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中洲盛日指的是什麼節日

中洲盛日指的是什麼節日

發布時間: 2023-03-24 10:52:24

1、白居易關於元宵的詩句(白居易寫的關於元宵節的詩)

1.白居易寫的關於元宵節的詩

《長安正月十五日》

喧喧車騎帝王州,羈病無心逐勝游。

明月春風三五夜,萬人行樂一人愁。

其他關於元宵節的詩:

1、《上元夜》唐 催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2、《偈頌一百零一首》宋 釋慧性

元宵正月半,是處金蓮現。

貧看燈明佛,蹉過新羅箭。

閃電光中,聊通一線。

3、《宮詞》宋 楊皇後

元宵時雨賞宮梅,恭請光堯壽聖來。

醉裹君王扶上替,鑾輿半仗點燈回。

4、《青玉案·元夕》宋代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2.白居易寫的關於元宵節的詩

1、《正月十五日夜月》歲熟人心樂,朝游復夜遊。

春風來海上,明月在江頭。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

無妨思帝里,不合厭杭州。2、《長安正月十五日》喧喧車騎帝王州,羈病無心逐勝游。

明月春風三五夜,萬人行樂一人愁。正月十五日夜月其他作者寫的關於元宵節的詩:1、《上元竹枝詞》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2、《汴京元夕》中山孺子鉛螞液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

齊唱憲王春樂府,金梁橋外月如霜。 3、《永遇樂·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槐物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

3.元宵節的詩句有哪些 關於元宵節的十首古詩詞

關於元宵節的十首古詩詞:1、《元夕於通衢建燈夜升南樓》【隋】隋煬帝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月影凝流水,春風含夜梅。

2、《正月十五夜》【唐】 蘇味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物賀上元夜》【唐】 崔液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4、《十五夜觀燈》【唐】 盧照鄰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5、《正月十五夜燈》【唐】 張祜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6、《觀燈樂行》【唐】 李商隱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7、《上元翫燈二首》【宋】 白玉蟾碧玉融成萬里天,滿城羅綺競春妍。

柳梢掛月黃昏後,夜市張燈白晝然。上界天宮按此行,五雲深處有簫笙。

一輪寶月明如晝,萬斛金蓮開滿城。8、《元夜》【宋】 朱淑真火樹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春風。

新歡入手愁忙裡,舊事驚心憶夢中。但願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

賞燈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會同。9、《上元》【宋】 曾鞏金鞍馳騁屬兒曹,夜半喧闐意氣豪。

明月滿街流水遠,華燈入望眾星高。風吹玉漏穿花急,人近朱闌送目勞。

自笑低心逐年少,只尋前事捻霜毛。10、《生查子·元夕》【宋】歐陽修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枊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4.描寫元宵的詩句 古詩

描寫元宵的詩句古詩如下:

1、《蝶戀花·密州上元》

宋代:蘇軾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

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

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

譯文:

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好似霜,照得人好似一幅畫。

帳底吹笙,燃香的香氣好似麝香,更無一點塵土隨著馬而去。

寂寞的密州城裡人們都老了,人們沿街擊鼓吹簫而行,最後卻轉到農桑社祭祀土地神。

燈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陰暗昏沉的烏雲籠罩著大地,要下雪了。

2、《十五夜觀燈》

唐代: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譯文:

在色彩華麗的燈光里,夫妻舉辦芳宴玩樂慶祝,精緻的燈具下,年輕人顯得更加光鮮艷麗。

燈光絢麗的色彩遙遙看來好像分開了大地,繁多的燈火遠遠地點綴著天際。

連接天河的燈光煙火好像是星星墜落下來,靠著高樓的燈似乎月亮懸掛空中。

還有美麗女子的美好笑容映照在九枝的火光下。

5.關於元宵節的古詩

1、《正月十五聞京有燈恨不得觀》唐 李商隱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2、《蝶戀花 密州上元》宋 蘇軾燈火錢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

此般風味應無價。寂寞山城人老也。

擊鼓吹簫,乍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

昏昏雪意雲垂野。3、《踏莎行 元夕》宋 毛滂撥雪尋春,燒燈續晝。

暗香院落梅開後。無端夜色慾遮春,天教月上官橋柳。

花市無塵,朱門如綉。嬌雲瑞霧籠星斗。

沈香火冷小妝殘,半衾輕夢濃如酒。4、《正月十五夜燈》唐 張祜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5、《元宵漫興》明 王磐天風吹散赤城霞,散落人間作九華。

夾路星球留去馬,燒空火樹亂歸鴉。笙歌醉月家家酒,簾幕窺春處處花。

一派雲《韶》天外迥,不知仙馭過誰家。

6.元宵節的詩句 古詩

1、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____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2、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____周邦彥《解語花·上元》

3、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____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4、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____符曾《上元竹枝詞》

5、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____劉辰翁《永遇樂·璧月初晴》

6、望千門如晝,嬉笑遊冶。____周邦彥《解語花·上元》

7、九衢雪小,千門月淡,元宵燈近。____晁端禮《水龍吟·詠月》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

7.關於元宵節的古詩四句五言絕句

1、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明)唐寅《元宵》

譯文:這樣的夜,如果只有燦爛的燈,缺少皎潔的月,無以盡興,這樣的夜,如果只有皎潔的月,沒有燦爛的燈,無以為春。春天邁著輕盈的腳步來到人間,美人如花似玉,彩燈帶著歡欣的笑意燃燒月下,月亮如水似銀。滿街珠寶翡翠閃耀,那是春遊的村女,歌聲嘹亮,笙管悠揚,那是小伙在賽社神。如果不盡興遊玩,開懷大笑,怎麼對得起這樣的吉日良辰?

2、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蔣捷《女冠子?元夕》

譯文:再不如昔日士女雜沓,彩燈映紅了塵埃迷天漫地再不如昔日,彩燈映紅了塵埃迷天漫地。

3、五光十色花千樹,奼紫嫣紅不夜天。艷艷燈籠高高掛,唯求福祉百萬年。——颯然《元宵》

4、游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譯文:月光燈影下的歌妓們花枝招展、濃妝艷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計時的玉漏你也不要著忙,莫讓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過去。

5、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譯文:在色彩華麗的燈光里,夫妻舉辦芳宴玩樂慶祝,精緻的燈具下,年輕人顯得更加光鮮艷麗。

燈光絢麗的色彩遙遙看來好像分開了大地,繁多的燈火遠遠的點綴著天際。

6、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唐)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譯文:明燈錯落,園林深處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嬌艷的花朵一般;由於四處都可通行,所以城門的鐵鎖也打開了。人潮洶涌,馬蹄下塵土飛揚;月光灑遍每個角落,人們在何處都能看到明月當頭。月光燈影下的歌妓們花枝招展、濃妝艷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京城取消了夜禁,計時的玉漏你也不要著忙,莫讓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過去。

8.關於元宵賞月的詩句

《元 宵》

(明) 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2、有關元宵節的古詩

1.元宵節的詩句

1、《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2、《永遇樂》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雲合壁,

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

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

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

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

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

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

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

聽人笑語。

3、《蝶戀花·密州上元》

宋·蘇軾

燈火錢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

帳底吹笙香吐麝,

更無一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

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

火冷燈稀霜露下,

昏昏雪意雲垂野。

4、《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宋·姜夔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

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裡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

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沈吟各自知。

5、《解語花·上元》

宋·周邦彥

風消絳蠟,露浥紅蓮,

燈市光相射。

桂華流瓦。

纖雲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

看楚女纖腰一把。

簫鼓喧,人影參差,

滿路飄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

望千門如晝,嬉笑遊冶。

鈿車羅帕,相逢處,

自有暗塵隨馬。

年光是也,

唯只見、舊情衰謝。

清漏移,飛蓋歸來,

從舞休歌罷。

到了唐代,元宵節張燈成為一種「定製」。史書中有記載:中宗李顯神龍年間,京城正月十五「盛飾燈彩之會」,民眾爭相上街夜遊觀燈,「文人皆賦詩一章,以紀其事。」

及至宋代,對元宵節更加看重,不但創造性地推出了「燈山」這種較為復雜的組合形式,還把張燈之夜增加至正月十八。

在此伏缺後的一些詩作中,詩人也把視角投向大眾民生,描寫元宵節前搭的一些生活場景。如宋代詩人姜白石即把深夜賣元宵這一生活場景寫進了詩里。

2.關於元宵節的古詩有哪些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生查子·元夕 作者:朱淑真(另一說為歐陽修所作)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客中過上元節》 熊亨瀚 大地春如海,男兒國是家。

龍燈花鼓夜,長劍走天涯。 七律.十三元(上元節) 月色蒙朧燈火喧,星光閃爍映蘭軒。

天台午夜蓮花宴,樓宇春光桃李園。 吾蘸江頭揮墨寶,君遨瀚海領清源。

添詩共賀新年好,做賦溫馨度上元。 《元夕於通衢建燈夜升南樓》缺悔辯 (隋) 隋煬帝 法輪天上轉,梵聲天上來;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月影疑流水,春風含夜梅; 燔動黃金地,鍾發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蘇道味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燈樹千光照。

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十五夜觀燈》 (唐)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 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燈》 (唐)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

詩曰 (唐)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詩曰 (宋)姜白石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詩曰 (宋)姜白石 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 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

(註:珍品這里指元宵)。

3.關於元宵節的詩句有哪些 元宵節古詩詞名句精選

1、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____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2、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____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3、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____姜夔《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4、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____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5、寶馬雕車香滿路。____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6、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____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7、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____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8、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____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9、五更鍾動笙歌散,十里月明燈火稀。____賀鑄《思越人·紫府東風放夜時》

10、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____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11、聽元宵,今歲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____王磐《古蟾宮·元宵》

4.關於元宵節的古詩詞句

1、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賴有遺經堪作伴,喜無車馬過相邀。——王守仁《元夕》

2、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詞》

3、火樹銀花元夕夜,彩燈萬盞熠霞流。龍溪笑語連天際,鳳垸歡歌滿埠頭。華夏巍巍縈紫氣,堯鄉盪盪燦紅樓。良辰美景多宏願,圓月昭昭照九州。——伯永《壬辰元宵夜詠》

4、明月一輪虛畫屏,春寒催雨下空庭。江南過盡無人識,留得梅花試眼青。——荒漠之旅《元宵無月》

5、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5.關於一月的古詩

1-12月的詩詞:

正月晴和風氣新,紛紛已有醉遊人。(唐·白居易《早春持齋,答皇甫十見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唐·韓愈《春雪》)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唐·李白《塞下曲》)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唐·白居易《長恨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不知十月江寒上,陡覺三更布被輕。(清·查慎行《寒夜次潘岷原韻》)

十一月中長至夜,三千里外遠行人。(唐·白居易《冬至宿楊梅館》)

寒冬十二月,晨起踐嚴霜。(漢·無名氏《別詩》)

一年有十二個月,一年也分四個季度,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是指地球一年的四個季節,是地球圍繞太陽運行所產生的結果。

四季的由來:我們的地球在圍繞太陽不停地公轉的同時,也在繞自身的地軸自轉,不過地軸並不垂直於公轉軌道面,而是有一個23度27角分的傾角。正是因為這個傾角的存在,才會使太陽在地球表面的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從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春季:春季,是指我國農歷從立春到立夏這一段時間,即農歷一、二、三月,包括了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6個節氣,其氣候特點為溫暖潮濕。

夏季:夏季,是指從立夏至立秋的這一段時間,即農歷四、五、六月,包括了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6個節氣。夏季的氣候特點即炎熱,是一個酷暑蒸人的季節。

秋季:秋季,是指從立秋到立冬這一段時間,即農歷七、八、九月,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個節氣。秋季的氣候特點主要是乾燥,人們常以「秋高氣爽」、「風高物燥」來形容它。

冬季:冬季,始於農歷的立冬,止於次年的立春,,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六個節氣,即農歷的10、11、12月。冬季的氣候特點主要是寒冷。冬季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此時天寒地冷、萬物凋零,一派蕭條零落的景象。

1-12月在西方來講是有星座的學說。

6.描寫元宵節的古詩

描寫元宵節的古詩如下:

1、《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

明代:趙時春

將壇醇酒冰漿細,元夜邀賓燈火新。

直待清宵寒吐月,休教白發老侵人。

香翻桂影燭光薄,紅沁榆階寶靨勻。

群品欣欣增氣色,太平依舊獨閑身。

2、《木蘭花慢·送人之官九華》

宋代:周端臣

靄芳陰未解,乍天氣、過元宵。

訝客神猶寒,吟窗易曉,春色無柳。梅梢。

尚留顧藉,滯東風、未肯雪輕飄。

知道詩翁欲去,遞香要送蘭橈。清標。會上叢霄。

千里阻、九華遙。料今朝別後,他時有夢,應夢今朝。河橋。

柳愁未醒,贈行人、又恐越魂銷。留取歸來緊馬,翠長千縷柔條。

3、《生查子·元夕》

宋代: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7.寫元宵節的詩句

1、辛棄疾《青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元宵節這一夜,滿城燈火、盡情狂歡,好一個熱鬧的景象。

一位有情人在尋尋覓覓間,偶一回頭,發現心上人就站在燈火昏暗的地方。這樣的意外之喜,即便是旁觀者也不由感觸起來。

2、歐陽修《生查子》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去年的元宵節,花市的燈光亮得如同白天一樣,意中人約我黃昏後相見,共訴衷腸。今年的元宵節,景象依舊如同去年那樣,然而意中人卻已經不在身邊了。兩相比較之下,令人感傷。

3、李清照《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4、聽元宵,往歲喧嘩,歌也千家,舞也千家。____王磐《古蟾宮·元宵》

5、美人慵翦上元燈,彈淚倚瑤瑟。____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細如塵》

6、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____元好問《京都元夕》

7、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____李商隱《觀燈樂行》

8、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____崔液《上元夜六首·其一》

9、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____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8.有關季節節日的詩句

我國的傳統節日目前主要有八個,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將每個傳統節日的日期、相關習俗、相關詩歌名句摘錄如下,供樓主參閱。

1. 除夕——農歷十二月三十(公歷2月2日)。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描寫除夕的詩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2.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公歷2月3日)。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包餃子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描寫春節的詩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公歷2月17日)。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有: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3、關於元宵節的古詩10首?

關於元宵節的古詩10首,
關於元宵節的古詩10首
關於雲霄節的詩句(有關元宵節的古詩10首)
有關元宵節的古詩10首如下:
1、《生查子·元夕戲陳敬叟》
宋代:劉克庄
繁燈奪霽華。戲鼓侵明發。
物色舊時同,情味中年別。
淺畫鏡中眉,深拜樓西月。
人散市聲收,漸入愁時節。
2、《觀燈樂行》
唐代:李商隱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3、《人月圓·小桃枝上春風早》
宋代:李持正
小桃枝上春風早,初試薄羅衣。
年年樂事,華燈競處,人月圓時。
禁街簫鼓,寒輕夜永,纖手重攜。
更闌人散,千門笑語,聲在簾幃。
4、《好事近·春雨細如塵》
宋代:朱敦儒
春雨細如塵,樓外柳絲黃濕。
風約綉簾斜去,透窗紗寒碧。
美人慵翦上元燈,彈淚倚瑤瑟。
卻上紫姑香火,問遼東消息。
5、《木蘭花令·元宵似是歡游好》
宋代:蘇軾
元宵似是歡游好。何況公庭民訟少。
萬家游賞上春宏滑台,十里神仙迷海島。
平原不似高陽傲。促席雍容陪語笑。
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
6、《鷓鴣天·月滿蓬壺燦爛燈》
宋代:佚名
月滿蓬壺燦爛燈,與郎攜手至端門。
貪看鶴陣笙歌舉,不覺鴛鴦失卻群。
天漸曉,感皇恩。傳宣賜酒飲杯巡。
歸家恐被翁姑責,竊取金杯作照銷行憑。
7、《元宵飲陶總戎家二首》
明代:趙時春
將壇醇酒冰漿細,元夜邀賓燈火新。
直待清宵寒吐月,休教白發老侵人。
香翻桂影燭光薄,紅沁榆階寶靨勻。
群品欣欣增氣色,太平依舊獨閑身。
8、《生查子·元夕》
宋代: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9、《正月十五夜燈》
唐代: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10、《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1、木蘭花令·元宵似是歡游好
宋代:蘇軾
元宵似是歡游好。何況公庭民訟少。萬家游賞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島。
平原不似高陽傲。促席雍容陪語笑。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元宵看來還是尋歡游樂好,何況訴訟少,公事清閑,萬家百姓登上春日觀賞景物之台。城市十里之內成了繁華美麗的海上仙島,使神仙也為之迷惑。
平原君敬待賓客,不像高陽酒徒無禮傲慢,坐在客人一起,寬和從容地陪伴客人談笑。客人中有個最富於感情,為了珍惜主人待客的殷勤拼著醉倒在地而盡興喝酒。
2、元宵
明代: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這樣的夜,如果只有燦爛的燈,缺少皎潔的月,無以盡興,這樣的夜,如果只有皎潔的月,沒有燦爛的燈,無以為春。
春天邁著輕盈的腳步來到人間,美人如花似玉,彩燈帶著歡欣的笑意燃燒月下,月亮如水似銀。滿街珠寶翡翠閃耀,那是春遊的村女,歌聲嘹亮,笙管悠揚,那是小伙在賽社神。
如果不盡興遊玩,開懷大笑,怎麼對得起這樣的吉日良辰?
3、鸚鵡曲·夷門懷古
元代:馮子振
人生只合梁園住,快活煞幾個白頭父。指他家五輩風流,睡足胭脂坡雨。
說宣和錦片繁華,輦路看元宵去。馬行街直轉州橋,相國寺燈樓幾處。人生能居住在開封古城,真是一大幸事,你看那幾位白發老頭,談笑風生,快樂何似。他們中有的人祖上五代都生活在此,過慣了京城的安穩日子。老頭兒們閑話起蔽斗臘宋徽宗宣和年間,汴京城花團錦簇,繁華之至。
正月十五日元宵之夜,人們都湧上御街去觀賞燈市。從馬行街直轉至州橋,處處火樹銀花,耀如白日;更有幾處燈樓格外壯觀,坐落在那著名的大相國寺。
4、永遇樂·落日熔金
宋代: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落日金光燦燦,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雲色彩波藍,彷彿碧玉一樣晶瑩鮮艷。景緻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於何地哪邊?新生的柳葉如綠煙點染,《梅花落》的笛曲中傳出聲聲幽怨。
春天的氣息已露倪端。但在這元宵佳節融和的天氣,又怎能知道不會有風雨出現?那些酒朋詩友駕著華麗的車馬前來相召,我只能報以婉言,因為我心中愁悶焦煩。
記得汴京繁盛的歲月,閨中有許多閑暇,特別看重這正月十五。帽子鑲嵌著翡翠寶珠,身上帶著金捻成的雪柳,個個打扮得俊麗翹楚。
如今容顏憔悴,頭發蓬鬆也無心梳理,更怕在夜間出去。不如從簾兒的底下,聽一聽別人的歡聲笑語。
5、元夕二首
明代:王守仁
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
賴有遺經堪作伴,喜無車馬過相邀。
春還草閣梅先動,月滿虛庭雪未消。
堂上花燈諸第集,重闈應念一身遙。
去年今日卧燕台,銅鼓中宵隱地雷。
月傍苑樓燈影暗,風傳閣道馬蹄回。
炎荒萬里頻回首,羌笛三更謾自哀。
尚憶先朝多樂事,孝皇曾為兩宮開。故園的今天正是元宵節,我卻在荒村獨坐寂寞冷清。好在有剩下的經書可以作伴,也高興沒有車馬經過相邀出遊。春天到來時草閣的梅花率先開放,月亮照著空曠的庭院積雪尚未消溶。
此時餘姚家裡的廳堂上燈火通明兄第們都來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獨自一人在遙遠的地方。去年的今天還住在京城,元宵節的銅鼓聲隱約如滾地的雷響。
月兒依傍著苑樓燈影暗淡,風中傳來閣道上來回的馬蹄聲。在萬里炎荒之地頻頻回首往事,夜深時聽見百姓的笛聲使人徒自悲哀。還記得先朝許多快樂的事情,孝宗皇帝曾經為兩宮開禁。
帶「霄」字的詩句很多很多,一下列舉一些,希望對你有幫助,僅供參考: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
——唐·李白《焦山望寥山》杳出霄漢上,仰攀日月行。——唐·李白《登瓦官閣》曜日凝成錦,凌霄增壁崖。
——唐·李白《秀華亭》攝身凌青霄,松風拂我足。——唐·李白《題舒州司空山瀑布》九霄有路去無跡,裊裊香風生佩環。
——唐·李白《桂殿秋二》但奉紫霄顧,非邀青史名。——唐·李白《秋夜獨坐懷故山》余亦愛此人,丹霄冀飛飜。
——唐·李白《書情題蔡舍人雄》峻節貫雲霄,通方堪遠大。——唐·李白《贈從孫義興宰銘》多君紫霄意,獨往蒼山裡。
——唐·李白《荅長安崔少府叔封游終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見寄》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唐·李白《詶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何當凌雲霄,直上數千尺。
——唐·李白《南軒松》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雲霄萬里高。——唐·李白《觀放白鷹二首二》列嶂圖雲山,攢峰入霄漢。
——唐·李白《塋禪師房觀山海圖》筆蹤起龍虎,舞袖拂雲霄。——唐·李白《醉後贈王歷陽》清切紫霄迥,優游丹禁通。
——唐·李白《東武吟》南圖卷雲水,北拱戴霄漢。——唐·杜甫《舟中苦熱遣懷奉呈[陽]中丞通簡台省諸公》雲霄今已逼,台袞更誰親。
——唐·杜甫《奉贈鮮於京兆二十韻》霜蹄千里駿,風翮九霄鵬。——唐·杜甫《贈特進汝陽王二十韻》崆峒使節上青霄,河隴降王款聖朝。
——唐·杜甫《贈田九判官》猶含棟梁具,無復霄漢志。——唐·杜甫《枯柟》名園依綠水,野竹上青霄。
——唐·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一》綉衣春當霄漢立,彩服日向庭闈趨。——唐·杜甫《入奏行贈西山檢察使竇侍御》赤霄有真骨,恥飲洿池津。
——唐·杜甫《通泉縣署屋壁後薛少保畫鶴》使君意氣凌青霄,憶昨歡娛常見招。——唐·杜甫《春日戲題惱郝使君兄》肺肝若稍愈,亦上赤霄行。
——唐·杜甫《送覃二判官》叨逢罪己日,沾灑望青霄。——唐·杜甫《收京三首二》口脂面葯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唐·杜甫《臘日》霄漢愁高鳥,泥沙困老龍。——唐·杜甫《巴西驛亭觀江漲呈竇使君》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唐·杜甫《春宿左省》解龜生碧草,諫獵阻清霄。——唐·杜甫《哭王彭州掄》牽衣頓足闌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唐·杜甫《兵車行》白日移歌袖,清霄近笛床。——唐·杜甫《數陪李梓州泛江有女樂在諸舫戲為艷曲二首贈李二》赤龍騰霄驚盤蛇,奼女含笑嬰兒呀。
——宋·蘇軾《辨道歌》廢井已塞,喬木干霄。——宋·蘇軾《和陶時運四首其一》笑指尊前、誰向青霄近。
——宋·蘇軾《蘇幕遮》更欲洞霄為隠吏,一庵閑地且相留。——宋·蘇軾《和張子野見寄三絕句過舊游》野闊牛羊同雁鶩,天長草樹接雲霄。
——宋·蘇軾《題寶雞縣斯飛閣》路窮斤斧絕,松桂得干霄。——宋·蘇軾《自清平鎮游樓觀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詩寄子由同作南寺》一庵閑卧洞霄宮,井有丹砂水長赤。
——宋·蘇軾《與葉淳老侯敦夫張秉道同相視新河秉道有詩次韻二首其一》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宋·蘇軾《過廬山下》清歌入雲霄,妙舞纖腰回。
——宋·蘇軾《登常山絕頂廣麗亭》含暉亭上望東溟,凌霄峰頭挹南嶽。——宋·蘇軾《再游徑山》向玉霄東望,蓬萊暗靄,有雲駕、驂風馭。
——宋·蘇軾《水龍吟》照野彌彌淺浪,橫空曖曖微霄。——宋·蘇軾《西江月》振翮游霄漢,無心顧雀鵪。
——宋·蘇軾《入峽》我作洞霄君作守,白頭相對故依然。——宋·蘇軾《浣溪沙》煌煌凌霄花,纏繞復何為。
——宋·蘇軾《和陶飲酒二十首其八》都休問,看雲霄高處,鵬翼徘徊。——宋·辛棄疾《沁園春》落星萬點,一天寶焰下層霄。
——宋·辛棄疾《婆羅門引》目斷秋霄落雁,醉來時響空弦。——宋·辛棄疾《木蘭花慢》萬里雲霄送君去,不妨風雨破吾廬。
——宋·辛棄疾《送別湖南部曲》傑閣侵霄漢,宸章煥壁奎。——宋·辛棄疾《御書閣額其一》向君道,雲霄萬里,這回穩步。
——宋·辛棄疾《永遇樂》簪履竟晴晝,畫戟插層霄。——宋·辛棄疾《水調歌頭》不思北省煙霄地,不憶南宮風月天。
——唐·白居易《新雪二首一》雨露初承黃紙詔,煙霞欲別紫霄峰。——唐·白居易《元十八從事南海欲出廬山臨別舊居有戀泉聲之什因以投和兼伸別情》昔為煙霄侶,今作泥塗吏。
——唐·白居易《感秋懷微之》九霄應得侶,三夜不歸籠。——唐·白居易《失鶴》從此摩霄去非晚,鬢邊未有一莖絲。
這句話的意思是:即使已經生長到接近雲霄也始終保持虛心的態度,在還沒有從土裡生長出來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關節。
這句詩出自宋代詩人徐庭筠的《詠竹》
全文如下:
不論台閣與山林,愛爾豈惟千畝陰。
未出土時先有節,便凌雲去也無心。
葛陂始與龍俱化,嶰谷聊同鳳一吟。
月朗風清良夜永,可憐王子獨知音。無論是亭台樓閣還是山林之間,人們喜歡竹子,不僅因為你能撐起一片陰涼。
竹子還沒有長出泥土的時候,即使長到很高的高度,也依舊保持謙虛謙卑。
諸葛被龍同化了。從山谷中傳來鳳凰的鳴叫聲,彷彿在召喚。
這是一個美麗的夜晚,月光明媚,微風習習。可憐我只有你這樣的一個知己。
竹筍每到春天,破土而出,給人以欣欣向榮,奮發向上之感。
竹外直中空,襟懷若谷,是曰虛懷;所以國畫大師李苦禪贊竹「未出土時先有節,到凌雲處仍虛心」表達了竹節節高升,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但又不失虛心豁達,剛正不阿之美德。
竹子因其有節,節中空虛,能虛心自持,稈挺直不彎,節節向上,直達青雲。竹稈挺秀、剛正有節。注重氣節是中國人民的傳統。
「氣」是浩然之氣,是一種精神;「節」是一種人格;「氣節」指人應有高尚的精神情操,不取媚於權貴,處危難之境仍恪守剛直不阿的人格。
1、青玉案·元夕——宋代: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譯文:焰火像是東風吹散了的千樹繁花,紛紛落下彷彿星星如雨般墜落。豪華的馬車滿路飄香。悠揚的鳳簫聲四處回盪,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舞動魚燈、龍燈不停歇,笑語喧嘩。
美人頭上都戴著華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只有衣香猶在暗中飄散。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2、女冠子·元夕——宋代:蔣捷
蕙花香也。雪晴池館如畫。春風飛到,寶釵樓上,一片笙簫,琉璃光射。而今燈漫掛。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況年來、心懶意怯,羞與蛾兒爭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問繁華誰解,再向天公借。剔殘紅灺。但夢里隱隱,鈿車羅帕。吳箋銀粉砑。待把舊家風景,寫成閑話。笑綠鬟鄰女,倚窗猶唱,夕陽西下。
譯文:蕙蘭花散花出陣陣幽香,雪後的晴空,輝映著池沼館閣猶如畫景風光。春風吹到精美的歌樓舞榭,到處是笙簫管樂齊鳴。琉璃燈彩光四射,滿城都是笑語歡聲。而今隨隨便便掛上幾盞小燈,再不如昔日士女雜沓,彩燈映紅了塵埃迷天漫地,車水馬龍,萬眾歡騰。何況近年來我已心灰意冷,再也沒有心思去尋歡逛燈。
江城冷落人聲寂靜,聽鼓點知道才到初更,卻已是如此的冷清。請問誰能向天公,再度討回以前的繁榮昇平?我剔除紅燭的殘燼,只能在夢境中隱隱約約重見往年的情景。人來人往,車聲隆隆,手持羅帕的美女如雲。我正想用吳地的銀粉紙,閑記故國元夕的風景,以便他日吊憑。我笑嘆那鄰家梳著黑發的姑娘,憑倚窗欄還在唱著「夕陽西下」!
3、十五夜觀燈——唐代: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譯文:在色彩華麗的燈光里,夫妻舉辦芳宴玩樂慶祝,精緻的燈具下,年輕人顯得更加光鮮艷麗。
燈光絢麗的色彩遙遙看來好像分開了大地,繁多的燈火遠遠的點綴著天際。
連接天河的燈光煙火好像是星星墜落下來,靠著高樓的燈似乎月亮懸掛空中。
還有美麗女子的美好笑容映照在九枝的火光下。
4、正月十五夜燈——唐代: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譯文:元宵佳節,千家萬戶走出家門,街上亮起無數花燈,好像整個京都都震動了。
無數宮女盡情的歡跳連袖舞,人間的歌舞樂聲直沖雲霄,傳到天上。
5、上元夜——唐代:崔液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譯文:玉漏和銀壺你們暫且停下不要催了,宮禁的城門和上面的金鎖直到天亮也開著。
誰家看到明月還能坐著什麼都不做呢?哪裡的人聽說有花燈會不過來看呢?
1、酣飲終日夜,明燈繼朝霞。——張華《輕薄篇》
釋義:我們一整夜都暢快的喝酒,燈籠滅了朝霞又起。
2、餐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含朝霞。——屈原《遠游》
釋義:吞食六精之氣而啜飲清露,漱著正陽之氣含著朝霞之光。
3、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曹植《洛神賦》
釋義:從遠處觀望,好像是太陽從朝霞升起來般美麗。
4、水似晨霞照,林疑彩鳳來。——李德裕《憶平泉雜詠·憶新藤》
釋義:水裡好似有晨光照耀,林中的光彩好似有彩鳳飛來。
5、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釋義:清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6、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徐凝《牡丹》
釋義:牡丹花的美麗,都懷疑是不是洛川女神的神來之筆,其千嬌百態勝過朝霞。
自然現象:早上太陽從東方升起,如果大氣中水汽過多,則陽光中一些波長較短的青光、藍光、紫光被大氣散射掉,只有紅光、橙光、黃光穿透大氣,天空染上紅橙色,形成朝霞。
霞本義指日出、日落時天空及雲層上因日光斜射而出現的彩色光象或彩色的雲。霞分為朝霞和晚霞。多用於角色或人的名稱。
文學作品:尼採的《朝霞》年問世,年新版並附有一篇前言,它在著作史上位於《人性的,太人性的》第二部分()與《快樂的科學》()之間。《朝霞》分為五卷,每卷分為長短不同的節,少只有一兩行,多則一兩頁,甚至偶爾長達三頁以上。

4、李清照關於元宵的詩句

1.元宵節的詩句李清照

李清照的關於元宵節的詩句:

永遇樂·落日熔金

作者: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伏哪手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白話譯文:

落日的余暉像熔化了的金子,傍晚的雲彩像圍合著的明月,我現在究竟是在什麼地方呢?渲染柳色的煙霧漸漸地濃郁,笛子還吹奏著《梅花落》的怨曲,究竟誰能知道還有多少春意?正當元宵佳節日暖風和天氣,轉眼間難道不會有驟降風雨?有人來邀請我參加這般宴會、駕起寶馬香車來接被我謝絕。

難以忘懷在汴京繁盛的那段日子,閨門中的婦女多有閑暇游戲,記得特別偏愛正月十五那天,頭上戴插著翠鳥羽毛的帽子,還有用美麗的金線攆成的雪柳,打扮得整整齊齊漂漂亮亮的。到了如今形象容貌十分憔悴,亂發像風吹霧散也懶得梳理,怕人看見我於是夜間出去。倒不如偷偷地守在簾兒底下,聽聽外面別人家的歡聲笑語。

賞析:

上片寫元宵佳節寓居異鄉的悲涼心情,著重對比客觀現實的歡快和她主觀心情的凄涼;下片著重用作者南渡前在汴京過元宵佳節的歡樂心情,來同當前缺嫌的凄涼景象作對比。全詞用語極為平易,化俗為雅,未言哀但哀情溢於言表,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堪稱詞壇大手筆。

2.李清照元宵節詩詞

《永遇樂·元宵》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注釋:新生的柳葉如綠煙點染,《梅花落》的笛曲中傳出聲聲幽怨。春天的氣息已露倪端。

但在這元宵佳節融和的天氣,又怎能知道不會有風雨出現?那些酒朋詩友駕著華麗的車馬前來相召,我只能報以婉言,因為我心中愁悶焦煩。 記得汴京繁盛的歲月,閨中有許多閑暇,特別看重這正月十五。

帽子鑲嵌著翡翠寶珠,身上帶著金捻成的雪柳,個個打扮得俊麗翹楚。如今容顏憔悴,頭發蓬鬆也無心梳理,更怕在夜間出去。

不如從簾兒的底下,聽一聽別人的歡聲。 賞析:上片寫今年元宵節的情景。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著力描繪元夕絢麗的暮景,寫的是落日的光輝,像熔解的金子,一片赤紅璀璨;傍晚的雲彩,圍合著璧玉一樣的圓月。兩句對仗工整,辭采鮮麗,形象飛動。

但緊接著一句「人在何處」,卻宕開去,是一聲充滿迷惘與痛苦的長嘆。 。

3.李清照元宵節詩詞

《永遇樂·元宵》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注釋:新生的柳葉如綠煙點染,《梅花落》的笛曲中傳出聲聲幽怨。春天的氣息已露倪端。但在這元宵佳節融和的天氣,又怎能知道不會有風雨出現?那些酒朋詩友駕著華麗的車馬前來相召,我只能報以婉言,因為我心緩孝中愁悶焦煩。

記得汴京繁盛的歲月,閨中有許多閑暇,特別看重這正月十五。帽子鑲嵌著翡翠寶珠,身上帶著金捻成的雪柳,個個打扮得俊麗翹楚。如今容顏憔悴,頭發蓬鬆也無心梳理,更怕在夜間出去。不如從簾兒的底下,聽一聽別人的歡聲。

賞析:上片寫今年元宵節的情景。「落日熔金,暮雲合璧」著力描繪元夕絢麗的暮景,寫的是落日的光輝,像熔解的金子,一片赤紅璀璨;傍晚的雲彩,圍合著璧玉一樣的圓月。兩句對仗工整,辭采鮮麗,形象飛動。但緊接著一句「人在何處」,卻宕開去,是一聲充滿迷惘與痛苦的長嘆。

4.關於元宵的詩句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 姜白石《詩曰·元宵爭看采蓮船》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 崔液《上元夜六首》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 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 失名《折桂令·元宵》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 李商隱《觀燈樂行》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 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

5.關於元宵節的詩句

1、木蘭花令·元宵似是歡游好

宋代:蘇軾

元宵似是歡游好。何況公庭民訟少。萬家游賞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島。

平原不似高陽傲。促席雍容陪語笑。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

譯文

元宵看來還是尋歡游樂好,何況訴訟少,公事清閑,萬家百姓登上春日觀賞景物之台。城市十里之內成了繁華美麗的海上仙島,使神仙也為之迷惑。

平原君敬待賓客,不像高陽酒徒無禮傲慢,坐在客人一起,寬和從容地陪伴客人談笑。 客人中有個最富於感情,為了珍惜主人待客的殷勤拼著醉倒在地而盡興喝酒。

2、元宵

明代:唐寅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譯文

這樣的夜,如果只有燦爛的燈,缺少皎潔的月,無以盡興,這樣的夜,如果只有皎潔的月,沒有燦爛的燈,無以為春。

春天邁著輕盈的腳步來到人間,美人如花似玉,彩燈帶著歡欣的笑意燃燒月下,月亮如水似銀。滿街珠寶翡翠閃耀,那是春遊的村女,歌聲嘹亮,笙管悠揚,那是小伙在賽社神。

如果不盡興遊玩,開懷大笑,怎麼對得起這樣的吉日良辰?

3、鸚鵡曲·夷門懷古

元代:馮子振

人生只合梁園住,快活煞幾個白頭父。指他家五輩風流,睡足胭脂坡雨。

說宣和錦片繁華,輦路看元宵去。馬行街直轉州橋,相國寺燈樓幾處。

譯文

人生能居住在開封古城,真是一大幸事,你看那幾位白發老頭,談笑風生,快樂何似。他們中有的人祖上五代都生活在此,過慣了京城的安穩日子。老頭兒們閑話起宋徽宗宣和年間,汴京城花團錦簇,繁華之至。

正月十五日元宵之夜,人們都湧上御街去觀賞燈市。從馬行街直轉至州橋,處處火樹銀花,耀如白日;更有幾處燈樓格外壯觀,坐落在那著名的大相國寺。

4、永遇樂·落日熔金

宋代: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譯文

落日金光燦燦,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雲色彩波藍,彷彿碧玉一樣晶瑩鮮艷。景緻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於何地哪邊?新生的柳葉如綠煙點染,《梅花落》的笛曲中傳出聲聲幽怨。

春天的氣息已露倪端。但在這元宵佳節融和的天氣,又怎能知道不會有風雨出現?那些酒朋詩友駕著華麗的車馬前來相召,我只能報以婉言,因為我心中愁悶焦煩。

記得汴京繁盛的歲月,閨中有許多閑暇,特別看重這正月十五。帽子鑲嵌著翡翠寶珠,身上帶著金捻成的雪柳,個個打扮得俊麗翹楚。

如今容顏憔悴,頭發蓬鬆也無心梳理,更怕在夜間出去。不如從簾兒的底下,聽一聽別人的歡聲笑語。

5、元夕二首

明代:王守仁

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

賴有遺經堪作伴,喜無車馬過相邀。

春還草閣梅先動,月滿虛庭雪未消。

堂上花燈諸第集,重闈應念一身遙。

去年今日卧燕台,銅鼓中宵隱地雷。

月傍苑樓燈影暗,風傳閣道馬蹄回。

炎荒萬里頻回首,羌笛三更謾自哀。

尚憶先朝多樂事,孝皇曾為兩宮開。

譯文

故園的今天正是元宵節,我卻在荒村獨坐寂寞冷清。好在有剩下的經書可以作伴,也高興沒有車馬經過相邀出遊。春天到來時草閣的梅花率先開放,月亮照著空曠的庭院積雪尚未消溶。

此時餘姚家裡的廳堂上燈火通明兄第們都來了,父母也一定思念我獨自一人在遙遠的地方。去年的今天還住在京城,元宵節的銅鼓聲隱約如滾地的雷響。

月兒依傍著苑樓燈影暗淡,風中傳來閣道上來回的馬蹄聲。在萬里炎荒之地頻頻回首往事,夜深時聽見百姓的笛聲使人徒自悲哀。還記得先朝許多快樂的事情,孝宗皇帝曾經為兩宮開禁。

6.關於元宵節的詩句詩詞有哪些

元宵節的詩句詩詞如下:

1.永遇樂·落日熔金 [宋]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熔金 一作:鎔金)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這首詞通過南渡前後過元宵節兩種情景的對比,抒寫離亂之後,愁苦寂寞的情懷。上片從眼前景物抒寫心境。下片從今昔對比中抒發國破家亡的感慨,表達沉痛悲苦的心情。

全詞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鮮明對比。感情深沉、真摯。語言於樸素中見清新,平淡中見工緻。

2.正月十五夜 [唐]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穠李,行歌徑落梅。金吾夜不禁,玉漏莫相催。

這首詩是描寫長安城裡元宵之夜的景色。據《大唐新語》和《唐兩京新記》記載:每年這天晚上,長安城裡都要大放花燈;前後三天,夜間照例不戒嚴,看燈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門貴族的車馬喧闐,市民們的歌聲笑語,匯成一片,通宵都在熱鬧的氣氛中度過。

3.十五夜觀燈 [唐] 盧照鄰

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褥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接漢疑名霎,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7.關於元宵節的古詩名句

1、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 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2、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 —— 失名《折桂令·元宵》

3、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 李商隱《觀燈樂行》

4、、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 —— 盧照鄰《十五夜觀燈》

5、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 李商隱《觀燈樂行》

元宵節是中國自古的傳統節日,元宵賞燈始於上古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谷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

5、李清照《永遇樂》下片「中州盛日」一句,中州指的是___。

李清照《永遇樂》下片「中州盛日」一句,「中州」指的是北宋的都城汴京。
中州:即中土、中悉哪告原,通常指河南睜明省,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緩陪)。

6、元宵節是哪個節日的古詩詞

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關於元宵節的古詩詞你知道有哪些?下面是整理的元宵節經典古詩詞精選十首,讓我們一起欣賞元宵節在古代的魅力:

1、《鷓鴣天·慶元宵》

作者:東方駿

處處城鄉慶上元,煙花燈火表心歡。

天寒難鎖新春意,爐暖宜烹白玉丸。

2、《元宵》

作者:李調元

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

3、《正月十五夜》

作者: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4、《上元夜》

作者: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5、《永遇樂》

作者: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察碼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6、《正月十五夜燈》

作者:張祜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 ,一進天上著詞聲。

7、《生查子·元夕詞》

作者:朱淑真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碧談衫袖。

8、《元夜即席》

作者:韓偓

元宵清景亞元正,絲雨霏霏向晚傾。桂兔韜光雲葉重,燭龍銜耀月輪明。

煙空但仰如膏潤,綺席都忘滴砌聲。更待今宵開霽後,九衢車馬未妨行。

9、《折桂令》

作者:佚名

愛元宵三五風光,月色嬋娟,燈火輝煌。月滿冰輪,燈燒陸海,人踏春陽。

三美事方堪勝賞,四無情可恨難長。怕的是燈暗光芒,人靜荒涼。角品南樓,月下西廂。

10、《元夜有感》

作者:楊宛

弦管千家沸此宵,花燈十里正迢迢。

閑閨驀地停杯憶,如許春光伴寂寥。

為了便於對元宵節的詩句的理解,下面擴展介紹一下關於元宵節的小知識: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自古以來,人們就把過元宵節稱為「鬧元宵」,熱鬧甚至是狂歡,是元宵節鮮明的節日特徵。在元宵節前後數天,無論是朝廷還是民間都會組織很多豐富多彩的活動,更有令人流連忘返的繁華夜市。元宵節當天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敗慧哪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7、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請評析一下這首詩?

賞析:

詞上片寫今年元宵節的情景。首句著力描繪元夕絢麗的暮景,但緊接著一句「人在何處」,包含著詞人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的意念活動。後接三句,轉筆寫初春之景。詞人不直說梅花已謝而說「吹梅笛怨」,藉以抒寫自己懷念舊都的哀思。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承上描寫作一收束。這種突然而起的「憂愁風雨」的心理狀態,深刻地反映了詞人多年來顛沛流離的境遇和深重的國難家愁所形成的特殊心境。這幾句看似平淡,卻恰好透露出詞人飽經憂患後近乎漠然的心理狀態。

下片由寫今轉為憶昔。前六句憶昔,語調輕松歡快,多用當時俗語,宛然少女心聲。但是,昔日的繁華歡樂早已成為不可追尋的幻夢,歷盡國破家傾、夫亡親逝之痛,詞人不但由簇帶濟楚的少女變為形容憔悴、蓬頭霜鬢的老婦,而且心也老了,對外面的熱鬧繁華提不起興致,懶得夜間出去。

「盛日」與「如今」兩種迥然不同的心境,從側面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後兩個截然不同的時代和詞轎森人相隔霄壤的生活境遇,以及它們詞人心靈上投下的巨大陰影。

最後一句,詞人面對現實的繁華熱鬧,她卻只能隔簾笑語聲中聊溫舊夢。看來似乎透露出她對生活還有所追戀的嚮往,但骨子裡卻蘊含著無限的孤寂悲涼。

(7)中洲盛日指的是什麼節日擴展資料

南宋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原文為:

落日熔金,暮雲合壁,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譯文:

落日的余暉像熔化了的金子,傍晚的雲彩像圍合著的明月,我現在究竟是在什麼地方呢?渲染柳色的煙霧漸漸地濃郁,笛子還吹奏著《梅花落》的怨曲,究竟誰能知道還有多少春意?

正當元宵佳閉告畝節日暖風和天氣,轉眼間難道不會有驟降風雨?有人來邀請我參加這般宴會、駕起寶馬香友仔車來接被我謝絕。

難以忘懷在汴京繁盛的那段日子,閨門中的婦女多有閑暇游戲,記得特別偏愛正月十五那天,頭上戴插著翠鳥羽毛的帽子,還有用美麗的金線攆成的雪柳,打扮得整整齊齊漂漂亮亮的。

到了如今形象容貌十分憔悴,亂發像風吹霧散也懶得梳理,怕人看見我於是夜間出去。倒不如偷偷地守在簾兒底下,聽聽外面別人家的歡聲笑語。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李清照晚年流寓江南時而傷今追昔之作。寫作地點在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時間約在公元1150年(宋高宗紹興二十年)。

8、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指的是元宵節嗎

<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