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情侶節日有什麼
1、七月份有什麼節日?
七月七日七夕節,又稱乞巧節、鵲橋會,拜祭牛郎織女,是日雨稱灑淚雨。
「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人為主角的節日。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七月情侶節日有什麼擴展資料:
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他們對愛情的堅貞和信守令人感動,所以七夕節充滿了浪漫的氣息。在這一天,女人們都會祈求自己的真摯愛情,於是就相應誕生了一些關於女人們在這一天乞巧的習俗。
中國七夕節雖然生成時間比西方情人節早得多,而且一直在民間流傳經久不衰,但目前在年輕人中,七夕節不如西方情人節受寵。
2、七夕節是什麼節日啊?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晚上,源於古代神話牛郎織女天河相會的故事,最早記載於《詩經·小雅·大東》。節日里有曝物、乞巧等俗。民間搭綵樓於庭院,謂之乞巧樓,婦女擺香案,設瓜果,穿針引線,乞求智巧。有的地方以此為「少女節」,年輕姑娘舉行「慕仙盛會」。
江南一帶,是日解孩子脖頸上的「五色彩絲」,甩於屋頂,謂之「送健繩」。廣州一帶甚重七夕,家家陳列瓜果以及各色香花、化妝用品,少女盛裝,於月下祭拜七姐。廣西等地在這一天儲水,叫做「雙七水」,傳說用此水沐浴,可以避邪祛病。七夕節,也流行於一些少數民族中。
乞巧文化
在這一天,有穿針乞巧的活動。《荊楚歲時記》記載:「是夕,婦人結綵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俞石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在唐代,宮女們到了七月七日,將蜘蛛裝在小金盒子里,第二天才打開盒子,以蛛絲的疏密,確定得巧的多少。慢慢的,這一種乞巧就變成游藝活動。
元代時,七夕穿針的針為九尾針,比普通的針多好幾個孔,又稱玄針,由於要全部穿上絲線,難度很大,因此就成了測驗智巧。相反,也更能引起宮女的興趣,競相前去穿針,爭強鬥巧,以顯示自己的才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七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