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家神的節日有什麼習俗

家神的節日有什麼習俗

發布時間: 2023-03-28 23:53:56

1、土家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土家族的傳統節日
(1)趕年:土家有過趕年的習俗,即比漢族提前一天,月小臘月二十八,月大臘月二十九,吃團年飯,到臘月三十同樣除夕守歲,因此有土家過兩個年的說法。
(2)二月初二:土地菩薩生日,這天以酒和粑粑敬土地神,家家戶戶住屋的當頭,都有一座土地廟,也叫當坊土地,有「不怕客人來得遠,也服當坊土地管」的說法。這一天,人們對天氣晴雨十分關注,農諺有雲:「土地公公曬出汗,一碗蕎子打一石;土地公公打了傘,一斗蕎子打一碗」。
(3)清明節:上墳掛青,節日這天,一般的家庭,都要吃豬腦殼肉,有「清明酒醉,豬腦殼有味」的說法。
(4)牛王節:四月十八日這天,傳說是牛王菩薩生日,耕牛要放假休息一日,並給牛喂好料,如黃豆等,打掃牛欄,人們還要殺雞、宰豬,祭祖先。
(5)端午節:有頭、二、三端陽之分。即初五、十五、二十五,以頭端午最為隆重,這天一般都要推豆腐包粽子,接出嫁的女兒女婿回家「過端午」。所謂「有心拜年,端午不遲」,說明這個節日的重要。過端午節,各家都要採集艾蒿、菖蒲、風藤等懸於門首,用這些草藤燒水洗澡,可以去風濕,治皰瘡。因而有「艾葉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劍納千祥」的聯語。喝雄黃酒,給小孩身上抹雄黃,以及繞井宅撒雄黃也是端午節的重要民俗事項,因為雄黃有防蚊蟲蛇蠍的功能。
(6)六月六:曬龍袍,也叫吃新節或嘗新節。土家人在這天將家裡的被子衣服拿出來曬。另外,這天也叫嘗新節,瓜果穀物有的開始成熟,可以吃了,叫做嘗新,要用包穀酒敬神。
(7)月半節:節日時要燒紙錢,所謂月半紙,祭祖先,據說月半前後,死了的祖宗都回來,因而也有人形容月半為鬼節,所謂年小月半大。
鶴峰土家族又把月半節當作女兒節,到了農歷七月十二、十三這兩天,父母要接出了嫁的女兒回家團聚,參加祭祀祖先的活動。也因為這天出門的女子多,到聚居區鄉鎮「趕場」,觀看游藝活動的姑娘和年輕媳婦多,故又被稱叫作「女兒會」。一般在這天都穿戴打扮格外漂亮,青年男女,自由交往,談情說愛,為青年人的盛會,而且已不僅僅限於某一個少數民族的男女參加。
(8)重陽節:有大重陽小重陽之分。大重陽十九,小重陽初九,上山拾菌子,即所謂撿重陽菌。
(9)洗神:舊時土家族除信奉白 虎神外,還供奉「大、二、三神」(家神),每年冬月初一殺豬宰羊,男女老少著本民族服裝參加「洗神」,擺三牲祭品,由老師(即男巫)手執司刀、令牌、吹牛角招神,跳舞驅邪。然後由一班男女耍火棍(用三尺長的一根竹竿,畫上紅綠顏色,打通竹節,灌上桐油,塞上布條點燃)左右盤旋,跳民族舞蹈。

2、財神節有什麼習俗?應該吃什麼?

財神抄節乃是中國漢族、土族等襲地民間祭祀財神的節日,一般是農歷七月廿二日,傳說此日是財帛星君生日,民間在這一天通常掛燈籠以祈來年豐收,很多人也去中嶽廟、財神閣等奉請財神,希望能保佑自己財運大好。另外中國古代以商朝比干為文財神,以三國關雲長為武財神,故每年正月初五也是一個專祭財神的日子。

每到財神節時,家家戶戶便在財神像前擺供燃香,磕頭祈禱,供品大都是八色供或十二色供,富庶人家還會供蒸魚整羊;供奉祈禱完畢,全家人再煮水餃擺宴席慶賀一番;供祭慶賀儀式通常持續到晚八時,通常還要高掛燈籠、鳴放鞭炮以祈來年豐收。

正月祭祀的時候,紅燭高燒,鞭炮齊鳴,用面做成元寶、聖蟲,或用錢做成錢龍,吃水餃謂之「元寶」,意謂招財進寶。而近年來,農歷七月二十二的財神節做為青島地區最具特色的節日之一,正是大閘蟹上市之時,脂厚膏肥,蟹禮當道,財運橫行,備受廣大市民和商人喜愛,人們都希望自己的財運如蟹將軍,橫冠九州,於是蟹中翹楚大閘蟹便成為「必殺菜」。

3、在臘月二十三要送灶神上天,這個民俗的來源是什麼

小年,即每年農歷臘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爺的節日。它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除此之外,還吃灶糖的習俗,有的地方還要吃火燒、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

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

祭灶的由來

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

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為門、井、戶、灶、中雷;或說是行、井、戶、灶、中雷)。祭灶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要陳列鼎俎,設置籩豆,迎屍等等。帶有很明顯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跡。

灶君的傳說

廿三灶神,也稱灶王、灶君、灶王爺、灶公灶母、東廚司命等,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說。後來又衍生出許多說法。晉以後則列為督察人間善惡的司命之神。

自人類脫離茹毛飲血,發明火食以後,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灶就逐漸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崇拜灶神也就成為諸多拜神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了。故《禮記·祭法》中「王為群姓立七祀」,即有一祀為「灶」,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

中國古代就有祭祀灶神的。魏晉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燭寶典》引《灶書》稱,「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搏頰」。唐李賢注引《雜五行書》又稱,「灶神名禪,字子郭,衣黃衣,披發,從灶中出」。灶神初為女神,或稱是老婦,或稱是美女,說法諸多。

大約出於清代的《敬灶全書》則稱,灶君姓張,名單,字子郭,當屬男神。現在民間供奉的東廚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對老夫婦並坐,或是一男兩女並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畫像。

中國道教興盛之後,曾借《經說》之論,將灶神說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時辰,善知人間之事。每月朔旦,記人造諸善惡及其功德,錄其輕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書」。後來就發展成了既有灶君爺爺,又有灶君奶奶之說。在不同的地區里,灶君夫婦又由不同的人選來充當,同時伴隨著當地流行的民間傳說故事。

剪窗花

剪好窗花後貼在屋子裡,給家裡增添了許多過年的喜氣。

窗花圖案有各種動、植物、人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孔雀戲牡丹 ,獅子滾綉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

沐浴理發

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而沐浴理發的活動,多集中在小年前後進行。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