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傣族五月是什麼節日

傣族五月是什麼節日

發布時間: 2023-03-17 02:30:34

1、傣族節日有什麼

傣族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巡田壩節、花街節、窩巴節等。

1、關門節。傣語叫「進窪」,意為佛主入寺。雲南傣族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傣歷九年十五日(農歷七月中旬)開始舉行,歷時三個月。

2、開門節:傣語叫「出窪」,意為佛主出寺。雲南傣族的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傣歷十二月十五日舉行。其活動內容與關門節一樣。傣歷十二月十五日,將進窪時擺在佛座後面的東西拿出燒掉,表示佛已出窪,十六日和尚出窪,全家男女老幼到奘房拜佛。

3、潑水節:傣族新年。時在傣歷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夏歷四月中旬),節期三、五天。節日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賧佛,即給佛像灑清水洗塵,然後互相潑水,除疾消災。

4、巡田壩節:每年農歷正月十三日舉行,節期一天。這是當地傣族獨特的傳統節日,這一天村民們組成隊伍,杠彩旗、吹喇叭、敲鑼放炮。按預定的路線走完田壩,便聚在一起制定春耕大忙時期的村規民約,以保證春耕能按節令完成。

5、花街節:又叫「熱水塘花街節」,每年農歷正月初七舉行,節期一天。主要習俗是就熱水塘的溫泉沐浴,以除去舊年的污穢,迎接新的一年。這一天,未婚青年男女還舉行對歌,尋找伴侶。

6、窩巴節:是傣族祈求漁業和水稻豐收的節日,於每年農歷三月初七在大姚灣碧舉行。舉行隆重的儀式以祈禱風調雨順。

(1)傣族五月是什麼節日擴展資料:

傣族的風俗禁忌:

1、宗教禁忌

傣族村寨立有寨心,此乃村寨的心臟或生命。故忌在其上坐、腳踏或掛馬。祭寨時,忌外人進寨,寨人外出,須等祭寨完畢方可出入。進佛寺者須先在門外脫鞋,忌外人進入寨神廟等。

2、婚姻禁忌

從進窪(關門節)到出窪(開門節)期間不許談情說愛,不許結婚,否則,被視為如同牛馬不懂季節,死後會變成狗。

3、喪葬禁忌

村寨若有人死,全寨人停止生產,婦女可外出砍柴、搜集飼料,但不可背進寨,待葬完死者後,方可將置於村邊的木柴、飼料拿進家中。

4、婦女禁忌

婦女不許犁田,否則要遭雷劈;女子不得跨過男子的頭;筒裙不能往高處曬;婦女進佛寺只可到規定可去之處,忌任意起動;經、產期婦女,不得入佛寺;家有客人,婦女不能同桌共餐。

5、生活習俗禁忌

進傣家時,忌到樓口不脫鞋;進屋後,忌用腳跺地板。忌倚靠室內中柱上,亦忌掛物於中柱上。傣家火炕旁一般是家長的床鋪,禁忌隨便亂坐,也不可亂動床邊的「聖水瓶」。

2、傣族有什麼節日?

傣族的節日有:
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
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歷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3、傣族人民的節日

傣族也稱「傣泰民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較多的民族之一。在中國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南部的雲南省。

傣族的節日很多,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關門節、開門節和潑水節。

關門節傣語叫「進窪」,意為佛主入寺。雲南傣族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傣歷九年十五日(農歷七月中旬)開始舉行,歷時三個月。相傳,每年傣歷九日,佛到西天去與其母講經,三月才能重返人間。有一次,正當佛到西天講經期內,佛徒數千人到鄉下去傳教,踏壞了百姓的莊稼,耽誤人他們的生產,百姓怨聲聲載道,對佛徒十分不滿。佛得知此事後,內心感到不安。從此以後,每遇佛到西天講經時,便把佛徒都集中起來,規定在這三個月內不許到任何地方去,只能懺悔,以贖前罪。故人們秒之為「關門節」。

開門節

傣語叫「出窪」,意為佛主出寺。雲南傣族的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傣歷十二月十五日舉行。其活動內容與關門節一樣。傣歷十二月十五日,將進窪時擺在佛座後面的東西拿出燒掉,表示佛已出窪,十六日和尚出窪,全家男女老幼到奘房拜佛。十七日舉行盛大的「趕朵」活動,因為這天佛到西天講經三個月後返回人間,所以各村各寨都要鳴鑼敲鼓,舉行盛會,迎接佛祖,同時還要在奘房內向佛懺悔一年來的罪過;和尚們趁此時向青年男女宣傳教義。開門節時,農忙已過,天氣漸冷,佛教活動也不太多,青年們便可談情說愛或結婚,成年人則出外辦事或串親訪友。這時節是傣族文化娛樂活動最多的時候。人們放火花、點火燈、放高升、環游各村寨,十分熱鬧。

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佳節,也是傣族最重要的節慶,每年陰歷四月(相當於傣歷五月)舉行,一般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為「麥日」,類似於農歷除夕,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此時人們要收拾房屋,打掃衛生,准備年飯和節間的各種活動。第二天稱為「惱日」,「惱」意為「空」,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一年,亦不屬後一年,故為「空日」;第三天叫「麥帕雅晚瑪」,據稱此乃帕雅晚的英靈帶著新歷返回人間之日,人們習慣將這一天視為日子之王來臨,是傣歷的元旦。

隆示

。有的地方又叫「隆趕」。傣語「隆」是指一棵樹或一片林,「示」或「趕」都是祭祀的意思,所以,「隆示」就是祭樹神。古代傣族立寨,都要植樹紀念,故傣族人民把立寨種下的樹當作村寨的保護神。「隆示」的時間在夏歷二月,具體時間各村寨不盡相同。一般都是由立寨人的後裔領頭,全村男性到一棵專門的樹下祭祀,「隆示」期間,相互走親串戚,互致節日祝賀。男女青年串山串寨,對山歌,找伴侶。大順寨一帶在「隆示」的第二天,青年男女邀約到河裡撈魚撈蝦,直至傍晚再將捕獲的魚蝦各取少許,放入江河,意為願來年魚蝦滿江河,捕不完,撈不盡,當晚在河畔共餐,男女青年同吃同樂。「隆示」期間,客人准進不準出,定要留下盛情款待,方能了卻心意。

對歌節

。每年五月端陽這天,紅河兩岸的傣族男女,都要匯集於馬街鄉烏灣村的那丙大龍潭過「對歌節」。對歌這天,各村男女青年盛裝而來,開展男女之間和村與村之間的對歌比賽,從太陽出山一直到日落西山。老人小孩帶著干糧來聽唱。對歌節是男女青年交朋友,找對象的極好機會。

叫谷魂

。又叫「招谷魂」。每年夏歷十月,五穀進倉,傣族人民都要擇月末的最後一個屬龍日叫谷魂。是日,各戶都要到田間殺上一隻母雞,點燃一堆稻草或秕谷祭祀。祭祀後取少量秕谷帶回家,放入倉庫里。以示谷魂已經回家,以後就可開倉用糧。

4、傣族都有哪些節日啊?

傣族的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花街節、巡田壩節等。

1、關門節

時間在傣歷九月十五日,關門節開始後,也就進入農事繁忙季節,為了集中精力從事生產勞動,人們定下許多戒規。如禁止青年男女談情說愛和嫁娶活動;和尚不得隨便外出;進奘拜佛的人不能遠離家庭或到別家去過夜;任何人不得進佛屋,上佛台,拿佛的東西等。直到3個月後,即開門節時,人們才又恢復關門節前的一切正常活動。

2、開門節

時間在傣歷十二月十五日,與關門節(入夏節)相對應,源於古代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習慣。節日這天,男女青年身著盛裝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鮮花、臘條、錢幣敬獻。祭把完畢,舉行盛大的文娛集會,慶祝從關門節以來的安居齋戒結束。主要內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點孔明 燈、唱歌跳舞。

3、潑水節

時間在傣歷6月下旬或7月初(公歷4月中旬)。節期一般是3天。頭兩天是送舊,最後一天是迎新。節日清晨,傣族村寨的男女老幼沐浴盛裝到佛寺賧佛,並在寺院中堆沙造塔4、5座,大家圍塔而坐,聆聽佛爺念經。之後,婦女們各挑一擔水為佛像「洗塵」。佛寺禮畢,青年男女退出,相互潑水祝福。

4、花街節

時間農歷正月十三,青年男女從周圍的村寨匯集到花街,身著盛裝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長隊,款款走過花街,競妝比美,風情無限;小夥子們則瞪大眼睛尋找意中人。如果情投意合,兩人就相約到鳳尾竹下荔枝叢中,姑娘解下腰間的秧篾飯,掀開青翠的芭蕉葉,只見噴香的糯米飯用鮮花汁染成了一半金黃一半鮮紅,以芭蕉葉相隔一層又一層盛滿豬脊肉、油炸干黃鱔、腌鴨蛋等美食。

5、巡田壩節

時間在農歷正月十三日,傣族男女穿著節日的盛裝,匯集在村寨中的大青樹下,敲鑼打鼓。歌手們端著米酒,唱起迎春歌、四季歌。人們隨著鼓點,跳起對扭舞。當金色的太陽冉冉升起,一位長者高聲宣布"巡田壩"開始時,陶醉在歌舞之中的人們自動組成一支隊伍,由扛著彩旗的八個青年領先,大家一路吹喇叭、敲鑼鼓、鳴鞭炮、放火槍,浩浩盪盪向田壩挺進。

5、瑤族,苗族,傣族,白族,彝族,藏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瑤族:瑤族的民族節日較多,主要有盤王(即盤瓠王,畲、瑤族傳說中的始祖,傳說是一隻名叫「盤瓠」的龍犬)節、達努節等。達努節是為紀念創世女神密洛陀而過的節日,日期為農歷五月二九日。此外還有「耍歌堂」節,又叫「耍望」節、曬衣節、乾巴節、月半節、祝著節等。 

苗族: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花山節、晾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後舉行。

傣族: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白族:白族人民主要節慶活動有大過年、三月街、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 、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節饒有特色。

彝族:彝族年,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節。根據彝族的歷法,一年10個月,每月36天。年節無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擇一吉日舉行,此外還有跳公節、插花節及二月八年節等。

藏族:藏族的節慶活動很多,幾乎每月都有一個節日,而且民間節日和宗教節日互相穿插。傳統節日中以藏歷新年、沐浴節、雪頓節和望果節最有規模、最具特色。此外還有達瑪節、賞花節、上九節、郎扎熱甲節、俄喜節、羅讓扎花、沐浴節、驅鬼節、響浪節、酥油花燈節、望果節、轉山會等等。

(5)傣族五月是什麼節日擴展資料

彝族

開年節

那坡縣彝族傳統節日。彝語稱「嘈堂創」,意為節日的開頭。每年正月初八、初九舉行。活動內容為:聚眾祭祖;占定當年重大節日歌舞和族祭頭面人物;為當年各種節日活動集資籌糧。

護林節

彝族傳統節日。亦稱忌歡節。流傳於隆林、那坡縣部分彝族區。分別於農歷三月初三和五月十六日舉行。古代彝族靠山吃山,形成花卉樹木有靈的觀念,每年春夏草木和農作物萌發時,擇日敬祭草木和作物幽魂,以示保護它們茁壯生長。

那坡縣彝族還於節日期間組織象徵性的「打獵」活動,數名小夥子分別扮獵人、獵犬和獵獸,在林中嬉戲狩獵。從節日當天起,將銅鼓、葫蘆笙和彝胡等樂器封存起來,宣告一年一度的禁忌期開始,直至十月初十才開禁。

苗族

苗年

黔東南方言區苗族傳統節慶活動。苗語稱努倫。始於都柳江流域,由北而南經融水的大年、拱洞、桿洞、洞頭、紅水、白雲到安太、安陲、香粉、四榮而止,以農歷九月卯日到十二月半,歷時3個多月。

年前,大家清掃房屋,修整村道,殺豬、做糍粑,做好迎賓的准備。除夕夜老少守年,四更後姑娘們搶新水、挑金銀,小夥子們上山趕牛羊入欄,預祝來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初一安龍神,趕鬼邪。初二給已出嫁的女兒送年飯。初三以後上蘆笙坡,以村為單位「打蘆笙同年」,全村老少一起到他村作客3天。

節慶期間,大苗山共有十三坡、十六坡、十七坡三大坡節,村級、鄉級坡節無數,坡節除吹笙踩堂,進行蘆笙比賽外,還舉行斗馬、斗鳥、鬥牛及對歌、摔跤、鳥槍射擊等活動。男女青年自由往來,以歌會友,以笛傳情,尋找自己理想的伴侶。直到大年二十方告結束。

社節

苗族祭祀土地神和祖先的傳統節日。分春社和秋社,在立春、立秋後的第五個戌日舉行。春社接神,秋社送神,有固定的社廟和社坪。社節供祭用的豬,在前一年抽簽決定。需敬土地神的人,社節前30~40天內不得參與紅白喜事,女人和家有孕婦的男人禁止參加。

祭社之前,各家交一斤糯米用以釀酒和蒸飯。是日晨,由師公挨家挨戶求福,早飯後,大家齊聚社坪、社廟,殺豬蒸飯,燒香化紙,祭拜社神,祈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祭畢,與土地神共餐同樂。社日忌晾衣、下地勞作、上山燒火、挑柴進寨等。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