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穿針的那個節日叫什麼
1、藏族的傳統節日,服飾,
傳統節日 「望果節」、「展佛節」、「失勤節」、「雪頓節」、「藏歷新年」等是藏族主要節慶。 服飾 藏族廣布 *** 、四川、青海、甘肅、雲南等地,服飾多姿多彩、男裝雄健豪放;女裝典雅瀟灑,尤以珠寶金玉作佩飾,形成高原婦女特有的風格.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裝款式,種類很多,從衣服質地上可分錦緞、皮面、氆氌、素布等、藏袍花紋裝飾很講究,過去僧官不同品級,嚴格區分紋飾,用藏袍較長,一般都比身高還長,,穿時要把下部上提,下䙓離腳面有三、四十公分高、紮上腰帶。藏袍可分牧區皮袍、色袖袍、農區為氆氌袍,式樣可分長袖皮袍,工布寬肩無袖、無袖女長袍和加珞花領氆氌袍,男女穿的襯衫有大襟和對襟兩種,男襯衫高領女式多翻領,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長40公分左右。跳舞時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優美。 幫典一一即圍裙,是藏族特有的裝束,是已婚婦女必備的裝飾品、裝飾品、幫典顏色相組合,或傃麗強烈,或素雅嫻靜。 藏帽式樣繁多,質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氌帽等一二十種.藏靴是藏族服飾的重要特徵之一,常見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線皮革做的。 頭飾佩飾在藏裝中佔有重要位置,佩飾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飾品多與古代生息生產有關.講究的還鑲以金銀珠寶、頭飾的質地有銅、銀、金質雕鏤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寶。藏族同胞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哈達」是雪白的織品,一般寬約二、三十厘米、長約一至兩米,用紗或絲綢織成,每有喜慶之事,或遠客來臨,或拜會尊長、或遠行送別,都要獻哈達以示敬意。
藏族節慶亦一如漢族,有新年、端午節及中秋節。藏歷年約在陽歷二月中旬,是他們最隆重的節日。 *** 為迎接新年,通常在前一年的十月初已開始准備,如磨面、准備制酥油茶、炸果子及做新衣。到了除夕夜, *** 也慣吃團圓飯。年初一, *** 習慣留在家中慶賀新年。 藏歷六月中旬,藏族人一起歡度歡樂節。其時,人們穿上華麗衣服,帶來帳篷及食物,在草原上扎營歡敘,一起對歌、射箭、拔河、摔角及登山。 由於藏族的信仰是喇嘛教,因此,每逢新年、釋迦牟利誕等盛大節日,各寺廟必定人山人海,來朝拜的人絡繹不絕。 服飾 *** 主要穿著傳統的藏服。藏族的服飾,特點是長袖、寬腰及大襟,衣服材料多以皮製、布制及氆氌制。女子冬季穿長袖長袍到腳,夏季穿無袖長袍及腳,內里穿著顏色鮮艷的襯衣,前腰繫上一塊彩色橫條的綢布帶。而男子亦穿長袍,但齊膝而已,他們更喜歡穿牛皮長靴。 至於發型方面,基本上不論藏族男女,均喜歡留長發:男的愛將頭發留長披在腦後,或將頭發梳成辮子,再盤起來;女的則喜歡將長發梳作雙辮,甚至梳成多條小辮子,並在辮梢繫上許多金色銀色的小裝飾。此外,藏族的男女,均愛戴帽子,他們夏季愛戴呢制禮帽及氈帽,冬季愛戴狐皮及羊皮帽。
參考: cd.emb/pshe/civic/50project/pwin_hrsres01
clc.polyu.e/xinan_trip/ *** _culture4
2、藏族的節日有哪些?
藏族四個重大節日:
1、雪頓節
雪頓節是西藏最隆重、規模最大的節日。雪頓節即為吃酸奶的節日,人民會給僧人們獻酸奶,請求摸頂祝福,現在逐漸演變成集傳統展佛、文藝匯演、體育競技、旅遊休閑為一體的節日。在這里你可以吃到純正的酸奶,沒有任何添加劑哦~這個節日是除了藏歷新年以外,規模較大的節日。
2、沐浴節
沐浴節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歷史。在這七天中,從孩童到老人,都要下河洗澡,據說這七天的河水具有八大優點,即一甘、二涼、三軟、四輕、五清、六不臭,七飲不損喉,八喝不傷腹。
3、酥油花燈節
酥油花燈節這一晚,花燈把古老的八廓街裝扮成了美麗而神奇的世界。那些用酥油和麵粉再加上各種染料做成的酥油燈環繞著八廓街,當夜色來臨,千燈萬燈同時亮起,酥油彩塑頓時栩栩如生,使整個街道光彩奪目,輝煌燦爛。
4、望果節
望果節是藏族農民歡慶豐收的節日,流行於西藏自治區的拉薩、日喀則、山南等地。「望果」就是繞著豐收在望的田地轉圈,以此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祝福。節日時間隨各地農事的變化而變化,一般在青稞黃熟以後、開鐮收割的前兩三天舉行。
西藏特色節日:燃燈節
於藏歷正月15日在拉薩舉行。屆時,各寺廟的喇嘛及百姓,用五彩酥油捏塑成各式各樣的酥油花,掛在大昭寺兩邊事先搭好的花架上。夜幕降臨,花燈點燃之後,宛如群星降落。花燈上繪有花卉、神仙人物、飛禽走獸等。觀燈的人群在燈下歡歌起舞,通宵達旦。
3、藏族有什麼節日?日期是多少?
藏歷年:藏歷十二月三十與初一。
祈禱節:一次是在農歷正月初一至初三,另一次是在農歷六月十三至十五。
放生節:正月初八。
燃燈節:每年農歷八月十五。
驅鬼節:藏歷十二月二十九日。
雪頓節:藏歷七月初一到初五。
春播節:每年正月的某一個吉祥的日子。
望果節:一般在大雁南飛的季節到來之前舉行,具體的日期由寺院喇嘛掐算。
娛驢節:每年農田運肥工作結束後。
觀花節:農歷六月十八。
賽馬節:農歷七月一日。
4、拜月起針線是什麼節日叫什麼?
拜月起針線是什麼節日叫什麼?
——七夕節(乞巧節)。乞巧:根據傳統,漢族民間女子要當庭布筵,虔誠跪拜織女星,乞求保佑自己心靈手巧,乞求智慧和精巧女工技藝。
5、藏族的節日是什麼 藏族的節日有哪些
藏族的主要節日有:雪頓節、藏歷年、上九節、採花節、賞花節、觀花節等等。
藏族是中國的56個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中國境內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雲南迪慶、甘肅甘南等地區,此外印度、不丹、美國、加拿大、歐洲、澳洲等地區也有藏族分布。
拉薩是藏族人心中的聖地。
目前全世界藏族人口約750萬左右,中國境內約700萬(2016年),藏裔人口保守估計在1000萬以上。藏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分衛藏、康、安多三種方言。藏族普遍信仰藏傳佛教。
公元七世紀佛教從天竺傳入吐蕃,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藏族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在文學、音樂、舞蹈、繪畫、雕塑、建築藝術等方面,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藏族雕刻技藝高超。此外藏戲獨具特色,藏醫葯學也是人類重要遺產。
6、藏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藏族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最主要的是:採花節、轉山會、雪頓節、女兒節、薩噶達瓦節
採花節是舟曲縣博峪一帶藏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日舉行,節期兩天。傳說,很久以前博峪是一個荒僻的山溝,人們以採集和狩獵為生,以樹葉和獸皮做衣服。一天,從遠方來了一位叫蓮芝的姑娘,她美麗善良,心靈手巧,教會了當地人們開荒種地和織布縫衣,還采來百合花為人們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這天,蓮芝上山採花,被鎳風卷下懸崖摔死了。人們很悲傷,便在這一天上山採花紀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採花節。
轉山會是藏族傳統節日,又稱沐佛節、敬山神。流行於甘孜、阿壩藏族地區。每年農歷四月八日誕辰時,有九龍葉水為其沐浴,故又稱沐佛節。每年這一天,甘孜藏區遠近群眾身著民族服裝,匯集到跑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們先到寺廟里燃香祈禱,焚燒紙錢。然後轉山祭神,祈求神靈保佑。轉山後,支起帳篷進行野餐,演藏戲。唱民間歌謠,跳鍋庄舞、弦子舞,騎手們還進行跑馬射箭比賽。在此期間,人們還要舉行物資交流活動和其他文化體育活動。
薩噶達瓦節
四月十五日是藏族的薩噶達瓦節。關於它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紀念釋迦牟尼成道的日子;一說是紀念文成公主到達拉薩的日子。這天西藏各地都要舉行宗教紀念活動。在雲南的藏族人民有的還要到維西縣的達摩山朝拜,有「轉葛拉」(繞山)的儀式。
女兒節
甘肅文縣的藏族,每年農歷五月初四、初五,是他們的「女兒節」。節日期間,姑娘們由自己的胞兄陪同,穿上艷麗的服裝,帶上美味可口的佳餚,上山採茶對歌,和小夥子互相敬酒,祈祝吉祥
7、藏族的傳統節日叫什麼
藏族的傳統節日有雪頓節、大佛瞻仰節、祈禱節、望果節、展佛節、失勤節、藏歷新年、朝山節、燃燈節、燒香節等。對於西藏人來說,這些傳統節日非常重要。西藏地域遼闊,這里的人們都非常的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所以傳統節日在當地的慶祝規模非常宏大。
據漢文史籍記載,藏族屬於兩漢時西羌人的一支,最早起源於雅魯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區的一個農業部落。藏族是中國的56個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中國境內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雲南迪慶、甘肅甘南等地區,拉薩是藏族人心中的聖地。
藏族的傳統節日具有濃厚的佛教色彩;藏族佛教文明依附於藏族的傳統節日流傳下來。了解藏族文化或者藏佛教文化就一定要先了解藏族的傳統節日。
節日擴展
望果節已有1500多年歷史,是西藏人民渴望豐收的傳統節日。「望果」節歷時一至三天,於秋收前擇吉日舉行。每年這天,藏族人民都身穿節日盛裝,有的打著彩旗,有的抬著青稞、麥穗紮成的豐收塔,豐收塔上系著潔白的「哈達」。
藏歷新年是藏族人民傳統新年,西藏最隆重的節日之一,寺廟僧侶與俗人共同歡慶的節日。一家人做卡賽、擺「切瑪」、吃「古突」、背水、互相拜年等等活動,類似內地的春節的重要性。
藏族人絕對禁吃驢、馬肉,最忌吃狗肉,凡盛過這些肉類的器具便不再使用。有些地區也不能吃魚。人對馬的偏愛之情,帶有原始宗教的圖騰崇拜色彩。他們認為馬是路神的象徵,不吃它的肉,不擠它的奶,不用它的皮,由它自然繁殖和死亡。
8、藏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藏族的傳統節日是:
1、雪頓節,是西藏藏族人民的重要節日之一,每年藏慶七月一日舉行,為期四、五天。雪頓是藏語譯者,意思是「酸奶宴」,於是雪頓節便被解釋為喝酸奶的節日。
按藏傳佛教格魯派的規定,每年藏歷六月十五至七月三十日為禁期,大小寺廟的喇嘛不許外出,以免踩死小蟲,待七月三十日解禁之後方可下山。喇嘛下山時,農牧民拿出酸奶敬獻,形成雪頓節。
2、大佛瞻仰節,是西藏的日喀則僧俗民眾每年藏歷五月間在扎什倫布寺舉行大佛瞻仰節。扎什倫布(藏語音譯「吉祥須彌山」)寺,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第四大寺。在西藏日喀則尼色日山下,為歷世班禪的駐錫地 。
3、祈禱節是藏族地區最為隆重的既是大型宗教活動,也是民間性的節日活動,藏語叫「莫郎切波」。在州內藏區,有兩類這種盛會,一是格魯派的祈禱節;一是藏族原有的宗教,本波教的祈禱節,這兩個祈禱節相同,每年舉行兩次,一次是在農歷六月十五,一次是農歷正月初一至初三。正月的祈禱節比夏季的祈禱節要隆重。
州內還有本波教的寺廟和信徒,他們至今還保留著濃厚的原始宗教的習俗。前來參加盛會的人們,在正月十三或十四要去轉一圈尕米寺後的聖山--小西天。正月十五一早,寺里僧侶喇嘛,披上新袈裟,由寺內樂隊吹響的大、小銅號。
隨後全寺和尚齊聚經堂誦經,並由活佛安排這一天各人的責任。近12時,和尚們向前來朝覲的各地香客和觀眾,表演「跳神」節目,跳神的內容既有歌頌歷史上藏漢團結的故事,也有根據本波教經典故事而編跳的舞等。
(8)藏族穿針的那個節日叫什麼擴展資料:
藏傳佛教寺院建築藝術,在西藏古代建築藝術中,最富有民族和時代特色,多依山而建、規模宏大,氣勢渾厚,工藝精緻,金碧輝煌,蔚為壯觀。從佛教寺院形成之初,到藏傳佛教寺院建築藝術主體風格的形成,其間大體經歷了寺廟、寺院、宮殿與寺院建築融合的三個發展階段。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為石木結構,房子外牆厚實,風格古樸粗獷;外牆向上收縮,依山而建者,內坡仍為垂直。
碉房一般分兩層,以柱計算房間數。底層為牧畜圈和貯藏室,層高較低;二層為居住層,大間作堂屋、卧室、廚房、小間為儲藏室或樓梯間。若有第三層,則多作經堂和曬台之用。因外觀很像碉堡,故稱為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