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社是什麼節日
1、「社日」是什麼節日?這一天人們都要做些什麼?
春社日是在二月,但大部分並不是二月初一。社,一就是指一同工作中或日常生活的一種團體機構,如社團組織;一是古時候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區域稱之,如社廟社壇。社是形象兼意會的字。社,大地主也。從示、土。傳說故事水神共工的兒子為社神。社的本意是社神,即土地神,本義土地神的像,靈位,也本義指祭拜土地神的場地。這社體現了人對土地資源尊崇與欽佩。
傳統式習慣性上產生春社日和秋社日,故時習慣性作秋春二祭,春社日在立春前後左右,秋社日在春分前後左右。立春是二月陽氣,立秋是八月的陽氣,因此春社日處於二月,多在中下旬,秋社日處於八月,多在下旬。先祭祀,後又祭地,即用社日祭拜供奉土地神,人必須土地資源,離不了土地資源,因此對土地資源特有情感尤其戀情仰慕,都是會祭拜的。
春社和秋社是最原始的我國傳統民俗節日,是祭拜土地神的日子。秦代、漢、魏、晉各時期的民俗所定的日期不是一樣的。自宋代起春社和秋社才真真正正擁有定例,並且有民社和官社之分。民社的定例明確規定為:每一年農歷二月初二日為春社,每年陰歷八月初二日為秋社。而官社的定例是根據天乾地支農歷歷法而定的:春社要求為春分後第五個戊日,秋社要求為立立秋後第五個戊日。
土地神,是天地之中最品位最少,官銜最少的神。但他主司農活與世間善與惡,因而大家敬畏之心與信念之情超過一切神氏。它的主要表現取決於大家的期望寄予與大家的情緒上。為了更好地達到精神實質的必須,以盼望年年歲歲安全而大豐收,因而年年祭拜土地神就成為了老百姓們心裡不可缺少的大事了。
2、社日是什麼日子
社日節,又稱土地誕,是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社日分為春社和秋社。古時代的社日節期依據干支歷法來定,後來因歷法變動改用陰歷定節期。春社按立春後第五個戊日推算,一般在農歷二月初二前後,秋社按立秋後第五個戊日,約新谷登場的農歷八月。
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國民間的習俗,每到播種或收獲的季節,農民們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土地神。
古人認為土生萬物,所以土地神是廣為敬奉的神靈之一。人們以為該神管理著五穀的生長和地方的平安。二月二是土地公的聖誕,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在中國南方地區,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
(2)天社是什麼節日擴展資料:
節日習俗:
立春後第五個戊日是春社日。古時以村為單位祭祀社神,祈求豐收。祭社神先立社,在土壇上用石砌屋,無頂,上貼『社稷之神』紅紙,祭祀後,撒肉四周以餉烏鴉。
社日節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類似龍抬頭節習俗,又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如在桂東客家地區。
土地神古稱「社」、「社神」,傳說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於「地載萬物」、「聚財於地」,人類產生了對土地的崇拜。進入農業社會後,又把對土地的信仰與農作物的豐歉聯系在一起。我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稱「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並有了祭社神(即土地神)的社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