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代表什麼節日
1、苗族的傳統節日
苗族的傳統節日分別有:祭尤節、跳坡節、龍舟節、趕秋節、吃新節、苗年等。苗家過「祭尤節」,要准備祭牛,每家每戶都提前准備好酒。「祭尤節」的頭一天,要蒸糯米飯打粑粑。過節的當天早上,男主人提著魚罩下田罩稻花魚,罩來田中鯉魚,回家煮熟祭祀用,另到野外摘來枸樹葉等物品。當天早上,全族人要舉行祭祀儀式。
跳坡節是苗族傳統節日,每年跳坡時間和跳坡地點都是歷史以來就固定的。跳坡節舉行得最隆重的地方非廣西隆林縣的德峨鄉莫屬了,每到這個節日時,都會有5萬人左右共同集會慶祝,許多外國朋友也慕名前去遊玩。每年農歷初一至十四就是苗族的跳坡時節,但是最熱鬧的日子應該是每年的正月初九,也是就居住在桂西山區的苗族人民所特有的和最盛大的民間傳統節日。
苗族龍船節在每年農歷的5月24日至5月27日,是少數民族苗族的傳統節日,龍船節在苗語中叫做"咋瓮",是劃龍船的意思。2011年6月25日,農歷5月24日,星期六起為期三天是2011年苗族龍船節。
趕秋節是苗族民間在秋收前或立秋前舉行的娛樂、互市、男女青年交往與慶祝豐收即將到來等為內容的大型民間節日活動。在湘西花垣縣以及周邊苗族地區,每年立秋日苗族同胞都要舉行熱鬧的趕秋節。
2、苗族的節日是什麼
苗族的節日是: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捕魚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後舉行。苗族節日是苗族文化的重要體現。
苗族的節日
節日早晨,苗族人們會將做好的美味佳餚擺在火塘邊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對其辛苦勞作一年的酬謝。
除了歷史性的節日外,苗族的絕大多數節日在秋收之後或春耕大忙之前的農閑季節舉行。苗族的節日形式多樣。
由於自然因素、社會和宗族差異的影響,苗族傳統節日具有明顯的地域特性,表現出不同的民族特徵。
3、苗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苗族的傳統節日是龍船節。
這是苗族的一種水面劃船比賽的傳統節日,流行於貴州的台江、施秉兩縣交界處的清水江兩岸,和注入這段河的台江巴拉河兩岸,黔東苗語稱為「哈仰勇」。在這里的平寨、廖洞等六七十個苗族村寨,每家都有一至兩條劃船比賽用的龍船。
每年的農歷五月五日,或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這五天,居住在河兩岸的苗族群眾輪流舉行盛大而隆重的龍舟競賽。在湖南湘西的鳳凰、瀘溪、吉首、保靖、花垣等地,也流行劃龍船,而且分男隊、女隊、男女混合隊比賽,場面非常熱鬧。
苗族的龍船節,雖是以賽龍船為主要內容的節日,但同時也是民族文化娛樂和青年男女進行社交活動,中老年人探親訪友、交談年景和生產經驗的節日。
(3)苗族代表什麼節日擴展資料:
苗族各地還有一些節日。如湖南湘西的「看龍場」、「櫻花會」;湖南城步三月三的「動春節」,九月霜降前的未日或卯日過的「罷谷節」;貴州黔東南凱里一帶二月初二過的「敬橋」,台江、施秉三月十五日過的「吃姊妹飯」節,以及凱里六月十九日舉行的「爬香爐山」;從江農歷四月初八的「種棉花」;貴陽花溪的「七月米花場」等等。
其中有屬於紀念性的,有青年男女聚會活動的,也有屬於祈禱性的。此外,湘西鳳凰的苗族,每年的六月初六,男子老幼都盛裝艷服,齊集歌場,或吹嗩吶,或打花鼓,或唱苗歌。一天盡情歌舞,以紀念自己的祖先。此外,還過清明節,保存有掃墓立卑之風。
4、苗族的節日有哪些?
苗族民間的傳統節日較多,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後舉行。節日早晨,人們將做好的美味佳餚擺在火塘邊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對其辛苦勞作一年的酬謝。盛裝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除了歷史性的節日外,絕大多數在秋收之後或春耕大忙之前的農閑季節舉行。但由於自然因素、社會和宗族差異的影響,苗族傳統節日具有明顯的地域性,表現出不同的特性。
穿戴:
苗族的服飾因地區不同而有差異。男,一般老人穿無領斜扣大襟衣,束腰帶,穿褲腳,打綁腿。中年人和青年人,穿開襟上衣,短而小,布料多是自產的"家機斑衣",婦女服飾另具風格,上身穿無領鑲邊綉花衣,綴欄插花瓣與其間,下身著鑲邊、綉花或數紗寬腳褲。引人注目的女頭帕,一般有一丈多長,顏色是青、藍兩種,黑色相間襯花格子有的包絲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