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穀豐登是指什麼節日
1、正月二十五是什麼節日?
正月二十五是填倉節。據說正月二十五日是倉王爺的生日,這是中國民間一個象徵新年五穀豐登的節日。「填倉節」因「填」與「天」諧音亦稱為「天倉節」,民間有老天倉與小天倉之分。農歷正月二十為小天倉,正月二十五為老天倉,是民間的傳統節日。
在天倉之日,各縣居民都要採用擔煤、擔土、擔水等形式,寓意添倉,企盼豐年。民間有許多填倉活動,皆與飲食習慣緊密相連。
晉北地區習慣蒸莜麵窩,取其形如糧囤。用蕎面作丸,置莜麵窩中空處,是謂填倉。晉東南地區用黍米面作團,置於糧倉。晉中地區又是用谷面作團填倉。呂梁地區喜吃糕。文水縣將糧倉內燈熏的牆土取一些謂之填倉。晉南地區要用稀面攤極薄餅,中裹以菜餚,卷而食之。
如果民家娶有新媳婦,新媳婦要親手將煎餅置放糧倉。山西境內舊有民謠:「過了年,二十二,填倉米面作燈盞。拿箕帚,掃東牆,拾到昆蟲驗豐年。」講的是填倉的民俗。
2、正月二十五是什麼節日
正月二十五,是填倉日,咱們農村也叫填倉節,天倉節。 是我們民間祀祭倉神,祈望五穀豐登,有好收成的節日。關於這個節日,有這么一個傳說,據說是在很多年以前,北方連年大旱,顆粒無收,而此時朝廷卻不管百姓死活,照樣催稅收捐,百姓無可奈何,因為這樣,凍餓而死的人不計其數!這樣的情況下,有個給皇家看糧倉的倉官,不忍父老鄉親的慘狀,就自作主張,打開皇倉,把皇家的糧食全部分給了災民。朝廷得知後,要派人拿他問罪,他放火燒了空糧倉,自己也投火而死。
填倉節(Fillpositions Insection)是正月二十五日,是倉王爺的生日。填倉節是一個傳統節日,是象徵新年五穀豐登的節日。每當節日到來,民間親朋往來,佳餚盛餐,醉飽方歸。填倉節民俗講究喜進厭出,這一天,囤里要添糧,缸里要添水,門口放些煤炭以鎮宅,以便求得一年順當富足。填倉節的活動有搬運填倉、點燈祀神、祭奠倉管等。各地的過節方法也不盡相同。有的地方,添倉節這天,象徵性地往糧倉里添加糧食,有的地方則在添倉節這一天吃春餅、煎餅和餃子,並把這些食物投入到糧倉,名曰填倉、添倉。
因為這天正是正月二十五,老百姓們為了紀念他,就在每年的正月二十五,用細炭灰或柴草灰在院內外打囤填倉,以示補倉,意喻填滿糧倉,故這天稱為「填倉節」。這就是這個節日的來源。說的習俗,當然是填倉了,還有就是吃各種好吃的,還有熬魚湯的,祭祀倉神等,每個地方形式多樣。說到忌諱,當然是不要說一些不吉利的話,不要浪費糧食等。
河北承德將正月二十五日視為添倉節,在夜前傍晚,用灰在院內打成園跡,當中放少許五穀雜糧示意糧谷滿倉。一般長春人都會在這天做牛肉或馬肉餡兒的餃子,為了討個好彩頭!家家戶戶會在院內用草木灰撒成一個大圈或者畫龍,造成吃年糕,中午吃餃子。滿族的添倉節時,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棍編織一匹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
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在山東,以吃水餃的為多,亦有吃糕的。即墨稱這天為龍鳳日,要用豆面和地瓜面做成起餾,即窩窩頭。在山東武城,早晨吃黃米餑餑,謂「不打滑」;吃干飯,叫做「谷穗堅實」;吃棗糕,叫做「揚風糕」;也有吃面條的,叫做「錢繩子」,裡面放些白菜葉,意味著棉花豐收。
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在山東,以吃水餃的為多,亦有吃糕的。即墨稱這天為龍鳳日,要用豆面和地瓜面做成起餾,即窩窩頭。在山東武城,早晨吃黃米餑餑,謂「不打滑」;吃干飯,叫做「谷穗堅實」;吃棗糕,叫做「揚風糕」;也有吃面條的,叫做「錢繩子」,裡面放些白菜葉,意味著棉花豐收。
3、今日 農歷正月二十五是什麼節日
農歷正月二十五節日含義填倉節。填倉節據說是倉王爺的生日,這是中國民間一個象徵新年五穀豐登的節日。
「填倉節」因「填」與「天」諧音亦稱為「天倉節」,民間有老天倉與小天倉之分。農歷正月二十為小天倉,正月二十五為老天倉,是民間的傳統節日。有的說天倉節是祭星之日,有的說是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謂填倉,意思是填滿谷倉。
(3)五穀豐登是指什麼節日擴展資料:
填倉節填倉節分為小填倉、大填倉兩個節日。小填倉為正月二十日,大填倉為正月二十五日。不少地方,如今不分大小,在正月二十三日一並過填倉節。
正月二十五這一天黎明,家家戶戶都在自己的院子里或打穀場上,用篩過的炊灰,撤出一個個大小不等的糧囤形狀,並在裡面放一些五穀雜糧,象徵五穀豐登。
按照民間傳說,正月二十五填倉,是為了紀念一位好心的無名氏倉官。正月二十五,俗稱填倉節,這是漢族民間一個象徵新年五穀豐登的節日。
參考資料:
網路-填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