高」同音,寓意飛黃騰達,與端午粽子一起吃又有「高中」的意思,對於准備參考的學子來說是一個美好的祝願。
「端午須當吃五黃,枇杷石首得新嘗。黃瓜好配黃梅子,更有雄黃燒酒香。」江浙一帶端午節有吃「五黃」的習俗。江南傳統中的端午五黃是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和雄黃酒(雄黃有毒,現用黃酒替代)。
3、春節吃什麼
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歷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結束。春節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親朋團圓、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下面是我整理的春節吃什麼,歡迎閱覽!
春節吃什麼1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中國人過春節,家家戶戶都要進行賀年活動,飲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年夜飯
除夕晚上,中國人會全家團員一起吃年夜飯,又稱圍爐,起源於古人皆圍著爐子吃飯。圍爐時不分長幼皆一起吃,在家的成員一定要等到全家到齊了才可動手,也要為未能回家吃團員飯的家人擺碗筷,以表示全家團員,在人際關系流離的現代社會中,象徵團員的年夜飯尤為重要。年夜飯要吃得愈慢愈好,每樣菜都要吃一口。有幾道菜餚,因含有吉祥意味,在年夜飯中是不可少的,如:[長年菜](芥菜)要一根一根從頭吃到尾,年首才能長長久久;[菜頭]表示好彩頭;[全雞]象徵全家福([雞]與[家]諧音);吃[蚶]與[胖]諧音,取其發福之意;吃魚丸、蝦丸、肉丸,乃指[三元及第]之意(即狀元、會元、解元)。餐桌上唯有魚不能吃,表示[年年有餘]之意。
傳統美食餃子
正月初一吃傳統美食餃子,在我國北方,幾乎家家如此。這一頓傳統美食餃子與一年中的其他傳統美食餃子不一樣。這頓傳統美食餃子要求除夕晚上包好,半夜十二點開始吃。吃傳統美食餃子就是為了取「更歲交子」的意思。這個風俗開始於明朝初年,原來「交子」的諧音便演變為「傳統美食餃子」。初一破曉,北方人家家戶戶吃傳統美食餃子,為了討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幣、糖、花生仁、棗子和栗子等和肉餡一起包進新年的傳統美食餃子里。吃到硬幣的人,象徵新年發財;吃到糖的人表示來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仁的象徵健康長壽等。
年糕
全國各地幾乎都用江米面和黍子黏面做成黏糕(也叫年糕),寓意「年年高」。春節吃的食物大部分是節前准備好的,北方人大多吃饅頭。南方是頭幾天淘米,名叫"萬年糧米",意思是年年有餘糧。年糕也是漢族過新年的必備食物。做年糕的穀物有多種,各地作法不盡相同。其中以江南的水磨黏糕最為著名。北方則吃白糕或黃米黏糕,西南少數民族習慣吃糯米粑粑。
春節吃什麼2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春節吃的東西一般都會有所講究,特別是混沌,餃子,長壽面,年糕,魚,雞肉以及春卷都是過年常吃的食物,這些都象徵著長壽,年年高,年年有餘等多種有福氣的含義,所以在春節的餐桌上是最常見的。另外也會吃一些其他的菜,如豆腐,海鮮和牛肉等等。
春節吃什麼菜:
湯羹:合家團圓羹(芝麻湯圓)
主食:狀元餃子(花邊餃子)、皆大歡喜(阿五炒飯)
水果:什錦果盤
冷盤:五香牛肉、童子雞、紅油帶魚、蒜泥黃瓜、薑汁拌西芹、十香如意菜
熱菜:竹報平安(白勺竹節蝦)、五穀豐登(腰果雞丁)、年年有餘(糖醋鯉魚)、節節登高(醬燒炸排骨)、錦上添花(蟹黃西蘭花)、洪福齊天(阿五豆腐)
春節吃的食物有哪些:
按照我國民間的傳統習慣,年夜飯的吃食很有講究,那春節吃的食物有哪些?春節通常會吃以下幾種食物。
1、長面:也叫長壽面,新年吃它,預祝壽長百年。古代的一切麵食都叫做餅,所以湯面起初也叫湯餅,開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壓成的,而是將和好的面,用手往鍋里撕片片,和現在北方吃的「烏鴉頭」、「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後開始用案板擀麵,才逐漸有了長面、短面、乾麵、素麵、葷面、掛面……
2、餛飩:新年吃餛飩取其開初之意。傳說盤古氏開天劈地,使「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結束了混沌狀態,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則取「餛飩」與「渾囤」的諧音,意思是糧食滿囤。
3、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年糕作為一種食品,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
4、餃子:除夕夜,十二點鍾聲一敲響,就開始吃餃子,所以時正是子時,取其新舊交替,子時來臨之意。
春節吃什麼31、春節老人養生的兩大蔬菜
1.1 洋蔥:洋蔥有降血壓、降血脂、殺菌、抗衰老的作用。洋蔥含類黃酮物質槲皮素,可預防血栓形成。研究發現,洋蔥中含有可降低血小板凝聚度的化合物,吃洋蔥後血小板黏滯度可降低34%,洋蔥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合物,其能激活血溶纖維蛋白質的.活性成分,這些物質均為血管舒張劑。歐洲民間有一種降血脂的食療方法,就是將洋蔥泡在紅酒中飲用。
1.2 生菜:生菜讀起來與「生財」諧音,討個口彩,是過年必備的蔬菜。上面再擺一把金燦燦的油炸饊子,便是「金條生財」了。生菜中含有膳食纖維和維生素C,有消除多餘脂肪的作用,故又叫減肥生菜。因其莖葉中含有萵苣素,故味微苦,具有鎮痛催眠、降低膽固醇、輔助治療神經衰弱等功效。生菜中含有甘露醇等有效成分,有利尿和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生菜中含有一種「干擾素誘生劑」,可刺激人體正常細胞產生干擾素,從而產生一種「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
2、春節老人養生的其他食物
2.1 花生:傳統營養學認為「花生性和平而味美香,生食清火潤肺,炒食能健脾胃」。
2.2 羊肉:《金匱要略》中收載有著名的「當歸羊肉湯」方,豬肉性平,而羊肉大熱,中醫說羊肉效同人參。最近幾年謎底才得以揭開,原來羊肉中含有大量的左旋肉鹼,其他的肉類中則少得可憐。
2.3 腐竹:腐竹寓意「富足」,也是除夕不可少的一道菜。我們都知道腐竹是黃豆的衍生物。專家指出,腐竹與黃豆相比,更容易被人體吸收,營養價值也更豐富,因此經常吃一些腐竹,是很好的飲食習慣。
3、春節老人養生的食療食譜
3.1 黃芪蝦皮湯:黃芪20克,蝦皮50克,蔥姜鹽各3克,冷水1200ml。先將黃芪切片,入鍋,加水600ml,煮40分鍾,去渣取汁。黃芪汁中放入洗凈的蝦皮,加入600ml水及蔥姜鹽等調味品,煨燉20分鍾。
3.2 黑米米仁粥:黑米100克,米仁100克,糙米50克,冷水2000ml。將黑米米仁、糙米分別淘洗干凈,用冷水浸泡2~3小時,撈出,瀝干水後,鍋中加入2000ml冷水。將米仁、黑米、糙米全部加入,用旺火燒沸,然後轉小火熬煮至爛熟即可食用。可補血養顏,防止皮膚乾燥、老化。
4、老人春節飲食的原則
1、飲食要節制:聚餐家宴常常是很豐盛的,豐盛的菜餚往往使人的食慾旺盛而「吃撐」了,造成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生。如消化不良,危及生命急性胰腺炎。預防方法就是自我節制。
2、飲食要清淡:過分「充足」的營養使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明顯升高。節假日活動量比上班時要少,幾天假期又長幾斤體重是常見的問題。因此最好注意調整一下自己的飲食,應該比平時更清淡些,減少脂肪的堆積。
3、蔬菜要多吃:節日的餐桌菜餚豐盛,頓頓離不了魚肉。然而,人們卻常感覺疲勞倦怠、胃腸脹氣。這時,要多吃點蔬菜,可解除身體危機,新鮮蔬菜是一種鹼性食物,不僅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可解油膩,維持胃腸正常蠕動,預防便秘,而且能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物質,維持人體新陳代謝的需要。
4、水果也要吃:節日飲食雜亂,更容易使人上火、便秘,多吃些水果,既可以起到很好的清熱、解毒、潤腸功效,還能調節改善人體的代謝機能,預防各種疾病,增進身體健康。
5、老人飲食的禁忌有哪些
1、食品忌陳。老人抵抗能力低,消化腺分泌功能減弱,胃腸蠕動弱,若食品不新鮮,易造成消化不良和腸道感染。
2、忌口味太重。老人舌部的味蕾部分萎縮退化,味覺神經也比較遲鈍,胃口欠佳,喜歡吃些濃湯厚味來刺激食慾。這對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不利,食物宜清淡忌咸忌膩。
3、飲食忌硬。老人牙齒大多數已動搖或脫落,咀嚼困難,因此食物宜煮爛、做軟,以利消化吸收,不宜吃堅韌的食物。
4、忌過食。一般老人,吃得太多,攝入的熱量超過人體的需要,就易肥胖。老人過於肥胖容易得病。由於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時間太長,會引起不舒服感覺,造成消化不良。同時,還會使橫膈的活動受阻,引起呼吸困難,增加心臟負擔,可能出現心絞痛之類的症狀。還會加重肝臟和胰臟的負擔,影響健康長壽,因此老人一定要節制飲食。
4、正月二十五吃什麼飯呢 正月二十五吃什麼食物比較有傳統意義
1、吃米飯:米飯大家都吃,但是在正月二十五這一天吃有著它特殊的意義。因為本身正月二十五這一天就是填倉節,預示著我們的糧倉收獲滿滿,五穀豐登,所以在這一天一定要吃上一碗滿滿的米飯,讓我們能夠在來年有一個好收成。所以正月二十五當天早上,家家戶戶都會煮上一鍋飯,給每一位家庭成員都盛上滿滿的一碗飯,用食用米飯來慶祝這一天。
2、喝魚湯:在一些地區,正月二十五這天會喝魚湯。因為大家都認為是有福氣的招財貓守護糧倉,才讓我們能夠衣食無憂,所以在二十五這一天,大家都會熬上一鍋魚湯來招待守護糧倉的貓,感謝它的付出。因此直到現在也有正月二十五喝魚湯的習俗,當然現在的魚湯都是家人們來享用了。
3、吃餃子:餃子真的是只要是節日就不會缺少。在天津一帶,在正月二十五這一天一會一定要吃上一頓餃子。餃子是填滿糧倉的意思。所以家家戶戶等到正月二十五這一天都會趕早製作餃子皮,和餃子餡兒,然後製作一頓好吃的餃子,邊吃餃子邊來慶祝,也希望通過吃餃子來給自己帶來好運,讓自己在新的一年裡能夠財源滾滾,衣食無憂。
4、吃韭菜盒子:正月二十五也有吃韭菜盒子的傳統的習俗。韭菜盒子是用麵粉和韭菜製作而成的,外皮酥脆非常的好吃,飄著韭菜的香味、吃韭菜盒子也就是滿糧倉的意思,讓我們的糧倉裡面的糧食能夠越來越多,也是一種寓意的象徵、所以到了正月二十五這一天很多地方也包上一些韭菜盒子來品嘗。魚湯的習俗,當然現在的魚湯都是家人們來享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