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節日要上山祭拜親人
1、清明節掃墓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像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清明節掃墓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掃墓作文1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清明節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是祭奠烈士、先人、和踏青的日子。
清明節這天,天空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天氣變得灰沉沉的,就如同人們的心情一樣沉重。早飯後我和爸爸媽媽拿著昨天早已經准備好的祭品,一起去老家的墓地給太爺爺掃墓。一路上,田野里整片整片嫩黃色的油菜花昂首挺胸,彷彿在告訴人們清明節到了。看到這一片片黃色的花兒,就像是一幅幅巨大的黃色挽帳,在這令人傷感的時節,祭給清明、祭給那些去了另一個世界的亡靈們。此時許多過往的人們手裡也都拿著紙錢、元寶、等一些祭祀用品,卻都一個個滿臉愁容,果真就應驗了杜牧的那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不知不覺我們已來到了太爺爺的墓前,爸爸先是把太爺爺墓前的雜草清理干凈,又從一堆東西里拿出了三炷香,點燃後將它們插在太爺爺的墳墓前,我和媽媽擺上了太爺爺生前最愛吃的水果和燒雞當然也少不了太爺爺生前最愛喝的杏花村,供品擺好,點上蠟燭,默哀三分鍾,燒上好多的紙錢,藉此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裡默默祈禱,希望他們在天堂那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快樂地生活著。待紙錢全部燃盡,我們一起下跪行禮,爸爸說:這是祭拜祖先最重要的儀式。
最後祭奠完畢,我們收好東西,這時的天空又下起了蒙蒙細雨,就如同我們傷心的眼淚。清明無盡的悲傷都化在這蒙蒙的傷痛中,承載著思念的心情,落向大地撒給逝去的親人
清明節掃墓作文2今年是清明節休假實施的第一年,我也可以與老爸媽媽一起去掃墓。
清明節掃墓是由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演習而來的。
清明節是我們緬懷先人的日子,是庄嚴、肅穆的。
清明上山祭拜先人雖然十分累,有時還會摔幾跤,山路又十分難走,但是祭奠親人的心情卻是虔誠的。
今天我與老爸媽媽一同去上奶奶的墳。奶奶去世時才50歲,我那時還沒出世,雖然對奶奶的影象不存在,但是懷念奶奶的感覺卻沒減少,所以我更加珍惜這一次的掃墓行動。爸媽每年都來祭奠,為墓碑改改字,除掉些雜草。可是草的生命力那麼強,僅一年的工夫就把整個大墓都遮蔽起來了。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看來割草的任務很艱巨,我連忙拿起鐮刀除草了,我用力砍了下去,可不僅草沒砍下,我的手指頭都要砍下了。這時,老爸便過來幫我,他說:「割草先得把草摟緊,然後用力把草往下壓,然後再用鐮刀用力割,這樣才能把草割掉。」順著老爸的方法,我還真會砍了!在我與老爸媽媽的努力下,終於把草清除干凈了。我還幫助媽媽掃地,恭恭敬敬的擺上鮮花,讓奶奶的墳地也變成一塊綠色環保的凈園。
清明定為休假日有利也有弊,盡管大家都可以有時間上墳了,但是上山的交通就成了很大的問題,在回來的路上我們堵了一小時的車,看那些交警叔叔也指揮得夠累,我想以後這方面的安全疏通得也有個規范吧。
今天清明節,雖然很累,但是我很高興,學到了知識,用自己的勞動,表達了對祖先的懷念與尊敬。
清明節掃墓作文3「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當我想起唐大詩人杜牧的這首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
大概到了8點左右,我與弟弟和親人們從家中出發了。在路上,我不斷回想著以前的事,似乎我從來沒有見到爺爺那慈祥和藹的模樣,腦海里也沒有任何跟爺爺有關的事跡。她長什麼樣子?待我好嗎……一連串的問題一下子涌到我的.大腦。我問媽媽:「媽媽 ,我見過爺爺嗎?待我好嗎?」媽媽無奈的說:「實話說吧,他對你可好啦,你犯錯了,她一直袒護你……」
經過幾十分鍾的長途顛簸,我們終於來到了爺爺的墳前。媽媽把飯菜和酒拿出來,放在墓碑前面。爸爸先把墳標插好,再把蠟燭和香點燃。接著,爸爸把香分給我、媽媽和弟弟。我們一家人拿著香拜爺爺。我一邊拜一邊對爺爺說:「爺爺保佑我考上中學。保佑爸爸、媽媽身體健康。保佑弟弟快快長大……」
拜完爺爺之後,爸爸、媽媽開始燒冥幣給爺爺。冥幣有一百萬、一億、兩億面額的。爸爸一邊燒一邊嘴裡說:「這里有很多的錢不要搶,人人都有。」我聽了忍不住笑了,說:「這么多錢,還用搶嗎?」
過了一會兒,爸爸和大伯、姑父開始放鞭炮了。我們在鞭炮聲中下山去了。煙霧彌漫的山野中,我們踏著泥濘的小路往回走。路上扶老攜幼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群,或一兩個姍姍獨行,不愧是我們中華發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麼的有意義。
清明節掃墓作文4每年的4月4月,就是我國人民緬懷先人,烈士的清明節,為紀念這個有著深遠好處的日子,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我校精神禮貌建設。學校舉行「緬懷革命先烈,清明節掃墓」活動。
清明節一早,全校師生排著整齊的隊伍坐著車,舉著少先隊隊旗,來到老營革命烈士陵園,師生們來到革命烈士紀念碑下,向革命先烈門獻上自己親手做的小白花。少先隊員們應對鮮紅的隊旗,進行了群眾宣誓:「准備著,時刻准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誓詞在烈士紀念碑前久久地回盪......
宣誓儀式上,同學和老師和老師們紛紛表示:要繼承先烈們的遺志,高舉旗幟,沿著他們沒有走完的路奮勇向前,讓星星火炬代代相傳。練好本領,增強素質,為祖國的富強和民族的強盛做出自己的貢獻!
之後同學們討論了關於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理解愛國主義教育,此時我想到:我們這天的幸福(完美)生活都就是由革命先烈為我們創造出來的,也就是血紅的鮮血換來的;於就是,我的心中起了一個念頭:要繼承先烈遺志,發奮學習,努力成為建設國家的棟梁。作文
下午3點多,掃墓活動結束了,同學們乘著車緩緩的回到學校,同學們也累了一整天,在車上許多同學都進入了美夢之中......
清明節掃墓作文5又是一年清明至,今天,我走在了去上墳的路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眾人所知的油菜花群了。似乎比去年蒼老了許多,青苔也已經把整座石板橋包住了,我們只有清除青苔才能前進。
石板橋下面是一條清澈無比的小溪,小溪里有幾條又大又美麗的石斑魚(顯然,石斑魚也不怎麼美麗)。
一樹茶花亭立在我眼前,綠綠的葉中添上幾朵鮮紅的花,讓人眼前一片星亮,心情也好了許多。春天,我的老家有許多桃花,每年夏天我們都會摘桃子吃,而且汁水也非常的美味可口誘人。
墳地旁的柿子樹一到合適的季節,樹上就會結出黃澄澄的果實,還總是發射出誘人的光芒。
柿子樹的右邊就是一小塊平坦的草地。青青的草地像地毯,加上美麗的花朵,就是花紋了。右邊自然是竹林了,竹林是翠綠色,竹筍正冒出小腦袋來。在一些地方,還有隨處可見的草籽,草籽年糕在我們新昌是一道非常有名的美食,比米飯還要美味許多。
但最普通的就要數茶葉地了,往高處俯視下面,整座山上有半座是茶葉地,還有半座是一些零零碎碎的植物合成的。
清明節掃墓作文6「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正如詩人所說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迷亂凄涼。清明節的來歷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呀!
我們早早的吃完早飯,准備去掃墓。我們提著東西走在馬路上,我看見路上的車子來來往往,路上的行人也來來往往。今天天氣不是很好,天空上還下著一些毛毛細雨走進墓地,裡面人來人往,煙霧彌漫。我們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來到我家的墓碑前。爸爸媽媽從塑料袋裡拿出紙錢和其他祭祖物品,我也上前幫忙拆分,並分成了三堆。隨後,我們燒起了紙錢,把香點著,還放起了鞭炮。我們大家恭恭敬敬地站在墳前,一個個上前磕頭。輪到我了,爸爸一邊叫我磕頭,一邊請爺爺、奶奶保佑我平平安安。
在這片土地上,我的爺爺和奶奶安詳的睡著,永遠的睡著。點燃的香慢慢地飄了起來。也飄進我們的心中。我情不自禁的吟起了杜牧寫的《清明》。
所謂「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憂愁一直伴隨著我和家人結束掃墓。
清明節掃墓作文7星期五是清明節,我們一家人要回南湖老家掃墓。在路上,一直在堵車,所以非常慢。
到了南湖,爺爺找出鋤頭、鐮刀、大剪刀,還有掃帚,我們就上山了。山路非常難走,有許多雜草擋在路中間,有些草是帶刺的,會傷到皮膚。因為下過雨,導致山路很滑,一不小心就會摔倒,還有很多蟲子飛來飛去,讓人感到很不舒服。到了第一個阿太的墳前,大人們有的掃落葉,有的拔雜草,還有的砍竹子。看到大人們都有事情做,我也不甘示弱,撿掉落的枯樹枝,不一會兒墓地就打掃得乾乾凈凈,但是大家卻都累得精疲力盡。
我看見媽媽走到墓前求祖先保佑,我也連忙上去照著媽媽的樣子學了起來。要放鞭炮了!我趕緊離得遠遠的生怕火花會碰到我。然後,我們又去了第二個阿太的墓那裡,照著之前的樣子做了起來。「哎呀!」我大叫一聲,因為我撿樹枝的時候不小心被扎到了。打掃干凈了之後,我又跟媽媽上去拜拜祖先,鞭炮放完了之後,我們就下山了。
最後,我們還聚在一起吃了一頓豐盛的大餐哦!
清明節掃墓作文8清明節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其中一個,又叫「寒食」節,有掃墓和吃艾餃的習俗。
今年的清明節陰雨綿綿,多了一絲肅穆的氣氛。讓我想起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一句古詩。這天,我們全家帶著祭品上山掃墓。山腳下,前來掃墓的車輛排成長龍,挨挨擠擠,行進速度緩慢,還有交警指揮。
我們先來到奶奶的墓前,拿出祭品放在墓碑前方,虔誠地寄託對奶奶的哀思。親烈士墓的人,都特別文明,都遵守文明掃墓,拒放鞭炮的規則。就算今天陰雨綿綿,但燃放香燭和鞭炮的火災隱患仍不容小覷。還好,大家都很自覺,都明白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說起護林防火,我突然想起老師在課上說過的「網上掃墓」。對啊,老師曾提起過「網上掃墓」既可以緩解交通壓力,倡導綠色文明祭祀,同時也可以方便網友清明期間足不出戶祭掃先人,可謂「一舉三得」。
當天,我就和爸爸約定明年的清明節我們就在網上祭奠奶奶。今後,我們也會動員身邊的人響應這個綠色的號召,加入到網上掃墓的行列中來。
清明節掃墓作文9清明節去掃墓,我想大家都十分熟悉吧!4月1日下午,我們四年級的同學去了烈士陵園掃墓。因為只有我們四年級去,所以我們十分珍惜這次機會。
4月1日下午,天空中雖然看不見太陽,但我們的心卻是熱乎乎的。我們的心情既沉重,又有一些激動。我們四年級的同學穿著整齊的校服,戴著小白花,拿上花圈,排隊來到操場。明白要求後,我們有拍著整齊的隊伍向烈士陵園走去。一路上,同學們都十分安靜。
到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前,隊伍更加安靜了。寬闊的平壩上,只能聽見幾聲清脆的鳥叫聲。看得出,同學們的心情十分沉重。我們在默哀時,神情十分嚴肅。此時,我的眼前又涌現出了當年革命烈士為了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情景。他們為了新中國的成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甚至是生命……他們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烈士們多麼偉大,多麼值得我們敬佩,多麼讓中華民族的兒女自豪……
我們該把小白花獻給烈士們了。當我們緩慢這走到烈士的墓碑前,將小白花放到烈士的墓碑上時,我的心裡有一種無法形容的難過。
離開了烈士陵園,我還是無法從悲痛中走出來。我抬頭望瞭望天空,天上的太陽被厚厚的雲遮住了,顯得死氣沉沉,好像也十分悲傷。
烈士們為我們付出了這么大的代價,他們的英名將會永存萬古,這種精神將會像洶洶的火焰一樣經久不息。
清明節掃墓作文10今天是清明節,一大早,媽媽急急忙忙的把正熟睡的我從床上拉了起來。
我睜開了模糊的雙眼,四周看了一眼,媽媽已經收拾好東西准備去掃墓了。我火速穿好衣服。跟著爸爸媽媽回老家去給太奶奶掃墓。一路上,我的心情格外激動,這是我第一次掃墓,心裡又驚又喜。心情好,窗外的桃花也顯得格外紅。一排排松樹佇立在四周,小草也吐出了嫩芽。
轉眼間,我們來到了太奶奶的墳前,看看媽媽,眼淚早已濕潤了她的雙眼。我看到太奶奶的墓碑上有許多灰塵,就拿起了手帕,輕輕的擦去了那些灰。爸爸和我一起把四周的雜草清理干凈。看到這,我不禁想起了生前的太奶奶。記得有一次,我在路上不小心摔倒了,太奶奶看到了,趕快把我扶了起來。親切的問我:「孩子,疼嗎?」「不疼。」我看著太奶奶著急的樣子,覺得是我摔倒,但太奶奶的臉色比自己受傷了還嚴重。太奶奶一生最疼我了,我也很愛她。可現在,太奶奶長眠在這冰冷的墓地,即使我千呼萬喚,她也不可能回來了。我們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 眼淚不知不覺的濕潤了我的眼眶。我萬分悲傷,痛苦。
媽媽用打火機點燃了紙錢,火苗燃燒了,可是我的心卻那麼冰冷。
我是多麼的懷念我的太奶奶呀!我跪在墓碑前,重重的磕了幾個頭。心裡想:太奶奶,你放心,以後每個清明節我都會來看望你,我會好好學習,來告慰您的在天之靈。
陽光依舊燦爛,可我的心情卻無比沉重。這次掃墓讓我懂得了許多。在這一天,我似乎也長大了許多。
清明節掃墓作文11清明節是每年的陰歷4月5日,清明節又被很多人稱為鬼節。每當清明節這天人們都會來到墓碑前或者火葬場去祭奠死去的親人,對親人表示一種哀悼。
我和媽媽一大早上就來到了墳地,來這里祭奠親人的人很多,都給死去的親人燒著紙,弄的整個山上煙霧繚繞。我和媽媽來到姥姥和姥爺的墳前,我把買好的鮮花放到了姥姥的墓碑前,媽媽把黃紙點燃,嘴裡還念叨著;媽媽爸爸在那邊放心,兒女這邊都挺好的,你們不用牽掛。其實大家心裡都很清楚,人死了也就沒有了靈魂,也根本不存在靈魂上天堂和下地獄之說。到清明節給親人燒點紙只是對親人的精神上的一種寄託而已。看到姥爺的照片,讓我想起了我和姥爺生活的點點滴滴。小的時候姥爺對我很好,姥爺一共有3個外孫子,特別的疼我,每當到六一兒童節姥爺都會給我買很多我愛玩的玩具,領著我去公園的人工湖裡釣魚劃船,還給我在各個景點前拍照留念,每次都玩的可開心了。我現在身上穿的新衣服還是姥姥去年生前領著我到商場給我買的呢。後來姥姥得了疾病,離開了人世,姥爺也因傷心過度也隨著姥姥去了。
想到這里我潸然淚下,我特別想念我的姥姥和姥爺,以後每年的清明節我都會來堅持祭奠他們的。
清明節掃墓作文12清明節這天,天氣很晴朗,但是我的心情卻無比沉重,因為我們要跟隨劉老師一同去郾城烈士陵園掃墓,祭奠革命先烈。
一走進烈士陵園,我們就看到一座座墓碑站立在蒼松翠柏中,株株蒼松翠柏襯托出烈士們永垂不朽、萬古長青的高貴品質!墓碑前擺滿鮮花,一束一束的彷彿在訴說著悲壯的過去。我們也獻上自己製作的小白花,表達我們的哀思之情。
在革命烈士紀念館,校長給我們講革命先烈的英勇故事。這時,低沉的哀樂響起——默哀開始,全場鴉雀無聲,同學們都默默的低下頭,心裡無比的悲傷。我不禁心如潮湧:」像革命烈士這些視死如歸、一心為祖國效力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真是我們的好榜樣,我一定要向他們一樣為國家做出偉大的貢獻。「
離開烈士陵園後,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裡還久久不能平靜,我的眼前總能浮現出那些革命先烈們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奮力殺敵的一幕。是啊,他們為我們今天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獻出寶貴的生命。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讓胸前的紅領巾更加鮮艷。
清明節掃墓作文13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我們去烈士陵園掃墓。到了烈士陵園門口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一一的往裡進。老師先帶著我們轉一圈,然後老師發給我們一支黃色的小花讓我們走到墓碑前低下頭站一分鍾,讓我們鞠躬。老師給我們講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讓我們知道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革命烈士的獻血換來的!
清明節的那天,我們全家人回老家為祖先掃墓。
到了祖墳所在的山坡上時,我就拿起掃把,把祖墳周圍的落葉等垃圾掃得乾乾凈凈。接著又拿起抹布,沾上清水仔仔細細地擦著墓碑,經過一番有力地擦拭後,祖先的墓碑就光亮如新。沒多久,祖墳就被掃好了,我們祭拜後,便走回老家吃飯。
今天是四月八日,媽媽告訴我四月四日是清明節,那天一家人要去掃墓。
我興高采烈的在墓胖跳來跳去,爺爺叫我不要在墓旁亂跑,這是不好的行為。我見爺爺他們在墓前建拉一個不知名的東西。大惑不解的我問:「這是啥東西?」爸爸說:「這是食台,專門供祖先品嘗這些我們給祖先的食物」。
到家後我問:「爸爸為啥我們一定要供奉祖先那?」爸爸說:「因為古代的習俗,我們也要這樣做。」我想我長大後一定要比古代人更孝順。正所謂:紅出於藍更勝於藍。
清明節掃墓作文14今天是一個傳統佳節——清明節,又是我國第一次放清明假,於是,我跟爺爺奶奶一起去黃龍陵園掃墓。在走向公共汽車亭的路上,我邊唱邊跳:「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可是,一到公共汽車亭,我的心情就好像從雲端掉下了地上,有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拐彎,為什麼呢?請看:
掃興事件一:
在上公共汽車時,我深深感受到了紅軍鬧革命的痛苦:你擠我一下,我踢你一腳,這種「熱鬧」場面,可能在世界上也為數甚少了。好不容易擠上了車,竟發現車廂內坐無虛席,板無虛站。我有隻好承受老師上課的痛苦了。擠公共汽車的經歷——慘啊!
掃興事件二:
快到公墓區時,竟然堵車了!我們不得不下來走路,走的我是「腰酸背疼腿發酸」。坐公共汽車去公墓區的經歷——慘啊!
掃興事件三:
在燒紙錢時,火差點沒把我的褲子點燃,嚇得我把紙錢給撒了一地,向爺爺跑去。「還好沒有燒著褲子,還好沒有燒著褲子。」我一邊輕輕地拍著心臟一邊自言自語。真是虛驚一場。燒紙錢的經過——慘啊!
言而總之,總而言之,統而言之,我今天去掃墓的經過只要用兩個字就能恰當地形容,那就是:慘啊!
清明節掃墓作文15又是一年的清明節,今天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大家都在忙著准備去掃墓。對於我來說又是充實的一天,話不多少直接進入主題吧。
今天我們放假,昨天爸爸便囑咐我今天要起的早一點,這一點我當然知道啦,知道今天是清明節,於是我一大早便起來了,還以為自己是全家起的最早的呢,結果發現爸爸媽媽早已經在廚房忙著做早餐了。真是慚愧,昨天心裡暗自想著今天要起的最早,沒想到.....
吃完早餐我們就整理了一下掃墓要用到的東西啦,就是紙錢,香,鞭炮還有還有一些水果等等需要用到的東西,萬事具備我們開始出發了。因為我們這里處於山陵地帶,先人的墓又都在山上面,所以免不了要爬山了,沿著鄉間小路,一邊貪婪的呼吸清晨新鮮空氣,一邊欣賞著沿途美麗的景色,我們來到了山腳下了,沿著山路我們一直往上直奔墓地,露水打濕著衣服和褲角,身上彷彿染上了這個季節獨有的氣味,真的是生氣盎然。
終於我們來到了先人的墓地了,清掃了一番墓地周圍的樹葉雜草,就是掃墓啦,然後開始嚮往年一樣給先人上香,燒紙錢,上酒,然後放炮,再磕頭祈求先人保佑安康,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儀式了,我們每年都會重復著,以表達對先人的尊敬與緬懷。然後我們會去別的先人的墓地掃墓,一般掃完墓下山就臨近中午了,這時候經歷一上午爬山的我,已經餓的不行了,於是催著媽媽趕緊做午飯。
清明節掃墓簡單又充實的一天,結束了。
2、一年中都有什麼節日上墳!
舊風俗中
通常是清明
七月半和冬至
都是祭祖的日子
在舊時是要講究時常供奉血食的
所以那時一年中的祭祖節日相對頻繁
現在主要是在清明上墳
是最主要的祭祖日
而七月半又稱鬼門開
舊時的鬼門開要從七月十五到三十(就是地藏王菩薩的生日)
算是個探假日
讓亡魂回家探視親人並小住幾日
現在很多地方地風俗中
死者家人通常只是在家門口畫地為墳燒些紙錢
而冬至
在現在算是緊次於清明地祭祖日
全家要吃團圓飯
並在家中進行祭祀活動供奉祭品
不過現在很多地方
只是簡化為吃團圓飯了
3、每年都什麼時候上墳
還有冬至,南方有些地方的人稱」過冬「,從古代延長至今的習俗辦宴席,享祀先祖
(3)什麼節日要上山祭拜親人擴展資料
冬至還是一個傳統的祭祀之日。據說,宋朝以後,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日。唐宋時期冬至就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則要向父母尊長祭拜。明、清兩代的冬至日,皇帝要舉行祭天大典,謂「冬至郊天」。民間在這一期間同樣有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故而冬至才被稱為「小年」。
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周歷正月為夏歷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正月等於如今公歷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直到漢朝漢武帝採用夏歷後,把正月和冬至分開。也可以說單純的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漢代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魏晉六朝時,冬至稱為「亞歲」,民眾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宋朝以後,冬至逐漸成為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慶活動。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就像元旦一樣。而今只有潮汕、浙江部分地區仍延續祭祖舊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