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節日是在臘月初八的
1、臘月的節日時間、風俗是什麼?
1、臘八,喝臘八粥
臘八節,顧名思義,是在每年臘月初八舉行的節日。
傳說這一天源於佛教,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
傳入中國之後,成為中國人祭祀祖先、祭祀五穀之神的節日。
臘月初八,喝一碗臘八粥,祝願自己一年好運豐收。
2、臘月二十三,糖瓜粘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傳說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告一家人的善惡。
為了讓灶王爺說好話,於是會拿糖粘住灶王爺的嘴。
除夕夜灶王爺會回來,賞善罰惡,賜福降災。
3、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過去每年的臘月二四日,都會「掃年」。
意思是祛除疾病和災禍。
家家戶戶這天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器具,拆洗被褥,灑掃庭院。
把家裡不好的運氣都打掃出去,這樣明年才能有更多的福氣。
4、臘月二十五,接玉皇
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之後,玉皇大帝還會親自來人間視察,善善罰惡。
所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慎重祭祀,以博取玉帝歡心,得到玉帝賜福。
5、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
過去人們物質生活並不富足,每月只有兩次「打牙祭」的機會。
臘月二十六是一年中最後一次打牙祭,所以又稱之為「尾牙節」。
人們在這一天,開始殺自己養的豬,籌備過年的肉食。
因為這是一年中最後一次,所以也往往是最隆重的一次。
2、臘月初八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臘月初八是臘八節,俗稱「臘八」 ,節期在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於我國北方,習俗如下:
1、吃臘八粥
叫「七寶五味粥」。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2、吃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農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
3、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之後吃掉。
4、打掃房間
掃房間的衛生,貼窗花,製作糖瓜。一般在北方打掃房間是從臘八節開始的,在這之前一般不打掃房屋上頂的。
5、製作臘八豆腐
製作臘大豆腐流行原安徽境內。每到臘八節這一天,老百姓開始磨豆子,做豆腐。由於臘八節到過年比較早,所以老百姓就會把豆腐切開,切的薄薄的,放在太陽底下曬干,這樣留到春節期間食用。
臘八節的傳說
臘八節是農歷臘月(十二月)初八,起源於元末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里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
美美的享受了一頓。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於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