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3日是什麼節日
1、每年12月3日是什麼節日
重大事件
1552年——耶穌會創始人之一聖方濟各·沙勿略去世。
1818年——伊利諾伊州成為美國第21個州。
1859年——日本共產黨的創始人片山潛誕辰。
1863年——曾國藩委派容閎出洋購買機器。
1880年——前直隸提督劉銘傳奏請試辦鐵路。
1904年——美國天文學家珀賴因在加利福尼亞州利克天文台發現木星的衛星木衛六。
1907年——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致國會的年度咨文中,首次提出利用庚子賠款援助中國教育,這筆賠款歸還中國後創立清華大學。
1910年——在巴黎汽車展上,霓虹燈首次亮相。
1912年——第一次巴爾干戰爭結束。
1919年——奧古斯特·雷諾阿,法國印象主義畫家逝世。
1944年——希臘內戰爆發
1945年——英國「吸血鬼-I型」戰斗機實現了噴氣式飛機在航空母艦上的首次起降。
1948年——中國招商局的客輪江亞輪在上海誤觸水雷沉沒,超過3000人遇難。
1949年——《廣西日報》創刊
1952年——聯合國大會通過印度提出的在朝鮮實現停戰的建議。
1953年——冷凍精子進行人工授精首獲成功。
1954年——中華民國與美國雙方在華盛頓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1961年——民主德國開始加固柏林牆。
1966年——澳門爆發一二·三事件暴動。
1967年——南非醫生克里斯蒂安·巴納德在開普敦格羅特·舒爾醫院進行了全球首例心臟移植手術。
1971年——美國人埃爾金·朗第一次單人駕機作南北向環球飛行。
1971年——印度與巴基斯坦爆發戰爭。
1972年——美國先驅者10號太空探測器飛掠木星,並向地球傳送回首批木星的近距離圖片。
1979年——世界無線電行政大會通過決議,用更精確的協調世界時取代格林威治時間。
2、3月23日、4月7日、6月5日、6月26日、9月27日、12月3日。這些時間分別是囯際上什麼節日,哪位朋友知道請...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1961年起),同時也是巴基斯坦國慶日(1956年起)。
4月7日是公歷一年中的第97天(閏年第98天),離全年結束還有268天。
6月5日,是公歷一年中的第156天(閏年第157天),離全年結束還有209天。今天還是丹麥的國慶日。
世界旅遊日1979年9月27日,世界旅遊組織第3次代表大會確定每年的9月27日為世界旅遊日,目的是為了引起人們對旅遊的重視,促進各國在旅遊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世界殘疾人日—— 每年12月3日的「國際殘疾人日」是一年一度的活動,指在促進人們對殘疾問題的理解和動員人們支持維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
1997年起,每年的12月3日是中國台灣檳榔防制日。
如對您有幫助,請採納我的答案,謝謝
3、十二月有哪些重要的節日?
1、12月20日 澳門回歸紀念日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大雪:大雪,是24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在公歷12月6至8日入節,時太陽到達黃經255°。節氣大雪的到來,也就意味著天氣會越來越冷,下雪的可能性大增。大雪和小雪、雨水、穀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大雪是表示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天氣更冷,雪往往下得大、范圍也廣。由於全球氣候變暖,我國南方地區降雪量較小,而在北方已千里冰封。
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
世界衛生組織將歷年12月1日定為世界艾滋病日,是因為第一個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的12月1日診斷出來的。全球衛生部大臣在艾滋病預防計劃的高峰會議上提出這個概念。從此,這個概念被全球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慈善機構採納。
同時考慮每年12月2日我國已進入冬季,是交通事故多發期,春運等道路交通出行和運輸高峰也即將開始,在此時間節點組織開展全國范圍的道路交通安全主題宣傳活動有利於預防道路交通事故,保證廣大民眾出行安全。
12月3日的「國際殘疾人日」是一年一度的活動,旨在促進人們對殘疾問題的理解和動員人們支持維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舉行了自聯合國成立以來首次關於殘疾人問題的特別會議。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3日定為「國際殘疾人日」。
4、10月1日和12月3日分別是什麼節日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
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紀念日。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地區均訂為法定假日或公眾假期(澳門為2天;香港在1997年和1998年也曾是2天,之後為1天)。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於1949年10月9日在中南海勤政殿舉行。會議選舉產生第一屆政協全國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常務委員和秘書長。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馬敘倫因病委託委員許廣平向會議提出「請政府明定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以代替10月10日的舊國慶日」的建議案,會議決定送請中央人民政府采擇施行。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宣告:「自一九五〇年起,即以每年的十月一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慶日。 」
國際音樂日
12月3日——世界殘疾人日
簡介
每年12月3日的「世界殘疾人日」是一年一度的活動,指在促進人們對殘疾問題的理解和動員人們支持維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
台灣檳榔防制日
簡介
每年的12月3日是台灣獨有的「檳榔防制日」。這個於1997年由台灣行政當局制訂的特別日子,目的是號召台灣民眾不要再嚼檳榔。嚼檳榔文化已衍生了包括口腔癌病患增加、環境衛生污染在內的一系列台灣特有的社會問題。
5、12月份都有什麼節日
1、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
世界衛生組織將歷年12月1日定為世界艾滋病日,是因為第一個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的12月1日診斷出來的。全球衛生部大臣在艾滋病預防計劃的高峰會議上提出這個概念。從此,這個概念被全球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慈善機構採納。
2、全國交通安全日——12月2日
確定12月2日為「全國交通安全日」,主要考慮數字「122」作為我國道路交通事故報警電話,於1994年開通並投入使用,群眾對此認知度高,方便記憶和宣傳。
同時考慮每年12月2日我國已進入冬季,是交通事故多發期,春運等道路交通出行和運輸高峰也即將開始,在此時間節點組織開展全國范圍的道路交通安全主題宣傳活動有利於預防道路交通事故,保證廣大民眾出行安全。
3、國際殘疾人日——12月3日
12月3日的「國際殘疾人日」是一年一度的活動,旨在促進人們對殘疾問題的理解和動員人們支持維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舉行了自聯合國成立以來首次關於殘疾人問題的特別會議。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3日定為「國際殘疾人日」。
4、國際志願者日——12月5日
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為「國際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志願人員日」( 簡稱:國際志願人員日)。其目的是敦促各國政府通過慶祝活動喚起更多的人以志願者的身份從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事業。
5、國家公祭日——12月13日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悼念南京大屠殺中的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所有死難同胞(包含慰安婦),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罪行,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6、冬至——12月22日
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傳統節日。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又被稱為「小年」,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
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在我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至今仍延續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