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傣族特有的什麼節日

傣族特有的什麼節日

發布時間: 2023-03-18 08:24:52

1、傣族傳統節日

傣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浴佛節
浴佛節(傣語「栓蘭」),又名「潑水節」,源於古印度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後為佛教所吸收,約在公元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隨佛教傳入傣族地族絕蔽區。隨著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浴佛節成為傣族的一種習俗流傳下來,至今已數百年。
浴佛節一般在大傣歷六月舉行,相當於公歷四月中旬。浴佛節這一天要用清水為佛洗塵,然後彼此潑水嬉戲,相互祝願,後來逐步發展到用盆和桶,邊潑邊歌,越潑越激烈,鼓聲、鑼聲、潑水聲、歡呼聲響成一片。
在西雙版納地區,浴佛節被 *** 宣傳為「潑水節」,每年都舉行賽龍船、放高升、放飛燈等傳統娛樂活動和各種歌舞晚會,吸引了來自中國及世界各地的遊客。在德宏地區,浴佛節仍然只是一個宗教節日。
入夏節
入夏節(傣語「豪窪」),又稱「關門節」,源於古印度佛教徒的雨季安居習俗,隨南傳佛教傳入傣族地區。
入夏也是雨季的開始,也就是稻作農業社會進入農事繁忙的季節,古代佛教僧侶們為配合信徒們的農事生產活動,停止了到處傳教擾民的活動,集中到寺廟或某處修行,逐漸形成慣例。而佛教信徒們也在僧侶集中修行期間,停止了到寺廟佛屋的一切活動,集中精力搞農事生產,並形成一種習慣。後來,僧侶和信徒形成的這種默契關系被上部座佛教作為一種宗教形式固定下來,這種宗教形式隨上部座佛教傳入傣族地區。
信仰南傳上部座佛教的傣族一般在大傣歷9月15日(農歷6月中旬)舉行入夏儀式,入夏儀式這天就是「入夏節」,傣族村寨的佛寺都要擊鼓為號,告訴人們節日已到,佛爺們集中到佛寺念經,信眾們准備食物、鮮花、紙幣等到寺廟「賧佛」。而後,便進入為期三個月的「結夏」。結夏期間,禁止僧侶外出講經,禁止信眾遠行不歸,禁止男女談情娶嫁,禁止大型慶祝活動,僧侶要安心誦經、民眾要專心生產。
出夏節
出夏節(傣語「昂窪」),又稱「開門節」,與「入夏節」相對應。
「出夏節」一般在大傣歷12月15日(農歷9月中旬)舉行,象徵著三個月的「結夏」期結束,可以解除「入夏節」以來的一切忌禁,僧侶可以出寺傳教募化,男女也可以談情娶嫁。出夏節這天,傣族民眾們都會身著盛裝,帶著食物、鮮花、臘條、錢幣等到佛寺拜佛聽經,並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舞著各種鳥、獸、魚、蟲等形狀的燈籠環游村寨,燃放煙花、點孔明燈、跳象腳鼓舞等各種娛樂活動。

傣族有什麼節日習俗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關門節和開門節是全年最大的齋賧時期,各地都舉行盛大的「賧佛」 活動和隆重的佛教典禮。大家都要按佛規向佛奉獻食物、鮮花、經書、衣物和錢幣,全社會活動帶有濃厚的宗教活動色彩。潑水節是傣族重大的傳統節日,是傣歷新年。在節日里,傣族群眾要舉行潑水、賽龍舟、兆州放高升等娛樂活動,期望從此驅走昔日的災難和病魔,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兩旺。
潑水節:傣族宏罩新年。時在傣歷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夏歷四月中旬),節期三、五天。節日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賧佛,即給佛像灑清水洗塵,然後互相潑水,除疾消災。後演為以潑水為戲的節日。相傳,古有火魔無惡不作,搶走7個姑娘。最年輕的姑娘儂香,得知了殺死火魔的秘密:拔下它的頭發把它勒死。魔頭成一團火球,落在哪裡,哪裡就起火。姑娘們即挑水相潑,滅了邪火。此傳說相沿成習,漸成潑水節。一說此俗源於印度,婆羅門教徒每年此時到河中沐浴,洗去罪惡;年邁者不能下河,子女便為其潑水洗罪。後傳入中國傣族地區。
開門節:傣語叫「出窪」,意為佛主出寺。雲南傣族的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傣歷十二月十五日舉行。其活動內容與關門節一樣。傣歷十二月十五日,將進窪時擺在佛座後面的東西拿出燒掉,表示佛已出窪,十六日和尚出窪,全家男女老幼到奘房拜佛。十七日舉行盛大的「趕朵」活動,因為這天佛到西天講經三個月後返回人間,所以各村各寨都要鳴鑼敲鼓,舉行盛會,迎接佛祖,同時還要在奘房內向佛懺悔一年來的罪過;和尚們趁此時向青年男女宣傳教義。
開門節時,農忙已過,天氣漸冷,佛教活動也不太多,青年們便可談情說愛或結婚,成年人則出外辦事或串親訪友。這時節是傣族文化娛樂活動最多的時候。人們放火花、點火燈、放高升、環游各村寨,十分熱鬧。
關門節:傣語叫「進窪」,意為佛主入寺。雲南傣族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傣歷九年十五日(農歷七月中旬)開始舉行,歷時三個月。相傳,每年傣歷九日,佛到西天去與其母講經,三月才能重返人間。有一次,正當佛到西天講經期內,佛徒數千人到鄉下去傳教,踏壞了百姓的莊稼,耽誤人他們的生產,百姓怨聲聲載道,對佛徒十分不滿。佛得知此事後,內心感到不安。從此以後,每遇佛到西天講經時,便把佛徒都集中起來,規定在這三個月內不許到任何地方去,只能懺悔,以贖前罪。故人們秒之為「關門節」。
進窪活動經歷代沿襲發展,形成了固定的幾項活動:每年傣歷九月十五日凌晨,奘房(佛寺)擊鼓為號,宣布佛進奘房。教徒此時須立即起來,或在床坐一下,當老人把谷花、香、燭、錢紙包成一包,送到奘房佛的後座之後兩小時,奘房再次擊鼓,教徒才可重新睡覺,老人則在奘房守到天亮。十六日眾教徒進窪拜佛;第八天,家家送飯菜供佛,然後清和尚念平安經,講歷史故事,聽了受到感動,便當場捐功德。進窪活動的三個月中,逢初八、十五、二十三、三十,每家老人要進奘房拜佛一次,頭天晚上他們即睡在寺內特設的房屋裡,由年輕人送飯去給老人吃。這些活動相沿成俗,以後每到關門節這一天,人們都要舉行盛大的賧佛(即齋僧獻佛)活動,以食物、鮮花、蠟條、貨幣等向佛奉獻。在這三個月內,每七天還要「小賧」一次。
關門節開始後,也就進入農事繁忙季節,為了集中精力從事生產勞動,人們定下許多戒規:禁止青年男女談情說愛和嫁娶活動;和尚不得隨便外出;進奘拜佛的人不能遠離家庭或到別家去過夜;任何人不得進佛屋,上佛台,拿佛的東西等。直到三個月後,即開門節時,人們才又恢復關門節前的一切天常活動。
巡田壩節:雲南省綠春縣騎馬壩一帶的傣族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十三日舉行,節期一天。這是當地傣族獨特的傳統節日,......>>

潑水節是傣族的傳統節日你還知道中國其他少數民族的節日嗎? 彝族火把節,白族三月街,納西族棒棒會,壯族婆王節,佤族拉木鼓,拉祜族葫蘆節,布朗族洗牛腳,基諾族特憨克節,哈尼族扎特勒,怒族鮮花節,苗族龍船節,京族唱哈節,藏族藏歷年,羌族羌歷年,蒙古族那達慕,獨龍族卡雀娃,阿昌族撒種節,傈僳族闊時節,普米族轉山會,景頗族目腦縱歌節,拉祜族闊塔節,滿族頒金節,朝鮮族燃燈節,土家族趕年節,侗族花炮節,毛南族分龍節,仫佬族依飯節,水族端節,德昂族採花節,朝鮮族歲首節,畲族三月三,瑤族盤王節,黎族愛情節。

傣族的傳統節日都有什麼習俗? 傣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特色文化的民族,在我國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等地區。
傣族的節日很多,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關門節、開門節和潑水節。
¤開門節和關門節
這是兩個緊密聯系的傣族傳統節日。
關門節從七月中旬開始,大約要持續三個月,而開門節時間約在十月中旬。
關門節期間,不嫁娶、不蓋房,村寨內不舉行大的娛樂活動。三個月後,關門節期滿,傣族人就會舉行開門節慶祝活動了。
開門又被稱為「出窪」,節日這天,將關門節時擺在佛座後面的東西拿出燒掉,表示佛已「出窪」;節日第二天,全家男女老幼到寺廟拜佛;第三天,便要舉行盛大的「趕朵」活動,就是集祭祀、 *** 、百藝、商貿於一體的廟會。
開門節期間,男女青年身著盛裝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鮮花、臘條、錢幣敬獻。祭拜完畢,舉行盛大的文娛 *** ,慶祝從關門節以來的安居齋戒結束。主要內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點孔明燈等。
這時,正逢稻穀收割完畢,所以開門節也是慶祝豐收的節日。青年們可以在這時談情說愛或結婚,成年人則可出外辦事或串親訪友。
¤潑水節
除了關門節和開門節,潑水節是傣族最有特色的節日,節期在公歷的四月中旬。
潑水節這天,人們要拜佛,姑娘們用漂著鮮花的清水為佛洗塵,然後彼此潑水嬉戲,互相祝福。起初用手和碗潑水,後來便用盆和桶,越潑越激烈,鼓聲、潑水聲、歡呼聲響成一片。期間還會舉行賽龍船、放飛燈等傳統娛樂活動。
節日期間去西雙版納,除了感受歡快的節日氣氛,還可以看看傣族人居住的特色竹樓:近似方形的竹樓以數十根粗竹子支撐,懸空鋪樓板,茅草排覆蓋屋頂。在這里還可以吃到噴香可口的竹筒飯,欣賞到傣家姑娘美妙絕倫的孔雀舞。
不過,去之前了解一下傣族人的禁忌也是很有必要的:他們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發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等。

傣族有哪些節日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關門節和開門節是全年最大的齋賧時期,各地都舉行盛大的「賧佛」 活動和隆重的佛教典禮。大家都要按佛規向佛奉獻食物、鮮花、經書、衣物和錢幣,全社會活動帶有濃厚的宗教活動色彩。潑水節是傣族重大的傳統節日,是傣歷新年。在節日里,傣族群眾要舉行潑水、賽龍舟、放高升等娛樂活動,期望從此驅走昔日的災難和病魔,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兩旺。
1、潑水節:傣族新年。時在傣歷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夏歷四月中旬),節期三、五天。節日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賧佛,即給佛像灑清水洗塵,然後互相潑水,除疾消災。後演為以潑水為戲的節日。相傳,古有火魔無惡不作,搶走7個姑娘。最年輕的姑娘儂香,得知了殺死火魔的秘密:拔下它的頭發把它勒死。魔頭成一團火球,落在哪裡,哪裡就起火。姑娘們即挑水相潑,滅了邪火。此傳說相沿成習,漸成潑水節。一說此俗源於印度,婆羅門教徒每年此時到河中沐浴,洗去罪惡;年邁者不能下河,子女便為其潑水洗罪。後傳入中國傣族地區。
2、開門節:傣語叫「出窪」,意為佛主出寺。雲南傣族的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傣歷十二月十五日舉行。其活動內容與關門節一樣。傣歷十二月十五日,將進窪時擺在佛座後面的東西拿出燒掉,表示佛已出窪,十六日和尚出窪,全家男女老幼到奘房拜佛。十七日舉行盛大的「趕朵」活動,因為這天佛到西天講經三個月後返回人間,所以各村各寨都要鳴鑼敲鼓,舉行盛會,迎接佛祖,同時還要在奘房內向佛懺悔一年來的罪過;和尚們趁此時向青年男女宣傳教義。
開門節時,農忙已過,天氣漸冷,佛教活動也不太多,青年們便可談情說愛或結婚,成年人則出外辦事或串親訪友。這時節是傣族文化娛樂活動最多的時候。人們放火花、點火燈、放高升、環游各村寨,十分熱鬧。
3、關門節:傣語叫「進窪」,意為佛主入寺。雲南傣族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傣歷九年十五日(農歷七月中旬)開始舉行,歷時三個月。相傳,每年傣歷九日,佛到西天去與其母講經,三月才能重返人間。有一次,正當佛到西天講經期內,佛徒數千人到鄉下去傳教,踏壞了百姓的莊稼,耽誤人他們的生產,百姓怨聲聲載道,對佛徒十分不滿。佛得知此事後,內心感到不安。從此以後,每遇佛到西天講經時,便把佛徒都集中起來,規定在這三個月內不許到任何地方去,只能懺悔,以贖前罪。故人們秒之為「關門節」。
進窪活動經歷代沿襲發展,形成了固定的幾項活動:每年傣歷九月十五日凌晨,奘房(佛寺)擊鼓為號,宣布佛進奘房。教徒此時須立即起來,或在床坐一下,當老人把谷花、香、燭、錢紙包成一包,送到奘房佛的後座之後兩小時,奘房再次擊鼓,教徒才可重新睡覺,老人則在奘房守到天亮。十六日眾教徒進窪拜佛;第八天,家家送飯菜供佛,然後清和尚念平安經,講歷史故事,聽了受到感動,便當場捐功德。進窪活動的三個月中,逢初八、十五、二十三、三十,每家老人要進奘房拜佛一次,頭天晚上他們即睡在寺內特設的房屋裡,由年輕人送飯去給老人吃。這些活動相沿成俗,以後每到關門節這一天,人們都要舉行盛大的賧佛(即齋僧獻佛)活動,以食物、鮮花、蠟條、貨幣等向佛奉獻。在這三個月內,每七天還要「小賧」一次。
關門節開始後,也就進入農事繁忙季節,為了集中精力從事生產勞動,人們定下許多戒規:禁止青年男女談情說愛和嫁娶活動;和尚不得隨便外出;進奘拜佛的人不能遠離家庭或到別家去過夜;任何人不得進佛屋,上佛台,拿佛的東西等。直到三個月後,即開門節時,人們才又恢復關門節前的一切天常活動。
4、巡田壩節:雲南省綠春縣騎馬壩一帶的傣族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十三日舉行,節期一天。這是當地傣族......>>

傣族的節日習俗 傣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特色文化的民族,在我國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等地區。
傣族的節日很多,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關門節、開門節和潑水節。
¤開門節和關門節
這是兩個緊密聯系的傣族傳統節日。
關門節從七月中旬開始,大約要持續三個月,而開門節時間約在十月中旬。
關門節期間,不嫁娶、不蓋房,村寨內不舉行大的娛樂活動。三個月後,關門節期滿,傣族人就會舉行開門節慶祝活動了。
開門又被稱為「出窪」,節日這天,將關門節時擺在佛座後面的東西拿出燒掉,表示佛已「出窪」;節日第二天,全家男女老幼到寺廟拜佛;第三天,便要舉行盛大的「趕朵」活動,就是集祭祀、 *** 、百藝、商貿於一體的廟會。
開門節期間,男女青年身著盛裝去佛寺拜鼎,以食物、鮮花、臘條、錢幣敬獻。祭拜完畢,舉行盛大的文娛 *** ,慶祝從關門節以來的安居齋戒結束。主要內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點孔明燈等。
這時,正逢稻穀收割完畢,所以開門節也是慶祝豐收的節日。青年們可以在這時談情說愛或結婚,成年人則可出外辦事或串親訪友。
¤潑水節
除了關門節和開門節,潑水節是傣族最有特色的節日,節期在公歷的四月中旬。
潑水節這天,人們要拜佛,姑娘們用漂著鮮花的清水為佛洗塵,然後彼此潑水嬉戲,互相祝福。起初用手和碗潑水,後來便用盆和桶,越潑越激烈,鼓聲、潑水聲、歡呼聲響成一片。期間還會舉行賽龍船、放飛燈等傳統娛樂活動。
節日期間去西雙版納,除了感受歡快的節日氣氛,還可以看看傣族人居住的特色竹樓:近似方形的竹樓以數十根粗竹子支撐,懸空鋪樓板,茅草排覆蓋屋頂。在這里還可以吃到噴香可口的竹筒飯,欣賞到傣家姑娘美妙絕倫的孔雀舞。
不過,去之前了解一下傣族人的禁忌也是很有必要的:他們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發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等。

傣族的傳統節日 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傣語稱為「桑堪比邁」(意為新年[1] ),西雙版納德宏地區的傣族又稱此節日為「尚罕」和「尚鍵」,兩名稱均源於梵語,意為周轉、變更和轉移,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周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過這一節日。柬埔寨、泰國、緬甸、寮國等國也過潑水節。 潑水節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即農歷清明前後十天左右)舉行,是西雙版納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其內容包括民俗活動、藝術表演、經貿交流等類別,具體節日活動有潑水、趕擺、賽龍舟、浴佛、誦經、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
2006年5月20日,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申報的傣族潑水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傣族節日有什麼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關門節為傣歷9月15日,開門 節為傣歷12月15日。兩節相間三個月,是全年最大的齋賧時期,各地都舉行盛大的賧佛 活動和隆重的佛教典禮。大家都要按佛規向佛奉獻食物、鮮花、經書、衣物和錢幣,全社會 活動帶有濃厚的宗.教活動色彩。
潑水節是傣族重大的傳統節日,時間約在農歷清明後十日, 屬佛教一年之首的宗.教節日,是傣歷新年。傣語稱為尚罕、京比邁(新年),還有 厚南(潑水節)、佛誕節、浴佛節或花節的叫法。在節日里,傣族群眾要舉行潑水、賽龍舟、放高升等娛樂活動,期望從此驅走昔日的災難和病魔,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人畜兩旺。

2、傣族有什麼節日 傣族的節日有哪些

1、傣族的傳統節日還是非常多的,主要有潑水節、開門節、關門節等等。潑水節相當於傣族的新年佳節,也是傣族最重要的節日,在每年陰歷四月的時候舉行,一般持續3-4天左右。而開門節和關辯握如門節,和宗教有很大的關攜啟系。

2、關門節在傣語裡面的意思是佛主入寺,在傣歷九年十五日時皮虧舉行,一共三個月,相傳這三個月是佛徒集中懺悔的日子。而開門節在傣語中的意思是佛主出寺,在傣歷十二月十五日,是迎接佛主講經三個月返回人間的日子。

3、傣族有什麼節日

1、關門節

關門節,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佤族等信仰南傳上部座佛教民族的共同節日,時間在傣歷九月十五日(在農歷六月中),源於古代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習慣。

2、開門節

開門節,也稱「出夏節」,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佤族等信奉南傳上部座佛教民族的共同節日,時間在傣歷十二月十五日,與關門節(入夏節)相對應,源於古代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習慣。

3、潑水節

潑水節,亦稱「浴佛節」,又稱「楞賀尚罕」,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期間,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

4、花街節

花姿咐埋街節,一種是群眾游園式的交流盛會,這主要分布在雲南的花腰傣和文山壯族群眾中;一種是雲跡螞南宜良的花市,時間和形式各有不同,但都有著其獨特的魅力。

5、巡田壩節

巡田壩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迎春歌集會節日。節日內容是通過群眾巡遊,起到催促農事,保護樹木的作用。

傣族的由來

傣族源於怒江、瀾滄江中上游地區的哀牢人。

哀牢人是雲貴高原的古人類之一。公元前五簡納世紀左右,哀牢人在瀾滄江、怒江中上游地區創立了達光等部落聯盟國家。公元前二世紀末,達光王國開始與漢朝接觸,因當時的達光王叫「哀牢」,漢朝開始把達光王國稱作「哀牢國」。

在這之前,因哀牢人善騎大象,生活環境又與漢朝南方的越人相似,被漢朝誤以為是越人的一支,把達光王國稱作「滇越乘象國」。

公元一世紀開始,位於達光王國東面的滇王國與其宗主國(漢朝)沖突不斷,大量滇人(因其吸收了越文化,也稱「滇越人」)湧入哀牢境內,哀牢人吸收融合了滇人後,初步形成現代傣族的雛形。

4、傣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傣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花街節。其中,最出名的是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節日,為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花街節是花腰傣的特殊節日,被稱為「東方的情人節」;開門節:是信奉小乘佛教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等的傳統節日,時間在傣歷十二月十五日,開門節象徵著三個月以來的雨季已經結束;關門節:信奉小乘佛教的傣、布朗、德昂等族和部分佤族的傳統節日,時間在傣歷九月十五日開始,歷時3個月,關門節定下許多戒規。
(4)傣族特有的什麼節日擴展資料:潑水節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它是在傣族稻作文明基礎上融匯11至13世紀南傳的上座部佛教而逐漸形成的,是南傳佛教宗教儀式與德宏傣族傳統禮儀相結合的產物,呈現著傣族傳統文化的顯著特點。
以下內容供參考:網路-潑水節

5、傣族的節日是什麼

傣族的傳統節日多與宗教活動有關,主要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花街節、巡田壩節。其中潑水節最為隆重,潑水節相當於傣族的新年,這一天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在這期間大家用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

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潔凈、常沐浴、婦女愛洗發,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稱。傣族大多有日食兩餐的習慣,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通常是現舂現吃,很少食用隔夜米,習慣用手捏飯吃。

我國傣族主要聚居在雲南指凳省西雙版納禪粗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和孟連兩個自治縣,其餘的散居在景東、景谷、普洱、瀾滄、新平等縣。

傣族的特色食物

傣族的特色食物有:菠蘿紫米飯、香茅草烤魚、包燒、傣族手抓飯、舂雞腳、香竹糯米飯、油炸青苔、喃咪牛皮、葉包蒸豬肉、竹筒飯、酸筍煮雞、香茅草烤雞、油炸牛皮、菠蘿爆肉片、五香烤傣鯉等。以上就是傣族唯襲旅的傳統美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哦。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